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北京的農村到各地的農村,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着,農村在我國的新時代發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時刻關注農村近年來的發展與變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爲全面瞭解掌握農戶的家庭經濟和生產經營情況,建立完善農戶檔案,推進新農村信用建設,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更好地爲新農村經濟發展而服務。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家鄉的發展狀況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及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從中感受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帶給中國農民的好處。

三、調查方法

1、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對比目前的家鄉,找出兩者的區別,分析原因。

2、走訪老人,詢問他們對家鄉這幾十年變化的經歷及感受。

3、各處走走,比較家鄉與自己記憶裏的區別。

4、到家鄉周圍調查,看看家鄉周圍的變化。

四、調查結果

1、經濟發展

我的家鄉在xxxxxxxx,村民努力勤奮,樸實待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耕地不再是農民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務工、個體私營、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並且它們已經日益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迅速,農民工日益崛起。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以此成爲謀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爲以務工收入爲主、種地爲輔。然而,隨着國家政策的推行,農村農業經濟也在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正在逐漸提升至新的層次。

2、村容村貌

這兩年村容村貌的變化是最大、最明顯的,主要體現在村級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幾個方面。

村級公路的修建,由鄉里統一出資修建了通過村裏與各個村子連接的柏油路,並通上了公交客車,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幾里路才能坐車了,村內的道路由村裏出資也由原來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門了。

房屋的更新,俗話說:“看一個村子的窮富關鍵看房屋”初步統計這兩年全村翻蓋新房16座,整個村子的房屋全是磚混建築,兩幢土坯草房於前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在村裏徹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設施。村容的整治,近幾年村裏下大力氣整治村容,村幹部挨家串戶說服,將柴草垛和糞肥堆移到院內或移到村外,不允許堆放在村裏道路兩旁,解決了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美觀的問題,並對一些道路進行取直修理,走在寬闊的村路上心情特別舒暢。

3、教育醫療

教育和醫療問題是最貼近農民的問題,也是鄉親們最關注的問題。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情況,現在孩子們都能上起學了,從20xx年起徹底免除了學費,根據政策規定,鄰村幾個特困戶家庭的孩子憑特困證明還享受了免費提供課本的待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調整在春節前也進行了補發,但是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仍然不強。

關於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全村人基本都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特困戶由村裏出資也按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真正體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益處。

五、總結感想

家鄉的經濟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發達起來。以前,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一般都極少,能維持家裏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而現在,人們一個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僅能維持家裏的生活,還有錢多出來買車買房和一些珍貴的東西。還有,人們的住房和食物也變得好起來,和以前的簡直是無法比較,就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人們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馬等動物拉的車,到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無論是經濟上的進步,還是教育醫療的改革,都給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改善,使家鄉人生活越來越好,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相信我的家鄉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繁榮。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幸福的生活。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共產黨。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2

調查地點:

安吉縣劍山村

調查對象:

劍山村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3日

調查步驟:

1.實地觀察。2.採訪。3.對比、總結。

具體經過:

從前,我一想起劍山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濘不堪的小路,還有路邊的瘋長的野草和垃圾。那時,劍山村的人全靠賣秧苗爲生,十分辛苦,卻只能養家餬口。路連車子都開不進來。現在那兒的房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住宅羣有分有合,與田園風光和諧融合,實用美觀。在完善農村道路網建設方面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爲進村公路、村內主幹道路、次要道路、通戶、進戶道路四個等級;通行政村公路寬6米,公路功能和車流量爲四級公路;村內主幹道路寬5米,次要道路寬3米,進戶道路2米以上。幾年來,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級公路標準9公里,村內主幹、次要道路及進戶道路硬化率達100%,村內主要道路節點和主要活動場所共安裝路燈47只,滿足了村民夜間行走和活動的需求。劍山村還充分利用了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的有利條件,以生態環境爲主軸,創建並展現了生態特色:在村莊外圍、山頂和陡坡,建起了1500畝生態公益林。

