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集錦八篇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集錦八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生源地情況判斷分兩種情況:

(1)入學前沒有工作經歷,則生源地是指該生大學聯考前的戶籍所在地。例如學生甲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碩士研究生,則該生生源地爲大學聯考前戶籍所在地。

(2)入學前有工作經歷,並在工作地落實了個人獨立戶口(非工作單位集體戶口)的畢業生,生源地指的是工作地。例如,學生乙在武漢工作,並落實了武漢市的個人獨立戶口(非工作單位集體戶口),考取研究生後,該生的生源地應爲湖北省武漢市。

注1:如入學前有工作經歷,但在工作地落實的戶口性質爲工作單位集體戶口,則按情況1判斷生源地。

注2:入學後家庭常住戶口發生變化的,應以新戶口所在地爲生源地。

請大家在5月2日上午之前儘快填寫完成。謝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上大學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錢給糟蹋了!他們辛辛苦苦掙錢供我上學,可我念出來之後,不但養活不了他們,連自己都養不了。”一口氣說完這些話,小趙沉默了好一會兒。

“那你後悔上大學嗎?”

“後悔!”回答很乾脆。

一個月前,小趙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小趙說什麼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個準備考研的同學一起,租了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複習考研,晚上去麥當勞打工掙點兒錢。

“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學,考了大學還得考研,但是實際沒學到什麼東西,就是拿了個文憑。”他無奈地笑了笑,“雖說後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種慣性。我現在發現,要想有出頭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共有8777人蔘與),結果顯示,34。7%的受訪者在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時,都覺得“後悔”。

上大學——投入產出不划算

現在有種流行的說法叫做“經營人生”。作爲“經營者”,不少大學生對上大學的投入產出比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爲自己投入了過多的時間與金錢——四年的學習時間與高昂的學費,可收穫的是“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唸了四年,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會“後悔”,調查顯示,51。5%的人認爲,自己在大學裏“沒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幾年前,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劉西拉教授,在兩校大四年級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中進行的一次調查也發現,2/3的學生對大學前三年的課程“不滿意”,覺得“沒什麼收穫”。

“所謂的專業其實並不專,公共課要求很多,而且這幾年我花在英語上的時間佔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爲什麼古漢語專業對英語有這麼高的要求。”一名漢語言專業的大三學生說起這些,還是覺得“很鬱悶”。

對此,高等教育研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的熊丙奇教授認爲,我國的高等教育本身確實需要改革。“現在50%以上的大學生將經歷主要用在外語學習上,考四六級、考gre、考託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們對專業課投入的精力卻很少。另外,現在大學開設的很多課,都不是學生想學的專業知識,而是規定學、要求學的課程。”

調查發現,讓一些人覺得“後悔”的原因,還有“唸了四年,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39。2%)。據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字,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爲115萬,XX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人數超過212萬。到了XX年和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增長到330萬與413萬。

伴隨着數倍於以往的畢業生數量,近年來,大學生找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期望也越來越低。據介紹,擴招之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目標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XX年,求職畢業生主動將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資就業”。

與此同時,大學的學費卻一路看漲。自1994年至今,國內大學學費從每年幾百元一路飆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間學費猛漲20倍。大學四年,學生的花費在4萬~8萬元。“大學質量和收費不符,特別是二類大學。”一名參與調查者留言說。和他一樣,19。0%的人因爲覺得“學費太高,得不償失”而後悔上大學。

不上大學——沒文憑後悔一輩子

有意思的是,儘管調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確表示“不後悔”,但被問到“如果重新選擇會怎樣”時,60。1%的人都說,自己仍然會選擇上大學。

“因爲現在找工作要看文憑啊!”小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對當今大學價值的認可與判定,“網上有一句話我非常贊同:上大學後悔四年,不上大學後悔一輩子。”

對此,熊丙奇解釋說,“上大學=好的工作單位=有保障的生活”,這在中國幾乎成了一條人人認可的社會定律。長期以來,人們總是認爲,考上某大學,就意味着獲得這所學校的學歷文憑,也就意味着推開了通往成功的大門。換句話說,不上大學就意味着沒出路。而另一方面,長久以來,很多用人單位認爲,招高學歷的員工纔是硬道理,在高學歷的基礎上再考慮員工的工作能力。這就導致更多的學生一味追求高學歷,造成人才浪費。

