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

暑期實踐報告

——家鄉變化

時間:

地址:淮南市鳳臺縣大興集鄉

學號:

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

姓名:焦光瑩20xx年8月16日 21205011016

家鄉變化 調查報告

時間過的可真快呀!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兩年前,隨着升學的緣故,我帶着簡單的行裏,坐了1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這座陌生的而又美麗的城市(安徽黃山),雖然離開了我的家鄉,但故鄉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裏永遠是那麼熟悉。

我的家鄉所在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大興集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而獨特,號稱“淮南市的北大門”,203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

雖然我在外讀書不經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會驚奇的發現家鄉變化越來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下面就是我發現家鄉的一些變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窪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陰天出行就更難了,現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門口,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交通更便利。

二、環境衛生條件。

以前亂倒垃圾,亂堆亂放,散養家禽,很不衛生。現在各村都配有保潔員,專門管理環境衛生,水泥路每天打掃一便,路兩邊綠花草樹木種植整齊綠樹成陰,環境優美。村莊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晚上6-10準時開關,人們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樣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莊的老房子全部拆遷,退耕還田。現在集中規劃,統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兩邊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樓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齊,外觀新穎。而且室內裝璜也非常漂亮,設施齊全,美觀大方。

四、家電。

以前農民家有兩樣電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爲擺設。現在好了,隨着農民的.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現在國家實行家電下鄉補帖的政策落實,農民基本上都能買到實惠的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太陽能等電器住進了每位村民的家。人們的臉上也時時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日益改善,家鄉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以前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孩子們留守在家給老人看管,沒有地方去玩,只能關在家裏。現在可不一樣了,農村跟城市差不多了,農村建有公園,配有健身器械齊全、圖書館、娛樂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圖書館帶孩子們看看書,晚上吃過晚飯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開心。更好地解決了農民工後顧之憂。

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據調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普惠制、福利性的社會保障事業,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總稱。它把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現有各項社會養老保障對象之外的城鄉居民納入進來。填補了現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以參保人員個人繳費爲主。地方財政給予補貼。按照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待遇水平和個人繳費相掛鉤的辦法,到在60週歲後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據調查:以前農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兩天,不上醫院看病,因爲那時候沒有錢看病,就一託再託,實在不行了才上醫院看看。現在不同了,人們經濟發達了,各村都建有衛生室,醫療設備齊全,加之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農民有病沒病都上醫院定期檢查檢

查,小病在鄉村衛生室看看,大病到縣醫院,省醫院治療,臨時就在本醫院報銷,真正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民從中得到更多實惠。

八、深入科技興農戰略,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

1、據調查。以前那些老種植或養殖辦法全部取消。現在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大力實施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良種工程。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建立各類種子繁育基地,推廣優良品種,農作物優質品種率達95%以上,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水平。大力推廣機插秧、機收玉米,桔杆還田等一條龍的機械化,對廣大農民進行多項目,分產業、逐層次的科技培訓。一對一幫撫,幫撫那些無勞動能力的家庭,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2、經濟持續增長

由於國家政策的積極鼓勵,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在以驚人的速度大步躍進。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民逐漸意識到資源的有限性和再生還,繼而開始進行其他經濟增長點的探索。

3、就業形勢較好

由於相關鄉辦企業,所以家鄉的就業形勢比較良好。加之,現在國有的政策對農民工的特殊照顧和工資的保障,有許多人走出農村到城市打工,整體看來,就業形勢比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長較快

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更是爲農民的經濟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來源有種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黨中央決定減負農業稅以後,農民種糧的收入更加可觀。更讓人欣慰的是國家還對農民進行相關補助,解決了農民種地的後顧之憂,使家鄉的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5、新農村衣食住行的變化

現在站在我的家鄉感受的全是新的氣象,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向

我走來,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新樣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裏人的特權,農民也一樣享受,一季一換。不象一前那樣,買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幾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還有美味豐盛的菜餚同樣出現在農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樓,一輛輛小汽車也正在家鄉入住。以前的自行車根本看不到了,現在老年人都騎的是電瓶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正在快速的改變我家鄉的新面貌。

結論:我的家鄉的經濟生活改變了很多,低矮的平房變成一棟棟高樓大廈,坑坑窪窪的小路變成寬敞的水泥路,方便實用的家用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些變化儘管是方便了我們,可還是影響了我們的家鄉,如浪費糧食,不珍惜資源,這將爲我們家鄉帶來不好的影響,不愛護環境,隨手亂扔雜物,這將嚴重的影響家鄉的面貌。不過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到,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我們的家鄉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背景: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五週年,也是中國農村改革三十五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影響着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總結農村改革經驗,特別是發現農村改革與國民經濟整體改革之間的關係,對於開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動我國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從經濟特區到土地承包責任制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從經濟到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到“三農”決策到關係千家萬戶的教育問題,三十五年的風雨歷程帶給我們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實實的改變。

