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文書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

導語:《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學會通過反覆誦讀、聯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綴緣景明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詩,瞭解鑑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瞭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作風格,並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順長江東下,到處飄遊到荊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飄遊,這時杜甫已58歲,還不到60歲,但身體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聾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飄泊不定。到了岳陽,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放眼遠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想不到轉過年來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條小船裏與世長辭,永遠停止了歌唱。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二、朗讀

三、整體感知

⒈請用明白曉暢的語言疏通文意。

從前聽說過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陽城樓。吳楚兩地被洞庭湖分隔在東南兩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親人朋友沒有一個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隻船伴隨着自己。關山以北依然硝煙四起,倚着欄杆我不禁潸然淚下,淚水奔流。

⒉前兩聯和後兩聯所寫內容有何不同?

前兩聯側重於寫景狀物,後兩聯側重於敘事抒情。

四、課內探究

⒈頷聯寫了哪些景物,寫景狀物有何特點?

狀寫吳楚、乾坤、日月之景。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於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長天。頷聯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雄渾闊大,景象宏偉綺麗。

⒉頸聯、尾聯寫了哪些事,抒發了怎樣的感慨?

由音信斷絕的家事寫到老病飄零的孤苦;由戰亂未止的國事寫到老淚縱橫的悲傷;由個人不幸寫到國家不幸——身世之悲與國家之憂兩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國運,表現了詩人愈在個人不幸之時,愈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⒊試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鑑賞方法賞析本詩。

問題1:頷聯和頸聯有何內在聯繫?

頷聯寫雄渾闊遠的景象,頸聯寫孤身飄零的身世。景是闊景,情是哀情,以雄渾闊大之景反襯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闊大,方能顯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顯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喻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慨。

問題2:頷聯和尾聯有何內在聯繫?

頷聯氣象宏奇偉麗,壯闊無比;尾聯由身家遭遇及至時事國運,詩人不爲個人身世而哭,而爲國家危難落淚。從壯闊無比的景中可以窺見杜甫胸襟之高,這是以浩瀚壯闊、無邊無際的景象映襯了詩人心憂黎民、情繫社稷、胸懷天下的博大胸襟。詩人將湖山之勝與家國多難結合起來抒寫,營造了沉雄悲壯的藝術境界。江山的壯闊與胸襟的博大,在詩歌裏互爲表裏。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鬱,卻不壓抑。

⒋首聯今昔對比有什麼豐富的內涵?

昔日滿懷遊賞之情,詩人想登樓覽景,一展濟蒼生、安黎民的宏偉抱負——憧憬欣喜;今日滿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濟世報國的理想化爲泡影——身不由己,悲苦無奈。昔日血氣方剛,才高志遠;今日老病孤舟,壯懷未酬。詩人早聞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的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天下至今兵荒馬亂,因而只能老淚縱橫了。今昔對比抒發了詩人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壯懷難酬的感傷。

五、課外延展

請將杜甫這首詩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兩首詩同時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麼不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這首詩寫於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遊岳陽時。開頭寫岳陽樓四周宏麗景象,接着把自己遇赦後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兒高飛帶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彷彿君山銜來好月。然後浮想聯翩,在岳陽樓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人間一般。最後寫樓上涼風習習,衣袖飄飄起舞,多麼瀟灑自如!這首詩寫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快歡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這個意境與杜甫《登岳陽樓》的沉鬱悲壯有很大不同。

在藝術風格上,杜甫的《登岳陽樓》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可用沉鬱頓挫概括。李白這首詩用陪襯、烘托、誇張等手法,想象奇特,筆法灑脫,可用豪放飄逸來概括。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 、背誦本詩。

2 、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 、通過學習瞭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作風格,並進一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同風格。

4 、學會通過反覆誦讀、聯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綴、補充聯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詩瞭解鑑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在必修三這一冊教材中,我們學習過杜甫的《登高》一詩,大家還能背下來嗎?(學生齊背)對,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學能不能說說看,這首詩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

意象: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歸鳥、落木、長江

意境:沉鬱悲涼(蕭瑟淒涼),雄渾開闊。

情感:長年漂泊,老病孤愁,時世艱難,憂國傷時。

今天我們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

二 朗讀背誦 (先教師範背,再學生個人朗讀,集體齊讀,試背)

三 賞析指導

(一)知人論世

唐代宗大曆三年( 768 )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這首詩用到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

吳楚、乾坤日月——開闊博大

孤舟——孤單漂泊

(三)置身詩境

過渡:有的詩歌意象常見,且通篇基調一致,這樣的意象所構成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相對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陽樓》,用到的是比較少見的意象,而且這些意象之間,具有較大的跳躍性,尤其是從開闊博大的“吳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狹小的“孤舟”。怎麼理解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藉助聯想和想象,將作者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一一再現到自己的腦海中,使整個心靈沉浸在一個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審美享受。這就是置身詩境的方法。

現在就讓我們藉助聯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話將詩人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描述出來?

參考:早就聽聞洞庭湖水的波瀾壯闊,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陽樓來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爲二,分佈於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裏浮蕩着,景象壯美極了!回頭想一想自己,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透過這浩渺無邊的洞庭湖,遙望關山以北,那裏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一想到這,靠在窗軒之上的我不禁涕淚交流。

(四)緣景明情

1 、從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樓的感情怎樣呢?