調查發現,儘管67。2%的人贊成“擴招後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的說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受訪者表示,如果重新選擇,自己會“上個高職,學門手藝”。有網友留言說:“當初我一心想上大學,可現在想起來,真應該聽父親的話,中學畢業去讀個高職。那樣的話兩三年就能出來工作了,有門手藝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小陳,在北京經濟開發區一家合資企業實習一年後,順利留下了。和他一樣,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實習單位並順利簽約。踏實肯幹、操作技能熟練、可塑性較強,願意從基層做起,且便於管理、穩定性強是技校生就業優勢所在。有資料顯示,近幾年,北京市技校畢業生簽約率均在95%以上。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爲22。8%,中學生爲55。2%,高中生爲70。3%。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近視,與年齡有關係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並調查詢問同學,瞭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併發症。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看電視距離太近;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不合理飲食;

9在車廂裏看書

10遺傳因素

11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2)在這裏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1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字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三)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3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4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爲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爲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爲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 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爲視上課爲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爲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爲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爲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爲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爲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轉眼,離背上行囊,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年半了。

在這段時間裏,我深刻感受到大學生活的箇中滋味。

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學生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利用這段時間做着不同的事情,彰顯自己的個性,點綴和豐富自己的生活。

由此,我不禁感嘆: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到底做些什麼呢?於是,我就此展開了一個有關於大學生課餘生活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的思考。

爲了瞭解當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情況,我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並且在這次調查中,我採取了任意抽樣調查的方式,和給出了10個選項。

在過一段時間後,我再對他們做出的選擇進行了收集和分析。

結果如下:1.打球等體育鍛煉 17% 2.院校活動及工作 6%3.課餘學習,鞏固專業知識 21%4.閱讀課外書刊及報紙,增長見識 9%5.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 10%6.勤工儉學 6%7.上網聊天,打遊戲 13%8.睡覺 5%9.社交活動,與朋友聊天,逛街 7%10.打牌及其他活動 8% 從調查報告中看出,大學生選擇的多元化,而這也正是因爲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

他們不再只是圍繞着學生最基本的職責-學習,更多的出現了新的活動方式。

打球等體育鍛煉和課餘學習成爲了大學生的主要選擇。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

於是,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鍛鍊。

這樣,他們不僅收穫了知識,也擁有了健康。

從而,他們更有本錢,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隨着科技信息的不斷更新換代,更多的大學生都手持一部手機甚至電腦。

於是,他們便能更方便的上網聊天,打遊戲和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

他們總是認爲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好好釋放一下。

只不過,有時在其中也可以收穫點什麼,他們這麼對我說。

例如:遊戲中的戰友情誼,電視裏的深刻道理...還有,6%的大學生積極參加院校的活動和工作,6%的大學生勤工儉學,他們似乎收穫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斷鍛鍊和提升自我的交際能力和自主能力,這對於未來的就業也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蔘加社交活動,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數都是女孩子的選擇。

女孩子對事物有着特殊的審查能力,於是聊起天來或逛起街來都似乎特別帶勁。

對於課本以外的知識有着強烈求知慾的人也佔了一定比例,他們喜歡看自己沒有看過的世界,或是時時關心世界各地的新聞,手裏總是拿着一份閱讀材料。

事實上這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不至於成爲一隻井底之蛙!還有一部分人也許習慣追求簡單的生活節奏,於是選擇了睡懶覺。

確實,睡覺是最簡單方便的,也同樣是最經濟實惠的。

除此之外,睡覺還可以養顏,這讓某些女孩子特別心動。

最後,還有8%的大學生選擇打牌或其他活動,沒事便三四人湊一桌,可以一邊打着牌,一邊吃着小零食,好像挺愜意的。

也許正因爲世界上的人都不盡相同,便產生了這麼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另外,從調查結果上看,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義,也許是經歷了就不會有新鮮感,就不會那麼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較低級的趣味來調味。

但是,作爲一名大學生,還要以學習爲主要任務,儘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學習上,娛樂活動只能爲輔。

