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新聞採編實習心得體會

新聞採編實習生活讓我們有了很大的收穫,不妨寫下你的實習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下面聘才網小編爲大家蒐集了新聞採編實習心得體會,很希望能幫到你!

新聞採編實習心得體會

在大河網實習有近半個月,在政文部實習除去春節有一個半月,在總編室夜班一個星期,總共兩個月左右。

大河網其實沒有太多可以說的。不過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網絡在現代的傳媒環境中的地位真是怎麼估計都不爲過呀。但他卻難以成爲主流,至少現在不是;他缺少理性的力量,有理性的聲音,但被大衆的平庸聲音所淹沒;他的方向是什麼,一時還很難說。導師說,自己的方向要兼顧網絡,他的考慮是不無道理的。我也不是什麼有層次的人,卻有點排斥網絡,尤其是我留意新聞網站的點擊率時,那些最高的難有幾個是真正的新聞,人們獵奇,人們發出缺乏理性的言論,人們人云亦云……我想一個有點新聞理想的人,是不會把網絡當成事業。傳媒對我而言現階段我還是抱着一種理想主義的憧憬,幼稚也罷,天真也罷,我希望他是一個事業而不是一份職業

政文部實習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去的時候正好趕着的時間比較巧。彼時河南正召開兩會,記者們比較忙碌,所以我的機會比較多。最後的實習下來我一個半月的時間署名稿子有近50篇左右。算是比較多,主要是還有老師的照顧,真正自己寫的改的有一大半。上個實習生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達到這個量的。所以是很是辛苦。談談收穫:

一個是熟悉了河南的採編行情。其實我發現這個東西比新聞採編的業務更重要。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對比。在南方實習的時候老師一般第一個問題是問“你是那個學校的,學什麼的。”在河南日報老師們則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的親戚,或者誰介紹過來的。”我說不來這種東西究竟是什麼,後來以“文化深厚”概之。如此不恰當的概括,看來這種東西真是超出了我的經驗範圍。斷了我畢業後回河南的信心,這條路對我封閉的,頗爲鬱悶。

二是接觸認識一些前輩。像一些編輯記者還是很有功底的,他們的才華不在新聞紙上體現,而是在業餘的隨筆之中,或者本身有一種氣質。劉亞輝、宋華茹老師,尹紅傑、胡延徵老師,遠望師兄……都是很有才華,闕愛民老師的爲人給我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不一而足。中原這篇死水微瀾的地方,他們還是給我力量。

三是見識了更廣的世面。這次實習對我應酬交際,以及視野的開闊,幫助很大。也培養了我一些興趣。

四是對新聞採編的進一步認識。黨報的新聞風格熟悉。

這段時間來欠缺的地方主要是跟老師主動交流請教的機會不多。對他們寫作風格的認識不深。只寫了自己一篇很滿意的文章後來被刪減了三分之一sigh。

在夜班實習,讓我從來沒有這般關注過版面。與此同時,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報紙的編輯流程。熬了好幾天還是比較滿足,唯一遺憾的是沒能自己親手畫畫版試試。時間太短。

回來要遵申老師意思多補補課,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這些實務的東西還是要惡補。下一步的實習一定要好好準備之前的工作,報紙的歷史,現在的風格,版面情況等,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狀態。

寫完後發現自己總結的一點也不深,呵呵不過姑且這樣吧。這個寫東西看樣子還是要養成習慣。師兄的一個習慣——每天五六千字,讓我頗爲震撼。

實習生活並沒有因爲自己的無限留戀而停滯,當我要離開那裏時,我有太多的感觸涌上心頭。實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如電影在腦海閃現。我想這段實習經歷將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它不僅使我的專業理論得到了實踐,更重要的是我在爲人處事、人際交往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而這一切恰恰是書本上不能給予的。

九月初,我來到了美麗的巴蜀之交、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寧強縣。開始了我大學生活中另一段重要的經歷——新聞採編實習。寧強縣雖說是山區,但它的遠程教育走在了兄弟縣的前列,如“教學光盤播放點,衛星教學收視點,計算機網絡教室”這三種現代化教學模式都已具備。因爲年輕,也因爲自己對電化教育專業無比的癡狂,我的熱情很高,因爲我相信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

初來乍到的那點不適應很快被領導同事的熱情所淡化,而且自己跟隨有十幾年新聞採編經驗的老師學習,他的工作態度、做事方法都令我佩服,這激起了我大幹一場的熱情。我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操作流程。如節目從前期採集到後期製作配音及合成播出,也瞭解了寧強電教站製作的文教10分鐘節目,不僅每週在寧強電視臺播出,優秀作品還曾在漢中電視臺、陝西衛視、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等多家媒體播出。短短几十天實習中我參與了許多教育類新聞片、專題片的拍攝與製作,有幾件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實習的第一天,我就被派去下鄉拍攝寧強縣人民武裝部爲石嘴子國小的捐助。趕到會場時人武部已經將捐贈的桌椅、幻燈機、油印機等發放給學校,正在給貧困國小生每人發放100元的資助。寧強人武部的這一善舉深深的打動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師、學生、鄉親。我將這感人的一幕定格在腦海中,並下定決心,在這短暫的一個多月中,能儘自己微薄之力爲山區的教育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第21個教師節到來之時,我前往縣電影院拍攝報道有關優秀教師節表彰及捐贈圖書的活動。