村莊外層空間整體呈現松竹封山頂,茶果滿山坡的環境特色,森林覆蓋率達71%。在村莊內部,建設了各種生態園林美化村莊環境,村莊綠化覆蓋率已達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閒的小綠地,面積1-3畝,綠地佈局由專家設計,栽種四時喬、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設施,有的建有小橋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樹20xx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塊500平方米。由任衛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農居,以節約能源爲主要特色,農居佔地面積450平方米,開間兩層,所用木材,通過房前屋後綠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復,生態小屋的建築風格和理念,受到聯合國環境所、國家文物局、建設期刊等組織的一致好評。

還有經濟園林、庭院綠化、自然溼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爲了徹底改變村莊環境衛生面貌,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廢棄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糞便處理系統,使村莊環境徹底得到淨化。目前,全村共發展以砂梨爲主的果木面積3135畝,以白茶爲主的茶葉面積1200畝,大棚蔬菜和季節性蔬菜生產面積4500畝,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推廣產業化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葉、蔬菜三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60戶,以《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帶動本村和周邊農戶500餘家;20xx年,被定爲浙江省農業機械示範基地,配備分檢機、冷藏設備等機械,推廣手扶式鏃耕機48臺,高壓強力噴霧機32臺,製茶機108臺。

專業合作社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種苗,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劍山牌砂梨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砂梨專業合作社被評爲湖州市先進農村專業合作社;20xx年全村綠色農業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比重達32%。在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劍山村積極發展加工業和服務業。全村現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其中銷售收入20xx萬元以上企業1家,銷售收入1000萬元企業2家,可吸納職工200名;從事飲食、零售、“農家樂”等服務行業11家;通過專業培訓進入勞務市場務工農民65人,和以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隨着就業渠道增加,全村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已達67.4%,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

20xx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71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413.6萬元,佔30%;二產收入20xx萬元,佔43.1%;三產收入1267.5萬元,佔26.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804元;村集體收入57萬元,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達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說:“以前,我女兒來看我,總是皺着眉頭,說路太爛,要下車走半個小時纔到,我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現在啊,我女兒來時,總是誇這兒好,我的心情都變好了。”張奶奶也應聲說:“是啊!現在我走出去呀,覺得特別有面子!”我也不禁驚歎:“劍山村的變化可真大呀!”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3

一、實踐目的:通過對朝陽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朝陽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爲朝陽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爲將來的朝陽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實踐過程:

實踐安排: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文件;②走訪個別鄉鎮,調查相關部門;

實踐時間: xx年寒假。

實踐地點:朝陽各鄉鎮及相關部門

社會實踐內容:

1、五年來家鄉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xx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奮進,埋頭苦幹,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46億元,增長2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6億元,增長45.1%;國地稅收入完成67.7億元,增長45.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8億元,增長60%,實現了“奮戰三年、再造朝陽”的首戰告捷。回顧過去五年,面對國家宏觀調控常態化的新形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新機遇、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要求、各種要素制約的新考驗,我們朝陽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勝利完成了“十五”計劃,實現了“xxx”規劃的高起點開局和高質量運行,連續三年在省政府工作指標考評中進入前三名,繪就了朝陽曆史嶄新的篇章。

2、五年來城鄉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

五年來,我們以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爲突破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了堅實步伐。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工作全面展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兩年保持下降態勢,空氣質量優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還主張還林還草,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種果樹,城市的綠化建設更是無以言盡。我市還先後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等殊榮。

3、五年來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情況: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改擴建醫療服務用房30萬平方米,覆蓋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縣鄉三級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來農村合作醫療的進展:新農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100元,以村、家庭人口爲單位參合率分別達100%和93.5%。25萬城鎮居民開始享受全民醫保。派駐1337位(次)名醫進行下鄉義診,4.6萬農民羣衆享受免費醫療服務。

