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國小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現實的需要與學生學習的需要。而當今在農村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開展?其效果怎樣呢?爲此,我在平安縣平安鎮東村國小進行了實習教學,並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閱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國小六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所以,閱讀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閱讀教學,並搞好閱讀教學。

(二)閱讀教學的現狀

農村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普遍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閱讀教學的認識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誤區。認爲閱讀教學沒什麼好的方法,帶領和要求學生讀書就是了,學生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實際上,在讀的方法和讀的內容的選擇上,教師還是大有可爲的,應對學生進行認真的指導,不然學生亂“吃”一通吃壞了肚子那就麻煩了。

我對平安縣平安鎮東村國小三至六年的學生在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閱讀材料、閱讀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掌握了一些數據,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閱讀興趣不高。多數同學不喜歡看課外書,即使看的同學也相當馬虎,做摘記的同學很少。另外,從同學們的閱讀時間上反映出,同學們平時上課期間的閱讀較少。說明同學們學習負擔過重,這也應該是同學們不很喜歡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學們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閱讀對象單一。學生大多喜歡故事書,對其它的書涉獵很少,如文學書籍、科技書記和生活書籍等。雖然,這不能說不好,但我想我們教師,又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積極的引導,把更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書籍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健康書籍的海洋裏健康成長。

據瞭解,國小生大多對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都不熟悉,文學積累薄弱,他們對文學作品故事的瞭解,大多都是從電視劇中得知的,如,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

第三,閱讀數量不夠。從該校的情況來看,進行了課外閱讀的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學生沒有很感興趣的課外書,這與本地區的經濟環境,語文教師重視程度有很大關係。二是和現在的考試製度關係密切,個別教師一味追求考試成績,這也直接的剝奪了學生的閱讀時間,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健康成長。

第四,閱讀環境較差。學校與家庭,教師和家長共同構成了學生的閱讀環境。家長文化素養高,愛看書讀報,對學生能起到積極而良好的影響。所以,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的好壞與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文化素養很有關係。在家庭環境中,家庭文化氛圍濃,書籍報刊豐富,那麼學生有書可讀,其課外閱讀狀況就好,反之,則無書報可看,課外閱讀只是紙上談兵。另外學生家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愛讀書看報,對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影響力是很大的,反之,學生家長文化素養低,愛好庸俗,不讀書不看報,沉醉與打牌酗酒,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閱讀教學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變閱讀觀念

在對待閱讀的問題上,有的領導和老師認爲,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特別是讀課外書會耽誤學生做作業的時間和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我認爲,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要真正搞好學生的閱讀學習和教師的閱讀教學,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閱讀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對待閱讀教學 。

(二)創造閱讀條件

要搞好閱讀教學,必須具備必要的閱讀條件,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要爲學生創造必要的閱讀條件,如安排好閱讀所必須的時間,指導好閱讀的方法和閱讀書籍的購買等。沒有必要的閱讀時間,沒有適當的閱讀方法和必要的閱讀材料,那閱讀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對於閱讀材料的準備,可以讓大家捐一點組成班級圖書角,自己買一點互相交流着閱讀,去學校圖書室借書閱讀等。另外,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作爲學生的家長還應給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帶頭進行廣泛的閱讀,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以便與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開展閱讀活動

學校在開展閱讀學習和閱讀教學活動的同時,爲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閱讀學習和閱讀教學的效益,還應積極開展各種語文閱讀活動和閱讀競賽等,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如講故事、自辦手抄報、寫讀書筆記等比賽活動。除此以外,班級語文教師也應在班級內儘可能多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閱讀學習、閱讀成果展示等閱讀活動。

(四)課內外閱讀結合

閱讀,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它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把二者結合起來,既要搞好課內的閱讀教學,指導好學生對課內經典課文的閱讀學習,又要搞好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如書籍和學習方法的的選擇,時間的安排等。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的一個有益的補充。

爲了更好地搞好我們的語文閱讀學習和語文閱讀教學,更好地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語文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搞好語文閱讀學習和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職責,這是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爲的關係比較複雜,兩者應該是一致的,課改觀念支配、引導課改行爲,課改行爲反映課改觀念。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二者又常常出現不一致。課改觀念的轉變在積極倡導與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認。課改觀念只有與課改行爲高度統一起來,纔會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真正實施。那麼,當前農村教育工作者的課改觀念及其課改行爲的一致性如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本研究以農村中國小教師爲對象,試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二、方法和對象

(一)方法

1、依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中國小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書,編制調查問卷一份,問卷有十六個命題組成,各用四個命題分別調查被試者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被試者對每個命題做出同意與不同意回答之後,還對與此命題相應的課改行爲做出選擇,問卷把課改行爲分爲:“準備實施”、“正在實施”、“不準備實施”、“沒條件實施”。

2、統計與處理原則:同意某一陳述且在課改行爲上選擇“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項者,視爲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爲一致,而選擇“不準備實施”或“沒條件實施”項者,視爲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爲不一致;反之,不同意該陳述且在課改行爲上只選擇“不準備實施”或“沒條件實施”項者視爲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爲一致,而選擇“準備實施”或“正在實施”項者,視爲課改觀念與課改行爲不一致。

(二)對象

以岔口中學、黃統嶺中學、巨城中學、娘子關中學、理家莊職業中學、岔口示範國小、紅育口國小、岳家莊國小等8所農村中國小校300餘教師作爲調查對象,收回有效問卷200份。

三、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課程觀

1、同意“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學生也在創造着課程。”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40名(20%);“正在實施”者125名(6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21名(10.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4名(7%)。

2、同意“‘生活世界’是課程內容的範圍。”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15名(7.5%);“正在實施”者174名(87%);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8名(4%);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3名(1.5%)。

3、同意“課程是學生反思性、創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20名(10%);“正在實施”者135名(6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24名(12%);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21名(10.5%)。

4、同意“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爲根本。”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25名(12.5%);“正在實施”者147名(73.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28名(14%)。

總的來看,在課程觀上,大多數農村中小教師對舊的課程觀持否定態度且課改行爲上不擬實施,對基礎教育課程觀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爲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但在這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重視;①少數農村中國小教師在課程觀的問題上仍存在糊塗認識且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若不予以糾正勢必導致其所在學校教育方向發生迷失。②有些農村中國小教師課程觀雖然正確,但在課改行爲上卻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落實。這說明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儘管有課改觀念問題,但創設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客觀條件至關重要。

(二)關於學生觀

1、同意“學生就是在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育機構學習的人。”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25名(12.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02名(51%);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73名(36.5%)。

2、同意“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僅指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指學生具有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47名(23.5%);“正在實施”者105名(5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37名(18.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1名(5.5%)。

3、同意“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期望學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實際的。”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45名(22.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01名(50.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54名(27%)。

4、同意“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60名(30%);“正在實施”者91名(45.5%);不同意該命題者無;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49名(24.5%)。

總的來看,在學生觀上,多數農村中國小教師對非正確觀念,持否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擬實施,對正確觀念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爲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這裏應注意的問題有兩點:①在學生觀上,有些農村中國小教師觀念僵化,行爲滯後。例如12.5%的中國小教師認爲學生是在“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的人”,這隻給學生以角色定位,沒指出學生的本質屬性,這樣看待學生極易造成“只見知識不見人”的現象。②在如何看待學生的發展潛能上所有被調查的農村中國小教師都同意“學生是有巨大發展潛能的”,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的現狀令人憂慮。經調查瞭解,他們所說的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此項原則和方法的本領、素質。

(三)關於教學觀

1、同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進課堂,課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43名(21.5%);“正在實施”者115名(5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12名(6%);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30名(15%)。

2、同意“課堂教學只要有討論、探究、信息教育,就是新的教學模式的標誌。”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40名(20%);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55名(27.5%)。

3、同意“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應該完全廢除,課程改革中應都是現代的教學模式。”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15名(7.5%);“正在實施”者75名(3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60(30%)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50名(25%)。

4、同意“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變他主學習爲自主學習,突出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和研究等認知過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目的。”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26名(13%);“正在實施”者155名(77.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19名(9.5%)。

總的來看,在教學觀上,多數農村中國小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持肯定態度,但在這方面顯露出的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流於形式。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但是當一堂結束後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教師給了學生哪些知識,完成了哪些目標,學習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師也不知道,所以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如何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於重視新的教學模式忽視或者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待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要採取辨證的觀點,接受式運用的好,如教師擅長講授,也可以主動地向學生傳遞知識,相反,教師授課會很沉悶,讓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學習能啓發學生的思維,但是運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離題萬里。因此,不能在主觀上認爲接受學習是落後的,探究學習是先進的。③教師缺乏課堂調控的技巧,不明確自己在教學觀轉換中角色意識。結果使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的學習缺乏有力的指導這在某種程序上影響教學質量。

(四)關於評價觀

1、同意“評價是爲了促進學生髮展,而不是區分好壞。因此,評價要從重視結果走向過程和結果並重。”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57名(28.5%);“正在實施”者125名(62.5%);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18名(9%)。

