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百科

帶着正能量去工作心得

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帶着正能量去工作心得優秀範文,歡迎借鑑!

帶着正能量去工作心得

“正能量”最近很流行,廣播電視微博無處不在。我滿懷期待地看完了《正能量》這本書,這是一本世界級的心理勵志書,作者理查德·懷斯曼深入淺出地爲讀者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戶,並結合多項實例,教給我們如何排除負面情緒,激發自身的潛能,引爆自身內在的正能量。

整本書的核心來自19世紀美國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在着作《心理學原理》中提出的“表現原理”,即人是通過行爲來影響思想、情感等。這一原理讓“性格決定命運”、“情緒決定行爲”的傳統認知受到質疑,“表現”原理激發正能量,提升我們內在的信任、豁達、愉悅、進取等正能量,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和行爲模式得到徹底改變。比如,我們不是因爲快樂而微笑,而是因爲微笑而快樂;我們不是因爲恐懼或緊張而心跳加快,而是因爲我們認爲我們的心跳在加快,所以害怕或緊張了。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實驗,訴說大量的內容,其實不過在說一件事情:人的行爲會影響心理。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爲來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加開心,更加自信,更加快樂,取得更好的成績。

我理解的“正能量”,說簡單些,就是一種性格,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我們每個人的所做作爲,所思所想都是受內心的支配。在不良心理狀態下,我們消極、悲觀、甚至仇恨等等,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痛苦,精神倍受煎熬的同時,所作所爲也變得不理智。所以在我看來,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才藝,有沒有金錢,有沒有美麗的外表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擁有那些也許可以快樂,但也許也不快樂。但是,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都無從談起。不管你擁有什麼,你都像是生活在無盡的黑暗和痛苦中,並且是長久的。因此,正能量對人來說就變得尤爲重要。或者是因爲很多時候自己太悲觀太消極而讓生活變得更加不順利,所以更加明白正能量對自己的.重要性,也更加覺得這是一本好書。

平心而論,讀此書,由於沒有厚重的心理學知識儲備,我還沒有透徹理解“正能量”的內涵,更不能說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了正能量的發揮,包括寫讀後感,自己的內心的惰性多少還是存在的,擔心寫不好,所有這些心態都有悖於正能量的激發。我想以粗淺的文字和個人的理解,結合我的工作與大家分享我讀這本書的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臺藝術點評讀後感所得所思。

從事銷售工作之初,每天與客戶們打交道,出差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寫工作總結也常常到深夜。這樣日復一日、緊張忙碌而又極具壓力的工作,曾一度消退了我的工作激情。然而,當我停下工作,環顧四周,卻發現以前的同學,朋友,同事都在不辭疲憊、默默無聞地努力。有的在認真準備考研,繼續深造;有的在四處投簡歷,找工作;有的爲了自己的創業夢在奔波;有的在努力賺錢買房,建照一個安穩的家庭……看着眼前的一切,內心也多了幾分豁然和堅定。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傳遞着踏實、勤奮的“正能量”。就是這在他們的影響下,我找回了以往的自己,用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和堅韌沉靜的性格,對待平凡的工作,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工作着的幸福”。

人活着缺少的不僅是夢想、目標,更是正能量。情緒和能量是會傳遞的,負面的能量會將身體的正能量全部耗盡,並且傳播給周圍的人,就像病毒的傳播一樣。你願意這樣一輩子?生活中做個碌碌無爲的人,天天只會抱怨,還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別人,這樣其實你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生活中不是缺少正能量,而是我們如何去傳遞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通過你的肢體語言傳遞給對方。與那些和動作生硬的人握手相比,那些和動作順暢自然的人握手的人感到更加快樂,與對方心裏上更加親近,認爲這些人更加招人喜歡、態度隨和。同時,接下來的工作中認真總結,不要找藉口,不抱怨,偶爾的不開心大聲吼下就行了,壓力是要釋放的,要懂得和別人交流,去減壓給自己輕鬆一下。領導就是領導,我們要尊重他們,傳遞正能量我覺得並不是靠員工就可以的,沒有遇到一羣好領導的的工作真的很難進行,我比較幸運,我的領導就是傳遞正能量者,我感覺到我們的項目前景了。

同一個人產生不同的結果,就像木炭與鑽石,都是由“C”構成,能頂的住生活的打磨。壓制負面的影響,你就是價值不菲、耀眼生輝的鑽石,反之就是木炭,黯然無光,只能靠燃燒自己才能得到些許的溫暖。

如今社會,壓力種種,面對着紛繁錯亂的光電聲色,有效地釋放壓力,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成爲了大家共同的追求。我們統計人在工作之餘,調節生活,緩解壓力的辦法也是獨具匠心、不勝枚舉。

一起來吧,喚醒我們體內的“正能量”,盡情微笑,讓腳步輕快起來,高昂起頭,快樂地說話、跳舞、談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歡的事情,這樣正能量才能被驅動起來,才能將好的情境、人和事兒帶入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