5、五年來人民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心城區、縣(市)區政府所在地、農村非農業人口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農村飲水解困工程436處,徹底結束了重度缺水羣衆取水遠、吃水難的歷史。通過項目扶持,有效改善了2萬多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社保、扶貧等工作全面完成預定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4.02%。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分別實現10700元、4940元和370億元,分別增長18.8%、19.6%和16.8%。

6、五年來家鄉的教育取得的成就:七是新建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7所,新增寄宿學生2.55萬名。全部免除了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課本費。提高了1.08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貼標準。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對原有高中和縣級職教中心全部進行了改擴建,基本實現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城鎮化;大力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撤併農村中國小807所,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78所;新組建了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職業教育在校生實現倍增;中國民航大學朝陽飛行學院實現招生,朝陽師專遷建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教育事業已整體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4

一、過去的狀況

過去的馬路,說白了就是土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腳就崴到了。晴天還好,但車子一過就塵土飛揚,連連讓人咳嗽。雨天就更讓人煩惱,雨水一澆,路上泥濘一片,一輛車子過來,泥水就濺了行人一身。有的水積在坑裏,大冷天的,便結了冰。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傷不說,咱這面子往哪擱啊……媽媽小時候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別的不說,以前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過還行,要是幾人一起過,恐怕就得側側身了,人挨人,人擠人,程咬金來了恐怕就得爬着走了。交通不便,導致各地的貨物、資源流通不快捷。那時候,人們過黃河都是擺渡,人們過江都是坐旱船的。媽媽上師範可就難了……

二、現在的狀況

瀝青鋪成的大道平坦極了,而且十分寬敞。兩邊的綠化帶更給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機。兩邊的汽車整整齊齊的,沒有人越過分道行駛線,司機們都十分守規矩。一道到汽車,成了一道風景線。寬寬的馬路,四輛大卡車過也不擠。一個個“不下崗的警察”——紅綠燈、斑馬線、攝像頭,特別是指示牌,禁停、勿轉等等,指揮着人們的交通安全。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樣坑坑窪窪的,高低不平。人們走在上面,從心底感到舒適。在一九七四年,洛陽市又修築了黃河大橋使吉利區和孟津縣相通。兩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悅,那年,“建橋”成了潮流的名字。

三、發生變化的原因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變化巨大。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來了,經濟好了。在還沒有修路時,人民都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對,修路!只有路變了,這個城市的經濟看起來就很好。於是,家鄉轟轟烈烈的開始修路。修完後,人民都皆大歡喜,心底都高興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國的經濟、科技事業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昇。

四、我的想法和建議

現在的人們雖然普遍都遵守交通規則,但是仍有一些素質低的人冒犯這規則。比如:有的三輪車,覺得只有汽車闖紅燈纔會被罰款,所以在馬路上無所顧忌,橫衝直撞,讓別人嚇一跳。也有一些汽車,把車牌號擋住,闖紅燈,妄想逃過罰款他們不知道,這不是幾百元的'事,在他們的一言一行裏,繫着千萬條生命,一不留神就會出車禍。主要司機們還是存着僥倖心理,想着不會出車禍什麼的。可是,我們不要讓這樣的安全隱患出現,豈不更好?一些非機動車跑上了機動車道,身邊的大車呼呼開過,難道這些人的心裏不慌嗎?汽車跑上了非機動車道,自行車車主們嚇得趕緊讓道。這樣不都是安全隱患嗎?另外,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的交通工具普遍的變成了汽車,汽車的車尾氣是人類的公敵之一,危害人類的健康,所以,我建議大家多騎自行車,既鍛鍊身體,有健康了他人,何樂而不爲呢?