2、同意“學生喜歡質量不錯,就是好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正在實施”者20名(10%);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50名(7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30名(15%)。

3、同意“評價農村中國小教師和班級教學質量的高低只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爲依據”命題且在課改行爲“正在實施”者15名(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正在實施”者80名(40%)。

4、同意“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準備實施”者80名(40%);“正在實施”者60名(30%);同意該命題但在課改行爲上“沒條件實施”者35名(17.5%);不同意該命題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準備實施”者25名(12.5%)。

總的來看,在評價觀上,多數農村中國小教師對舊的評價觀持否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爲上不擬實施,對新的評價觀持肯定態度且在課改行爲上擬實施或正在實施。但在評價觀上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①少數農村中國小教師在學校辦學質量標準評價上“唯分第一”對學校的學風、校風、校園文化建設、師生員工的凝聚力等比較輕視,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農村中國小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無動於衷,對評價教育教學質量旨在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綜合標準不以爲然。②有些農村中國小教師的評價觀,雖然正確無誤但由於條件不具備而不能付諸實施;還有些農村中國小教師雖然對舊的評價觀持否定態度,但在違心“正在實施”。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四、結論及思考

(一)結論

1、多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國小教師已經具備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觀,這表現爲他們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均正確無誤。

2、多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國小教師已將正確的課改觀念正在或準備付諸實踐。

3、少數被調查的農村中國小教師仍持有錯誤的課改觀念並支配自己的課改行爲。

4、在教學觀上相當多的被調查的農村中國小教師持有正確的課改觀念,但其課改行爲卻因種種原因而不能實施。

(二)結論引發的幾點思考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成爲當前農村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首先抓好對教師的培訓,時至今日,仍然有少數農村中國小教師持有錯誤的課改觀念,並以此支配自己的課改行爲。可見培訓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2、切實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素質。上述調查表明有的農村中國小教師雖然持有正確的課改觀念,但在課改行爲上卻因自己缺乏實施此項課改觀念的本領和素質等原因而不能實施。要卓有成效的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必須首先提高廣大農村中國小教師的素質,走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這是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3、應構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科學運行機制,爲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上述研究結論4提到的種種原因,概括起來,均可歸結爲多年來現行教育所形成的以應試教育爲明顯特徵的一種內在運行機制在起作用。打破這種機制,構建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運行機制,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第一、要改革課程的培養目標,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第二、重建基礎教育課程結構,實施九年一貫制課程結構,設置了許多綜合學科,強調課程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並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爲必修課程。第三、改革教學方法,變以“教師講、學生聽”爲主要特徵的方法爲“自主、合作、探究”爲特徵的新方法。第四、改革教學組織形式,將班級授課制、小組教學、個別教學與活動課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在教學中受到多方面的信息影響,力圖使教學過程情景化,教學組織多層次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第五、落實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

4、大力推進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每所學校真正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大的背景,好的氛圍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3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中國小危房改造和教育結構佈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農村中國小校舍建設和危房改造工作成效顯著,全市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有力地促進了基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存在一定問題,現將對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情況的調查報告如下:

一、 危房改造工作情況和進展

全市現有農村中國小958所,在校學生人數27.6萬人,其中:中學生9.8萬人,國小生17.8萬人,全市農村普通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165.6萬平方米。

危房改造情況。據20xx年危改初期統計,我市農村中國小危房面積9.7萬平方米,佔農村中國小校舍總面積6.0%;其中:D類危房 6.3萬平方米(所謂“D類危房”是指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體出現險情,構成整幢危房。屬危房中程度最重的一類,此類房屋必須立即拆除),C類危房2.9萬平方米(C類危房指房屋局部出現險情,維修後尚可繼續使用),B類危房0.5萬平方米(B類危房指房屋個別構件出現險情,可繼續使用,但需抓緊維修)。自20xx年實施“危改”工程以來,全市已改造或拆除農村中國小D類危房8.3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中國小校舍12.2萬平方米;已改造C、B類危房4.5萬平方米。基本消除了20xx年統計的D類中國小危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危房的產生。截止20xx年10月,我市農村中國小校舍剩餘危房面積3.1萬平方米,佔農村中國小校舍總面積1.9%;其中:D類危房2.7萬平方米;C、B類危房0.4萬平方米。

自危改工程實施以來,我市爭取中央、省資金 1148萬元,國債資金621萬元,市投入及配套資金2545萬元,縣(市)區以下自籌資金4575萬元,其中縣(市)區以下債務投資2194萬元。

二、中國小危房形成的原因

20xx年國家實施危改工程以前,我市即實行危房改造資金各級財政調劑一點,羣衆獻工獻料捐一點,學校自籌一點,解決了一大批校舍危房;20xx年以後,國家、省重視危房改造工程,以及20xx年政策調整,原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民集資投入變爲由政府投入,加大了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使我市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成效。但是,由於我市農村中國小點多面廣,中國小危房邊改造邊有新的不斷產生,徹底消除中國小危房的任務還很艱鉅。

中國小危房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危房改造缺乏長遠、科學的規劃,一直沒有走出低水平突擊改造和重建,一段時期後又集中出現危房的惡性循環,缺乏良性運行機制。二是由於多年來中國小校舍緊缺,且沒有穩定的建設及維護資金來源,致使部分校舍得不到正常維護,超期服役,客觀上增加了中國小危房數量。三是中國小危房的定期普查、科學鑑定、動態預警和滾動解決措施不夠得力,校舍管理工作相對滯後,“三無”(無勘察設計、無規範標準、無施工資質)工程不少,使中國小校舍建設標準太低,建設過程中即存在質量隱患。四是由於地震、水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中國小校舍的損害程度比較嚴重,加上自然老化作用,使部分校舍未達到使用年限即成爲危房。

三、危房改造工作的幾點做法

根據教育部、國家計委、財政部20xx年年初對全國農村中國小危房的普查結果,截止2000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直轄市)及大連等5個計劃單列市之外的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農村中國小各類危、破校舍8400萬平方米,佔農村中國小校舍總面積的9.6%;其中:D類危房5700萬平方米,C類危房2000萬平方米,B類危房700萬平方米。

大量危房的存在,不僅嚴重威脅着廣大師生的安全,而且也制約着基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爲保證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切實改善基礎教育最基本的辦學條件,國務院決定由教育部、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各安排10億元,共30億元,從20xx年起在全國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以基本消除現存中國小危房。20xx年8月24日,國務院批准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關於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方案》繼續實施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的啓動已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被廣大人民羣衆譽爲“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我市在危房改造工程中,與教育佈局調整相結合,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在危房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遵循四項原則,(1)中國小布局調整與危房改造、合鄉並鎮相結合;(2)堅持一次規劃、分佈實施的原則;(3)質量與效益相統一,佈局調整不搞“一刀切”,危房改造不搞“花架子”和“錦上添花”,堅持“牢固、實用、夠用、方便學生”的原則,確保校舍建築使用壽命在50年以上;(4)實行項目管理。中央和省“工程”專款優先用於解決現存農村中國小危房中最危險的D類危房。

二是統籌規劃,設立機構,明確責任。實事求是,普查摸底,根據省危改辦的要求和安排,20xx年6月,我市自下而上對全市中國小危房情況進行了全面普查,逐校填報了《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項目申請表》,逐級建立了危房改造項目數據庫,作爲實施危改工程主要依據。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和實施危改 工程項目。市政府成立了鞍山市中國小危房改造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教育局),負責日常工作,制定危改計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各縣(市)區危改工作,並對中國小危改項目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市政府還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國小危房改造工作意見》等文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制度健全,保證了危改工作的順利實施。根據國家、省危改辦要求,用三年時間基本消除現存D類危房,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危房的產生,建立中國小危房改造有效機制,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具體在實施危房改造中,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計委等部門一方面已經建立並落實了以協調、交流、服務爲內容的例會制度,各部門有分工、有合作,責任明確;另一方面實行責任管理,明確市、縣(市)、區是危改的第一責任主體,市長、縣長、區長是危改第一責任人,以確保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三是保證資金投入,確保危改工作落到實處。根據市、縣(市)區兩級分級分擔負責的原則,海城市、檯安縣、岫巖縣、千山區充分利用國家的專款,制定好省、市、縣三級配套資金計劃(配套資金要先到位)。建設規模超過現存D類危房面積的資金由當地政府自籌,重點改造縣城以下農村中國小危房。市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允許農民用義務勞動支持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同時,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對農村義務教育捐款,支持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

