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有關學生調查報告彙總10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學生調查報告彙總10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寫作能力比較差,是由於幾方面原因:

一、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一天都忙於生計,沒有時間培養孩子。

二、有大部分家長都到外地去打工,家裏只留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他們更是文化程度有限,更別談培養孩子了。

三、農村大部分學生家裏條件有限,家長很少買課外書籍,孩子的見識面太窄。這種種原因都使得農村學生說話能力有限,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受制。

鑑於此,我們調研人員給六年級學生出了“我的——”這一作文題目,讓國小生練習寫作。在審閱他們作文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一:作文題材不盡相同

我們發現41%的學生都以“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爲題材,內容大都是自己生病,爸爸媽媽怎樣着急,怎樣細心照顧自己。下雨爸爸媽媽冒雨送傘。要不就是以“我的老師”爲題材,內容都是老師生病了還堅持給他們上課。題材基本一致。

問題二:作文內容太“假”,“空”缺少真情實感。

我們瞭解了語文老師,據瞭解,有大約90%的學生寫作文都從作文書上或是電腦上抄襲或改編。從學生習作來看,也確實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不少學生感情漠然,辭不言情,筆是心非,失真實誠。儘管有的學生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沒有經過自己感情的撞擊與參與,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發。

問題三:學生寫作時語句不通順,學生寫作時無話可寫,內容太少

有32%的學生作文語句不通,如“如果困難找媽媽”。錯別字比較多,例如“一槍熱血”、“重心做”等等。有些學生就只寫了200字左右,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內容確實太少了。

問題四:學生的寫作缺乏創新。

有的學生寫的不新鮮、不具體。在描述“我的媽媽”時,很多學生都這樣寫:“瓜子臉,高鼻樑,櫻桃小嘴,烏黑的頭髮,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充分說明學生缺乏創新意識。

解決措施:

一、要培養國小生觀察發現的能力,從三年級起開始寫日記,堅持天天鍛鍊,從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寫起,不斷積累,不斷感受。

二、在作文教學中,應結合農村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1.養學生多說,要培養學生寫的能力,首先要強調說的能力,這是寫話的基礎,有話可說,纔有話可寫,說得精彩,纔會寫得繪聲繪色。

2.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3.生多寫。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覆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多讀多寫文自工,只有多寫了,作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

最後,要“要讓學生成爲評價的主人”。對於當堂完成的習作,我們經過大量的訓練,摒棄一些把寫作知識模式化的東西,摒棄一些老套路、老結構、老程序,讓學生按自己的認識,較客觀地評價其它同學。教師再適時指導,這樣被評的同學和評的同學都達成一定的共識,從而產生新的價值。真正讓學生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結果

“國小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這一課題就是想通過國小生課外閱讀有效性地研究,探尋培養國小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髮展。爲了保證研究的真實性,深入瞭解國小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我們就我校四年級八個班的全體學生採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設計了一些簡單的關於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書籍的種類、閱讀方法的調查問卷,從中發現了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並由此引發了很多思考!

二、調查情況分析

1、閱讀興趣:只有21.1%的學生認爲自己對閱讀非常喜歡,63.2%的學生對閱讀興趣一般,竟然還有1人不喜歡讀書,情況堪憂; 68.4%的學生有主動閱讀的意識,其實大部分學生還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89.47%的學生也認爲讀課外書可以擴大知識面,但當問及你課餘更喜歡做什麼時,只有36.8%的學生選擇了看書,52.6%的學生還是選擇了看電視、上網等活動,更有10.5%的學生認爲哪要看什麼書.這說明學生雖然對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但遊戲、網絡、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種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遊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在空閒時間容易沉迷於電視影碟、電子遊戲。

2、閱讀習慣:從調查中發現,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78.95%的學生認爲自己讀課外書時認真,還有15.79%的學生挑有趣的地方讀,5.3%的學生隨便翻翻;每天讀課外書時間只有10.5%的學生超過一小時,幾乎佔90%的學生閱讀時間不能保證; 57.89%的學生每月大約讀2-3本課外書;52.6%的學生有時會跟同學交流讀書情況,竟然有7人從來沒與同學交流過讀書體會;73.68%的學生讀課外書時有時動筆勾畫或記錄,還有21.1%的人從不動筆,所以絕大多數的學生在閱讀中只是在看,沒有做讀書筆記或批註的習慣。由此可見,大多學生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而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自然無法評估。

