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文書

論文範文

論文範文一

圖書服務創新能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可以使圖書館在具備足夠的信息資源和信息服務的同時,有着自我創新的能力。但是在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道路上也只是理論研究,沒有操作性較強的實施策略,導致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目標不能很好地實現。如何找到好的創新策略是人們需要深思解決的理由。下面就此進行討論分析。

論文範文

一、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論框架

圖書館服務創新理論框架以社會質量和服務創新理論爲基礎理論支撐,以服務創新品質保障、服務創新路徑和服務創新策略爲基本線索,以讀者導向和服務連續性爲基本原則,在圖書館從業者和讀者互動過程中實現圖書館服務創新。框架中各要素並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制約、相互推動關係。

二、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實現

1.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保障

(1)服務創新品質保障的四個維度及其特徵因子

資源維度。包括三個特徵因子:信息資源、空間資源和文化資源。信息資源可謂是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它是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和根基,信息資源的結構重組與內容開發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源泉;空間資源同樣是服務創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有資源而無館舍則不能稱之爲圖書館,即使是數字圖書館也有虛擬空間的支撐,圖書館服務創新需要藉助空間資源價值的發揮才能夠實現;文化資源是又一重要資源內容,決定着圖書館服務正能量的發揮,爲圖書館服務創新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不竭動力。

凝聚性維度。圖書館學家謝拉認爲,圖書館具有很強的聚合功能,圖書館必須在社會的對立、分化、衝突中發揮推動理解、推動凝聚的作用,當代學者伯德薩爾也指出,作爲場所的圖書館應當是連接個人主義和共同體主義之間的橋樑與媒介,是培養個人的共同意識和社會凝聚力從而獲得社會全體生活作用的一種社會凝聚結構的場所,圖書館凝聚作用可見一斑。圖書館凝聚性由兩個特徵因子決定:圖書館認同和圖書館信任。圖書館認同和信任不僅能夠保持讀者對圖書館依賴,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忠誠度,而且來自於讀者的認同和信任也會增強圖書館員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因此,圖書館認同與信任對讀者和館員在服務創新中的功能發揮具有重要影響。所謂圖書館認同,本質上就是人們對圖書館核心價值觀和基本理念的認可與接受,是對圖書館作爲社會制度安排的贊同與支持。多年來,圖書館界對讀者需求而建立起來的,服務創新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圖書館從業人員的自我認同,更需要來自於讀者的認同。讀者對圖書館的認同,主要受到圖書館環境、圖書館功能作用和在圖書館發生和經歷的各種事情的影響。圖書館是一個生長着的有機體,圖書館服務要根據不同讀者羣體的認同變遷而不斷吐故納新。圖書館在管理和服務中可以通過創新管理決策機制以保障讀者權利、組織結構重組以吸引讀者充分參與、重視服務管理評價以提高讀者滿意度等途徑提高認同度。圖書館信任是讀者對圖書館服務價值的判斷,是一種在理性分析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肯定、認同和依賴。根據信任理論,讀者在享用圖書館服務過程中,倘若預期結果未能出現,那麼在讀者心理上所造成的傷害要比預期出現所帶來的收益影響要大。因此,圖書館信任是影響圖書館服務的持續性與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取得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不僅要重視對讀者的研究,還要與讀者建立良好關係,注重圖書館服務的危機管理,加強服務補救研究。

(2)四個維度協同作用於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的提升

資源、凝聚性、包容性、讀者賦權構成了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保障的四個不可分割的維度,這四個維度相互制約、相互推動共同貢獻於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的提升。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圖書館所有服務幾乎均建立在資源的重組與開發之上,無論是哪種資源生產模式,均應以社會包容性和讀者賦權爲實現服務價值的基本取向,正如劉磊所言:圖書館資源的生產模式是一個由讀者、館員、技術、資源內容、管理和環境要素構成的動態信息系統,這其中讀者擺在首位。社會包容和讀者賦權爲資源開發提供了一種路徑依賴,也爲資源的開發方向提供了具體規定,同時爲資源開發的價值提供了清晰的判斷依據。依此三維度實現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應是在讀者導向和服務的連續性兩個基本原則爲基礎而產生的,這樣的服務創新是否具有較高品質還需進一步採用圖書館凝聚性維度進行檢驗,圖書館凝聚性既是服務創新品質的最終目標,也是驗證服務創新品質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上述各維度在發揮作用過程中形成一個閉環系統(如圖1所示),系統在不斷循環與優化中可以顯著提升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由此可見,資源、凝聚性、包容性、讀者賦權協同作用於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的保障與評價中。