因此對於家鄉的發展變化,我在暑假期間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調查地點爲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坎市鎮洽溪村,主要以問卷調查和走訪村民的方式取得調研成果。

洽溪村交通便利,省道203線穿境而過,距離鎮中心約4公里,是革命基點。新中國成立前屬於撫市。由於地理環境依山傍水,舊社會以木船航運爲業,擁有木船30餘艘,從業船工69餘人。坎市至峯市航道全長65公里。從清康熙年間至新中國成立後的300多年,祖祖輩輩從事撐船運輸。中國人民解放軍王水平將軍、坎市公社社長王道清等都是撐船高手。航運結束後,洽溪人民轉入亦工亦農亦辦汽車運輸,同時向山林開發,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19xx年土地改革時,劃歸坎市。19xx年3月,洽溪單獨建立行政村。全村總面積2475.1畝,其中耕地面積有204畝,林地面積2271.1畝,現共有120戶人家,總人口488人。

二.調查準備過程:

暑假回到家我就開始準備調查報告,所以準備時間比較長,準備的也比較充分。首先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覆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覆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不斷走訪村裏的村民,主要是中年村民以及老年人。根據實際情況最後確定了調查人羣及較爲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13日----20xx年7月29日

2.調查對象:永定縣坎市鎮洽溪村村民

3.調查單位:洽溪村兩委

4.調查目的:通過對於村民的調查走訪,充分了解洽溪村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變化。以及

對於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將調查報告交予洽溪村兩委進行研究,着力推進洽溪村的發展。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走訪。由於實際情況制約,並不能對所有村民進行問卷調查,在

四百多的村民中隨機挑選了100名村民進行問卷調查,只進行了小規模的採集。在走訪中,對村民進行具體諮詢訪問的方法,並且不限定人數身份,以增強調查的可信度。

四.問卷調查表以及統計

問卷調查題1,您的職業是:

問卷調查題2,您收入的主要來源是:

問卷調查題3,您覺得這幾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顯變化麼:

問卷調查題4,您認爲您所在農村今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問卷調查題5,您認爲村裏最什麼變化最大:

問卷調查題6,您的出行工具是什麼

問卷調查題7,洽溪村的旁邊衆旺化肥廠是否影響了您的生活:

問卷調查題9,您認爲洽溪村發展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問卷調查題10,您認爲洽溪村什麼方面最需要改進

問卷調查題11,在洽溪村建設中您最關心的事

五.調查走訪

調查走訪的主要內容爲走訪村裏的村民,與其進行聊天式的調查。因爲時間比較長,走訪人數比較多,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着洽溪村這幾年的發展變化對於村民的生活影響。涉及的'內容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就不在調查報告中一一列出調查走訪內容。還有一方面的調查走訪是參觀訪問了洽溪村的兩委辦公室,並且對洽溪村的村支書進行了一次訪談。主要提及的也是洽溪村這幾年以來的主要發展變化,其中不僅僅涉及了村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還涉及了在村裏發展的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突出問題。六.分析與結論分析:從調查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五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我認爲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變化:

1、村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甚至在村裏的一些地方只能在城鎮裏見到的別墅也爲數不少。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在走訪中一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由於經濟的發展,村民也更注重自己的居住條件了,在村裏幾乎每家每戶都搬進了磚瓦房。

2、交通出行的便利。近年來村裏不斷對村道進行整改,以適應不斷增多的交通工具,村道四通八達。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麪包車、小轎車也是比較多的。早些年的河道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由於交通的便利,所以到最近的城鎮也不需要多少時間,人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便利。

3、生活方式的改善。這幾年大家都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在調查走訪中我發現在我們村裏家家有彩電,很多村民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

5、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這個主要是從洽溪村村支書口中瞭解到的情況。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裏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

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有許多地方未安上自來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衛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絕大部分都被污染,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2、污染問題。由於村裏有着一個化肥廠,所以這幾年污染問題不斷加重,村民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空氣受到污染,水體也受到了污染。但是爲了發展經濟,所以都在犧牲環境。

3、煤炭資源豐富,但是濫採的現象很嚴重,資源嚴重浪費。

4、大量農田被荒廢,由於經濟的發展以及外出務工村民的增加導致勞動力的減少,很多肥沃的水田被荒廢,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爲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睞。

結論: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悟;良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減少化肥廠的污染,充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我們出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從長輩那裏瞭解到以前的艱苦好睏難,更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這次的調查我不僅看到了建國六十年來農村的變化與發展,內心深處更加懂得了感懷與珍惜。中國三十五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這種幸福和安定和諧的局面也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和維護,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鬥,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3

調查地點:

安吉縣劍山村

調查對象:

劍山村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3日

調查步驟:

1.實地觀察。2.採訪。3.對比、總結。

具體經過:

從前,我一想起劍山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濘不堪的小路,還有路邊的瘋長的野草和垃圾。那時,劍山村的人全靠賣秧苗爲生,十分辛苦,卻只能養家餬口。路連車子都開不進來。現在那兒的房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住宅羣有分有合,與田園風光和諧融合,實用美觀。在完善農村道路網建設方面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爲進村公路、村內主幹道路、次要道路、通戶、進戶道路四個等級;通行政村公路寬6米,公路功能和車流量爲四級公路;村內主幹道路寬5米,次要道路寬3米,進戶道路2米以上。幾年來,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級公路標準9公里,村內主幹、次要道路及進戶道路硬化率達100%,村內主要道路節點和主要活動場所共安裝路燈47只,滿足了村民夜間行走和活動的需求。劍山村還充分利用了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的有利條件,以生態環境爲主軸,創建並展現了生態特色:在村莊外圍、山頂和陡坡,建起了1500畝生態公益林。

村莊外層空間整體呈現松竹封山頂,茶果滿山坡的環境特色,森林覆蓋率達71%。在村莊內部,建設了各種生態園林美化村莊環境,村莊綠化覆蓋率已達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閒的小綠地,面積1-3畝,綠地佈局由專家設計,栽種四時喬、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設施,有的建有小橋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樹20xx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塊500平方米。由任衛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農居,以節約能源爲主要特色,農居佔地面積450平方米,開間兩層,所用木材,通過房前屋後綠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復,生態小屋的建築風格和理念,受到聯合國環境所、國家文物局、建設期刊等組織的一致好評。

還有經濟園林、庭院綠化、自然溼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爲了徹底改變村莊環境衛生面貌,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廢棄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糞便處理系統,使村莊環境徹底得到淨化。目前,全村共發展以砂梨爲主的果木面積3135畝,以白茶爲主的茶葉面積1200畝,大棚蔬菜和季節性蔬菜生產面積4500畝,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推廣產業化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葉、蔬菜三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60戶,以《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帶動本村和周邊農戶500餘家;20xx年,被定爲浙江省農業機械示範基地,配備分檢機、冷藏設備等機械,推廣手扶式鏃耕機48臺,高壓強力噴霧機32臺,製茶機108臺。

專業合作社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種苗,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劍山牌砂梨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砂梨專業合作社被評爲湖州市先進農村專業合作社;20xx年全村綠色農業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比重達32%。在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劍山村積極發展加工業和服務業。全村現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其中銷售收入20xx萬元以上企業1家,銷售收入1000萬元企業2家,可吸納職工200名;從事飲食、零售、“農家樂”等服務行業11家;通過專業培訓進入勞務市場務工農民65人,和以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隨着就業渠道增加,全村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已達67.4%,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

20xx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71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413.6萬元,佔30%;二產收入20xx萬元,佔43.1%;三產收入1267.5萬元,佔26.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804元;村集體收入57萬元,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達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說:“以前,我女兒來看我,總是皺着眉頭,說路太爛,要下車走半個小時纔到,我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現在啊,我女兒來時,總是誇這兒好,我的心情都變好了。”張奶奶也應聲說:“是啊!現在我走出去呀,覺得特別有面子!”我也不禁驚歎:“劍山村的變化可真大呀!”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4

一、吃的講營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xx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xx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爲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xx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xxxx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xx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xx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xxxx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着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費167元,比xx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xxxx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xx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xx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xx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xx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爲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xx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xx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爲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爲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爲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爲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xx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xx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爲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 xx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移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xx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xx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xx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xx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看,xxxx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爲97.8%,比xxxx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xxxx年的`64.81%上升到xxxx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爲8.6年,比xx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爲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xx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爲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爲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爲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爲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xx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裏,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xxxx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爲止,完成投資1.6億元。xx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爲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爲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xx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爲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爲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裏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羣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遊道、河西走廊、江濱遊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xx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爲“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5

一、吃的講營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爲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着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年農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費167元,比--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爲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爲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爲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爲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爲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爲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移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看,--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爲97.8%,比--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年的64.81%上升到--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爲8.6年,比--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爲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爲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爲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爲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爲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裏,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爲止,完成投資1.6億元。--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爲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爲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爲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6

家鄉是一個我們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處異鄉想到它也會有種溫暖的歸屬感。我的家鄉銅梁是重慶市的一個教育大縣。不僅有雄厚的教學實力,而且還是五千年龍文化的發源地。

從出生到讀大學前我從未離開過我的家鄉,我覺得自己對她是如此的熟悉。但僅僅半年的時間,當我再次踏上龍鄉這片土地時,我又覺得她是那麼的陌生。事實如此,在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家鄉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以前人們只能想想或在電視中才能看到的鏡頭現在都變爲了現實。爲了更深層的瞭解這篇見證我成長的土地,在寒假的這一個月我走訪了銅梁的每個角落和相關部門,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着實讓我大吃了一驚,家鄉的變化涉及甚廣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以下爲我調查結果簡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講究舒適精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縣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銅梁在幾