3、閱讀書籍的種類:學生喜愛的書籍依次是歷史故事、童話幽默故事、科普類、動畫卡通、驚險偵探故事,女生更喜歡反映少年兒童生活的小說,男生更喜歡探險故事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84.2%的學生喜歡以文字爲主,配一些圖畫的書。可見閱讀書目比較直觀、淺顯,欣賞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喜歡瀏覽淺顯易懂的卡通小說、童話寓言類書籍,閱讀內容單一,與所在年級不成正比。

4、閱讀方法:在“你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一欄中, 大部分學生寫下邊讀邊想,聯繫上下文;邊讀邊畫出好詞佳句;在書上寫下自己感受的讀書方法,有的寫的根本就不是讀書方法。寫下的學生也只是課堂上經常強調的讀書方法,其實用到自己讀書過程中的就沒幾人了,大部分人在讀書的過程中還是走馬觀花。

5、在“請你寫出你讀過的書的題目”一欄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閱讀了以下書籍:《三國演義》、《中華上下五千年》、《彼得.潘》、《綠山牆的安妮》、《愛的教育》、《橋下一家人》、《笨狼的故事》、《木偶奇遇記》、《夏洛的網》……這些都是每學期陸續爲學生推薦的書目和正在看的,表明在推薦讀物方面,老師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說,老師肩負着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的重要使命。這些書目也說明,經典的兒童文學仍爲現代兒童所喜愛。

6、還有一欄“你所閱讀的書籍大多來自哪裏?” ,89.5?是家裏的,只有 10.5?是從同學或學校圖書館處借閱的。這說明家庭的藏書是學生課外書籍的主要來源,而學校圖書館和班級讀書角這些資源有待於進一步地開發和利用,使其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針對以上調查分析結果,我們將進一步關注學生,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從而使學生的課外閱讀達到有效,切實讓他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 42 份,收回有效問卷 31 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 .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 500 800 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 .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 350 450 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 、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 28500 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 8383 . 96 元。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

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 call 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 .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 300 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飲食費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 90% 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 .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達到 500 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參考文獻:

[ 1 ]張進輔

我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特點的調查研究 [ j ]心理髮展與教育 ,20xx , 02:

[ 2 ]李明娟

*大學生貧富差距現象 [ p ]山東青年報 20xx-02-18

[ 3 ]餘展洪

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南華工商學院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 p ]廣州社科部

[ 4 ]鄒 剛

當代城市大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

報告 [ p ]蘭州大學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大學生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

  二、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50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對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大概符合正態分佈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250-3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數據受限於學校的物價水平,但還是可以反映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100%,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費高於5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爲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這種情況是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爲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目前正受到社會的影響,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但是大學生作爲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爲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支出1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六、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爲上充分體現。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除了在個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羣體從衆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羣體心理和行爲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爲,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七、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提出的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調查背景:現在的中學生生活在信息通訊、科技發達的新時代,我們的視野可能比長輩們還要廣闊,加上我國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消費市場成爲商家的必爭之地,有的中學生能正確利用好手上的錢,但是有的人卻表現出亂消費的現象,爲了更深入的瞭解中學生消費狀況,揭示這一現象,警示有亂消費這種行爲的學生,並是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做了一組調查。在中學生當中,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曾自己進行消費,而我們調查所得,中學生當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錢的,而僅有1.4%是沒有的,這些錢主要來源是父母親,零用錢的數額在每月0--100元以上,這個範圍,且分佈比較平均。從數據上看中學生的零用錢數額不少,有些學生的零用錢足以維持一個生活比較困難的家庭的日常開支!但這算不算亂消費,還必須調查一下這些錢的用途。

