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總結7.88K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1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爲,或者說是“無爲而治”。主張順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視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觀——逍遙遊。就是絕對自由,這種絕對自由是莊周幻想出來的,是不依賴外界任何事物的絕對自由。

政治觀——順應自然,無爲而治。提出“絕聖棄知”的主張,認爲“聖人不死,大盜不起”,“絕聖棄知,大盜乃止。”又說,“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機謀而不求至道,那麼天下就要大亂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弊端,提出了“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的名言。

認識論一一將人的知識分爲有爲的小知與無爲的大知,提倡無爲的大知,擯棄有爲的小知。認爲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無窮大的領域,必然會述亂而無所收穫。

2、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爲“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爲“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爲”。

莊子的想象力極爲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爲“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爲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爲《南華真經》。

歷史大學聯考必背知識點歸納整合五篇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2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防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誌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

①保留國王,實際上“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爲國家的象徵而存有。

②國家的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佈是正式確立的標誌。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鬆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爲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評價: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

②增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侷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誌着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3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代的政治特點

(1) 商代貴族以血緣爲紐帶;

(2) 實行宗法制;

(3) 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 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2) 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

(3) 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4) 諸侯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建國、繼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出征,隨同作戰;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5)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離性和獨立性。

(6) 性質:商周時期實現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7) 作用:鞏固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 邊遠地區得到開發,並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區域; 形成對周天子衆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爲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8) 衰落:受分封的諸侯國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國勢力的強大;西周後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 其衰落的具體表現爲: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1) 含義:是用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2) 目的:爲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爲表裏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3)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小宗相對。

(4) 評價

作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即,凝聚宗族、防止紛爭、強化王權、家國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 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2) 血緣爲紐帶形成的國家政治結構;

(3) 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形成權力高度集中。

三、補充與拓展

1.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相輔相成(互爲表裏),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內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國家就是分封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法則,宗法制的實施進一步鞏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種宗廟之法。

其實質是按照血緣關係在其宗族內分配政治權利,以保持貴族對政治權利的壟斷和財產的分配。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4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爲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展。

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1)社會契約創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啓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後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啓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1)“社會契約”論;(2)“人民主權”說。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二)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三)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5

一、帝國的建立,即 “六王畢,四海一”

1.秦統一中原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持續數百年的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

2.軍事上的鞏固

(1) 史實:築長城、開“直道”,北擊匈奴;開靈渠,平定嶺南;開“五尺道”,開闢西南。

(2) 意義:加強了北方的邊防;首次把嶺南、西南歸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內。

3.評價(意義):秦朝的軍事、政治措施,不僅加強了對周邊地區的政治控制,擴大了統治區域,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二、鞏固帝國統治

1.地方制度:“廢分封,行郡縣”,即“海內爲郡縣”。

(1) 出現:春秋戰國時期;大規模推行:秦統一之後。

(2) 內容:郡、縣、鄉、裏;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爲“道”。

(3) 性質:是中國古代自秦王朝以來長期實行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4) 特點(與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5) 鞏固:西漢繼續實行郡縣制,並逐步消除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6) 評價:實現了這樣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轄;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2.中央集權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 皇帝制度的創立:至高無上。

(2)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職責:丞相:統領百官,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軍事。九卿:略。特點:互相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

(3) 朝議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諸卿討論國家軍政要務的方式。

評價:集思廣益,減少決策的失誤,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壞。

(4) 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隸校尉。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於鞏固政權,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

1.秦漢建立的“大一統”政體爲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爲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四、知識拓展

1.秦朝雖有太尉一職,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設立官員,而是由秦始皇自己親自擔任。

三公真正的確立是在西漢

2.秦漢時期:郡守和縣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職,而不是向皇帝述職。

3.君主專制的兩大基本矛盾:軍權和相權;

中央和地方。兩大矛盾的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央的權力越來越集中,地方的權力不斷被削弱。

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本質特徵: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統治。

5.君主專制的弊端:獨斷性和隨意性,不可避免決策中的重大失誤,且容易導致暴政。

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執政過程中至關重要。

6.三公九卿的評價:三公九卿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絕對受制於皇帝並代行皇帝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三公的出現是對世卿世祿制的徹底否定。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6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

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

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爲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峯。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

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爲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消極方面:

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僅僅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

②過於氾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佈。

公民法: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的羅馬法律,被稱爲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

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繫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

②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侷限性:維護奴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