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家鄉的變化真不少,最卓越的就是公路,我們應該感謝老前輩們,是他們,給了我們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要好好學習,爲效勞祖國,也爲報答先輩!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5

一、調查內容

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紀80年代,我家鄉的居住房子,並不是像現在所看到的樓房,而是多屬於瓦蓋的房子。這種瓦蓋的房子大多數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積爲一百多平方米,有四個房間、一個大廳和一個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現在由鋼筋混泥土築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種石柱來當支撐房子的地基,其房頂是用木的柱子支撐的,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們留那個天井是爲了採光,可以讓房子明亮,也有助於空氣的更新。四個房子是分成兩排,分佈在整座屋子的兩邊,中間隔着的是個大廳,四個房子中其中有兩個是主房,兩個偏房,偏房相對與主房略小,一般一個用作廚房,一個當作房間。整座房子看起來是對稱的,給人井井有條的感覺。這是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們的居住的房子的風格,一個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別是一番滋味啊。

隨着改革開放的實施,國家的經濟增長了,家鄉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雖然我們那裏的經濟不是那麼發達,不過溫飽問題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大體上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這種經濟的提高,人們與外界的交流的增強,人們的觀念也有了轉變。隨着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家鄉人居的房子的風格也隨着時間的推移,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我要介紹的是這些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進行,人們對於家庭居住問題的轉變,以及介紹伴隨着這些轉變而一路走來的建築勞動人民的情況。

我將要介紹的建築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麼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築的建築團體。家鄉的家庭住宅,由於人們不想住得那麼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兩三層樓高,其規模也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樓房的規模並沒有那麼大,針對於這種規模不大的工程,家鄉出現的建築工人隊也和我們平常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見到的工程隊不同。首先,是他們的工人團隊的規模不同,相對小的工程,其隊伍當然沒有那麼大規模工程的人員規模大。他們是圍繞一個工頭聚集起來的,因爲他們的工程是由工頭去接的,工頭找到項目後,他纔會去聯繫那些師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們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們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築工人那樣制服統一,他們去上工的時候,和平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的發展,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這樣的經濟危機的時候,他們的工資還有有所提高,因爲我家鄉的經濟情況不一樣,他們在大城市大批失業的情況,卻看到了有些建築材料的減價,所以有些人就藉着這樣的機會來建築他們的家園,當然這使得這些家庭式的建築工人沒有遭到失業的結局。這也是農村地區與城市不一樣的地方。

在這些建築工人的主導下,特別是在那些公投的影響下,人們對於建築的風格也發生了幾個時期的轉變。正如我上面所說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蓋房子爲主,鋼筋混泥土的房屋還未走進家鄉的生活,隨着經濟的發展,當然是得利於改革開放的政策,鋼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得到家鄉人們的青睞,因爲我們那裏是靠海的,當然就不可避免的有颱風,雖然颱風很少在我們那裏登錄,不過有時受到颱風的影響很大。當風力比較大時,那些瓦蓋的房子會經不起狂風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會被掀頂或是牆壁被吹倒,所以用鋼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對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們的青睞,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進我們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爲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層樓就如前面講到的那種四房、一廳、一天井,兩邊對稱的那種構造,只是他們的房頂是鋼筋混泥土的。在鋼筋混泥土剛剛走入我們生活的時候,發展起來的當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來的,由於其地基是使用鋼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來的要牢固,由於鋼筋的連接,使用這種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較牢固,不易倒塌。

大約在同一時間段,也伴隨另一種風格的產生,其名字就叫“獨腳屋”(有點直譯的,也有點不標準),顧名思義,這種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剛好就少了一邊上的兩個房間,只剩下兩個房子和一個廳、一個天井,剛剛好不對稱了,也就是這個原因,纔會叫這個名字“獨腳屋”,由於經濟的推移,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人們也不那麼講究了,不要求房子兩邊的對稱,一樓的房間少了,人們往上發展,建出來的是樓房,雖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後,大約六、七年前開始,又一個時間段的風格出現了,這種風格的房子被稱作“平房”,這種平房較之前的“獨腳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樓只剩下了一個廳和一個天井,廚房就設在中間,從門口走進去,經過一個天井,就可以看到廚房,廚房沒有什麼牆壁遮擋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幾步就到了大廳了,而房子都轉移到了樓上,大家同樣是往上發展,不過房子相對建得要高了一些,不過依然留有一個天井,供採光之用。