經過我們調查所得,零用錢最多是用於買零食吃,玩電子遊戲,買衣服及各種消遣、娛樂活動等。可見,現在中學生亂消費的現象的確很嚴重。

爲了找出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在同學及家長中進行抽樣調查,最後經過整理、總結,得出以下幾點原因:

1、青少年自尊心強。主要表現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現在許多中學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褲子、鞋子甚至襪子都要名牌的,平時用的、吃的、喝的都要買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想別人都尊重自己,這樣很容易在同學之間形成攀比的風氣,致使亂消費的現象更加嚴重。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發達,中學生們對新產品、新技術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強,很容易把錢花在這上面。如手機和電腦,現在在中學生當中,有的人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購買了手機和電腦等,其實這樣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費的,但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2、父母對兒女的溺愛。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十分疼愛,很容易使他們養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錢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給,便發脾氣如此下去,輕則更加助長了他們亂消費的風氣,重則使他們變得自以爲是,一意孤行,不考慮別人處境的自私性格。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總的來說,中學生亂消費都是受外界影響爲主。既然外界的環境不易改變,那麼要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只有從小開始培養,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錢是正常的,但數額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錢,不大手大腳,當用則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貴又不實用的東西上,花錢要花在刀刃上。進入21世紀,競爭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腳,而消費也是一種能力,我們不應該浪費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確利用這些能力,未來纔會掌握在我們的手裏!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

一、中學生早戀的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早戀現象逐漸嚴重,中學生早戀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體力、對學習造成了影響。而且,中學生的戀愛觀尚不成熟,不能夠清晰深入的認識"愛"的含義,常常因爲對異性的好感誤以爲是一種愛,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困擾,從而造成了心裏的傷害。關於中學生早戀這一現象,已經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重視。爲了能夠引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使中學生認識到早戀對學業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的成長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二、中學生早戀的調查調查結果

我們通過網上搜索,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到早戀對中學生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1、影響學習: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體力,造成影響學習,而中學生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時期,不單單是會考、大學聯考,而且,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觀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2、浪費金錢:

談朋友要消費,中學生沒經濟收入,加之消費觀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費,並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3、對中學生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廣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僅僅限於“早戀”,這樣對於個性發展,人脈結交不利。此外,中學生性格比較單純,對愛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認識,一旦發生問題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話 對其成長更不利。

三、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報告後感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認識到中學生早戀是弊大於利。使我們明白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爲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爲以後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爲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羣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爲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爲主,以質量爲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爲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機會。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時間:20xx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調查方法:問卷、學生談話、家長談話。

三、調查對象:國小xxx個學生

四、 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 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爲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閱讀量,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加強課外閱讀的管理和指導。

現階段,創書香校園,創書香班級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學生是否熱愛閱讀?學生的閱讀量是否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提高?爲了找出城鄉國小生課外閱讀的差異,爲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

五、調查情況分析。

1、 調查中有 82?的國小生認爲自己對閱讀感興趣,但問及你課餘最喜歡做什麼時,只有34?的學生選擇了看書,66?的學生依次選擇了看電視、上網、參加文體活動等。這說明國小生雖然對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但遊戲、網絡、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種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遊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在空閒時間容易沉迷於電視影碟、電子遊戲。

2、學生喜愛的書籍依次是幽默故事、驚險偵探故事、小說及童話、自然科學故事、歷史故事,女生更喜歡反映少年兒童生活的小說,男生更喜歡探險故事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

3、學生所閱讀的書籍來自那裏?據統計63?是家裏的, 25?是班級圖書角借的,12?是從同學處借閱及學校圖書館的。這說明家庭的藏書和班級圖書角是學生課外書籍的主要來源,而學校圖書館這一資源有待於進一步地開發和利用,使其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5、藏書量在400冊以上的家庭佔5?,但這部分家庭的孩子認爲自己喜愛閱讀的佔100?, 90?的孩子閱讀書籍超過了50本。認爲喜愛寫作的佔60?,認爲自己作文良好、優秀的佔100?, 而藏書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閱讀量沒有一人達到30本。 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地買一些教材輔導類的讀物,認爲孩子閱讀其他讀物便是浪費時間,分散學習精力。孰不知,讀一本好的文藝作品,對孩子的幫助遠遠大於讀一本《國小生作文大全》,因爲這些文藝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內心感受的源泉,是對課內閱讀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所以,家長切不可將自己的偏愛強加於孩子,束縛孩子的課外閱讀。

