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百科

記者招聘會上的體驗

3月是人才招聘的黃金季節,用人單位在參加了各種招聘會後,似乎形成了某種共識:低層次人才去專場招聘會招,要應屆畢業生就去校園招聘會,要熟練員工去綜合招聘會,高層管理人員則聯繫獵頭或通過網絡尋找。國展、北展、軍博、工體舉行的大型綜合招聘會成了應屆畢業生的“雞肋”,不去怕錯過機會,去了卻又找不到什麼機會。看着一張張青春稚氣的臉上寫滿了焦灼:我的工作在哪裏?現場3月17日10:00雍和宮北京人才市場技工要有資格證

記者招聘會上的體驗

記者來到設在雍和宮北京人才市場地下一層的招聘大廳時,現場已經有不少求職者在與用人單位洽談,招聘大廳的大屏幕滾動發佈未來參展的企業招聘信息。

這場招聘會是旅遊、飯店、物業專場會,有40多家單位進場招聘,求職者憑3元門票進入招聘會場。求職者大多是中專或大專文憑,有工作經驗的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應聘水、暖、電工等物業工作。很顯然,這部分人來對了,因爲這次招聘會上用人單位列出最多的崗位就是物業,但各用人單位在招收此類技術崗位時,無一例外地要求應聘者具有資格證書。

應屆畢業生王碩想找一份導遊或旅遊管理的工作,他和同學更樂意參加專場招聘會,專場招聘會有機會更好地介紹自己,而且也能和用人單位進行充分的交流,相對來說更容易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而招聘單位也表示,參加專場招聘會時一些要求比較高的管理崗位在這裏很難招到人。記者手記

小型專場招聘會一般都主打熱門行業,來的也都是專業人才和行業內的招聘單位,招聘市場細分確實有利於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直接交流。但會上用人單位數量不多、應聘者層次不高,也會導致雙方都遭遇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

記者在採訪中還見到一位招聘企業代表匆匆而來要求參會,工作人員在未對其企業資質情況進行調查的情況下,直接讓她填表交了300元參會費後入場招聘,可見在這兒,用人單位入場招聘並沒有什麼“門檻”。現場3月18日10:00北京展覽館35歲成爲新“門檻”

招聘現場,很多企業都將招聘人員的年齡限定在了35歲,許多應聘者也因此被攔在了這道“門檻”之外。一些企業表示:他們認爲35歲以上年齡會存在以下問題:體力、精力不夠充足,工作激情不夠飽滿,家庭壓力會干擾工作、可塑性不強不易管理等。

現場幾位“高齡”求職者表示:他們並不認爲自己在體力和工作激情上比年輕人差,他們對工作更有責任心,重新跳槽的可能性也更小。而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比年輕人更有見解等更是他們獨到的優勢。在校生提前“取經”

招聘會上有許多學生在認真聽其他應聘者和企業之間的對話,觀察其他應聘者的表現。

記者採訪了幾個這樣的學生,發現他們都是在校生,參加這些招聘會,一是想提前瞭解目前人才市場的情況;二是想在會場上能多學習一些經驗,以便爲“正式”應聘做準備。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鄭斌表示,截至目前,他已參加各種人才招聘會幾十場,已積累了大量的應聘工作經驗,對於他來說,在招聘會上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已非難事。記者手記

每個學生都會將一份包裝精美的“個人資料”交給招聘企業,但有很多人都會婉遭拒絕。爲什麼呢?記者走進一家只收了兩份簡歷的集團,負責現場招聘的工作人員介紹,面對大學生“精裝豪華版”的簡歷,如果是不合適公司需求的,他根本就捨不得要。因爲這些簡歷成本都非常高,少則幾十元錢,多則上百元。他覺得,簡歷的包裝只是一個方面,重要的還是內容,要讓用人企業瞭解你的一些個人資料就可以了。花絮變味的“會刊”

走出北展會場時,一位中年婦女走過來問記者有沒有“會刊”。記者還未明白怎麼回事,身邊的一位女生已經用手中的會刊交換了一支“簽字筆”。而這些會刊竟然同時出現在了軍博門口的小販手裏,並以兩元一本的價格在出售,買的人也比較多。

記者問小販:“你收會刊嗎,多少錢一本?我車上有很多”。對方告訴記者,可以用錢買也可以用“簽字筆”換。

讓“會刊”“流動”起來,本來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可以給參加招聘會的同學帶來更多的就業信息。但是經過這些貪圖利益的小商販一倒手,好像已經有那麼一點點“變味了”。


標籤:招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