這次做這麼一個調查報告,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們的思考。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習慣亦隨變化。網絡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關於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中學生上網呢,對此,我通過網上調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於20xx年4月10日至20xx年4月27日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1)中學生上網,查閱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載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閱資料、做網頁、查閱有關知識的信息、瀏覽新聞等等;

(2)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爲了玩遊戲;一多半女生上網是爲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上網;在假期裏,各網吧從早晨7點到晚上1點幾乎全被廣大青年學生所佔領。年齡比較小的以電子遊戲爲主,年齡大者以網上聊天爲主,而真正到網上查尋資料,瞭解外面新世界者少之又少。而網吧裏幾乎全都是男的,他們幾乎在網吧裏的時間平均3小時以上。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

大部分中學生在家裏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持中學生上網: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7.網上交友問題。

許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在現實生活壓抑的時候,在網上找個朋友傾

述也無不是件快事。當然,有好當然也有壞的方面,而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世界,網上許多人說的都是謊話,很容易是中學生說謊、受騙,甚至在這些人的“引導”下誤入歧途。

(1) 分散學習精力。廣大學生的學習任務本來就很緊張,課程多,而精力又有限。而學生上網又在放學後,正常的休息時間就減少了。導致了一些學生不能按時睡覺、起牀,影響上課精力,對學習漸漸疏遠了。

(2) 思想受到危害。由於在網上人與人之間無法正視瞭解,因而享受這種虛僞的世界,使自己出現了孤僻內向的不良性格和心理偏差。再加上我們學生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很明白,一些涉世不深、思想觀不成熟的學生容易被網上不健康內容所影響,從而出現一些害人害己的行爲。

(3) 加重家庭負擔。對於我們還是消費者的中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的家庭也不富裕,對於一個小時1.5元錢的消費來說並不輕鬆。許多學生就打着買學習用品的幌子來上網,甚至行騙偷盜自己的家庭來滿足自己上網的樂趣。

8.網絡對中學生的好處

(1)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2)因特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閱相關信息,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3)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說的話說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4)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閱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5)網上訂書。在這時間千金的社會裏,你到書店去買書又浪費時間和體力。而網上對每種書都介紹清楚,只要一個E-mil便可以了。

9.網絡對中學生的壞處

(1)容易上癮。

許多中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聊天室,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的

病症,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2)容易受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許多網站(包括許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它們的影響。有一些中學生受網上暴力內容的影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容易荒廢學業。

許多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上網經常着了迷,晚上經常拖得很晚,不但影響了這一天的寫作業和複習,還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

(4)網吧問題。

現在網吧的數量日漸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網吧。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後、節假日和同學一起去網吧上網聯機打遊戲、聊天等等,,且上網時間很長。這不僅浪費錢財,而且在網吧裏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許多接受調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網吧裏電腦上的主頁就是不良的網頁。正當營業的網吧有標明“未成年人不得入內”,而實際上未成年人可以進入上網。有些網吧有標明“未成年人不得入內”,而在二樓全部都是未成年人在上網。有些網吧比較正規,但只要有身份證就可以進入上網。黑網吧,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在上網。有些電腦培訓店,打着培訓的牌子,實際上從事網吧經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來上網。一般電子遊戲廳有遊戲機十幾臺,還有“熊貓機、水果機等”,裏面全部是未成年人在玩。

10.網絡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1)許多網絡遊戲都含有暴力的內容。很多中學生上網就是爲了玩遊戲,經常接觸這些遊戲,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學生摻入恐怖、暴力、以強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給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較大危害。

(2)在調查中發現,聊天室中,許多人幾乎句句不離髒話,而且經常談論一些不良的內容。許多中學生長期沉迷於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3)在網上,一切事物都是虛擬的。一些中學生長期沉迷於網絡的虛幻世界裏,有的人就會逐漸形成孤僻、沉默、不善於於別人溝通等性格。

分析

由調查可以看出

1. 中學生上網主要還是處於好奇心和愛玩。

2. 中學生由於上網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了學習;二是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但是調查表明,受到網絡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太多。一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和網絡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絕大部分中學生上網還是非常正經的。