6、在請你寫出你讀過的書的題目一欄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閱讀了以下書籍:《十萬個爲什麼》《西遊記》《格林童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365夜童話》《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兒童文學》《國小生作文》《藍貓淘氣3000問》《三國演義》《一千零一夜》《中華偉人故事》《神探福爾摩斯》,《哈里波特》調查同時表明,在推薦讀物方面,學校及老師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說,老師肩負着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的重要使命。這些書目也說明,經典的兒童文學仍爲現代兒童所喜愛。而學生對《哈里波特》的熱衷,也說明了國外媒體對新作的宣傳成功。其實,我國近年也出版了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賈裏》《女生賈梅》《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獲獎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師已經把它們介紹給學生讀了。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發現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家長喜愛閱讀,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老師重視,有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自己從閱讀中獲得了樂趣。

8、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卻不容易。調查發現學生都喜歡課外書,但主動閱讀的卻很少。每週兩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已經算較多的,並且這些課外讀物大多是老師要求做讀書筆記時纔去閱讀,且讀得囫圇吞棗。

六、針對當前國小課外閱讀現狀的思考。

1、轉變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作用。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把視野放寬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裏。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說: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並且爲學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積即吸收、積累,發即傾吐、表達。因此,我們應轉變觀念,衝破阻力,改革教學方法,從應試教育觀中掙脫出來,走向素質教育。

2.培養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這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在教師自身素質較高的情況下,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而課外閱讀就是老師魅力產生的根源,這便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要求讀課外書。另一方面,知識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精彩片段、講述作者創作故事、通過設疑惑造懸念、簡介主要內容、借用名人(媒體)評價來吸引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對於一些知識面廣的學生應多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既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爲同學樹立榜樣,增強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3. 注意方法指導。課堂上教師應少講多讀,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應樹立一種以讀爲本的思想。注意保證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因此,要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處理好精讀與粗讀的關係。注意讀書既要有深度,又應有廣度。既要以讀帶寫,又以寫促讀。

4.給足讀書時間,以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佈置作業要精,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觀念。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的形式。讓家長了解語言學習的社會性,認識到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閱讀的積累,並且人的內部存儲量的大小決定了人的思維是否敏捷。

5.推薦課外讀物,營造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的環境和氛圍。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經常性地爲學生介紹有益書報。首先,爲了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注意配合教學進度大力介紹有益讀物。其次,隨着現代社會各方面信息渠道的雜、廣、亂的形勢,現代社會文化市場對學生存在着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應有責任相機誘導,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引導他們吸收多方面知識,防止課外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偏食現象。教師可通過設讀書角,教師帶頭捐書、買書,學生踊躍獻書,併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等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6.開展讀書活動。繼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調查發現,許多學生是因爲老師要求做摘記纔去讀書的。要讓學生樹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觀念,要求他們隨讀隨記。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好系列讀書活動,把講、讀、寫、做幾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開展學科知識競賽、讀書演講、讀書徵文比賽、講故事比賽及小發明、小製作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發展。當然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可視具體情況來採用具體方法。

總之,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裏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據國內一家權威的調查機構統計數據表明,有87、9%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談過戀愛,其中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高達94、6%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呀!

那麼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又是怎樣看待的呢?帶着這些問題,就讓我和你一起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

一,戀愛類型與成功指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

即是說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類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爲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類型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情投意合型,也可稱情感型這種戀愛類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愛好爲基礎,一般感情專一、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能夠共同分擔。校園裏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人生的悲歡。這種戀愛人數佔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達到86%.嘗試型,進人大學校園的青年大學生,由於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欲求。另外,社會輿論尤其是大衆傳播媒介對男女私情、婚姻愛情的渲染,觸發了他們較強烈的性的體驗,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性交往”的神祕感,加之大學自由寬鬆的客觀條件,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想了解和嘗試愛情的需要和行爲。嘗試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而易遭對方的拒絕,出現“單相思‘’或悲觀情緒,以致影響學業。即使偶爾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敗告終,因爲他們缺乏感情的交流,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標。這種戀愛人數佔的比率比較高,有37%多,而最終走到一起的並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爲,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類型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說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爲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類型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學生的迷茫——成年話題