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此時的詩人,經歷了歲月的滄桑,面對山河破碎的祖國,自己壯志未酬,國家前途渺茫,可謂百感交集。

這種情感是怎麼表現的呢?

虛實交錯,今昔對照。用“昔聞”爲“今上”蓄勢,爲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2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讓你聯想到了誰的詩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樣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觀滄海》)(比較:曹操的詩句通過寫滄海吞吐日月,寫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我們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無邊、吞吐日月,同樣壯闊。)(意境:博大壯闊)

比較一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與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比較,各有怎樣的妙處?

比較:孟浩然的詩句寫出了洞庭湖豐厚蓄積,澎湃動盪,極爲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杜甫這一句詩的氣象則更爲闊大,其氣度胸襟可說是“雄跨古今”。)

這兩句中表現力最強的詞語分別是哪個?(坼、浮)你能說說這兩個詞的妙處嗎?(可與“列”“映”比較)

“坼”字,詩人下得有力,彷彿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衝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宰着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着湖水的波動而漂盪起落,一派雄渾壯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兩句寫景,有沒有表現作者的情感?

(對洞庭湖的禮讚,對個人身世飄零的感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3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爲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 、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不是)從哪句可以看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前三聯是句句寫景,句句含情的話,那麼這一聯則是直接抒情。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爲正處在戰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啊。

儒家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此時的杜甫呢?他是“窮也胸懷天下,胸懷百姓”啊,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你們還從他的哪些詩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 (b ì ) 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 xi à n )

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

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齊聲背誦《登岳陽樓》吧。

從意象、意境、情感上總結全詩

1 、意象: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日月、孤舟

2 、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3 、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

四 自主賞析:

通過《登岳陽樓》的賞析,我們又一次學習運用了詩歌鑑賞方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下面請運用這種方法自主賞析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完成後面的幾個題目。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點擊】開元二年 (759)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陽樓樓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1 .頷聯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爲哪一句更妙,爲什麼?

2 .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3 .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幺 ? 抒發了詩人的什幺情感 ?

4 .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爲本詩第二聯的兩句中,“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爲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 .“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爲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爲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

2 .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 .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 .“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五 佈置作業:

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自學並背誦默寫杜甫的《閣夜》《旅夜書懷》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詩歌賞析的能力,把握本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2.領會《登岳陽樓》通過描繪雄偉壯闊的藝術境界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詩人感受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詩中的經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 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問撩情,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樓?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被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樓”。

2.你能背誦出多少句古人描繪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②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③許 棠:“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⑤杜 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劉禹錫: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⑦詩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你記住了幾副寫岳陽樓的名聯?

①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②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④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⑤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二、回顧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聖”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

三、 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 患肺病及風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聾,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隻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誦讀並默寫這首詩

這首詩內容極爲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深沉緩慢。

首聯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十年,包含着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頷聯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爲下文蓄勢。

頸聯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子低些爲好。

尾聯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五、賞析詩歌

1.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①翻譯

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我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

②“昔聞” “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早聞洞庭盛名,早有渴望盡興一遊的夙願,然而無奈戰亂頻繁,身世漂盪,到了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爲“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爲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③首聯側重寫洞庭湖水面廣闊,汪洋萬頃。

2.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譯

大湖廣闊浩瀚把吳楚兩地東南隔開,天地象在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蕩漾。

②“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好在哪裏?

“坼”,分裂。“浮”,漂浮蕩漾。廣袤數千裏的吳、楚兩地就因爲有了這個湖,一下子斷裂爲二,這氣勢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彷彿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這兩個字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宏偉奇麗的景色,給讀者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曹操詠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觀滄海》) 體現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聯 “氣壓百代,爲五言雄渾之絕”。(宋代劉辰翁語)被王士?贊爲“雄跨今古”。

③頷聯側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3.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譯

我漂泊江湖,親朋故舊早不知聞,竟無一字寄給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

②頸聯的意境,由寬闊突然轉入狹窄,聯繫尾聯,試分析這種表達技巧的作用。

從頷聯到頸聯,詩的意境從寬闊轉到狹窄,但這兩聯是相輔相成的。清代史學家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詩的前後相互襯托,全詩意境構成一個整體。

③試分析頸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鬱居木船,飄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詩人抒發了一種憂己傷世無限悲苦之情。

4.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①翻譯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奔流。

②尾聯在抒發個人悲苦的感情上發生了什麼變化?體現了詩人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尾聯中,詩人在悽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種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詩的意境從狹窄轉到寬闊,由個人的悲苦轉而想到國家的衰頹。由此可見,詩人總是不會停留在個人痛苦上,他總是以國事爲念,體現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總結全詩

1.主旨意境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通過 對洞庭湖浩翰汪洋、雄偉壯闊的景象的描繪,觸景傷情,把個人的悲苦、國家的憂患和自然界宏奇偉麗的景色上下襯托,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意境宏大,情調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2.藝術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遠,風格沉雄悲壯

②全詩對比強烈,對仗工整

③用詞精當,含意深刻。

七、課後練習

1.熟讀、背誦這首詩,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全詩的意境和感情。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①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爲哪一句更妙,爲什麼?

答:“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爲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爲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