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麼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爲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爲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爲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爲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於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後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爲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爲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並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於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瞭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佈缺乏時效性。

關於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於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2

前言:目前而言,我們都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再過一年我們可能就要面臨就業問題,自然而然對“就業”這一詞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疑問。考研,在某種程度上可稱爲是“就業緩兵計”。可是,對於我們這些不怎麼打算考研又或者是就算考研了,也是一定不能考得上的人而言,就業就確確實實是我們所要面臨和擔心的問題了。

因此,我們小組對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方式新趨勢情況做了一次深入調查。

一、 調查目的

掌握廣州大學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從而更利於我們以後就業。

二、 調查對象與手段

1、 調查對象:廣州大學全體在校學生(工科類學生佔絕大部分)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問卷。在廣州大學各個QQ羣上發佈,有效問卷79份。

三、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2日----20xx年11月23日

四、 調查內容

大學生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燈,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

五、 調查結果以及分析

1、 超過半數學生對自己專業還是比較瞭解,但並無進行過職業規劃

直到目前爲止,只有7.59%的同學是對自己專業非常瞭解的,而還有36.7%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還不是很瞭解。調查顯示,進行了職業規劃與沒有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幾乎各佔一半,由此可看出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還是感到比較迷茫。

對自己專業不瞭解,這樣子並不是說不利於我們以後的就業,畢竟有一大部分同學也沒想過專業對口的。但是,既然我們已經在學習這個專業了,我們就有必要對自己的專業進行了解。個人認爲,職業規劃也是相當有必要的,雖說我們未來的路,由於種種因素,並不會真的完完全全按照我們的規劃來走的,但是,職業規劃卻是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看清我們的專業,或者是我們有興趣的職業,更利於我們未來的職業道路。對自己專業的瞭解程度

2、 超過半數學生打算畢業以後就業,但就業期望太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後都打算就業,同樣,調查也顯示出大多數學生選擇在大城市就業,極少數人選擇鄉鎮以及農村,他們對於就業,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發展空間,其次就是工資待遇。而選擇專業對口的人只有2.5%。他們對工作的收入期望值太高,只有4%的學生對薪水的期望值是在1000-20xx之間,超過一半的學生是在20xx-4000之間,有42%希望薪水在4000以上。

在我看來,如今的高校很多都實行了擴招,現在的大學生是越來越多了。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國家來說,市場上畢竟會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導致畢業了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即便如此,這樣子的現象有一部分也是我們自身所致。薪水太少的,我們不願意做,不在大城市的,我們也不願意做,這樣子,纔會導致大城市某些高薪職位出現供大於求,此時,作爲企業HR,就會擇優錄取,那些博士生、研究生,那些技能比別人好的人才有可能被錄用。與此同時,小城市、低薪工作的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就20xx年在長沙應屆畢業生的進門月薪是1000-2000元,就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的薪水期望值都超標了,大學的文憑被這個社會看做是素質和能力的體現,但在今天的高校教育的體制下幾乎名不符實了,大學生素質和能力遠遠低於期望;其次是企業和就業市場也日益趨於理性,更看重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現在大學生的期望值降低;第三是每年畢業大學生數量超過了每年新增的崗位數,供過於求。大學生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合理的分析自己的優劣勢,適當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理性看待薪水期望值跟實際薪水值之間的差距。

3、大學生心目中用人單位比較看重應變、交際、專業知識和技能,他們更想通過現場面試來獲得工作

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爲用人單位最注重的是交際能力與應變能力,其次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再者就是創新能力跟學位與證書,而後臺背景跟外貌,則是用人單位所不太看重的部分。65.8%的人想通過現場面試來獲得工作,15.2%的人通過網上信息來獲取應聘途徑的。

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有鍛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地方和舞臺,抓住每一個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在大學裏面,在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也要學會一些必學的技能,現在是高科技時代,至少要對電腦有點了解,會用幾個常用的軟件。再如樹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會更加準確的掌控時間,不浪費每分每秒,面對各種問題、突發情況時的實際操作能力等等。究竟靠取證對就業有沒有作用,作用大不大。各自有各自的見解。 然而,華中人才市場20xx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超過六成的求職者均擁有英語四六級證書和計算機二級證書,因此這些已經很難再吸引用人單位的眼光。其餘大學生愛考的物流師、物業管理師、營銷師、網絡管理師、人力資源師等證書考試,即使是沒有從業經驗也很容易通過。但培訓費用都在千元以上。