各縣(市)區的危房改造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封閉運行的管理機制,按工程進度實行危改項目直接撥款,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對擠佔、挪用、截留危改資金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行爲,市將在下批指標中收回專項資金,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四是建章立制,實行目標管理。在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各縣區能夠抓好“工程”的立項、審覈、建設、監理、評估驗收等各個環節。首先是認真組織有關部門對中國小危房進行全面、徹底地排查與覈實,依照《危房房屋鑑定標準》進行堅定;其次是對存在危房的學校,由學校據實填報《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項目申請書》,並上報縣區教育局,由縣區教育局審覈彙總後上報;再次是實行第一責任人制,對違反規定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是對工程實行質量管理與監督。首先是各縣區能夠通過招標或委託有資質等級、信譽良好的勘察、設計單位;其次是施工單位的選擇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再次是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理(監督),項目竣工後,由城建、設計、勘察、監理及項目學校等部門共同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幾年來,我市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平穩安全,進展順利,但因種種原因,“工程”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在今後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改進。

一是縣以下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按省要求,市、縣政府必須按省裏規定數額落實配套資金,但從調查瞭解情況看,市級配套資金全額到位,縣以下配套資金,縣級配套資金難以落實,而是將配套責任落實到鄉、村,引發了教育負債。

二是撤併學校問題嚴重。由於關係佈局調整和新校選址等問題,有些村與村之間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且無法籌措改建資金,處於建不成又撤不掉的困境。

三是現有中國小危房難以同時改造,師生安全受到威脅。我市現有D級危房3.1萬平方米,涉及中國小生1萬人左右,對此市危改辦多次召開會議和下發通知,禁止學生在D類危房上課,但調查發現,有的鄉(鎮)因危房面積較大,涉及學生多,無法妥善安排上課,部分學校仍在使用D類危房,師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五、今後工作的初步設想

一是各部門加大合作力度,確保項目專款專用,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同時,保證中國小校舍正常維修,保證當年出現危房當年消滅,現存危房逐步改造完成。

二是與地方政府、人民羣衆等在內的社會各界加強聯繫,爭取支持,解決從D類危房中撤出的師生上課問題,確保危房改造期間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不受影響,保證教學安全。

三是搞好抽查、檢查工作,特別是組織縣與縣之間互查,對有問題、有需求、有成績的項目工程,既要找出不足,看到教訓,又要善於總結經驗,搞好典型示範,促進我市危改工程全面有效開展。

四是依據中央、省有關政策和我市危房改造實踐,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有關危改工程規章制度,用法律手段加強危改工程的全面實施,把有限的資金用好,確保危改目標順利完成。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4

農村國小勞動教育調查報告

主題詞:勞動意識、勞動技能

調查組: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國小農村國小勞動教育調查組

組長:高立祥

副組長:趙廷榮 劉文國

成員:六年級學生

分工:趙廷榮負總責,劉文國負責發放回收調查問卷、分析調查結果,高立祥負責彙總,整理成文。

執筆: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國小 高立祥

調查時間:20xx年9月5日--11月25日

調查地點:四川省西昌市川興國小

調查對象:川興國小學前班至六年級學生、學校部分教師、部分學生家長

調查方法:問卷法、訪問法、觀察法、文獻法相結合

調查結論:百分之八十的同學勞動意識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學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一、 前言:爲了瞭解現在農村國小勞動教育的的真實狀況,西昌市川興國小農村國小勞動教育調查組在學校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隨機抽樣調查了120名同學,走訪了32名學生家長,和學校12名老師交換了意見。此次調查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勞動意識;二、勞動技能。結果讓調查組觸目驚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學勞動意識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學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二、調查過程:

(一)、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調查問卷分學生、家長兩種。

1、學生調查問卷

題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掃地、做飯等家務勞動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農業種植、養殖技能?

(3)、是否主動或在父母安排指導下進行家務勞動和簡單的農業生產勞動?

(4)、在學校是否自覺參加並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

2、家長調查問卷

題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簡單的農業生產勞動?

(2)、是否教給子女必要的勞動技能?

調查結果: 此次發放學生調查問卷325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17份;發放家長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95份。結果,263名學生表示從未想到主動參加勞動,190名學生表示不會做家務勞動,沒有掌握農業生產的相關技能。90名學生家長表示從未安排子女做家務勞動,更不會安排子女參加農業生產,也沒有傳授相關的勞動技能給子女。

(二)、調查走訪

調查組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隨機抽樣調查了120名同學,走訪了32名學生家長,和學校12名老師交換了意見,情況也不容樂觀,與調查問卷的結果驚人的相似。

(三)、網上查詢

調查組怕以偏概全,上網搜查,發現我國現階段勞動教育地位低下,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學校、學生、家長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勞動、輕視勞動,從而導致學生勞動意識淡漠,缺乏起碼的勞動技能。

三、成因分析

按理說,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爲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衆所周知,人之所以成爲“人”,正是勞動進化的結果。如果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人類。正是基於上述樸素的唯物史觀,古今中外的衆多有識之士都高度關注對下一代進行勞動教育,視培養下一代的勞動技能,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視爲己任。高爾基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盧梭語);“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馬卡連柯語)……由此不難看出,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點,是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不懈的教育方針。《中國教育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統化。

客觀公正地說,黨和政府對勞動教育是高度重視的。我國的勞動教育,理應不是目前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樂觀的現狀。追根溯源,筆者認爲制約勞動教育的因素是應試教育、校園安全和家庭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考試分數高的學生,就是優生,就是人才;學校怕學生髮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願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更不敢組織學生進行勞動;還有不得不說的是,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只有一至二個孩子,家長極易產生溺愛情節,視子女爲“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於學校、社會、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勞動意識的嚴重扭曲和勞動技能的嚴重匱乏。但是,作爲一個社會的“人”,沒有正確的勞動意識,未能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勢必會被社會淘汰。推而廣之,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如此無能,作爲成人社會的我們必定會感到臉紅心跳,失去希望。

四、解決方法、對策

基於上述原因,調查組一致認爲,家長、學校應該齊心協力,家校聯動,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

怎樣才能實現上述目的呢?

(一)、從學校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讓學生從小樹立勞動意識

學校要利用班隊會、升旗儀式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讓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

2 、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術課程體系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在課程結構的安排上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情況和從學校實踐基地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愛好和興趣,形成合理的勞技課程體系,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

3、從實際出發建設實踐基地

勞動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要有一定時間從事勞動實踐活動,這就要求各學校要根據所開設的勞技課程,按標準建設配套的勞動技術專用實驗室和勞技教育實踐基地。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立一支學科齊全,素質較高,一專多能,相對穩定的專兼職的勞技課師資隊伍,是提高勞技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的來源,一是讓一部分具有一定專長的文化課教師專教勞技課,二是選派部分老師參加課相關科目的培訓學習後,兼職擔任勞技課程。只有加強勞技課的師資隊伍建設,才能保證勞技課的教學質量。

5、加強勞技教學管理工作

要提高勞技課的教學質量,學校必須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業務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勞技老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勞技老師必須杜絕沒有安排實踐課的“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在實踐課中要改變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和“老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爲保證勞技課的教學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勞技教育考覈手段,考覈的內容要包括勞動觀點、勞動習慣、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四個方面的考覈,同時要注重平時表現、動手能力、掌握基礎內容作爲考覈的原則。

(二)從家長層面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長要重視勞動教育

家長要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千萬不能溺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會生活實際、社會發展歷史、家庭社會實例等告訴孩子勞動的重要性,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偉大,不愛勞動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2、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

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程序、操作要領、方法和技巧。家長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要給予指導,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哪怕這個進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長也要給予鼓勵,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

3、注重實踐鍛鍊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如果家長平時沒有參加具體的勞動,那麼,孩子是不可能愛好勞動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加勞動實踐,千萬不能心疼孩子。當然,勞動的內容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從簡單到複雜逐漸過渡,切不可一開始就讓孩子做難度比較大的勞動,挫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

4、尊重孩子的勞動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需要家長進行一定的強化。但是,家長必須注意不要單純地把孩子當作勞動力來使喚,不要把勞動當作懲罰孩子的手段,也不要過分用物質和金錢來強化孩子的勞動,而是應通過表揚、鼓勵等方法來強化;在孩子勞動的過程中多做具體的指導,多鼓勵,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讓孩子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從而讓孩子牢固樹立勞動意識,強化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5、利用方法,“強迫”孩子勞動

當孩子不願意勞動時,家長決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勞動。家長應該明白,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必須勞動。一個不會勞動的人,會不斷萎縮,直到失去自 我,這樣的孩子註定是不會幸福的。

綜上所述,調查組認爲:我們只有堅持家校聯動,切實踐行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才能最大化地讓孩子從小樹立勞動意識,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我們的社會纔會有希望。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5

我們七家子鎮中心國小《農村國小數學科創新教學的研究》課題組於20xx年3~4月份,利用2個月的時間對課題實驗人員及實驗班部分學生就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能力狀況,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初步的創新能力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課題調研活動。

一、調研方式:問卷、聽課、座談研討

二、調研方法

1、調研對象

全部實驗教師和部分實驗班學生,爲確保本次調查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次調查採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按中、高年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層次,用機械取樣的方法,選取男女學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計選取調查對象爲30人。