  相關閱讀:新聞工作者個人總結

一、推進"雙改",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雙改",即"改革和改版"。改革就是充分利用局人事制度改革有利時機,理順體制,搞活機制。改版就是對頻道重新定位、對欄目合理設置、對頻道重新包裝,以嶄新的屏幕形象出現在觀衆面前,向建臺20週年獻禮。值得欣慰的是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委宣傳部、市廣播電視局的關心和支持下,實現了積極穩妥、平穩過渡。長期以來,電視臺一直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不嚴、效率不高的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一直困擾着電視臺的發展,機構重疊、因人設崗,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極大地挫傷了想幹事、能幹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成了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的極大浪費。在理順體制上,我們按照有利於提高宣傳質量,有利於電視節目生產的工藝流程,合理地整合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合理地設置部室,實行定崗、定責、定薪,按照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原則,進行了副臺長的競爭上崗,中層幹部的競爭上崗和職工的雙向選擇,一些不適應工作的老同志提前離崗退養。由於政治思想工作到位,整個改革體現了無情改革、友情操作,沒有出現一例上訪告狀現象,實現了平衡過渡。在搞活機制上,以分配機制改革爲突破口,全面實行量化考覈,做到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目前,改革的成效已初步顯現,過去記者是坐等上門等稿源,如今是不待揚鞭自奮蹄,出現了"晚上想點子,白天搶機子,抽空寫稿子"的可喜局面。截止八月份已完成全年上送省臺新聞的任務,創收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長。在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時,改版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改版方案已初步審定,我們已同武漢一家影視公司進行合作,委託他們對頻道進行重新包裝,欄目片頭和形象宣傳片進行重新制作,屆時,頻道將以較高的品味、嶄新的形象出現在觀衆面前。

二、提高隊伍素質,提高節目質量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再好的策劃,再好的點子需要人去實現,但無庸諱言,電視臺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受過專業學習和培訓的偏少,缺少擔當重大題材報道和深度報道的記者,以致於在平常報道中一般報道多,深度報道少,會議報道多,基層報道少,題材單一、蜻蜒點水,自辦節目比例偏小,自辦欄目數量偏少,不能滿足廣大觀衆的需求。因此,提高隊素質是提高節目質量的基礎,我將結合電視臺的實際,制定一套具體的培訓計劃,每週召開一次宣傳例會,每月舉辦一次業務培訓,送人到大專院校、上級新聞單位培訓,力爭在較短時間使他們的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採訪作風有一個大的提高。根據"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設置欄目,突出頻道特色,形成有利於節目生產的工藝流程,使採編人員有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和舞臺。針對目前自辦節目偏少的現狀,我們將在辦好《XX新聞》節目的前提下,在每晚九點半至十點半開闢一個大型新聞雜誌性欄目,該欄目定位是"報道時政要聞,引導社會輿論,追蹤新聞事件,聚焦社會熱點,反映百姓心聲,突出喉舌功能。"報道形式力求生動鮮活,可視性強。

三、打造技術平臺和創收平臺電視臺是一項重設備,高消耗的產業,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設備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沒有設備作保障,節目生產好比"巧婦難爲無來之炊"。目前,電視臺共有大小攝像機11套,編輯機5套,隨着改版的到位和自辦節目的增加,現有設備很難滿足節目生產的需求。爲了解決這個技術設備瓶頸問題。我們將成立電視臺技術中心,對現有的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進行了整合,把過去散放在各部室的設備集中統一管理使用,實行成本覈算,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爲了從根本上解決設備不足,播出信號質量不高的問題,我們報請局黨委同意,購買硬盤製播系統,改現在的模擬信號爲數字信號,逐步過渡到無帶播出,屆時XX電視臺的節目質量將有質的飛躍。宣傳是中心,設備是後盾,經費是保證。沒有資金作保證,節目生產、設備更新就是一句空話。電視臺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所有的設備改造,人員工資都要靠創收來解決。過去電視臺的廣告經營量小面窄,零亂分散,大部分部室都有創收任務,結果造成相互殺價。既搞不好宣傳,又不利用增加創收,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成立廣告中心,將廣告和創收類的欄目相對集中,將產業鏈拉長,實現規模經營。目前,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廣告人員減少了,但廣告量卻增加了,截止目前,創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多。宣傳平臺、技術平臺和創收平臺的搭建必將使電視臺在一個新的起點實現新的跨越。我雖然做出了一點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相差很遠。

目前,電視臺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我一定虛心向其他同志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爲我市廣播電視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