少數由於網絡而出現問題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網絡吸引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其他他們所看到的事物。中學生好奇心強、愛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強,這使這些過於沉迷於網絡的中學生在生活、學習,乃至思想上出了問題。而且,促成他們出現了問題的不只是在於他們本身,其根源問題是在於,現在針對中學生乃至青少年的網站實在太少。一般上網,如果不是有明確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於中學生眼中的網絡世界的,更多的還是過於成人化的東西。真正能讓中學生感興趣,並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有益的專門網站寥寥無幾。正因爲如此,許多感到寂寞、無聊而上網的中學生,纔會被吸引到網絡遊戲、聊天室中來,或是在無意的瀏覽中,被不良信息所影響。而且,玩遊戲、聊天時都很容易上癮,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這樣就使一些中學生的身體受到影響,還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 一些中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2)缺少可以供中學生們娛樂、活動、放鬆的有益的免費活動場所。

許多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因此在節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鬆一下。但現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讓他們放鬆而且能在玩中學到知識的場所。而像科技館等場所,雖然比較好,可是門票往往很貴,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學生不可能經常去。所以,正是這種“真空”使網吧得到了機會。而且網吧爲了增加顧客,上網的價格不貴,還增加了許多能滿足學生們“愛玩”性格的遊戲,這更使中學生經常“光顧”網吧。

(3)對非法網吧的打擊力度不夠。許多非法網吧已轉到了“地下”,這更使執法人員無法清除它們。

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1. 中學生自己要加強自控能力,上網避免瀏覽不良信息,並要少玩遊戲,安排

好上網的時間,不要太長。

2. 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上網,不能盲目的“堵網”,而應該通過各種培訓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瞭解並使用網絡,並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重點培養他們的判別是非的能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使中學生能自動遠離網上的不良信息,並能熟練的使用網絡來爲自己服務。

3. 應多多建立一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

這些網站不應該是說教式的,而應該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學生,並能使中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應該調查中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網站,更喜歡什麼內容的網站,並將這些有益的內容加到這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中,使它們能真正貼近中學生,把他們從網絡遊戲、聊天室中吸引過來。

可以在這些網站中加入一些論壇,是中學生能在其中暢所欲言,發表對網站,對老師、家長、學校的看法和建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苦惱,這樣就能用許多中學生都喜歡的方式,不但是中學生遠離不良網站,還能更實際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進老師、家長的教育方法,改進網站的內容、效果。這樣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應該努力監督網絡中網站的內容,淨化網上環境,如果發現對中學生思想、行爲有誤導作用的網站,應該把它們清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 針對網吧的問題,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吧的監管力度,一發現非法的網吧,就要堅決清除。可以發動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吧,給監察網吧提供便利。其實,只要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中學生上網,不久以後,網絡必將成爲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必要工具。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本次調查的抽樣樣本庫爲教育部網站上公佈的全國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單中抽選的23所高校,調查對象涵蓋清華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廈門大學、雲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3所高校的約1800名在校大學生。共收回問卷1751份,問卷有效率約爲97.88%。在被調查對象中,男生佔總數的49.51%,女生佔總數的50.49%,男女比例大致相當;大一年級的學生佔總數的20%,大二佔31%,大三佔29%,大四佔10%,研究生也佔了10%。

 出遊意願強烈境外旅遊仍未普遍

調查顯示,近九成的被調查對象表示熱愛旅遊,這說明大學生對旅遊的態度多數屬於正面。

從出遊範圍看,57.57%的被調查者近來曾在省內旅遊,比20xx年高出了3.54%;58.08%的被調查者最近在國內其他城市旅遊過,比20xx年增長了10.5%;只有7.54%的被調查者最近去過國外旅遊。

在出遊頻率方面,47.91%的被調查者每學期出遊一次,而28.65%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遊一次,只有15.36%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遊三次以上,8.02%的被調查者從未出遊過。

在出遊時間方面,大部分被調查者出遊時間在3天至一週,佔據了總數的56.77%,比20xx年增加了約3個百分點;而進行一週以上長途旅遊的所佔比例則爲6.66%,比20xx年下降了4.15%。

在被調查對象中,46.82%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500~1000元,32.07%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1000~1500元之間,與20xx年相比增長了4.18%。

旅遊費用資金來源的調查結果與20xx年大致相同,60.64%的被訪者資金來源於父母,23.01%的被訪者是通過平時節省生活費來積攢旅遊資金,11.7%的被訪者是通過做兼職工作。