年前還都是樓房,電梯房都算是“高級住宅”,現在城裏的房屋基本上都進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電梯房,且樓層都在八層以上,底樓爲門市方便市民經商,二樓以上爲套房用於居家。這種設計理念很符合縣城的發展,經商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套房又讓市民有了方便優美的居住環境。據政府介紹當時考慮到建築不應該僅僅是鋼筋水泥建築的“洞穴”更要體現縣城的文化,還專門請來了設計師把方便簡約的現代居室和縣城蘊含的柔美古典相結合,設計了現在的街道建築。平整的青石板優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調精美、硃紅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氣。這一古典和現代相融合的設計,不動聲色的把縣城的安樂祥和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開源節流”經濟多元化

我的家鄉也被成爲“龍鄉”,這裏有舉世聞名的火龍舞,龍舞的發展帶動了銅梁旅遊業的蓬勃,使龍鄉人民的`收入頗豐。並且現已有多家企業決定入住銅梁的工業園區,使許多縣城周圍的鄉鎮務工人員得到了工作的機會。同時銅梁的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銅梁的經濟,房地產企業的迅速崛起從各方面刺激着銅梁經濟的騰飛。

三、“四通八達“交通講便利、通訊講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說道經濟發展的措施我們總會想起這句話。無可否認,這句話準確的道出了交通對於一個地域

發展的重要性。

銅梁缺乏河流因此陸路成爲唯一的交通方式 。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這幾年來,銅梁政府加大了爲民辦實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設上下了重功夫。路網四通八達、交通得到極大改善。銅梁的幾條主街道都進行了維修拓寬兼顧了道路,方便載重的貨車行駛。爲了便利與外界的聯繫政府部門在多次的上書、爭取之後,渝遂高速公路在經過鎮邊的地方設立了一個高速公路出口。這個出口可讓銅梁人民受益匪淺,不僅節省了市民出行、貨物運輸的時間還讓這個縣成爲附近縣城到遂寧重慶的一箇中轉站,促進了這裏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四、“多姿多彩”,文化娛樂豐富繽紛

物質和精神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隨着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設。縣城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就是他們建設精神文明的最好見證。現在每到晚上,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隨着歡快的音樂聲一羣羣人在偏偏起舞。這就是市民們新的娛樂,不分男女老少只要願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沒有固定的老師,大家相互學習,跳的都是一些簡單的舞曲但並不影響他們的快樂。很多市民還養成了晨練的習慣,每天早晨公園裏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簡單也是最健康最環保的方式捍衛自己的健康。除了這些自發的活動,縣政府定期還會舉辦一些拔河、賽跑等友誼活動,還會發放獎品,引導市民們選擇健康的娛樂充實我們的生活。

五、“五彩繽紛”穿衣愛時尚

以前經濟條件有限,儘管愛美很多人並不能夠買很多衣服。現在縣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變化的一個很好例證。經濟發展了,人們都講究穿着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點而不再像過去一味注重質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還會選擇成都重慶等大城市選購時尚服飾。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帽、裝飾物可謂五彩繽紛,裝飾了市民的美,同時也裝點了他們的心情。

調查感言

這次的調查結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經意間家鄉已經發生了這麼多的變化。它變得更加可愛更加迷人了。我堅信她是天邊初升的太陽會在黨和政府的爭取引導下發出更加溫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護她的人民,也溫暖她遠在他鄉的遊子的心。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7

一、吃的講營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爲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xx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着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費167元,比20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20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爲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20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爲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爲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爲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爲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20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20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爲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移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20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material)看,20xx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爲97.8%,比20xx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20xx年的64.81%上升到20xx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爲8.6年,比20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爲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20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爲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爲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爲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爲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20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裏,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20xx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爲止,完成投資1.6億元。20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爲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爲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20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爲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爲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裏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羣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遊道、河西走廊、江濱遊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20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爲“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8

城中村問題,已經嚴重製約着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爲加快城市化進度,一場轟轟烈烈的城中村改造運動正在進行當中。

一、城中村的由來

從狹義上說,是指農村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徵用,農民轉爲居民後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亦稱爲“都市裏的村莊”。從廣義上說,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遊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城中村”具有農村和城市雙重特徵,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歷史產物。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位於城市建成區內,早已沒有農民戶口和農業用地,早已改成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城鎮管理,撤消了鄉、村行政建制,已經沒有農民集體財產和宅基地產權的地區。

第二種:村內已沒有耕地。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徵用,變爲城市建設用地,村內已無農民集體財產。雖然一些村已將農村村委會改爲城市型居民委員會,農民也已農轉非,成爲城鎮人口,但農民宅基地還未被徵爲國有,宅基地和房屋產權還是農民產權。

