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百科

中國美國職場潛規則差異揭祕

親愛的安妮:去年,我加入了一家跨國製造公司,擔任項目經理。現在被派往位於中國的一家工廠,這是我的第一項海外任務。這是一次有重要意義的職業變動,因爲我所在部門的所有高管都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我對這次機會感到非常興奮。

中國美國職場潛規則差異揭祕

唯一讓我有所顧慮的是,我被派往那裏的目的是“扭轉局面”,取代一位未能完成高層既定目標的同事。我曾問他遇到了哪些障礙,他說雖然自己反覆解釋了需要做什麼,但他管理的團隊依然我行我素。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人們知道存在嚴重的生產故障,但沒有人會說出來,直到問題嚴重到難以解決的程度。我該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您或您的讀者有什麼建議嗎?——B.B.

親愛的B.B.: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尤其是現在國際任務似乎越來越多。安家公司Atlas Van Lines在近期有關公司重新安置的報告中稱,2013年,約40%的美國公司派駐海外的員工人數超過了2012年。有些員工會對即將派駐海外的管理人員提供跨文化培訓,但有些公司卻指望人們自己解決文化差異問題,你所在的公司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靠自己克服文化差異)非常困難,因爲即便是經常出國旅遊度假的美國人,也弄不明白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開展業務。法國國際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管理學教授艾琳邁耶說:“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全世界美國人的商業準則是最以任務爲導向的'。管理者們專注於工作。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希望完成工作而已。”

但在其他許多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以及墨西哥、巴西和尼日利亞等國家,這種方式卻並不適合,相反,這被認爲是一種徹徹底底的冒犯行爲。

邁耶說:“在那些國家,‘生意’與‘個人’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能在那些國家成功的管理者,都會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同事,”例如,經常在一起用餐,但在飯桌上並不討論業務問題。許多美國人會認爲這是在浪費時間,但邁耶表示:“其他國家的同事首先需要了解和信任你,然後才能與你一起共事。”

邁耶出版的一本引人入勝的新書《文化版圖:打破全球商業隱形壁壘》(The Culture Map: Breaking Through the Invisible Boundaries of Global Business),或許值得你細細品讀。此外,對於在中國,如何比前任做的更好,尤其是如何讓人們開誠佈公地向你反映問題,她給出了三條建議。

首先要理解的一點是,在中國,老闆的角色與在美國並不相同。邁耶說:“中國老闆更像是一個家庭中的父親或母親的角色。你需要了解每一個人,並且要擺脫美國管理者的習慣做法,要更多參與到他們的個人生活當中,包括解決他們的個人問題。”

她補充道,要突破亞洲員工最初的羞澀和自我保護,需要有耐心,但這值得投入時間,因爲你的投入會給你帶來忠誠和信任,讓人們在工作中更願意遵從你的指示——而且同樣重要的是,鼓勵人們對你坦誠相待(例如,關於你所提到的“嚴重的生產故障”)。

其次,邁耶表示:“學會辨認無言的拒絕。在更注重等級的文化中長大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對權威說‘不’是無禮的行爲,你的前任似乎吃了一番苦頭之後才終於明白了這一點。而這也是爲什麼他或她的理念或指示得不到執行的原因。”

例如,在美國的會議中,老闆通常會首先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要求其他人提出意見。邁耶說:“在中國或其他更注重等級的社會,如果你這麼做,所有人只會感覺應該同意你的觀點,”即便他們很清楚你錯得離譜。

這種口是心非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其他可能造成災難的溝通方式中。邁耶說:“如果你問一名中國員工:‘你能在兩週內把這項工作完成嗎?’他或她會這樣說:‘是的,我們會盡量。’而這通常只是出於禮貌。如果對方有任何猶豫或嘆氣,那麼他們真實的意思可能是:‘根本不可能。’”她補充說,如果“感覺存在任何否定的意味”,這表明“你需要深入挖掘真實情況”——而如果已經與對方建立了親密關係,這項工作便會容易得多。

中美文化的第三個主要差異在於,在中國,集體的意見高於個人觀點。邁耶說:“如果當場詢問,你不可能得到誠實的回答。員工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需要先在私下裏彼此協商。”

所以,按照在美國的方式召開團隊會議,比如逐個要求員工或希望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中國可能行不通。相反,邁耶建議:“建議團隊在你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一次簡短的討論——例如在15分鐘的休息時間,你可以離開會議室,之後要求他們向你報告他們對當前情況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更有可能得到你所需要的坦白,幫助你成功地扭轉局面。(財富中文網)

反饋:如果你曾在異國文化下工作,它與在美國類似的工作有什麼區別?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