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2014立秋這天吃什麼

吃是一種文化,全國各地的飲食都代表着當地不同的風俗習慣,根據不同的節日也都有着不同的特色食物來代表某個美好的寓意。那麼立秋這天,全國各地都在吃什麼呢?

2014立秋這天吃什麼

立秋作爲秋天的開端,此時天氣仍悶熱,暑氣難消,有“秋老虎”之稱,自然界的陽氣變化也從“長”的狀態轉向“收”的狀態,全國各地的立秋習俗大不相同。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

立秋的日子,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什麼是“貼秋膘”呢?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

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爲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南京

本週五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着“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老南京立秋後還有十多天熱

陰陽五行說中,甲乙寅卯東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醜未四庫土。東曰青龍,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屬西方庚辛金,是爲白虎,秋老虎之說蓋起源於此。民間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後氣溫的變化,稱秋熱是秋老虎,與五行講的西方爲白虎實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話說“熱在三伏”,盛夏之餘秋後還有一伏(末伏),即是說立秋之後第一個庚日後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氣溫仍很高是正常的,問題是秋熱還要熱多久。老百姓有“秋後十八盆”的說法,有說十八盆的“盆”是指舊時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爲一廣口淺底生鐵鍋(盆),置於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爲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後很少見了,喻還有十多天炎熱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氣爽”還早呢,要到秋分以後纔會降臨,宋辛棄疾詞“天涼好個秋”,非爲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說天氣仍然炎熱,要洗澡沖涼18天,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後要下十八次雨,氣候纔會真正涼爽,有“秋後一場雨一場涼”之說,總之秋熱難當,從夏至熱到立秋,還未見盡頭。過去無空調電扇,對活潑好動的青少年來講,尤難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熱”之諺。

杭州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爲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南京

本週五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着“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老南京立秋後還有十多天熱

陰陽五行說中,甲乙寅卯東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醜未四庫土。東曰青龍,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屬西方庚辛金,是爲白虎,秋老虎之說蓋起源於此。民間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後氣溫的變化,稱秋熱是秋老虎,與五行講的西方爲白虎實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話說“熱在三伏”,盛夏之餘秋後還有一伏(末伏),即是說立秋之後第一個庚日後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氣溫仍很高是正常的,問題是秋熱還要熱多久。老百姓有“秋後十八盆”的說法,有說十八盆的“盆”是指舊時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爲一廣口淺底生鐵鍋(盆),置於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爲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後很少見了,喻還有十多天炎熱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氣爽”還早呢,要到秋分以後纔會降臨,宋辛棄疾詞“天涼好個秋”,非爲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說天氣仍然炎熱,要洗澡沖涼18天,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後要下十八次雨,氣候纔會真正涼爽,有“秋後一場雨一場涼”之說,總之秋熱難當,從夏至熱到立秋,還未見盡頭。過去無空調電扇,對活潑好動的青少年來講,尤難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熱”之諺。

標籤:立秋 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