第三種:“城中村”現有土地產權還屬於農村集體所有,村民以非農收入爲主。土地已經全部或大部份被國家徵用,雖然村中農民已全部轉爲城市戶口,但農民宅基地還未被徵爲國有,其土地本質仍未發生變化,這部分“村”至今仍然還是“村建制”,實行村的管理方式。甚至還有不少農民集體財產和村辦企業經濟實體。

第四種:還有部分耕地,仍是鄉政府、村委會建制。還有不少人是農民戶口。農牧種植業仍佔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現狀

根據20xx年的調查,我市主城建成範圍內共有村莊402個,涉及村民約32.4萬人、10.2萬戶,村莊佔地面積約28km,建築面積2276萬畝。在這個402個村莊中,約有50%爲“城中村”,50%爲“城邊村”。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城不城”“鄉不鄉”成爲目前城市的尷尬。城中村對我市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城市形象和衛生、環境上,還有城中村缺乏統一規劃,建築沒有章法,“握手樓”、“接吻樓”普遍存在。

市裏有關方面的一份公開材料中這樣表述:城中村存在市政設施不配套、社會治安混亂、建築安全和火險隱患突出等問題,部分城中村已成爲滋生犯罪活動的溫牀。有的城中村內黑作坊、黑工廠氾濫,製假造假等擾亂市場秩序、危害人民羣衆食品安全的問題突出,造成諸多社會隱患和城市問題,對城市現代化發展形成嚴重障礙。

我市主城規劃區範圍內的“城中村”呈現如下特點:

1、量大面廣

在有限的地域範圍內有多達402個村莊,涉及村民約10萬多戶,30多萬多人,而且從城市核心區到城市邊緣均有分佈;

2、建築密度大,容積率高,改造難度大

我市“城中村”的平均建築容積率0.8,二環路內達1.43,有相當一部分村莊的`容積率在2.0以上。部分交通條件好,靠近市場的村莊甚至高達4.0。遠高於一般的城市居住小區1.8的容積率,改造的難度很大;

3、增長的勢頭十分明顯

從“城中村”的分佈看,二環路沿線的村莊建築密度最大、容積率最高,而且增長的勢頭十分明顯;

4、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嚴重

“城中村”、“城邊村”常常利用土地的區位優勢,大量出租集體土地,20xx年違法用地清理的8000餘宗,近13萬畝土地,大部分發生在“城中村”、“城邊村”。同時,“城中村”的違法建設較爲嚴重,特別是當城市建設需要進行拆遷時,許多村民把加層等違法建設當作獲取高額補償的一種手段。

5、舊村建設逐步擴展,新村建設不斷增加

“城中村”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出租經濟發達,經濟收入較高,許多村莊採取各種名目新建住房,但其舊村卻堅決不拆,全部出租。“城中村”並沒有隨新村建設而得到解決。

三、城中村改實施方案

我市將按“成熟一個、啓動一個、改造一個、成功一個”的動態管理機制,用5年時間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

1、整改方案

主城的幾個區要注意政策統一,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城中村”改造氛圍,把“城中村”改造的組織程度提到最大化,把各級幹部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化,把“城中村”居民的積極性調動到最大化,培育市場引導力、組織社會參與力,運用法律和制度約束力,發揮黨政推動力,4管齊下,形成合力,引入市場機制,注重人性化拆遷、有情拆遷,廣泛宣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充分發揮社區和街道辦事處的作用,推動“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

2、整改計劃制定拆遷補償政策

城中村改造的難點在於城中村居民的支持和理解,以及拆遷補償政策的制約。全市有402個城中村,農房建築面積有3800多萬平方米。用一組數字作比較:這兩年昆明城市商品房建設面積每年約爲500萬平方米左右,那麼城中村農房建築的面積就相當於7到8年商品房建設的總量。

按照城市的規劃佈局,建城市的新社區,把綠化、城市道路、市政基礎設施、社區配套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都要在城中村片區拆遷過程中體現出來。

3、整改進度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具體實施

昆明市不久前制定了“城中村”5年重建工程計劃,併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明確提出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市級規劃、區級實施,統一設計、各具特色,優化佈局、完善民生的要求,全面改造“城中村”。

4、社保政策三月底出臺

按今年確定的任務,今年是10萬人左右,如果把5年的都算進去的話,統計居民是76萬左右。

5、保障村民的利益

老百姓的房屋面積如何保證,今後的收入怎樣保障等,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要着重解決的問題。我們會保證居民最直接的利益。

拆遷補償等政策指導性意見月底就會出臺,目前正在進行社會保障方面的研究。最遲所有的政策要在3月底前全部出臺。

6、整合村外土地重建實現村民、市民、企業等多方共贏

改造的大原則是“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在改造和重建中我們會把城中村周邊片區的土地一併整合起來,作爲城中村重建的土地用地,從而讓社會贏、村民贏、企業贏。政府不追求任何贏利,我們在設定政策時就很明確,涉及到城中村改造與重建的很多收費性項目都要免掉。按照陳得水市長的要求,就是要讓企業得利,要讓村民拆一次,富一截。