過了一兩年,即在05、XX年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又有了一些變化,人們雖然還是建平房,不過佈置卻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他們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頂都蓋封了,這是因爲封了之後,房子看起來大了許多,其利用率提高了。這時候僅僅是把屋頂改成全封閉的,其佈局還是沒什麼大的變化。

到了最近這些年,人們對於全封閉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廳移出來,使得一走進們就是大廳,後邊作爲房子或者廚房,其中間用樓梯隔開,使前面和後面形成了兩部分,當然樓上還是房子,不過這樣的房子看起來不會那麼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時候不會看到裏面,感覺給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會把“獨腳屋”那個格局的房子建成兩間像這樣的平房,“獨腳屋”是有兩排的(一邊是房間、一邊是大廳),剛剛好可以建成兩間這種的平房。而這種風格一直到現在,基本上還沒有什麼變化。

二、實踐報告分析

我對家鄉的企業瞭解不多,其行業的數據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沒有老師你所說的那種關係可以找,一個沒有關係的人,怎麼可能會對那些企業瞭解那麼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較熟悉的,家庭建築這方面的事談談,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爲這類建築的建築工人的特殊組成,我也能向我認識的親戚鄰居們詢問。雖然親戚鄰居們不是那麼瞭解一個企業的發展狀況,不過對於這種家庭住房,他們還是比較清楚這些年來的變化的。而且我對我生活的環境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選擇這方面的事談談。

對於那些瓦蓋的房子,是延續以前的建築風格,有着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過也是拘於人們的觀念和經濟的發展,首先,人們繼承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是對前人們的尊敬。其次,也是由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當時我國的生產力不發達,經濟不發展,當時在家鄉比較落後的地方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鋼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間。

我的家鄉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一個農村地區,那些用於建築用的鋼鐵都是出其他地方運來的,而不是有我們自己生產的。隨着廣東被鄧小平同志列爲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地,家鄉的交通情況得到了改善,特別是於外界交流的公路,雖然那條公路不寬,但是卻使得輸入鋼鐵成爲了可能。鋼筋的輸入給了樓房建設一個前提,因而當時比較富裕的人就開始從瓦蓋的房子住進了樓房。不過房子的佈局依然沒什麼變化,還是遵從以前瓦蓋時的佈局。這是經濟帶來的第一個變化。

而“獨腳屋”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出現也是有原因的,資金充足的那些人們在當時建造的是整座的,這是正常的。不過那些資金不足的,怎麼辦呢?他們孕育出了一種新的想法,那個想法就造就了所謂的“獨腳屋”。他們將“整座”的房子刪去了一邊,本來是對稱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邊後,明顯變得不對稱了,也就是“獨腳”了。但是這只是資金的問題,所以看到的結果只能是這種房屋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邊,佔地面積小了,其佈局而沒有什麼變化。以上兩種風格的房子是寬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窮人不可能那麼容易暴富,攢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也就使得這兩種風格延續了十幾年。

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他們的工資也有所增加,不過在同時,物價的上漲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之前攢錢準備用於建房子的人,由於農民們的收入本來就不高,物價的上漲比起他們的攢錢要來的快一些。根本很難存很多的錢,而且存的錢也很容易貶值,因爲物價的上漲不會考慮這些農民的,而是以一個國家的經濟爲標準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地區的發展都能跟上。

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物價也在無時無刻的提高,在一個農村地區想要攢夠錢來修建房子是很難實現的,除非他們是突然暴富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比較貧窮的人在多年之後也有了其他的做法,他的理念是“存錢難,還錢容易”。他們選擇先向他人借錢,再慢慢的還錢。有點像現在的貸款購房制度,不過他們是借,向親朋好友、向鄰居先借,等以後賺錢後在慢慢還,一般向一個人借錢都不會太多,所以還起錢來也比較容易,他們會有計劃的歸還所借的錢。當然這樣也是有缺點的,因爲同樣是不富裕的人,就算是向很多人借錢也還是很難借到那麼大的數目。他們出於減少地皮和地基的成本的緣故,他們引領了一種新的風格的出現,就是平房,平房所佔的面積大約是“整座”的三分之一,“獨腳屋”的二分之一,其地基和地皮的成本也降下來了。同時由於佔地面積的縮小,他們往上發展,其一樓作爲客廳,廚房等用,而樓上則作爲房間給人住。儘管小了,不過還是沿用“整座”、“獨腳屋” 的風格,即留了一個天井由於採光之用,即出現了前面所說的第三種風格。