2、問卷框架的設計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創新是一個內涵極爲豐富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對這樣一個內涵廣泛的動態的過程進行調查具有一定的難度。爲使調查具有科學性,我們採用了考覈——觀察——設計的方法。教師的調查內容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狀況。學生的調查內容爲:創新學習能力、計算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3、調查的組織

課題組按設計方案對實驗教師採取檢查教案、聽課、座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被調查的學生採用問卷調查及自然觀察的形式。問卷方法是課題組成員在比較自然狀態下,讓學生自己如實填寫問卷卡。以獲取直接數據。自然觀察是由課題組成員對各班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觀察的方法,統一評價標準,再由各班教師對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調查對象進行跟蹤觀察,最後由班主任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

4、數據統計

本次問卷卡中的問題全部爲選擇題,每題有3個備選答案,然後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依據出現個數比和實驗教師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說明調查真實,否則必須重新進行調查,以獲取最真實,自然的分值。

數據統計時,採用統計個數後分別乘以5、3、1分,然後取平均分。大於15分反映強烈;大於12分而小於15分,反映教強烈;小於12分,反映一般。

三、結果與分析

學生的創新學習須老師在課堂上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本次調查旨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共性問題。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師方面的收穫。

從實際檢查、聽課中我們發現,全體教師中形成一個熱心課改,積極參與教學實驗的氛圍。同時深切體會到:

1、教師已經不再死抱着陳舊的教學觀念,而把創新教育理念應用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備課中體現了創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實驗納入實際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斷加強。

2、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模式的採用富於新意。增強了教師創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師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教學理念浸潤於現代教學環節之中。

(二)、學生方面的收穫

學生創新能力統計表

年級 四、2

學習成績 18

計算能力 20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

創新能力 15

年級 五、2

學習成績 19

計算能力 22

課堂自主活動量 23

創新能力 15.2

年級 六、1

學習成績 20

計算能力 24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5

創新能力 16.1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學生們獲益匪淺。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爲學生們開啓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窗口,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還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創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採取“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 配合恰當的教學手段,營造氛圍、創設情境、精心設問、創造機會、分層教學、恰當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學習動力挖掘上,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在學習手段上、教給方法,使學生學會。

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創造精神的可持續發展。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由不會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這也是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質疑,學會獲取知識,學會動手操作,學會合作學習。改革了長期的傳統的那種單一的集體教學的模式,採用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總之,農村國小數學創新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爲我們這所農村國小的數學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爲數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科的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爲學生們開啓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窗口。讓學生從枯燥的數字中發現了數學美的真諦。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將會繼續在這一領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爭形成一個科學的嶄新的農村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三)、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創新教育教學帶來的收穫。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響兒童發展的諸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在兒童的整體發展中產生作用,要全面考慮,整體實施,纔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益。

2、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前提,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3、創新學習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爲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人們的正確觀點就難以形成。分析判斷問題就缺少一定的依據,更難以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瞭解到我校實施創新教育的現狀,主要表現爲:

1、廣大教師響應學校的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願做農村國小創新教育的忠實實踐者。

2、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並逐漸形成一個具有創新人格的新時代少年。

通過一年的實驗運作,使我們看到了創新教學在農村學校開展所獲得的優勢。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將“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做進一步的實驗與嘗試,並將反覆實驗、探索。以利於構建更適合農村國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農村國小數學創新教育理論。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6

由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學校佈局重組,農民的經濟觀、教育觀逐步發生變化,另外,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致使厭學情緒在不少學生中滋長、蔓延,即便是國小,也是如此。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多,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經濟觀、教育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都一樣能到城裏掙錢的思想給農村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習無用”的思想,家長觀念的影響以及社會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致使國小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嚴重的甚至曠課逃學。“愛學是萬善之源,厭學是萬惡之源”,厭學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筆者近日走訪了**市武**區部分鄉鎮學校,重點了解了農村國小生嚴學的表現,並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提出如何統籌解決的方法供參考。

一、農村國小生厭學的表現

(一)在學校裏的表現

當前,在許多國小裏經常聽到老師說某某學生不是笨,不是學習能力差,而是懶,不學,其實這就是厭學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認爲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學校裏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到校比較遲。要麼經常踩着鈴聲進教室,要麼常常遲到,這些同學起牀後,刷牙、洗臉、收書包、吃早點動作都很慢,出門後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到了學校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而是和周圍同學說幾句話,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裏,他也跟着讀那裏。

3、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易開小差。上一會就左顧右盼,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很少參同桌討論他一般只聽不發表意見、觀點。老師佈置了課堂作業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課後抄同學的,要不就課堂上抄同學的,抄不到就亂做,測驗各科幾乎不及格。

(二)在家裏的表現

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家裏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國小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這逗留會,那逗留會,回到家都比較晚。

2、到家後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極少部分學生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纔會拿出來做或是去問同學做哪裏,甚至有時候他就說沒作業。

4、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還基本認真,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就一塌糊塗。

5、老師佈置的非書面作業從來不做,對父母就說沒有作業。當然,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家比較聽話,是個乖孩子。

二、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學與教師行爲的失範導致學生厭學。

通過調查,我們認爲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國小生厭學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枯燥無味。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偏愛成績較好、配合自己的學生。討厭叛逆性、經常違反紀律、不聽話、成績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喜歡的學生網開一面,而“問題學生”則不問青紅皁白就進行懲罰。學生產生反感,就不會認真對待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學生困難、成績不良與人際關係障礙導致自信心缺失。

國小生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近日,筆者調查走訪了**市武**區六所鄉鎮學校(國小),國小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爲一年級28.13%,三年級30%,六年級47.89%。一部分學生因爲學習時遇到困難多沒有及時克服導致基礎不牢,課堂上不容易聽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愈來愈差。在學習中感覺困難,舉步維艱,讓他們懼怕學習,自信降低。一部分國小生從國小習就失敗很少成功過,他們已放棄學習,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認定自己反正學不好而變得沮喪。也就是說,學生最初只是不會學習,沒有掌握基本學習技能而已,並非教師眼中徹頭徹尾的懶漢。

師生關係也影響國小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生因爲長相、穿戴不好、學習不突出、沒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師的歧視、拒絕。也有一些學生很安靜,比較聽話,不惹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暴露的問題不明顯,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成爲長期被教師忽視的羣體。缺乏與教師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對教師反應冷漠,對班級活動和同學交往也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處罰的學生與教師關係更堅張對立,他們反感或害怕教師,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會蔓延到學習上。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度學習使學生產生厭倦。

在調查中學生認爲老師佈置作業太多的佔26.76%,反映因家長佈置作業和班造成作業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家教機構、特長班、補習班、提高班火爆,學生經常是出了這校門,進了那“校門”。負擔過重抹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別好的對學習有興趣,不覺得負擔重,少量不學習的也不覺得重。感覺負擔重的是中間一大部分,他們特別想考好,卻難度太大,導致被動負擔多,而主動學習少。

(四)師長高度熱情與背後的冷漠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於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爲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如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覆對其倭化和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像刀一般鋒利的諉化語言斫削,慢慢成爲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諉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爲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國小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五)班額過大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習互動,學習處於觀望狀態。

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學生向優質學校涌進,而薄弱或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班級規模較小的班級裏,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班級規模較大,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無論老師多有愛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同學,更不用說要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學習困難了。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能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去,漸漸地部分同學逐漸習慣了觀望的態度,成爲學習的旁觀者,不再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六)國小生的自身因素爲國小生厭學提供了可能。

發生認識論認爲,學生認知水平影響了學習興趣。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隨着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大,學生成長過程,既有所有學生不斷髮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不斷分化的過程。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從他評走向自評。他們開始置疑老師評價,教師評價不再是唯一權威,這使他們不再僅僅爲追求教師評價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對老師的要求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聽老師的話,當然也意味着對老師的要求有時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綜上所述: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的學習環境、方法、習慣和興趣的缺乏使得國小生迷失學習方向,失去學習興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現了“厭學”現象。

三、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對策研究

針對上述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如何幫學生清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迴歸正道,從而健康自信地學習、成長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教學,在參與中獲得成功。

農村國小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把以學生爲本的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裏,就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依據學生的智力高低範圍,在學生的生活近區選擇探究專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網絡,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激勵自己,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成功的認同,首先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要承認自己成功了,就會得到一種愉悅;如果教師也認爲他們成功了,這種愉悅感就加強了;如果同伴也認爲他成功了,這種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我們改革教育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極爲明顯。學生的樂學情緒明顯增加。

(二)教師、家長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爲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師對分數的態度影響,教師、家長對學生分數不客觀、不正確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教師、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認識評分的意義,對學生獲得的分數持積極的態度,切不能對於一些不能達到老師、家長所謂高分的學生,以挖苦、諷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做人的引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爲家長也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成功,應從長遠看,而不是一日一時的分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總之,要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家庭要給他們創設一個適宜他們個性、智力發展的民主、寬鬆、愉悅、和諧的外部學習環境。