華中人才市場職業指導師薛麗表示,駕照比其他專業證書在求職市場上更有吸引力,只能算做一個笑談。雖然擁有多個證書是對個人資質的證明,但用人單位也只會將其作爲一個參考指標,他們更看重的是大學生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是否在持續學習和坦誠溝通方面有潛質。“潛力纔是對應聘者的基本要求,因爲能力是可以通過潛力培養的,學歷也可以通過潛力來獲得。”她說。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心目中的用人單位看重的與職業指導師所說的是差不過的。如此理性的分析,更利於未來的發展以及以後的就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3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20xx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20xx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爲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爲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爲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爲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爲就業前景較爲樂觀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爲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佔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爲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爲信息量少;21.91%認爲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10.30%認爲能力不足;8.99%認爲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爲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爲對社會缺乏瞭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於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麼當大家同臺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爲有壓力,佔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爲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爲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爲就業率在50%-70%;6.22%認爲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爲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爲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20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爲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XX元;選擇XX元以上的佔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爲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爲在1501-XX之間;24.90%認爲在XX-2500之間;28.42%認爲在2501-4000之間;認爲求在4001以上的,佔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佔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爲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爲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佔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

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爲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於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後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佔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爲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爲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佔大多數,比例爲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71.78%的大學生認爲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爲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佔9.54%、6.43%,6.85%認爲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後就業最爲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後就業最爲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佔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佔71.16%、70.75%,也有49.38%認爲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複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爲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於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製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爲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爲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信息欄;26.1%認爲是人才招聘會;5.6%認爲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佔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爲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爲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22%認爲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爲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

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爲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佔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臺一些幫扶政策。

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准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並享受失業人員就

業優惠扶持政策。

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後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爲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

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採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

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爲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爲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爲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羣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爲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20x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爲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爲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爲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爲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20xx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爲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爲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於成爲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大學生就業趨向調查報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

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爲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爲發展前景(19%),其次爲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爲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

代北京成爲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爲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爲: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爲,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爲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爲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爲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爲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4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5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暑期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

調查目的: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三是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調查形式:於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 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爲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爲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爲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纔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爲“前途”比“錢途”更爲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爲,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爲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6

爲掌握我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領導決策提供參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們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就業狀況問卷調查。主要是通過專場招聘會現場問卷、進入高校隨機尋訪問卷、勞動保障網站網上問卷等調查形式。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往屆大學畢業生、以及部分招聘單位進行了調查。調查時點爲20xx年4月30日。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5份。現將調查問卷的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1、人員結構。本次共調查大學畢業生772人,用人單位13家。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應屆畢業生467人,佔60%;往屆畢業生305人,佔40%;男性494人,佔64%;女性278人,佔36%。

2、學歷結構。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本科以上學歷399人,佔51.7%,其中:碩士48人、佔6%,博士1人、佔0.1%;專科學歷311人、佔40%;高職57人、佔7%。

3、專業分佈。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分別來自理、工、農、醫等十三個專業,其中,工學203人,佔26%;管理學138人,佔18%;理學122人,佔16%;經濟學110人,佔14%;文學69人,佔9%;其他如農學、醫學、法學、教育學、藝術等共101人,佔13%。

二、調查大學生就業狀況

(一)大學生簽約率較低且工作不夠穩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調查的467名應屆大學畢生生中,已經簽定就業協議的145人,佔31%;未簽定就業協議的182人,佔39%;其他雖未簽定就業協議,但準備自主創業的56人,佔12%;準備讀研或出國的28人,佔6%;準備考公務員的14人,佔3%;尚無具體就業意願的42人,佔9%(見圖一)。

往屆大學畢業生(主要是06、07、08屆)中,有280人(佔92%)曾經就業,有25人(佔8%)從畢業至今未就過業。在曾經就業的大學生中,有194人有過失業經歷,且目前處於失業狀態;有86人(佔28%)目前處於就業狀態但希望調換工作。在曾經就業的大學生中,有175人是當年實現就業,有92名大學生(佔33%)累計就業不到1年(見圖二)。

(二)往屆大學生就業願望更加強烈

從求職方式看,調查列舉了“通過老師、親戚、朋友推薦到用人單位”、“直接到用人單位諮詢”、“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通過各類政府或中介有組織的招聘會”、“用人單位直接到學校招聘”和“其他”八種不同的求職方式。調查結果顯示,應屆大學生中有64%的人僅使用單一一種方式求職,而往屆大學生中70%的人選擇2種以上方式求職(見圖三)。這說明往屆大學生求職就業的主動性高於應屆大學生。

(三)大學生比較注重網絡和市場在求職中的作用

通過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求職渠道分析,往屆大學生求職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和“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們中分別有75%、54%、45%的人通過上述三種渠道尋找過工作。(見圖四)。應屆大學生求職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網絡查找招聘信息”“通過老師、親戚、朋友推薦到用人單位”和“到勞動力市場或人才市場登記應聘”三種方式,分別佔34%、25%、24%。儘管應屆和往屆大學生求職渠道有所區別,但他們都將網絡和人力資源市場作爲自己求職的主要方式。

(四)大學生就業實際工資收入比期望值低

調查反映,大學生就業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體是:14%的大學生願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後的月薪達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00元以上。但實際上,往屆大學生在就業期間的平均工資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00元以上月薪(見圖五)。由此可見,有35%大學生實際收入比預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學生就業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經濟和自主創業轉變

