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疙瘩”,爲一種侷限性、暫時性或瘙癢性的潮紅斑和風團爲特徵的過敏性皮膚病,嚴重影響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那麼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辨證分型及用藥

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蕁麻疹)

【證候】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現風團樣皮疹,稍高於皮面,呈紅色或粉紅色,劇癢,兼見頭痛、發熱、心煩口渴、大便幹、溲赤等症,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止癢。

【方藥】自擬荊芩湯加減:荊芥15g,炒黃芩15g,生地黃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烏30g,生黃芪30g。

2.風寒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

【證候】全身泛發粉白色、粉紅色風團樣皮疹,作癢,遇風、遇冷加劇,或兼有發熱惡寒、無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舌質淡或淡紅,脈浮緊。

【治法】辛溫透表,疏風止癢。

【方藥】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15g,防風30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5g,獨活15g,生柴胡15g,前胡15g,炒枳殼15g,桔梗15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烏30g,生黃芪30g,烏梢蛇30g。

3.衛表不固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

【證候】裸出部位易發皮疹,疹色淡微紅或見蒼白,吹風着冷、兩手洗冷水亦起,舌質淡,苔白,脈浮弱。

【治法】益氣固表,御衛止癢。

【方藥】玉屏風散加減:生黃芪45g,白朮15g,防風30g,桂枝15g,杭芍15g,白鮮皮30g,地膚子30g,刺蒺藜30g,制何首烏30g,蜈蚣2條。

4.血虛生風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

【證候】皮疹反覆發作,多見午後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後半夜則輕。兼見頭暈、頭重、腰痠、體倦、失眠、多夢等症,舌質淡或紅潤而淨,無苔,脈沉細而緩。

【治法】益氣養血,息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荊芥15g,防風30g,當歸15g,杭芍30g,川芎15g,生地黃30g,刺蒺藜30g,制何首烏30g,生黃芪45g,蜈蚣2條。

5.氣虛血瘀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

【證候】皮疹反覆發作,常見於腰圍束帶或手腕錶帶等處,受壓處易起,舌質紫暗或現瘀斑,苔薄白,舌下脈絡迂曲,脈細澀。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止癢。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60g,當歸15g,桃仁(衝)15g,紅花10g,赤芍30g,川芎15g,刺蒺藜30g,制何首烏30g,水蛭1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

6.脾失健運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

【證候】身發風團,胃痛腹脹,大便溏瀉,甚至噁心嘔吐,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燥溼,祛風止癢。

【方藥】平胃散加減:陳皮10g,蒼朮15g,厚朴15g,茯苓30g,豬苓30g,竹茹6g,刺蒺藜60g,制何首烏30g,生黃芪30g,白鮮皮30g,地膚子30g,九香蟲10g。

注意事項

急性期千萬別用蟲類藥,否則會加重病情。因蟲類藥富含蛋白質,據現代研究證實,蛋白質食品在沒有被徹底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而鹼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可引起蕁麻疹。慢性期則可辨證用之。另外,飲食宜忌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一定要詳細地告之病人。

貼敷治療處方

1. 膚癢散(《臍療》)

【主治】蕁麻疹膚癢。

【處方】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15g,冰片5g。

【用法】上藥共研末,瓶裝備用。每次取藥粉1g,用凡士林(或蜂蜜)調成糊狀,敷臍上,再用敷料固定。每日換藥1次,敷2~10次爲1個療程。

2. 治蕁麻疹驗方(《中醫臍療大全》)

【主治】蕁麻疹。

【處方】銀胡、胡蓮、防風、浮萍、烏梅、甘草各等量。

【用法】諸藥共研爲末。取適量填滿臍窩,用手壓實,紗布蓋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堅持常貼,1個月爲1個療程。

3. 祛風止癢散(《臍療》)

【主治】皮膚瘙癢。

【處方】地膚子、紅花、殭蠶、蟬衣各9g。

【用法】上藥共末備用。每次取藥粉1~2g,水調爲糊,敷於臍部,外用紗布包紮。

4. 桃紅荊膚散(《家庭臍療》)

【主治】小兒皮膚瘙癢症。

【處方】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荊芥、地膚子各等量。

【用法】上藥共壓細粉。取藥粉適量,以蜂蜜調爲糊狀,攤成3cm×3cm×1cm的藥餅,貼敷臍部,外用傷溼止痛膏或膠布固定,每日1次,連用5日。

5. 荊芥穗(《中國灸法集粹》)

【主治】蕁麻疹。

【處方】取荊芥穗30g。

【用法】揉碎後炒熱,裝入布袋內,迅速敷於患處,每次貼敷10~15分鐘,每日1~2次。

6. 白薇軟膏(升麻膏)(《中國膏藥學》)

【主治】腫毒癮疹(丹毒、蕁麻疹)。

【處方】升麻90g,白薇90g,漏蘆90g(去蘆頭),連翹90g,芒硝90g,黃芩90g,蛇銜90g,枳殼90g,山梔仁40枚。

【用法】上藥細切,以水200mL,豬脂200g煎,候水涸去渣,於瓷器中盛,塗患處。

7. 蒼楓軟膏(麻風必效膏)(《丹方精華續集》)

【主治】赤白癮疹,皮癩(蕁麻疹、皮膚癩)。

【處方】大楓子120g,蒼耳子30g,當歸30g,生地黃30g,紫草150g,麻黃50g,木鱉子150g,防己150g,黃柏150g,玄蔘150g,麻油2400mL,黃蠟3000g。

【用法】上藥11味,納木鱉子、大楓子去殼,除黃蠟外,先將當歸等5味入油熬枯,濾去渣,再加油,復入鍋內熬,再下黃蠟,試滴水中不散爲度,候稍冷,傾入罐中,坐水中3日,以去火毒,搽塗患處。

8. 蕁麻疹膏(《經穴貼敷療百病》)

【主治】蕁麻疹。

【處方】蟬衣30g,紫草64g,茯苓30g,白芷30g,蒼朮50g,白朮5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麻油熬,黃丹收。敷於陽溪、大椎、曲池、合谷、血海、足三裏、委中、膈俞穴位處,每日1次,每次2~5小時,療程爲1周。

標籤:蕁麻疹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