圖1 圖書館服務創新品質保障

2. 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選擇

圖書館服務創新包括四種可選路徑: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組織結構和技術應用。這四種路徑並非孤立存在,在外受服務品質四維度的制約,在內具有相互交互的機制,最終目標是制約圖書館服務創新沿着圖書館核心價值這一主線前行而不至於“跑偏”甚至背離。

(1)服務創新路徑選擇受品質保障四維度制約

圖書館服務創新是在滿足甚至引導讀者需求驅動下產生的,這決定了其路徑選擇必須依賴讀者而不是一種盲目的自我陶醉的過程,因此,圖書館服務創新應受以讀者爲核心的服務品質保障四維度的制約,讀者是服務的提出者,也是服務的使用者,創新後的服務效果和質量最終要由讀者來檢驗,以讀者需求和參與爲核心的圖書館服務創新可以使圖書館服務能力和創新組合能力增強,提高服務傳遞的有效性,一切脫離讀者的服務創新行爲均是枉然。正如數字圖書館其本質是爲讀者提供一個數字化網絡化的服務環境,提高讀者獲取與利用信息的能力,而不能僅僅理解爲一種工具或技術,侷限於此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必將深陷技術應用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從而與圖書館根本價值這一核心主題漸行漸遠。因此,在服務創新中,在源頭即資源的重組與開發中就要充分吸收讀者的參與,在圖書館與讀者之間搭建順暢的交流平臺,從而了解讀者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內容?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服務方式?如何通過組織結構重組和技術應用變革滿足讀者的服務需求?等等一系列理由。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讀者體驗的研究明確服務品質的優劣,總結服務經驗,釐清服務失敗的成因,研究服務補救措施,從而使服務創新的品質不斷優化。需要注意,讀者對服務的滿意不僅建立在以信息資源爲基礎的服務質量本身,讀者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如圖書館的空間資源和文化資源發揮的效果,圖書館員的精神面貌等均會對服務品質形成一定影響。因此,服務創新路徑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外在的信息需求,也要重視讀者的感知等心理訴求。(2)內部間的協同作用使服務創新路徑更加科學有效

從系統科學的理論來看,服務創新是不同路徑之間相互作用的整體,圖書館任何服務創新實際上都是以上四種路徑的某種組合(如圖3所示)。一個完整的新服務常常產生於一個全新的服務內容,並形成一個與之配套的服務提供方式(包括技術的應用)以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同時,是否提供新服務也需要圖書館組織能力來判斷諸如以下理由:是否本館有能力提供此項新服務?組織結構需要怎樣的變革才能適應新服務?在服務創新各種組合中,四種路徑重要性是有差異的,一個主導服務創新路徑發生變化,會推動其他路徑產生變化,四個路徑的相互作用能夠顯著提高新服務的績效。例如,新技術的應用可以視爲一種創新槓桿,由它主導的創新是要推動服務的整體改造和未來發展,爲此要重新設計服務方式與服務功能,充實服務內容,推動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變革,唯有此才能使服務創新的績效發揮最大。因此,圖書館在服務設計與創新過程中,應以系統論的觀點爲基本理論與策略指導,重視不同創新路徑間的協同作用。在提出一種新服務內容時,應隨之配套考慮以何種服務方式更能提供讀者使用的便利性,採用何種管理機制更有效提高服務效率,採取哪項技術更能爲服務提供有力的支撐。僅關照某一個路徑的服務創新會顯著降低服務績效甚至會偏離圖書館服務價值的本質。

3. 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策略體系

從因素構成角度,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包括兩類,一類是單因素創新策略,另一類爲多因素組合創新策略。據此,兼顧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通過大量的文獻與案例整理、提煉,可從微觀角度遵循可操作性、代表性、完備性和互斥性原則,構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策略體系,以力圖實現圖書館服務的零距離、零缺陷。

論文範文二

我是20XX秋工商管理(本)的一名學生,在河西電大學習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這裏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利用業餘時間來進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時間外留給自己的學習時間少之又少。