前面所說的主導因素相對偏重於經濟因素,之後的主導因素偏重於人們的觀念。

05、XX年開始,平房的佈局的轉變是由於人們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再想要留着天井採光,而是把屋頂都蓋成全封閉的。增加地板的可用面積,特別是樓上的,因爲全封了之後,樓上的空間變大了許多,可用的空間也增加了。對於比較窮和人口比較多的人來說,大一點的空間相對採光要來的更加有吸引力。因而屋頂全封閉的風格伴隨着人們的這種觀念產生了,但這只是偏重於增加樓上的可用面積。

隨着經濟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遞,家鄉的房子設計者根據家鄉的風格,綜合外面的一些格局,又對這些屋子的佈局進行改進,他們不再把大廳留着最裏面,而是把大廳移到接近門口的那種風格,接近門口的大廳相對於全封閉的房子而言光線好了很多。中間用樓梯和一面牆把前後隔開,讓裏面的東西不容易讓在外面坐的客人看到,所以迎合了多數人的口味,使得這種佈局成爲了主要的風格。有些用於“獨腳屋”的地皮也會建成兩間這樣的平房,這也是有些根據的,這是因爲以前計劃生育的國策在我家鄉落實得不是那麼完善,很多家庭的人口都很多,那些父母們考慮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後的分家問題,就把屋子建成兩間。我們農村的人有時就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只是考慮的有點遠了,不過這也不能說什麼,因爲也是正常的。

三、展望

這是家鄉目前的家庭式住房的格局,多種風格並存着。不過我相信我的家鄉的建築風格會發生轉變。

一、我家鄉目前的經濟還不發達,拘於缺少天然的礦物資源,所以家鄉的工業還很不發達。相對於工業的不發達,自然能想到,家鄉的環境污染相對那些大城市而言要好很多。而且現在正在修建一條經過我家鄉的高速公路,現在這條公路雖然還沒有竣工,但這條公路相對於我們之前行使的那條公路要大很多,相信在這條公路的影響下,我家鄉的經濟會發展起來的。

二、雖然沒有礦物資源,我們那裏卻是沿海的,我們的海邊到現在都還沒怎麼開發。海洋是一個天然的儲存室,海水裏富含的多種礦物質,如果有人投資發展的話,相信會給我的家鄉帶來快速的發展。

三、作爲一個農村地區,大家也可以想到有很多的勞動力,因爲現在家鄉不是那麼發達,工廠、企業都比較少,所以他們都出外到深圳、廣州工作。國家加快經濟的發展方式,那些企業、製造業一定會先從這些一級城市退出,往周邊的城市轉移。我的家鄉也距離這些大城市也不是那麼遠,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更能加強之間的聯繫。這些企業如果轉移到家鄉,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家鄉的發展,也可能會吸引一些管理、技術方面的人才。這樣會帶動家鄉的發展,也會帶動其他投資者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帶動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必將會導致人們的住房問題轉變,首先的,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地皮的上漲的,地價的上漲就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爲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將會往天空發展,佔地面積是定的,如果儘可能的向上發展,就能更好的利用這塊地。所以在經濟發展的以後,家鄉的房子會比較多的是比較高的樓房,而目前的這種家庭式的、規模很小的房屋會減少。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6

xxxx市xxxx鎮xxxx村是我美麗的家鄉,村內有條小河,養育着當地人民。改革開放以來,xxxx村經濟和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爲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對村裏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藉此瞭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爲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採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儘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村裏選點實地觀察並採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村裏的一些居民,瞭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並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於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實地調查,我們進行了大氣和水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唐坪村大氣狀況尚屬良好,晴天時大氣能見度比較高。個別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爲酸性。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瞭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