先來看下面的兩則資料吧:

相關資料一:“大學的性接觸”狀況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愛撫: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國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

相關資料二:我國青少年性健康調查結果令人擔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等單位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大中學生的調查中瞭解到:現在的青少年遠比他們的父母“前衛”。在他們當中,同意“愛情是專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個真愛對象”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28.8%,認爲現代婚姻應該“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只有20%,贊成與已經有戀人者談戀愛的超過了30%.在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開放。45%以上的人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其中34%的人認爲“這樣可以鞏固愛情”。來自北京的另一項調查則更能印證年輕人的“大膽”:3034名婚檢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爲,這使我國的性病、艾滋病預防專家們擔心不已。

多項調查均表明,我國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現提前的傾向。性成熟的前傾帶來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現。認知心理學認爲,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們的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這一切,頻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然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又造成了青少年社會心理成熟的推遲。他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於是,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就對性出現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們過早的涉足於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卻使他們對性產生了迷茫。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爲學校方面還是採取了謹慎的做法,不敢過於強調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產生迷茫,而且會出現兩種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係,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爲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擡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賤自已;二是性慾過早的啓動,形成性慾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這是一些青少年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所走過的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爲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賴於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並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標誌是性行爲的發生是以性愛作爲基礎,靈與肉、性與愛的結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與社會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人的性行爲不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和精神性。同什麼樣的人發生性關係,以及在性行爲中的表現,都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感、責任感和人格特徵。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兩性間不斷地調整適應,尤其是情感的不斷昇華,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青少年在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慎重再慎重些,大學生也應該從中得到些啓發,應該怎麼樣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大學生都應該考慮一下了!!!

我國學者對性心理學的研究還處在開始的階段,人數也比較少。性心理的健與否,對人們性行爲的作用,其重要性還鮮爲人們所認識,因此,即使是一些青春期性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對中學生也僅限於生理衛生知識的教育,很少涉及性心理問題。但是,性心理的教育對於塑造少女健康的人格,又是不可缺少的。這方面的教育應該不斷創造條件,逐步開展。

三,新時代的感情——網戀

我們先來給網戀下一個定義吧:所謂網戀就是通過上網聊天的方式認識異性朋友,並且在進一步的交談中發生感情,隨着網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戀愛過程。當然這個定義尚未經過驗證,所以現在還不能完全解釋網戀,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來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當代大學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跟的上潮流,所以網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學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據一項網上調查表明:有78%的大學生經常上網,有56%的大學生曾經玩過網戀,但是成功率卻非常的底,幾乎是接近“絕望”,可見網戀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網戀者的心態吧,大學階段很多人都過的很空虛,空虛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找點刺激的事情來做,而網戀正好迎合了這種心態,成爲衆多大學生打發時間的方式之一。可以說追求刺激是大學生網戀的動機之一。其次,網戀不用給人的壓力也沒有現實生活中那麼大,比如吧,網上那麼多男男女女,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最多再找一個了,很多人在網上談了一個又一個,然而,沒有見過面的,這樣也就不用爲承擔現實生活中那樣的責任而苦惱,而這正是導致網戀失敗的原因之一。