(三)老師儘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高的學習要求、過重的作業常常使學生精神緊張,身心俱疲。只有減輕學生負擔,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習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休息。這也是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社會、學校及家庭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厭學的學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只能從思想根源上下手,徹底轉變對學習的觀念,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首先,賞識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視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和家長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樣的”之類的話多激勵孩子,使孩子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進的勇氣,大膽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不要總是抓住缺點不放,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筆者要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敗,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嘗試成功,獲得成功,“跳起來就能摘到桃子”。教師可運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講新課的頭一天,先給後進生講一遍,着重指出重難點,第二天上課時,讓孩子能積極舉手,成功回答出問題,他們的信心就足了。這樣學生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後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自信心越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樂學、愛學、會學,這爲孩子一生的學習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各種場所應加強學習的宣傳,爲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人們早掙錢早成家的觀念要轉變,讓他們明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監察力度,嚴懲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單位和個人,加強說服教育,讓未成年人從返校園。第三,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無處不在,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一個大羣體,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都要切實負責,加大監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矯正國小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纔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7

繼我校《少先隊活動研究》(縣“九五”課題)結題,學校被評爲“成都市紅領巾示範校”後,我們選擇發《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研究》作爲課題研究組和少先隊的工作重點,以期深化德育內容,豐富德育陣地,增強德育功能。

一、調查內容及目的

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1、目前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種類及形式;2、學生對少先隊陣地建設的認知性、情感性及行爲傾向性層面;3、學生行爲與陣地建設的關係;4、教師素質與陣地建設的關係等。

調查目的是爲了瞭解並掌握調查的內容,全面分析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現狀,爲制定二、三階段計劃提供工作依據,從而進一步探索農村國小少先隊陣地建設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模式,促進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發展。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根據本課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採用的調查方法主要有:

1.實際考察

課題組認真全面地對學校陣地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以收集資料,瞭解現狀。

2.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

根據少先隊陣地建設情況設計問卷調查表,調查學生對陣地建設的認知性層面,情感性層面及傾向性層面,並進行統計分析,評估。

3.抽樣實驗與統計分析

對進行無序抽樣實驗調查學生行爲習慣與陣地建設的關係,並進行統計分析評估。

4.個別調查

課題組對教師進行“多時段”、“緩節奏”的個別調查研究教師與陣地建設的關係。

調查對象包括我校師生230人,其中教師30人,佔教師總數的54%,學生160人,佔學生總數的20.5%。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實際考察結果與分析

經課題組教師認真、全面地對學校陣地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並組織師生座談進一步蒐集資料,我校少先隊陣地建設情況如下:

1.校內少先隊陣地:

①美麗的校園環境。學校創建了優美的育人環境,並在美化、綠化、淨化上積極健康地發展。

②豐富的文化陣地。學校沒有比較齊全的各學科功能室,實驗室、活動室;建有內容豐富的宣傳櫥窗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板報、牆飾。

③多彩的活動陣地。我校先後創建了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監督崗、小記者站等十餘個活動陣地。

2.校外少先隊陣地:

學校在校外先後創建設立了種、養殖基地、紅領巾示範街、假日溫暖小隊活動基地等,與甘孜羅霍縣上羅珂瑪國小共同建立了“手拉手”活動基地。

注:我校於XX年5月開展了“讓學校亮起來,學生動起來”的活動。

調查至此我們認爲,我校少先隊陣地資源比較豐富,既有培養學生興趣的陣地,也有鍛鍊學生能力的陣地;既有讓學生參與的顯性陣地,也有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隱性陣地。

但是我們也發現,我校的陣地全部是由學校建立或帶領教師建立的,缺乏教師指導建立的陣地,更缺乏學生獨立自主建立的陣地,課題組計劃在課題研究的二、三階段研究這個問題。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前一調查表明我校少先隊陣地資源豐富,課題組隨即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表(見附件一),調查100名學生對陣地建設的認知性、情感性、傾向性三個層面,調查結果統計表(見附件二)表明:

認知性層面 情感性層面 傾向性層面

從認知性層面和情感性層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少先隊的陣地認知程度和情感程度分別達到80.3%和72.7%,特別是喜歡少先隊陣地的佔知道少先隊陣地的同學的比例是90.5%,說明學生對少先隊陣地的情感程度較高,希望參與到這些陣地的活動中來。

但是,從傾向性層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參與陣地活動的比例低,只有32.8%,而我們從統計表(附件二)的分類統計中更發現,單項參與面30%以下的就有5項,對學生參與項目的調查表明,56%的學生只參加過去1—2項,37%的學生參加過3—5項,7%的學生參加過6項以上。

實際調查許多陣地活動,固定由某些學生參加,也就是說我們的陣地資源豐富,一定程度上只是形式、種類的豐富,而不是實際參與的豐富,這有悖於“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需要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轉變觀念,改變現狀。

(三)抽樣實驗與統計分析

爲了瞭解陣地建設與學生行爲習慣的關係,我們以學校牆壁上的對學生進行行爲習慣教育的牆飾爲測評元素。在四年級的三個班中各隨機抽取20名同學(班上剩餘同學協助老師跟蹤調查),組成對比組,實驗甲組和實驗乙組,對比組的學生不作要求,實驗甲組的學生組織學習牆飾,實驗乙組的教師設計相關教育活動。隨後一週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詳見附件三),三組未遵守檢測項目的學生人次比爲47:30:7,約爲7:4:1。

雖然在抽樣實驗調查過程中由於受主試水平的限制和無關顯性隱性因素的干擾,可能會給我們的實驗結果帶來一定的誤差和影響,但實驗結果仍佔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陣地建設不僅要建立健全,更要充分利用其教育功能開展活動,強化其德育功能。

(四)教師素質個別調查結果分析

課題組對教師進行“多時段”、“緩節奏”的個別調查,發現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教師傳統的說教模式嚴重影響着少先隊陣地建設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德育管理上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婆婆嘴”的說教管理方式上,不善於依託現有的陣地建設雛形組織開展豐富的陣地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和鍛鍊學生,更不善於根據德育形勢及學生行爲習慣發展規律,創建並指導學生創建各種活動陣地。

四、對策

調查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根據調查情況,特提出如下對策:

1.進一步確立少先隊陣地教育觀念,提高少先隊陣地的德育活動頻率

少先隊陣地教育是通過陣地培養隊同們熱愛少先隊的思想感情,增強組織觀念的有效途徑,少先隊陣地建設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各類陣地建設,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因而,通過以學校環境陣地相關的環保講座,開展“美化教室、校園”的活動,成立“校園環保隊”,培養學生保護良好環境的習慣。通過學生自己參加陣地建設,提高熱愛勞動與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如我校對亂扔紙屑現象,以六二中隊爲頭,搞了“垃圾堆裏有文章”的主題活動,對垃圾堆中紙的成分進行了分析,開展了“校園紙屑回收站”的全校性德育活動,深化了活動主題,德育效果明顯。

2.進一步加強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德育教師的理論學習,培訓提高德育教師的管理能力,摒棄落後的德育教育觀念,豐富德育教育模式。引導德育教師利用少先隊陣地組織開展活動,提高德育實效。建立以中隊爲單位的陣地建設小組,以在顧全爲領導的陣地建設機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陣地建設與陣地活動競賽,讓陣地德育功能進一步深化。學校還可舉辦陣地建設與活動同步的藝術節,使少先隊陣地建設不斷創新和向前發展。

3.進一步加快少先隊陣地建設步伐

少先隊陣地建設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在部分。從硬件上說,陣地建設主要是指學校投入的校園環境建設、文化氛圍的載體建設、活動場地的建設。從軟件上說,主要是指陣地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師生在陣地建設方面的觀念、內容、方法、形式等。

明確陣地建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認識到陣地建設是爲了德育活動而存在,有活動有教師有意義的陣地才具有生命力。根據德育形勢及德育教育的需要,我們可以增減德育陣地,轉變少先隊陣地的教育職能,靈活地保持陣地建設的內容與方式的統一。在組織形式上,保證學校全局安排的情況下,逐漸實現學校創建、教師創建、師生共建、學生自建的過渡。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瞭解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開展此項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6月。

調查地點:Xx國小。

調查對象:Xx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及家長。

二、調查方法

Xx國小是一所農村中心國小,現有6個班,185名學生。我們把1—6年級學生分成低、中高兩個段,進行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按時上學、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聽講答問情況,預習、複習、考試情況,完成作業情況,課外閱讀情況,講究學習衛生等顯性方面展開調查,其中低段涉及5個方面,高段涉及10個方面。

(一)、問卷調查法。這次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學生家長,共發出問卷185份,收回168份,佔90.8%。第二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對教師進行調查,共發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訪問調查法。對本校的隨機抽取的30名學生家長和30名學生進行訪問,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觀察調查法。通過對學生的在校聽課,作業等學習情況的觀察,調查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國小生大部分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按時上學及完成作業的佔89.2%,考試不作弊的佔96.2%,課前備齊學習用品的佔90.2%,課堂上能書寫筆記的佔84.3%,能做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佔總數的83.6%,綜合評價達到“較好”的佔80%。從以上數據可以說明農村國小生大部分具較好的學習習慣。

從農村國小生學習習慣較好的現實狀況也可以說明: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隨着新課程的實施,學校對新課程目標的認識逐漸全面,能在教學工作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能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調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師所帶班級更加註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當然,農村人的樸實,能吃苦耐勞也反映在學習習慣之中!