“城中村”改造成了市裏重塑形象、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昆明“城中村”改造不僅事關“城中村”中的21萬多居民,同時事關全市600萬人民的安居樂業。在風上的一項調查中,認爲“城中村”應該改造的佔投票人的93%,認爲不應該改造的只佔7%。市裏雖然沒有對此做專門調查,但“城中村”改造是全國各大中城市都面臨的問題,有一定的共性,因此,說“城中村”改造是市裏最大的民心工程一點也不爲過。

“城中村”改造同時也是市裏最大的民生工程。“城中村”改造牽一髮而動全身,從小處說可以讓身處其中的居民能通過改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化的諸多配套服務和福利;可以通過改造“城中村”實現治安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改善,則每個城市居民都是受益者。從大處說,可以實現城鄉聯動、統籌發展,改造“城中村”,不僅騰出了城市人口密集區的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實力,同時會因爲“城中村”居民和外來人員的遷移帶來郊區、郊縣鄉村的大發展。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9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爲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爲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爲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爲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爲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裏,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XX 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爲止,完成投資1.6億元。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爲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爲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 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爲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爲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裏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羣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遊道、河西走廊、江濱遊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爲“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0

隨着全球氣溫的上升,環境問題已經成爲一個熱點問題。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破壞已經成爲負相關因素。樹塘村是農村的一個小村莊。十年前,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見底,小溪邊有小魚嬉戲。這是一種現代人非常推崇的生態狀態。然而,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溪流中的魚消失了,臭水溝裏的臭味了,農藥的包裝無處不在了,生活垃圾氾濫了。最近由於缺少降水,連河水都乾涸了。相信看過這十年環境變化的人都會覺得很愧疚。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處理佔我國土地面積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成爲重中之重。全面瞭解農村生態環境,採取適當措施改善其生態環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樹塘村的村民主要靠農閒季節種地和外出打工來獲取經濟資源,沒有周圍很多工業企業的影響,整體上是典型的農村環境。

在調查期間發出的100份問卷中,100%有效。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樹塘村,80%的人在溪流中以水爲飲用水,但99%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對此感到擔憂。他們認爲很多農藥也在溪流中轉移,導致很多人把農藥包裝扔在附近的溪流中,這樣水中或多或少會含有農藥成分。而1%的人認爲這還不夠擔心,因爲小溪裏有沙子,這是清理小溪的最好方法。因爲缺水,我們知道89%的人用水洗衣服或其他生活在小溪裏的東西。

幾乎99%的村民曾經在任何地方處理使用後產生的生活污水。自然風乾後,會有一部分採取下水道排放的方式,而下水道的最終出口是村莊周圍的小河流,沒有從根本上處理污水,反而加劇了周圍河流的污染狀況。

污水對生態環境的另一個嚴重影響是各種垃圾,包括生活垃圾、水產養殖垃圾、秸稈雜草等。前三種分別佔77%、10%和7%。生活垃圾的問題在於村民隨意排放和隨意丟棄一些電子垃圾,如電池、充電器等,與一般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由於環保意識不強,沒有分類回收就丟棄了。有的村民收割後將秸稈堆在附近,有的焚燒,有的被雨水侵襲後腐爛堆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堆積。由於近年來化肥的使用,村民對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賴減少,許多垃圾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對生態環境的另一個潛在威脅是殺蟲劑和化肥的廣泛使用。潛在的原因是這些影響在短期內不明顯或不可見,但它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不容忽視。隨着近年來大量農藥產品的出現和性能的不斷提高,村民對農藥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在調查過程中,村民們也承認,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原本靠人力進行的`生產活動,變成了化學手段,比如清除農作物上的昆蟲和雜草。過去人們在田裏幹活,現在還在苗的時候就噴灑農藥剷除莊稼。農藥和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質殘留在土壤中,導致土壤板結,農田減產,反過來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增產,成爲惡性循環。化肥的高損失率和低利用率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而且通過雨水造成水污染。農藥和化肥的不當使用在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經過這次調查,發現樹塘村的村民對村子周圍的問題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瞭解不夠,沒有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處理。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處理,日積月累,必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後果。阻礙生態環境進程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民沒有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維護生態環境,而是完全沒有生態環境和污染的概念。對於生活污水,他們並不認爲隨手傾倒是錯的。只要是甩出家門,不影響別人,就沒有問題。他們不考慮污染或生態環境。就地焚燒,只要方便,一些霧霾和空氣污染最後怎麼聯繫在一起?在他們的意識裏,沒有全球變暖,沒有酸雨的概念,也不會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和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