(二)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爲,目前唐坪村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問題,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村裏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爲,確實應該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願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爲把我們唐坪村建設得更美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爲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爲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改進意見

爲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慎用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營養化。

3、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爲。

7、增強環保意識,愛護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7

調查地點:安吉縣劍山村

調查對象:劍山村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3日

調查步驟:1、實地觀察。2、採訪。3、對比、總結。

具體經過:從前,我一想起劍山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濘不堪的小路,還有路邊的瘋長的野草和垃圾。那時,劍山村的人全靠賣秧苗爲生,十分辛苦,卻只能養家餬口。路連車子都開不進來。現在那兒的房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住宅羣有分有合,與田園風光和諧融合,實用美觀。在完善農村道路網建設方面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爲進村公路、村內主幹道路、次要道路、通戶、進戶道路四個等級;通行政村公路寬6米,公路功能和車流量爲四級公路;村內主幹道路寬5米,次要道路寬3米,進戶道路2米以上。幾年來,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級公路標準9公里,村內主幹、次要道路及進戶道路硬化率達100%,村內主要道路節點和主要活動場所共安裝路燈47只,滿足了村民夜間行走和活動的需求。劍山村還充分利用了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的有利條件,以生態環境爲主軸,創建並展現了生態特色:在村莊外圍、山頂和陡坡,建起了1500畝生態公益林。

村莊外層空間整體呈現松竹封山頂,茶果滿山坡的環境特色,森林覆蓋率達71%。在村莊內部,建設了各種生態園林美化村莊環境,村莊綠化覆蓋率已達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閒的小綠地,面積1-3畝,綠地佈局由專家設計,栽種四時喬、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設施,有的建有小橋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樹20xx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塊500平方米。由任衛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農居,以節約能源爲主要特色,農居佔地面積450平方米,開間兩層,所用木材,通過房前屋後綠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復,生態小屋的建築風格和理念,受到聯合國環境所、國家文物局、建設期刊等組織的一致好評。

還有經濟園林、庭院綠化、自然溼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爲了徹底改變村莊環境衛生面貌,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廢棄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糞便處理系統,使村莊環境徹底得到淨化。目前,全村共發展以砂梨爲主的果木面積3135畝,以白茶爲主的茶葉面積1200畝,大棚蔬菜和季節性蔬菜生產面積4500畝,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推廣產業化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葉、蔬菜三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60戶,以《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帶動本村和周邊農戶500餘家;20xx年,被定爲浙江省農業機械示範基地,配備分檢機、冷藏設備等機械,推廣手扶式鏃耕機48臺,高壓強力噴霧機32臺,製茶機108臺。

專業合作社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種苗,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銷售。劍山牌砂梨獲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砂梨專業合作社被評爲湖州市先進農村專業合作社;20xx年全村綠色農業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比重達32%。在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劍山村積極發展加工業和服務業。全村現有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家,其中銷售收入20xx萬元以上企業1家,銷售收入1000萬元企業2家,可吸納職工200名;從事飲食、零售、“農家樂”等服務行業11家;通過專業培訓進入勞務市場務工農民65人,和以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隨着就業渠道增加,全村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已達67.4%,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

20xx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471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413.6萬元,佔30%;二產收入20xx萬元,佔43.1%;三產收入1267.5萬元,佔26.9%;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804元;村集體收入57萬元,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達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說:“以前,我女兒來看我,總是皺着眉頭,說路太爛,要下車走半個小時纔到,我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現在啊,我女兒來時,總是誇這兒好,我的心情都變好了。”張奶奶也應聲說:“是啊!現在我走出去呀,覺得特別有面子!”我也不禁驚歎:“劍山村的變化可真大呀!”