2、農村國小生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也發現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着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僅就調查設計的範圍列出幾個問題。

(1)學生上課聽講、思考、答問、記筆記的習慣還存在着問題。調查顯示,能真正做到上課從不做小動作、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講的學生比例爲52%,有39%的學生偶爾不專心聽講,有9%的學生經常不聽講。我們瞭解到,學生的聽課行爲往往受學習情緒影響和教師授課質量、組織教學的能力所影響。學生感興趣的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相對較少,反之則多。上課聽講時能積極思考、愛動腦筋近佔30%。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能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的約佔37%,上課時不動腦筋,有疑問時不發問,也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同學提出問題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偶爾問答的佔42%,從不問答的佔21%,農村孩子學習不主動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不斷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習慣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有待養成。課外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多讀好書有益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統計顯示,學生中能經常自覺閱讀課外書的情況並不令人滿意。能夠經常閱讀僅爲32%,偶爾閱讀的佔52%,而從不閱讀課外讀物的佔了16%。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各年級課外閱讀有量的要求,學校有5000冊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但由於農村家庭不具備促進學生閱讀的環境,教師缺乏必要的輔導指導,學校沒有嚴格的量的要求,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未引起足夠重視,相當多的學生沒有自覺閱讀的習慣,必須加強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3)學生作業、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有效地進行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的學習責任感。雖然學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人佔72%,但偶爾不做的還有22%,經常不作的約6%。更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學生作業的方法不適當,做作業前並不注意複習知識,不把握重點、難點及理解作業的內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複習再作業的學生比例不高。預習和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到六年級學生能自覺經常預習複習的僅佔42%,有時進行預習複習的也佔42%,不預習複習佔了16%,尤其是五六年級有兩個班的學生,認真預習複習只有15%,“溫故而知新”,如此狀況實難如願。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和健康的用眼習慣有益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發現有13%的學生不講究學習衛生,學生不良的姿勢爲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較少。

3、存在問題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家長文化知識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例如農村讀書看報的人少,學生中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就少。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對子女管教過嚴,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父母缺位導致行爲習慣不良,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麼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麼寄養在親戚朋友家裏,在調查中發現有46名學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數佔學生總數的近25%,這些學生中的76%在學習習慣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不重視學生行爲養成教育,沒有培養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只教書不育人。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3)社會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學費用高、就業難使部分家長產生了畏難思想,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農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憑體力也能掙錢養家餬口,致使部分家長輕視教育。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不能低估。

 四、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點建議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有研究表明,行爲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生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最容易保留這種習慣。但是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培養,經過反覆的、長期的訓練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農村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從哪裏着手,關鍵是沒有一套學生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體系。學校明確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及要求,並分解到不同年級進行實施。

2、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複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爲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爲方式。課堂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戰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繫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複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3、家庭、學校、社會聯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支持。在習慣的養成中,特別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環境的狀況和父母的言行,對子女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應注重與學生家長緊密聯繫,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互訪。對有不良習慣學生的教育,班主任與家長結對子,教師將不良行爲習慣發生的時間和主要事實、教學效果及時通報給家長,並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矯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播種行爲,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能有一個好習慣真的讓人終生受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通過點滴積累而形成的。國小階段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讓我們共同重視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吧!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爲進一步瞭解農村國小生語文預習現狀,改善農村國小生被動預習、被動學習的局面,提高語文課前預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特設此問卷調查。

二、調查方式及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無記名的方式,對本校六年級(1)班20名學生進行抽取調查,全面考慮優中差的學習層次,均衡發放調查問卷20份,收回有效問卷20份,全部進行人工統計,可以確保調查問卷結果的真實性。

三、調查設計

本次調查設計8道選擇題,內容如下:

1、上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2、如果老師沒有要求預習,你能主動進行預習嗎?

3、你一般會用多長時間完成課前預習?

4、你平時都以什麼樣的方式預習?

5、你喜歡現在的預習方式嗎?

6、你覺得課前預習對學習新課有幫助嗎?

7、平時你能按時完成預習作業嗎?

8、在預習過程中,你都會完成哪些任務呢?(可多選)

四、調查結果

1、調查結果:

通過本次調查可知,75的學生課前會預習課文,在老師沒有要求的情況下,40的學生會主動預習,而60的同學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 60的學生會用大約20分鐘時間預習,而30的學生花費10分鐘預習,時間較短,另有10的同學會用半小時預習,時間稍長;學生的預習方式基本是獨立預習和與同伴預習,而60的學生爲獨立預習,40的學生與同伴一起預習,其中40同學對現在的預習方式興趣不濃;大部分學生都認爲預習對學習新課有幫助,也都能按時完成預習作業;但是在預習新課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僅限於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瞭解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運用相關工具或工具書蒐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

2、調查問卷中呈現出的問題:

(1)60學生沒有養成預習新課的習慣;

(2)30的學生預習時間較短,流於形式;

(3)現在的預習方式存在問題,40的學生興趣不濃;

(4)預習中,大部分學生僅限預習生字詞,課文,很少運用工具或工具書查找、蒐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

五、調查思考與對策

1、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並能按時完成預習作業,但是未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應着重培養學生在預習中提高運用工具、工具書查找、蒐集資料的能力,着重培養學生自我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熱愛思考,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3、可以用預習卡片、手抄報、圖文結合、思維導圖等方式多方面豐富學生的預習,使學生對課前預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不走形式,認真對待。

4、教師應加強課堂上對學生預習工作的檢測,隨時關注學生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給與指導。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0

義堂鎮教育辦公室

古鎮義堂,位於滔滔溳水之畔,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教育底蘊豐厚。勤勞、樸實、智慧的義堂人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和豐實的人文條件,書寫了義堂歷史上的燦爛輝煌。義堂教育是義堂古鎮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自恢復大學聯考制度以來,從義堂走出了數千名大、中專畢業生。近年來,義堂會考連創輝煌,這些都是義堂的驕傲,是義堂教育的驕傲。然而,它們無不得益於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爲人才的培養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義堂國小基礎教育成績矚目,可喜可賀。然而,解讀義堂國小基礎教育的現狀,又令人喜憂摻半,給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況

1、人口、面積情況。

義堂鎮轄28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總人口4.9萬人,國土面積64平方公里,是雲夢縣所轄鄉鎮中的一個大鎮。

2、學生情況。

現設國小16所,其中鎮轄2所即張廟國小和義堂鎮鎮國小,學區中心國小6所,村級完小6所,教學點2個,分佈於各行政村。在校學生 人,開設教學班 個,班平生額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

3、教師情況。

全鎮有國小教師 人,其中女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中專、高中學歷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教師配額爲 ;45歲以上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

數的 %,年輕教師所佔比率極低,年齡結構趨於老化。

4、經費情況。

學校經費緊張,不得不本着厲行節約的原則,把開支壓縮到最小的限度,勒緊褲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開支、辦公費用等主要靠雜費和部分勤工儉學資金維持。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發展。

農村國小基礎教育問題多多,困難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頭萬緒。我們認爲,制約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是教育投入問題,改變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段時期,隨着“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爲人民”的響起,揹負債務的鄉鎮財政,只好向農民收取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義務教育實際是農民自掏腰包辦教育。隨着我國加入WTO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義務教育將變成了完全由政府承辦的教育。費改稅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這雖然客觀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費改稅後,地方政府實際可用財力減少,財力保障缺乏,難以保障必需的義務教育資金的正常撥付,使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國小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1、危房問題是老大難問題。

近幾年來,在鎮政府的領導下,鎮教育辦,做了大量的工作,創造條件,改造了黃孝國小,搬遷了鎮國小,但是由於資金的嚴重缺乏,我鎮學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維修,仍有多所國小存在着安全隱患。經調查統計,目前有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好石村國小等學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維修。

2、教育裝備相對落後。

教育裝備是辦學條件的一個硬性指標。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我國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面臨嚴峻的挑戰。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啓用,在改變教學手段方面,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變教學手段“單一”爲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鎮16所國小中,普遍存在“普九”負債問題,由於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無一所學校配置電腦、微機、打印機等現代教育教學設備,只有張廟國小、鎮國小等部分學校配有少量而陳舊的投影儀、收錄機等傳統電教設備。目前,佔我鎮國小教育教學主流的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教學模式。教育裝備的落後,使我鎮國小教育難以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無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平臺。