二是生態環境人才匱乏。

21世紀註定是一個社會關注環境問題的世紀。目前,中國已經走出低收入國家的行列,正在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的轉型爲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環境的不平衡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暴露;同時,這個時期也是資源消耗最多、人與自然較量最激烈的時期。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高公衆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農村地域廣闊,引進人才不成比例。許多人在獲得高等教育後不願意在農村基層服務,導致農村人才匱乏,也導致無法爲農村生態環境工作提出科學的對策和保護措施,制定長期合理的生態環境維護計劃。

採取一定的教育引導措施後,還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生態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屬於責任主體難以區分或責任主體過多、公益性很強、沒有投資回報或回報率小的領域。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責任,懲罰不規範行爲,從強制的角度增加所有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

農藥和化肥的過度使用也是對生態環境破壞有重大影響的因素。使用農藥和化肥是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如果要求農民停止或減少使用農藥和化肥是不現實和可行的,農民不會因爲抽象的生態環境概念而放棄可見的利益。改善這種依賴的另一個有效途徑是國家加大科研投入,開發新的環保無機產品或對土地生態危害小的產品,替代目前使用的農藥和化肥,既不會影響農民的切身利益,又能從源頭上控制現狀。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1

調查目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加強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人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次“十一”假期期間,我們從人們基本生活狀況和精神文明生活及受教育程度兩方面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北關村進行了社會調查。

這次調查以唐山市豐潤區北關村爲調查範圍,用訪談法,通過對在家村民和村委會的訪談,來了解當地情況。並在對村委會的訪談中,獲得了村委會近期對村民基本狀況的調查報告,我們從中抽取了村民的基本生活狀況,主要經濟來源的數據。並將村民分爲老年,中年,青年三部分對其受教育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

一.村民基本生活狀況及主要經濟來源

村委會提供的統計結果表明,在日常飲食方面,100%的村民認爲較從前有了顯著的提高。對於家庭必需品,92%的人認爲能夠得到很滿意的解決,另外8%的人認爲能夠得到解決但是不夠順利。在住房方面,86%的人認爲能夠建起滿意的房子,14%的.人認爲自己雖能建房子,但是不是很好。而在農田建設方面,80%的家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另外20%的家庭仍採用的是機械與人工結合的方法。而通過對村民的訪談得知,他們在80年代初期日常的飲食有紅薯幹,玉米麪等。白麪只有在過年過節才能吃到。許多家庭的必需品需要自己製作或者憑票購買。住房少有磚房以土坯房爲主,農田也基本靠人工操作。

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的數據顯示,38%的人是靠外出務工,30%的人靠的是個體經濟收入,14%的人是靠國家工資,9%的人是有固定工作收入,只有8%的人靠農田收入,其餘1%的人靠其他方式收入,100%的家庭均認爲都能夠滿足日常的家庭支出。而根據走訪瞭解到,改革開放以前,將近90%家庭收入的主要來自於農田收入和畜牧養殖,只有少數人來自於個體經營,村裏的短工及國家工資。並且,訪談中只有20%的人表示,在改革開放之前,他們能滿足家庭的日常支出。

二.村民受教育程度

在教育方面,老年人羣體中文化程度只有1%的人是專科或者技校文化,3%的人有高中文化,15%的人有國中文化,高達81%的人沒受過教育;而在中年的羣體中有7%的人是專科或者技校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1人上過大學。 28%的人是高中畢業,43%的人是國中畢業,10%的人受過國中以下的教育,僅有12%的人未受過教育。

在青年羣體中,有5%的人是本科或以上文化程度,16%的人是專科或技校文化程度,37%的人是高中畢業,42%的人是國中畢業,100%的人接受過教育。並且在所有人當中只有8%的老年人認爲教育無關緊要的。

現象分析:

一個鄉村,便是一個區域的縮影。在改革放以前期,村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那時的生活艱苦而又貧窮。也是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並且將個體經營第一位投機倒把行爲,將大量生產力束縛在農田之中。同時教育未得到普及也使得生產力的發展緩慢。

改革開放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提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從主要靠農田收入的單一性逐漸變得多元化農田收入已經不在佔據主導地位,外出務工和個體經濟收入逐漸增多,靠國家工資的人也多了起來,並且有不少的人都脫離了農村成爲了固定工作者。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這就使得更多的農民進城打工,農民工與城市裏長時間接觸逐漸又形成了個體經濟的形式。

而隨着基礎教育的普及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自由競爭,使得越來越多的的人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開放廣大勞動人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在迅速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受過教育的人增多,很多人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上班的人也隨着社會的發展多了起來。在某些意義上脫離了農村的束縛。同時教育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農田耕作的機械化也將等大量勞動力從農田裏解放出來。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2

調查原因:

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我們滁州的母親河―清流河,已變成了臭水河,嚴重影響了溜州市的城市形象和人們的生活。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一12月調查對象:清流河,市內公共場所及各大生活小區。