我選擇電大開放教育是被其免試入學和完全學分制,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所吸引。開放教育可以讓我根據自身時間和精力,自主選擇,處理好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矛盾,緩解工學壓力。

由於工作很忙,平日不會有太多空餘時間,所以我特別重視提高聽課效率。按時參加每一堂輔導課,認真做筆記。課後回家,抓緊時間溫習功課,遇到問題則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我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安排時間,自覺克服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難,有效地解決了工學矛盾,實現了學習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入學時,我工作單位離學校距離較遠,時間非常緊張,工學矛盾十分突出。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我積極參加電大組織的面授課,儘量作到不遲到、不曠課,不無故請假,按時完成作業;另一方面,我採取了“5+1”,“8+2”的學習方法,即在每週5個工作日的基礎上,再利用1個休息日學習;在每天工作8小時的基礎上,晚上再擠出2個小時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工作和學習在時間上的`矛盾,確保了學習與工作的“兩不誤”。

由於我並不直接從事工商管理工作,對有些專業知識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開始覺得很枯燥,但慢慢地,我從這些專業術語、案例中找到了樂趣,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注意身邊發生的事情,運用法律知識去分析、去認識。積少成多,慢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參加開放教育學習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也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與效率,促進了我的成長。通過學習,我在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公司規章制度的修改,網絡建設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日漸成爲一名成熟的辦公室人員,爲提高自身素質、確保工作業績提供了保證,並得到公司領導的肯定。

在幾個月的學習中,我逐步學會了從主教材上、從網上、從BBS站點上、從電話諮詢、電子郵件、參加面授等等方式獲得教學信息來進行學習,特別喜歡網上獲取信息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如果學習從讀文字教材入手,往往不得要領,看着後邊忘了前邊,效果不好,而通過上網下載同步測驗題和作業,從同步測驗和作業入手,既先熟悉了題型,同時邊做看主教材,有的放矢,不會做的地方再上網查看教學動態輔導信息,各章節教學內容的講解提示,再查不到弄不懂的問題就給老師發電子郵件詢問,有時進入BBS參與討論,當然,以後期末練兵更是必定參加,爭取在期末考試中拿到一個好成績。

在學習氛圍濃郁的大興電大校園裏,通過與老師、同學的溝通交流,我還了解到人們不同的生活經歷、處世態度,拓寬視野,增廣見聞,更欣喜的是獲得不少良師益友,學到了真正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

這些都是電大開放教育給予我的。電大開放教育——我無悔的選擇!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時間裏總結,並得很好的驗證,希望所有的同學都有一個很好的成績,也希望我的體會大家能認可。

論文範文三

我們都說學生怕學數學,但是爲什麼有些教師的數學課堂總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呢?如果我們走進這些教師的課堂,去了解這些教師的教學風格,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教學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教學語言非常的美、準確,具有藝術性,在啓迪智慧和傳遞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了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 本文選擇高中數學教學語言這個視角,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數學教學語言應有的特徵,望有助於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數學教學語言應有的特徵分析

1. 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高中數學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並非是虛構和誇張,而應該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注重語言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爲了凸顯這一特徵,我們教師的語言必須錘鍊,給學生呈現的表達形式,一定是經得起推敲的,符合數學邏輯的. 唯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接觸到準確的數學知識,不會留下知識缺陷而影響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例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空間點、線、面間的位置關係》的時候理解上會存在如下錯誤認識:“兩條直線不平行,就是相交.” 很多教師都會說這是學生笨導致的,而實際上造成該認知錯誤的原因還有一個主要來源,就是我們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不嚴謹,漏掉“在同一平面”這個條件,導致學生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經驗主義的錯誤,針對考綱的要求採用應試教育,尤其是對於“瞭解”要求的數學知識在教學語言表述上存在含糊的現象. 實踐經驗表明,規範化的表達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瞭解、理解與掌握,唯有真正理解與掌握了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才能將其準確地應用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中.

數學語言的簡潔性

正如,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說的,“數學符號以驚人的形式節省了思維”. 數學語言是簡潔的. 另外,從數學教材中數學規律和知識的表徵方式來看,無論是文字表徵、符號表徵,或者是圖形表徵,“簡潔性”是一大特點,數學規律最終都是簡潔與對稱的,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語言也應該乾淨利落,切忌拖泥帶水. 教學實踐經驗顯示,言簡而意明的數學教學語言更容易促進學生知識的記憶與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簡潔呢?