3、師訓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這教育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我鎮國小教師中,有許多人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他們急需培訓,以提升學歷層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學知識、智能結構和職業技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於資金缺乏這個老大難問題,致使我鎮師訓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只能是紙上談兵,一廂情願了。

4、教育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第一,由於資金緊缺,不能及時添置設備、教具、學具等,導致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中。例如,我鎮16所國小中,還沒有一個達標的籃球場供體育教學之用。

第二,資金的短缺,是校際之間,鎮際之間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少了,許多學校、教師面對外出學習研討的機會,只能忍痛割愛、望洋興嘆,教師們只能各自爲教,“老死不相往來”。

(二)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1、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問題日趨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飛走了。一段時期,由於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種種差距,少數有學歷有水平的年輕教師受金錢觀的影響,“孔雀東南飛”,辭職到經濟發達地區求職

原因之二:“鳳凰”沒進來。由於財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響,教育系統幾乎沒有招收大中專畢業生,致使一些願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別是近幾年教育系統沒有分配一個青年教師,致使教師隊伍沒有注入新鮮血液,補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師隊伍青黃不接。據調查統計,我鎮國小教師中,50歲以上的教師佔7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數據,這意味着:我鎮國小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中青年教師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極爲突出。

2、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真正轉變。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新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研究性教學。然而,由於目前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教育評價標準不夠科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考試分數仍是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升學率、優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標。學校、教師只好進行題海戰役,通過大量的機械重複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生怕孩子耽擱一分一秒,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抓緊些,多佈置作業,延長教學時間。這樣,沒有實現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軌。

(三)專職教師緊缺,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既有高超的科學技能,又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上的轉軌,農村國小教育必須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能熟練地運用以信息爲主的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我鎮國小教師中,屬於體、音、美專業出身且具有較爲嫺熟操縱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專職教師完全沒有,這無疑使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真正落實難以實現。調查發現,有較多學校由於沒有專職教師,體、音、美等課程的教學只好由其他

教師擔任,而其他教師又不能勝任,致使這些課程的教學組織不好,教學目標不到位,不能實現師生的互動,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四)學校佈局不合理,極大浪費了教育資源。

我鎮農村國小一般始建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雖然能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家長樂於接受,但是這樣的佈局存在着極大的弊端:學校分散,布點多、學生少、規模小、效益低,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教育資源。針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鎮教育辦作了大量的工作,原來30所國小經過幾年的努力,相繼撤消了民汪、紅堰、吉口、新光、平石、蔡河、上崗、東方、土橋、雙龍、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經過重組合並現設16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辦學規模,優化了教育資源。雖然如此,我鎮現有16所國小中,仍存在着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舉債運轉的地方政府無力從根本上解決國小重新布點的問題,有限的教育投入對於嗷嗷待哺的農村國小教育來說等於杯水車薪。此外,村級組織、羣衆及社會對聯村辦學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淺,造成困難重重,阻力多多,使學校重新佈局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五)教育組的撤消,增加了對國小教育管理的難度。

爲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縣於20xx年8月撤消原鄉鎮教育組,成立了鄉鎮教育辦。我鎮原教育組10名工作人員精簡到現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鋪導員。鎮教育辦的4位同志,既要應酬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頻繁的檢查,又要指導全鎮的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系,雖兢兢業業,負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顯得捉襟見肘,成天忙於應付,疏於管理,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全鎮農村國小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幾點建議

爲解決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紮紮實實搞好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爲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着力解決教師斷層和專職教師緊缺的問題。針對我鎮農村國小特別是邊遠鄉村國小教師青黃不接和專職教師緊缺的情況,必須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採取“留得住,招得來”的辦法,優化人才環境,使一些年輕有爲的教師能留得下來。並安心從教,爲家鄉教育獻智盡力;另外,下大氣力,吸收一些師範專業或其它專業畢業的一專多能的優秀大學生加入我鎮國小教師隊伍,使我鎮國小教育工作具備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讓我鎮教育事業長盛不衰。

第二,加大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採取“請進來”(傳授)和“走出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分期分批對國小教師進行有效的輪訓,提高我鎮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信息時代對國小教師的新要求。

2、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

第一,教育辦增設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改變因人手不足導致的國小“放羊式”管理的現狀,使我鎮國小教育教學管理走向規範化軌道。

第二,發揮傳幫帶作用。以學區、中心學校爲龍頭,帶動村小(特別是邊遠村小),以點帶面,形成合力;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作用,全面啓動名師工程,以強幫弱,整體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制度,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不能僅以小考成績定論學校工作的好壞,不能僅以學生考試積分的高低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對學校、教師工作的評價,應看全體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必須制訂出相應而實用的評估考覈制度,在評價目標上,淡化考試的功用,實施學生素質等級制度;在評價方式上,實行考試和考覈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實行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考覈,綜合評定,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切實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不能停留在領導的口頭上,不能睡躺在白紙黑字的文件中,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要加大對教師的備、教、改、輔、考等工作的監管力度,切實規範全體教師的教學行爲。

3、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我鎮國小危房問題突出,師生安全令人憂心忡忡,教育裝備陳舊落後,離素

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爲此,建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好石村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等學校校舍危房問題,爲師生創建一個安全、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另外,加大投資力度,購置教育裝備,完善電教手段,逐步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學信息化,使我鎮國小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們對我鎮國小教育情況的調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許不夠全面,有失偏頗,但它畢竟表達了我們對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憂患。我們堅信:有政府的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我鎮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陸續得到解決,我們迎來的是義堂國小教育絢麗的明天。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 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20xx年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 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2

一、調查的原因

1.進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是學生學習現狀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學習、閱讀狀況的,熟悉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引導,做好教學工作。

2.進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爲小課題農村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使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問卷調查整理、歸納、分析:

1.國小生喜歡進行自主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可見大多數孩子們雖然年齡比較小,還是喜歡自己閱讀的。但差異大,有個別學生興趣不太濃厚,,家庭的氛圍不夠。

2.國小生大多喜歡進行課外閱讀。

在問卷調查中,對於你課外閱讀的時間多嗎?這一問題,學生有一半的選擇多和一般,只有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三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文章分別是詩歌、散文和記敘文,感興趣的學生分別佔了一半。學生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複述故事和摘錄法。

3.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師指導的。

學生因爲年齡比較小,他們的閱讀一般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很多地方體會不到,他們還是需要教師的分析和指導的。國小生如論是上課聽教師講、還是自己閱讀都是需要教師及時點撥、啓發、提升的。

4.國小生自主閱讀的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強化。

問卷調查中,對你讀書時喜歡:邊讀邊聯想,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停下來再讀、對哪些閱讀策略在閱讀中加以運用選閱讀中能夠藉助上下文推測、理解詞句的、能抓文中的關鍵句、中心句、能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的各都佔一半。可見學生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他閱讀方法掌握的不熟練,需要教師的幫助,強化。

三、對國小生自主閱讀能力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1.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無論課內課外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自主閱讀,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教師要努力尋找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根據主題單元的內容,及時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3.教師要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空。

4.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自主閱讀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在學生自主讀書、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啓發、引導、提升,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5.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讀書交流的平臺。如開展推薦好書活動,開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提高。

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及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要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時空和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3

按照《關於開展**活動的通知》,我採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着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羣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爲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爲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着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爲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激情。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爲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着時間的推移,因爲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目的

農村與城市中國小比較,其學生素質,師資水平,學校條件,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層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農村中國小應立足於農村校本實際,充分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優化農村中國小學生學習的方式,積極探討農村中國小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爲農村中國小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爲學校決策提供參考,爲農村中國小教育積累第一手資料。爲了提高農村高中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校管理,本次調查以農安縣12所農村中國小生爲樣本進行。此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中旬進行,共對12所學校170個班680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6800份,收回6790份;總聽課1200節,課前測試16000份;期中期末檢測2次,批閱試卷29000份;進行五項綜合素質評價1次,填寫評價表23498份;組織組織各校質量分析報告1次;組織家長會24次。

二、調查對象分析、內容、方法

1、對象分析:農安縣青山中學、龍王中學、楊樹林中學、前崗中學、開安中學、高家店中學50個九年級和八年級班學習狀況等比分析;青山國小、楊樹林國小、前崗國小、開安國小、龍王國小、高家店國小110個三至六年班質量狀況等比分析(其中10個一年班)。

2、內容:問卷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外作業、按時複習、質量檢測、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師生交流、學生交往、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習心理特點等項目。

3、方法:採用不記名查、考、評、聽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課前預習

課前有學習計劃者佔70%,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也有兩成多的同學沒有學習計劃,在學習上盲目進行。但有計劃不等於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68%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有複習計劃者也有63%是偶爾制訂的,更何況要落實到行動中去。由於沒有學習計劃,只有11%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的學生就佔了50%。

2、課堂探究

在課堂上,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還不夠認真的,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生只佔35%;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重點地記筆記的佔44%;而有35%的學生會經常開小差;4%的學生不記筆記;同時,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動陳述自己的想法的僅佔15%;只會照抄板書的佔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與沒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認真聽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的佔82%。