39.45%的被調查者願意把生活費的10%~20%用於旅遊;28.29%的被訪者願意把20%~30%的生活費用於旅遊,與20xx年相比下降了5.31%;10.75%的被訪者願意把生活費的三成以上用於旅遊,但與20xx年相比,下降了2.89%。

在阻礙大學生旅遊的因素中,資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雖然比例比20xx年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但仍然佔據了64.39%;時間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佔據了23.62%,比例比20xx年稍有增長。

住宿花銷最多最願爲美食花錢

在短途旅遊中(3天以內),40.88%的人花費在200元以內,41.92%的人花費在200~500元,只有14.12%的人花費在500~1000元。

在中長途旅遊(3天以上)中,花費在200元以內的比例降至22.11%,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34.66%,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25.22%。

在所有花銷中,住宿成爲花費最多的項目,佔據了31.73%;其次是景區門票,佔了20.88%,交通(17.38%)和餐飲(16.98%)位列其後。

而在花費意願上,78.22%的大學生願意爲美食花錢,看特色演出(38.37%)、買當地特產(33.66%)和景區門票(32.1%)均排在美食之後,此結果與20xx年相同。

自助遊極受青睞火車是首選交通工具

在本次調查中,有73.17%的被訪者選擇自助遊的出遊形式,說明自助遊在大學生羣體中非常受青睞,選擇旅行社團隊遊和社團旅遊的則分別只佔據了14.91%和6.28%。

在選擇出遊的同伴時,要好的朋友仍然佔據首位(39.86%),其次是家人(27.09%),同學(11.91%)和獨自一人(10.82%),戀人則佔了9.79%。

在是否會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選擇當中,71.16%的被訪者選擇會乘坐火車,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遠遠小於火車。選擇會乘坐汽車的有50.6%,選擇飛機的有20.96%,另外還有10.57%的人選擇自行車,6%的人選擇輪船。

觀賞風景仍是出遊首要目的

在旅遊目的的調查中,觀賞風景(56.38%)仍爲第一位,比20xx年增長了18.45%;增長見識(48.71%)仍排在第二位,比20xx年增長了19.5%。

  更傾向暑假出遊網上尋找出遊信息

在旅遊時間的選擇上,暑假依然是被調查對象的首選,選擇此項的人數佔總體的63.85%,而選擇十一黃金週(33.12%)、寒假(32.44%)、五一等小長假(31.47%)、雙休日(25.01%)的比例則遠遠低於暑假。

在瞭解旅遊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遊價格信息兩項調查中,網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別爲61.56%和65.1%,這佔據了絕對的比例,遠遠超出朋友介紹和通過旅行社等方式。

55.27%的被訪者表示會提前兩週進行旅遊準備,30.07%的被訪者選擇提前一個月,此結果與20xx年基本持平。

 旅遊舒適度仍是首要關注因素

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旅遊舒適度仍是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佔39.52%;其次是費用,佔23.04%;第三是安全,佔20.85%。此結果基本與20xx年持平。

在旅遊過程中感到不滿的環節調查中,住宿(39.06%)和交通(32.38%)仍是讓大學生容易感到不滿的環節。

大學生羣體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羣體,在分享旅遊感受的方式上,傳統方式如互贈照片、發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54.25%)、社交網站(48.32%)和微博(30.5%)則成爲大學生最傾向選擇的分享方式。

77.49%的被訪者會選擇與他人分享旅行圖片,只有16.13%的被訪者會選擇用文字記錄旅行感受。

  境外旅行更青睞自然風光類景點

本次調查在往年基礎上增加了境外旅遊的項目設置,其調查結構與之前的類似。

看世界新角度(70.76%)成爲大學生選擇境外旅遊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長見識(65.68%)和鍛鍊自己(61.39%)。由此可見,大學生羣體進行境外旅遊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以及能夠鍛鍊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

而在選擇境外旅遊目的地中,自然風光類更受大學生青睞,佔了66.78%,歷史人物類則稍遜一籌,佔33.22%。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 問題提出