調查結果:

通過實地考察、採訪相關人員和區民,我們發現:

一、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有:廢水、廢氣、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噪音、廢舊電池等。

二、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是:

1、清流河周邊工廠的廢水直接排入了清流河,這些廢水雖然經過了處理,但大部分處理不合格,導致清流河河水又臭又黑。

2、工業園區工廠排出的廢氣很多,有的`很刺鼻,有的含有粉塵、鉛、煤灰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3、人們的環保意識淡漠,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和生活小區常有人亂丟白色垃圾,亂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亂棄廢舊電池,既不衛生又影響市容。

4、工廠或建築工地機器的噪音太大,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休息。

防止環境的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據此,我提議:

一、加大破壞環境行爲的打擊力度。如:有關部門加大對工廠處理廢水、廢氣、噪音檢查力度,對有害環境的工廠責令停產整頓並進行處罰。

二、加強保護環境意識的宣傳力度。如:通過媒體宣傳、開展有關保護環境意識的公益活動,在各公共場所設置保護環境的提示牌等。號召人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三、加強管理,保證工廠或建築工地在允許的時間工作,不要打擾人們的休息。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3

一、吃的講營養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 1269元,比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爲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佔食品消費支出的 24.32%,比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XX年肉及製品人均消費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長 36.84%。

二、穿着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費167元,比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長 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 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 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佔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 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爲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 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爲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爲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爲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爲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爲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 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移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着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於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 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看,XX年 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爲97.8%,比XX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XX年的64.81%上升到XX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爲8.6年,比XX年高0.3年。

家鄉變化的調查報告 篇14

實踐目的:

通過對朝陽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朝陽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爲朝陽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爲將來的朝陽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實踐安排:

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文件;

②走訪個別鄉鎮,調查相關部門;

實踐時間:

xx年寒假。

實踐地點:

朝陽各鄉鎮及相關部門

社會實踐內容:

1、五年來家鄉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

xx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奮進,埋頭苦幹,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6億元,增長2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6億元,增長45.1%;國地稅收入完成67.7億元,增長45.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8億元,增長60%,實現了“奮戰三年、再造朝陽”的首戰告捷。回顧過去五年,面對國家宏觀調控常態化的.新形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新機遇、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要求、各種要素制約的新考驗,我們朝陽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實現了“xxx”規劃的高起點開局和高質量運行,連續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標考評中進入前三名,繪就了朝陽曆史嶄新的篇章。

2、五年來城鄉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

五年來,我們以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爲突破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了堅實步伐。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工作全面展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兩年保持下降態勢,空氣質量優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還主張還林還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種果樹,城市的綠化建設更是無以言盡。我市還先後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等殊榮。

3、五年來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情況:

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改擴建醫療服務用房30萬平方米,覆蓋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縣鄉三級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來農村合作醫療的進展:

新農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爲單位參合率分別達100%和93.5%。25萬城鎮居民開始享受全民醫保。派駐1337位(次)名醫進行下鄉義診,4.6萬農民羣衆享受免費醫療服務。

5、五年來人民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心城區、縣(市)區政府所在地、農村非農業人口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農村飲水解困工程436處,徹底結束了重度缺水羣衆取水遠、吃水難的歷史。通過項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萬多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社保、扶貧等工作全面完成預定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4.02%。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分別實現10700元、4940元和370億元,分別增長18.8%、19.6%和16.8%。

6、五年來家鄉的教育取得的成就:

七是新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7所,新增寄宿學生2.55萬名。全部免除了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課本費。提高了1.08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貼標準。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對原有高中和縣級職教中心全部進行了改擴建,基本實現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鎮化;大力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撤併農村中國小807所,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78所;新組建了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職業教育在校生實現倍增;中國民航大學朝陽飛行學院實現招生,朝陽師專遷建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教育事業已整體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7、五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哪些改變:

生活好了,人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不會再因爲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在這樣小康生活的基礎上,人們也都開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閒暇的時候打打牌,放長假的時候旅旅遊,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質的享受。熱門的思想變了,他們不再只是追求“麪包”,而是進入了對快樂生活的追求。

8、家鄉養老保險的現狀和養老的方式:

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標準提高97元,10.3萬企業退休人員從中受益。農村非企業退休人員也購買養老保險以保險老年的時候能有個生活保障

9、五年來人們居住條件改善情況:

城鎮樓房建設顯著增多,城市人口也都搬進了嶄新的居民區。在農村,二層小洋房也越來越多,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質的飛躍。

10、城鄉業餘文化生活變化情況:

在城市內,公共健身設施的安裝工作已經完成,大量的健身設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園已經免費向市民開放,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場所供市民們活動;在農村個鄉鎮還舉辦了秧歌表演隊,農民朋友們也可以在閒暇的時候出來放鬆一下。

標籤:調查報告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