3、課外作業

部分學生認真對待作業,41%的學生能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不重視錯題矯正,只有32%的學生能及時訂正錯誤,74%的學生沒有自備的錯題集。但在作業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現象需引起我們的注意:33%的學生有抄作業的行爲;22%的學生有時不能甚至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24%的學生雖有錯題集卻不能認真使用。

4、按時複習

學生不大重視複習,課前長期堅持複習舊知的僅佔5%;課後馬上覆習的也僅佔6%;考試前,75%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複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質量檢測

學生重視考試不夠,只有63%的學生注意尋找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65%的學生重視考後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吸取教訓,32%的學生考後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25%的學生只關心成績,能訂正錯誤,但不分析存在問題。

6、學校管理

有18%的學生不喜歡所在的學校,學生對學校管理感到滿意的佔有37%,還有12%的學生對現在的學校管理不滿意。學生對學校的在班級方面的管理平均滿意度佔有25%,還有15%的學生不滿意現在的班級管理。

7、班主任工作

學生對班主任平時的訓導認真聽只佔44%,不愛聽的學生就有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之一與學生談心,情況不容樂觀,班主任從來沒有找學生談心的就佔有20%,經常談心也僅佔8%。在班級的學習風氣上,認爲所在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僅佔38%,覺得不濃厚佔有15%。

8、師生交流

學生很希望老師能多與自己交流,但老師沒有和學生交流就佔有55%以上,師生交流讓學生感到壓力佔14%,老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僅佔有14%,不關注學生的佔有21%。

9、學生交往

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情況較好,很難交到朋友的學生僅佔有5%,但在異性交往方面存在認識上的不足,覺得國中這個年齡階段適合談戀愛的就佔有12%。不能處理好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學生就佔有17%,不知道結果如何的佔有21%,表明學生在異性交往方面存在迷茫,而且在與異性朋友交往中受到壓力的就佔有42%。在對待男女同學交往的行爲上,認爲男女同學追逐打鬧的是刺激好玩的就佔有10%,認爲是無聊行爲的佔有56%,21%的同學在面對收到的情書的表現緊張和不知所措。

10、學習態度。

多數同學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30%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持久性,很多是源於家長的被動趨勢,源於功力的趨勢,學習習慣的主動性很脆弱。

11、學習方式和方法。

大多數學困生學習方式處於接受式狀態。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僅在公開課或聽課時有所表現。60%學生學習方式呈現兩層皮的狀態現象很嚴重。

12、學習心理特點。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教育價值觀的另外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還表明,74%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這些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四、調查結論

1、部分學生學習態度還不太端正,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有學習計劃的僅佔有7%,沒有學習計劃的就佔有22%,學生能在課前預習的佔有51%,近一半的學生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能認真聽課的學生只有30%,有37%的學生上課開小差,對待作業上有時不完成或經常不完成的學生就佔有24%,只有42%的同學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51%的同學能正確改正作業的錯誤,73的%的學生沒有錯題集,重要考試前能制訂計劃的也僅佔有38%,考後能分析得失也只佔有64%。

2、相當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學生有69%課前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完全執行,其中有10%沒有執行;66%缺乏課前複習舊知的習慣;81%課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或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聽取老師和同學觀點;36%有抄襲作業現象;21%雖有錯題集卻不能經常使用;85%沒有課後馬上覆習習慣;79%考前才複習;65%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54%考後只關心成績,或未想辦法改正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92%從不或偶爾與老師交流。

3、學生對學校管理的認可程度不高。

學生對學校管制七分褲表現相當反感,對學校食堂管理不滿意,對食堂的飯菜一成不變反應強烈,希望學校能多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不高,只有19%的學生明確喜歡本校。學生對宿舍管理有12%的學生不滿意。學生對學校的在班級方面的管理滿意度佔有25%,還有16%的學生不滿意現在的班級管理。

4、學生對班主任、科任老師工作要求高。

學生對班主任平時的訓導認真聽只佔45%,不愛聽的學生就有12%;學生很希望能多與班主任或科任老師交流,但老師出於種種原因,能和學生交流的不到一半,學生對班主任在班級建設方面要求較高,表現在對班團乾的認可和對班級的學習風氣的看法上,認爲所在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僅佔28%,覺得不濃厚佔有16%。各課任教師沒有把教學進度提前告訴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計劃經常變動或不能執行,同時老師沒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預習等常規的學習方法。由於很多許多老師是剛從鄉中上來的或是老教師偏多,學生要求這些老師儘快適應新課程教學,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5、學生的人際交往總體較好,但異性交往認識不夠。

學生目前的人際交往有較多朋友的就佔有48%,小範圍交友的也佔有43%,說明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同學之間能進行一些交流活動,能在學習生活中進行討論,也可以是同班同學之間的交流。31%的學生能和老師的自然的交流。學生很談論過異性同學的就佔有97%,說明學生對異性同學交往的關注程度很高,但在如何進行交往當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如認爲男女同學追逐打鬧的是刺激好玩的就佔有13%,20%學生認爲高中年齡段適合談戀愛,但卻有12%的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交往。收到情書時有20%的學生表現緊張和不知所措。

五、調查建議

1、加大投入,改善辦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的快進步,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充分認識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組織領導幹部和教師認真學習有關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理論書籍、刊物和文件,增強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熱潮。

3、各校要根據新課程要求和學科特點,研究制訂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生學習常規一併貫徹於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

制訂各個環節具體的學習方法,如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如何指導學生複習、如何指導學生聽課、如何指導學生筆記、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等等。

4、認真抓好自學課,嚴格控制各課任教師擠佔學生自習的時間,班主任應多與本班的課任老師協調好。

自習時間是給學生習慣養成提供時間上的保證。複習和預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在時間自主的條件下形成的,離開了時間自主,這些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爲一句空話。

5、學校要像抓教學質量一樣抓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要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要制定習慣養成的規劃和保證措施;

二要作爲學校的教學常規工作與以落實;

三要通過科研的方法將習慣養成中難以落實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

四要通過檢查和評比促進習慣養成工作的落實。

學習習慣養成要從起始年級抓起,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外部環境。

6、學校要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潮流。

學生管理要現代化,以及大力發展學校的文化建設,使高一學生儘快適應學校學習等各種環境,讓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同時,創設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使師生交流能真正關注到每位學生,同時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輔導學生的能力。

7、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任老師要在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學生心靈,引導學生正確的交往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迴避正常的異性交往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健全人格的建立與發展,還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成長。

農村國小調查報告15

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寫作能力比較差,是由於幾方面原因:

一、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一天都忙於生計,沒有時間培養孩子。

二、有大部分家長都到外地去打工,家裏只留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他們更是文化程度有限,更別談培養孩子了。

三、農村大部分學生家裏條件有限,家長很少買課外書籍,孩子的見識面太窄。這種種原因都使得農村學生說話能力有限,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受制。

鑑於此,我們調研人員給六年級學生出了“我的——”這一作文題目,讓國小生練習寫作。在審閱他們作文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作文題材不盡相同

我們發現41%的學生都以“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爲題材,內容大都是自己生病,爸爸媽媽怎樣着急,怎樣細心照顧自己。下雨爸爸媽媽冒雨送傘。要不就是以“我的老師”爲題材,內容都是老師生病了還堅持給他們上課。題材基本一致。

問題二:作文內容太“假”,“空”缺少真情實感。

我們瞭解了語文老師,據瞭解,有大約90%的學生寫作文都從作文書上或是電腦上抄襲或改編。從學生習作來看,也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學生感情漠然,辭不言情,筆是心非,失真實誠。儘管有的學生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沒有經過自己感情的撞擊與參與,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發。

問題三:學生寫作時語句不通順,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內容太少

有32%的學生作文語句不通,如“如果困難找媽媽”。錯別字比較多,例如“一槍熱血”、“重心做”等等。有些學生就只寫了200字左右,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確實太少了。

問題四:學生的寫作缺乏創新。

有的學生寫的不新鮮、不具體。在描述“我的媽媽”時,很多學生都這樣寫:“瓜子臉,高鼻樑,櫻桃小嘴,烏黑的頭髮,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充分說明學生缺乏創新意識。

解決措施:

一、要培養國小生觀察發現的能力,從三年級起開始寫日記,堅持天天鍛鍊,從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寫起,不斷積累,不斷感受。

二、在作文教學中,應結合農村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1.養學生多說,要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有話可說,纔有話可寫,說得精彩,纔會寫得繪聲繪色。

2.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3.生多寫。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

最後,要“要讓學生成爲評價的主人”。對於當堂完成的習作,我們經過大量的訓練,摒棄一些把寫作知識模式化的東西,摒棄一些老套路、老結構、老程序,讓學生按自己的認識,較客觀地評價其它同學。教師再適時指導,這樣被評的同學和評的同學都達成一定的共識,從而產生新的價值。真正讓學生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