低碳生活一直是我們熱議的話題。爲了更加了解“低碳生活”和“衆人眼中的低碳環保”,我特地去做了一次“低碳新生活,你做到這些了嗎”的調查。

二、 調查方式

通過網上向同學朋友和陌生人隨機發放、以及向爸爸媽媽單位裏的人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和調查結果數據見附件)。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了41份。

三、從調查報告中看出來的衆人眼中的低碳環保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熟不熟悉低碳生活”,比較熟悉各佔了一半不到一點,不熟悉佔了很小的一部分,說明大家對“低碳生活”多多少少沒有經歷過,也耳聞過一些了。

我在統計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是從第二題到第七題都是全部一次性打勾“a”的,所以讓我產生了好奇,像是把空調開高一點、乘公車或者步行節省汽油、關閉電腦顯示器、雙面使用紙張、及時關燈等等大家都可以做到。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隨手就能做到的節能習慣,雖然看似十分平常,實際上這就是環保。而且既然是力所能及的,爲什麼大家不多做一些呢?

大家不願意對水進行二次利用原因我分析了一下有兩點,一是嫌麻煩,二是覺得沒必要。大家可能不知不覺還是這樣認爲:水還有很多,沒有必要進行二次利用,而且二次利用也被侷限了,最多衝個廁所之類的,就算有這個意識,也沒什麼人會去儲水。所以做到的人很少。

問到你認爲身邊的環境如何的時候選擇“一般”的人數比較多。說明現在的環境問題還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還沒有人能夠很自信的說出:“我認爲我身邊的環境相當不錯了!”這樣的話。

爲什麼許多人不選擇環保節能型的東西,原因可能是現在的商品(電器)上沒有標註節能不節能,所以一般買東西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否節能。而且節能的東西樣式或許都不是特別漂亮,會不被人注意到。

另外因爲電池的回收箱看到的都不多,所以很多人會直接丟進垃圾桶。但是最好還是把電池專門放在一個地方,因爲廢電池是有毒的。

從調查問卷裏,我可以看出來,大家對低碳生活是充滿了期待,也是樂於配合的。

四、 我的感受

低碳成爲了我們熱議的話題。因爲近期世界氣候以及地質環境變化的劇烈頻繁,使我們的心裏充滿了恐懼。就象書上所說的,如果我們繼續不加節制地開採那些無法再生的資源,那麼終究有一天,地球會變得無法讓人類居住。那樣子的話,最終我們害的還是自己。雖然現在污染已經很嚴重了,但是如果每個人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的話,還不算太晚。

我還記得我們去年曾做過一次垃圾分類的研究報告。我們準備好了相機,並走訪了嘉綠苑社區、德嘉社區等幾個社區的垃圾分類情況。但是調查出來的數據卻讓我們大吃一驚。一個社區每個月所要處理的垃圾,數量巨大,需要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還只是一個社區的數量。杭州有那麼多的社區,如果疊加在一起的話,杭州會製造出大量的垃圾。而且我們也知道,垃圾的處理過程是非常的繁雜,所以,減少垃圾的產生應該是從最根源處減少垃圾的污染。

塑料袋現在已全面禁止免費發放。去超市只能自帶環保袋,或者購買塑料袋。雖然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不方便,但也是卓有成效的。可以看到,那些不容易降解的塑料袋在人們的手上漸漸消失,隨之取代的是美觀實用的布制、紙製環保袋。看着也十分的舒服,無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且最重要的是,真正起到了環保的作用。

從調查問題問卷中以及以前的社區調查中我們也發現,現在大家對於環保的意識是越來越強烈。科學老師給我們放《後天》的時候,我們一方面爲巨大災難所震撼着,另一方面也感到了恐懼,感到不敢去設想——“如果”這一切變成了現實,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我真有擔心過,地球被毀滅的話,我們是不是要移居到別的星球?現在的趨勢十分的危險,如果再不加強這方面的意識,等到20xx真的來臨了,世界面臨毀滅,人類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所以,我認爲我們從現在就應該開始低碳生活。不用去做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比如我們每天會喝掉很多的牛奶,剩下的牛奶盒我們就可以累積起來。平時倒垃圾我們也要做到自覺分類,這樣就可以增加回收率。各種各樣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嘗試,讓我們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讓地球能夠恢復她本來的美麗,讓污染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