網戀爲什麼會失敗呢,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首先,網戀過程中(見面之前),雙方只能是通過聲音、言語等表現自己、瞭解對方,手段相對來說是比較有限的。時間稍長,就逐漸對對方形成了某種所謂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對於除了這個“印象”以外的其他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們人類完美主義的天性,在潛意識裏給對方打了滿分。我們畢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現實中的,所以雙方見面了。而一旦把這份通過網絡培養的感情帶到現實中來的時候,那些現實和網絡交集以外的東西,也就是前面說的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現。這也就意味着雙方就像面對一個有點陌生的人一樣,因爲人無完人嗎,我們在網絡中給對方打了滿分,可是見面後我們就發現他(她)不是這個樣子的,離滿分還遠得很,所以雙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其次,歸根結底,失敗在什麼地方呢?1、沒有意識到網絡和現實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而且往往也太急於求成,經常是剛在聊天室裏聊了幾個小時,覺得比較投機,就匆匆忙忙地要見面;2、雙方太容易放棄。當我們覺得很失望的時候,我們應該去調整心態,想一想對方的好,想一想當初是對方的哪一方面吸引了你??這時候不要輕言放棄,可以採取網絡和現實2種方式繼續接觸,試着去了解現實中的對方,因爲網絡和現實還是有交集的,感情基礎也是存在的。

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網戀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讓我們來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據調查,有31%的男生認爲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觀點,可見支持者很少!這就要求我們對網戀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據《新快報》報道,河北曾經發生了一次網戀悲劇,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網戀的男人給殺了,又引發了人們對網戀的深思,象牙塔裏的青少年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面對這新時代的愛情,你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關鍵看你怎麼去認識這個問題,怎麼去對待這個問題!!!

如果網戀發生在你身上你該怎麼做呢?我給你提出幾點建議:1、不要太急於早早見面,要學會剋制自己;2、不管現在是不是在一起,如果雙方在將來不可能在一起,還是早早揮劍斬情絲的好,免得傷人誤己;3、不要欺騙,在網絡中展現儘可能完整的自我;4、多進行心的交流,而不要總停留在表層的問候上;5、多探討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不要過多的停留在虛擬的網絡上,比如兩個人的性格是否合的來,看待一些問題的觀點是否相近等。要把網絡當作感情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把它當作感情存在的基礎。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我是不贊成網戀的,我也沒有什麼網戀的經驗,所以以上所說的只是我認爲的網戀而已,至於實際情況,還需要你自己去考慮清楚!!!

四,由新大學聯考制度引發的爭議——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

最近,國家教育部頒佈了一項新的大學聯考制度,給予因爲種種原因沒有錯過大學聯考的學生一個“優惠政策”,那就是大學聯考不受年齡限制了,由此引發了一場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

很多大學生已經不滿足大學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戀人的關係了,很多有情人也開始想着爲將來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無視學校規定,搬出去與心愛的人同居了,大學生懷孕的比率也較往年有所上升,狀況令人擔憂。如今,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大學聯考制度無疑爲他們找到了空子,成了他們的理論依據。

對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爲,大學生可以結婚。既然大學聯考不受年齡的限制,那麼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年齡將明顯趨大,那麼很多人都將達到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自然而然可以結婚,如果不可以的話,將和國家的法律相牴觸。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大學生結婚。他們認爲大學是求知階段,如果結婚的話會影響學習,那麼大學真正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話所謂天之驕子就會成爲婚姻的奴隸,大學就成了婚姻學堂,所以他們堅決反對大學生結婚。

第三種觀點認爲如果大學聯考之前已經結婚的大學生可以繼續保持婚姻關係,在大學裏是不可以結婚的。這種觀點比較民主,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首先考慮了非正常年齡大學聯考的利益,也考慮了正常大學聯考年齡對待婚姻應該持有的態度,我想國家也將支持這種觀點,會定出比較完善的大學聯考制度來規範大學生的婚姻問題!

以上四點基本上代表了大學階段談戀愛的幾種觀點,並且比較有代表性,通過對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我們認識到,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逐漸複雜化,不管是學校,家庭,還是學生本人都應該對此進行一次比較深入的思考,考慮一下應該怎麼對待自己的愛情,怎麼在大學裏完成自己的學業等等,至於學校也應該拿出一些措施來指導大學生的戀愛,這樣整個大學校園既不至於死氣沉沉,也不會因爲戀愛搞的烏煙瘴氣,相信新時代的大學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愛情!!!

學生調查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 42 份,收回有效問卷 31 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 .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 500 800 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 .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 350 450 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 .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 28500 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 8383 . 96 元。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 call 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5 .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6 .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 300 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飲食費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 90% 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7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8 .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達到 500 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

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