家鄉變化社會調查報告8

三十年前,泥濘小路糊住了農民的腳步,三十年後柏油馬路直鋪家鄉;三十年前茅草小屋四處可見,三十年後,大洋房拔地而起;三十年前,農民吃了上頓沒下頓,三十年後農民餐餐吃大魚大肉……三十年了,變化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哪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和我的組員展開一次調查活動。

組長:

王玉珏

組名:

向上小組

組員:

施惠玲

石磊

謝程龍

時間:

一月二十日

地點:

西畝敬老院

參加人員:

向上小組

主要過程:

今天,我們四人並行來到敬老院進行實際調查。調查內容:老人以前生活與現在生活變化。來到敬老院門口,我們看見一位老爺爺正愜意的曬着太陽,我們迎上前去,俯下身問到:“爺爺您好!我們是皈山中心國小的學生。我們是來採訪你們老人過去與現在生活的變化。您能給我們說說嗎?”“變化可多了……”爺爺牙齒掉完了,話說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有這麼幾方面:1.吃的方面(以前每天吃的很苦,幾乎都是菜葉子放湯,稍微好一點就是吃醃菜,每逢家裏有客人來了,煮碗雞蛋是好得不得了!只有過年才能吃上魚肉。可現在別說吃肉,就連海鮮都能吃得到,營養可豐富了!)2.穿的方面(以前穿的是別人不要穿了的衣服褲子,鞋子也是哥哥穿過的。一年到頭,腳上都是一雙草鞋,只有過年纔有一雙新布鞋。現在,從頭到腳都是新的,真不好比較!)是啊,兩中截然不同的生活……

時間:一月二十一日

地點:組長家中

參加人員:向上小組

主要過程:今天,組員們來到我家,主要對我媽媽進行一次調查採訪。“阿姨,你們以前讀不讀書啊?有沒有書包,鉛筆盒,修正液這類文具啊?施惠玲問。“那時,我們家裏窮,一共有八個孩子,我到九歲纔開始上一年級。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書包,也沒鉛筆盒,倒有鉛筆。不過,我們家一支鉛筆要分五六份,橡皮也要分成五六份,沒辦法呀!有時,要向我父親拿錢買鉛筆,還要討打一頓,實在是太窮了!那時,學校廣播裏總是講到:xx,xx,xx,同學請在X號之前將學費交齊,否則不準進校”,名單裏,總是有自己家裏人的名字,聽到真難爲情,哪有心思上學呀?你們現在呀,不用我說了吧……”媽媽說了一大串道理,我們聽了連連點頭。

時間:一月二十二日

地點:村子裏每個家庭

參加人員:向上小組

主要過程:今天,我們一起到每家每戶進行家電調查。根據採訪家裏老人和觀察發現:以前夏天從搖扇子到扇電風扇到如今開空調;以前從油燭燈到日光燈到節能環保燈;以前從熱水袋到空調到取暖器;從“飛鴿傳書”到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還有如今讓我們能瞭解到世界新聞的神奇電腦……變換無窮,深不可測!

時間:一月二十三日

地點:公路旁

參加人員:向上小組

主要過程:今天,我們可要放大眼睛觀察嘍!因爲今天,我們來到了一段車水馬龍,車輛川流不息的熱鬧公路,準備進行一次各類車輛統計。“一,二,三”隊員們數得手忙腳亂了。據統計後發現:在一小時內,其中小轎車經過此路有76輛,摩托車87輛,電瓶車有31輛,而自行車只有8輛。從數據中,我們足以看出現在的農民都過上了奔小康的生活,不僅能買得起摩托車了,有的家庭還買了私家車,真了不起!三十年來,變化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總結:

通過這四天的調查,我是真正的體會到了三十年前生活的艱苦與如今生活的甜美與幸福!而這幸福都得宜於安吉縣的好真策和縣領導對農民的關心與愛護,從而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和諧相處!珍惜現在,加油!

標籤:調查報告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