筆者認爲,要想做到教學語言的簡潔,需要我們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地推敲,提煉出與知識高度相關的關鍵詞,或採用形象化的手段對知識進行重組與編排,又或者將數學知識編寫爲學生容易記住的口訣.

例如,在和學生一起學習《用空間向量求線線角、線面角、面面角》這節內容的時候,筆者爲了方便學生記憶、理解和掌握規律,將“立體問題平面化”這一個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了簡潔化提示,讓學生領悟使用這一策略的基本步驟有如下幾個方面:“建系找座標運算得結論”.

數學語言的生動、形象性

數學源自於生活,與學生的已知經驗和未知世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數學又可以藉助於圖形的直觀形象呈現,爲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數學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藉此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生動、形象的數學教學語言猶如磁石,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數學課堂不再枯燥.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僅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還能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函數的圖像》這部分內容時,發現學生對函數圖像的重視程度不夠,爲了引導學生注重“數形結合思想”並能夠靈活地應用到解題中,筆者在語言上用流行語生動地表達了“圖”的重要性:“有圖有真相,無圖不成題”.

數學語言的啓發性

教學是逐步引導和啓發學生從已知通往未知的過程,語言的啓發性不可缺失.筆者認爲啓發性的語言應該滲透在數學課堂的整個環節,包含多種形式如圖1所示.

啓發性表現在我們的教學語言含而不露,讓學生有咀嚼、有思考,當然要對學生的思維方向有所預計,當學生生成有價值的新問題或是取得了階段性學習成果時,應該及時地予以評價. 當學生的思維出現了障礙,或是思考的方向發生了錯誤時,應該及時地拋出“應變語”啓發學生進行調整,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

例如,我們在和學生一起學習《等比數列》這節內容時,啓發性的教學語言應該引導學生將這節內容和數學概念與前面學習的“等差數列”相類比,繼而接近並接納新知識. 可以進行如下的啓發性語言的設計.

藉助於如下啓發式的語言設計,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實現概念的學習.

啓發1:注意觀察上面兩組數,想一想它們是不是前面剛剛學到的等差數列?

啓發2:如果你認爲不是,能不能說出它們又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啓發3:回憶前面學到的“等差數列”的概念,請你嘗試着類比定義上面的這類數列.

數學教學語言的錘鍊策略

1. 錘鍊教學語言的流程

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對於教學語言的錘鍊也是如此,結合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爲教學語言的錘鍊應該在實踐中進行素材的積累與反覆錘鍊,逐步整理出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案例或語錄,錘鍊的流程如圖2所示.

2. 培養教學語言的途徑

(1)藉助於閱讀完成教學語言的積累.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培養教學語言,要積累教學語言,就需要大量的閱讀,在閱讀教育經典和分析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理論修養的提升,爲自身的課堂實踐積累“源頭活水”,讓課堂理答變得從容而充滿智慧.

(2)藉助於各種媒體完成教學語言的積累. 當今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的交流、共享的速度非常快,我們教師應該融入時代,從各種媒體中汲取滋養,擴大自己的視野,讓教學語言更爲準確又具有時代感.

(3)在與“人”的交流過程中完成教學語言積累. 書籍和媒體是自主學習和積累教學語言的途徑,與人交流、互動則是另一種學習和積累語言的方式. 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具有廣延性的,可以是與學生交流,可以是與同事交流,可以是外出教研活動和學習培訓的過程中與名師交流,等等. 與人交流能夠窺見別人的長足,洞悉自身語言的不足,達到教學語言上取長補短的效果.

(4)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完成教學語言的積累. “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促進教師快速成長的良計,反思課堂每個提問是否科學、準確;反思每一節教學的應變語、過渡語、評價語是否到位;反思這段時間的教學有沒有精彩的案例或是語言枯澀的課例,等等,反思讓好的語言能夠得到進一步錘鍊和沉澱,反思能讓課堂教學語言的不足顯現出來並加以改正,通過沉澱和改正實現教師自我完善與提升.

總之,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我們的課堂應該注重語言的藝術性,藉助於教師良好的語言修養讓學生悅納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美,當然教學語言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也並非一文可蔽之. 本文僅僅是筆者自我陋見,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及同行雅正.

標籤: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