調查顯示,目前與應屆大學生簽定就業協議的單位中:國有企業佔40%、私營企業佔24%、其他內資企業佔14%(見圖六)。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僅次於國有企業,成爲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調查的未就業的應屆和往屆大學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創業,其中:往屆大學生中想自主創業的人數達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營企業工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國企業或國有企業工作。由此可見:自主創業和到私營企業工作,已經成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六)多數大學生接受過就業服務

在接受調查的全部往屆大學生中,有81%的人接受過至少一樣就業服務,16%的人沒有接受過任何就業服務(見圖八)。從享受就業服務項目看,在“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檔案管理”、“培訓申請”、“社保關係接續”、“鑑定申請“以及“其他”八項就業服務項目中,有41%的人享受過求職登記,有24%的人享受過職業指導,有23%的人享受過職業介紹。從享受就業服務的場所看,爲大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機構,以公辦就業服務機構和學校爲主,69%的人到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其他社會機構接受就業服務,有24%的人到學校接受就業服務。

(七)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普遍樂觀

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很樂觀態度和比較樂觀態度的.佔47%,感覺一般的佔42%,沒感覺的7%(見圖九)。而對整個就業形勢的判定上,有10%的人認爲形勢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認爲形勢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認爲形勢嚴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見圖十)。多數大學生對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業的大學生人數增長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萬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萬人,短短8年時間,全省大學招生數上升22萬人,年均增幅13%(見圖十一)。但據今年工商局統計數據反映,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季度投資有減少趨勢,用人單位吸納就業能力相對下降,大學生就業供需矛盾將會進一步增大。

(二)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會上接受調查的13家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最看重的因素分別是:工作能力佔92%,相關工作經驗佔85%,道德品質佔69%。而對學歷、專業、在校成績等並不是很關注。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學期間從事過兼職工作(其中:40%兼職時間累計不超過2個月)。憑2個月以內的兼職工作經驗,培養用人單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難度較大。說明用人單位強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正成爲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風向標,也反映出用人單位希望聘用人員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降低崗位培訓成本。

(三)資金、政策和項目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關鍵因素

在接受調查的準備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中,要求其從“合適的項目”、“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技術支持”、“社會關係”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種支持中選擇幾項,結果選擇需要資金支持的人佔59%,選擇需要政策支持的人佔38%,選擇需要項目支持的人佔30%。

(四)大學生就業理念需要調整

在接受調查的已簽約應屆大學生中,對簽約的用人單位滿意的佔55%,未簽約應屆大學生認爲,沒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無法滿足自我未來的發展。這說明應屆大學生在進入社會時,比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來的發展,對自己不滿意、不適合的用人單位,不願意降低要求、隨意簽約,就業觀較爲理想化。

(五)大學生就業維權、保護意識要增強

所有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工傷保險條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七部與就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全部知道的僅佔17%,完全不知道的佔16%,其餘都是知道一至幾部的(見圖十二)。在調查現場,有大學生問:用人單位不給休假怎麼辦?爲什麼要辦理失業登記,能夠享受什麼待遇?而參加調查的未就業的往屆大學生中,僅有11人辦理了失業登記。說明大學生對就業相關的勞動保障政策、法規不熟悉,接受就業服務的主動意識不強,藉助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四、對策建議

(一)以充分就業爲前提,穩定就業崗位

分析往屆大學生就業狀況,大學生就業不充分、不穩定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相當一部分人經過短暫的工作經歷後即失業,說明一些用人單位聘用崗位靈活性較大,大學生自我擇業意識較強。往屆大學畢業生工作時間不長,就希望調換單位或工作崗位,由就業轉入失業,加大了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供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關注已就業的大學生就業狀況和想法,加強失業風險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單位吸納大學生穩定就業的政策措施,穩定他們的就業崗位。

(二)以私營企業吸納就業爲重點,增加就業崗位

從調查數據來看,私營企業在大學生就業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私營企業經營靈活,發展較快,吸納就業作用明顯,在經濟轉型、私營企業擴大發展時,可以成爲繼國有企業之後,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要通過制定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充分發掘私營企業安置就業的能力。同時,加強對私營企業的用工管理,從社保、維權等方面,維護大學生就業合法權益。

(三)以自主創業爲導向,擴大就業渠道

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一些地方已經出臺了鼓勵創業帶就業的文件,爲安置大學生就業的企業和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政策支持。要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在資金、政策、項目上,給大學生創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額擔保貸款和稅費減免的工作中,總結前期下崗失業人員享受相關扶持政策中的經驗,簡化辦理手續,提高可操作性,鼓勵大學生髮揮自身優勢,加入到自主創業的行列中,扶持發展更多的中小企業,培育形成新的就業增長點。

(四)以職業培訓爲手段,提高就業能力

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接軌,加強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接。努力通過職業培訓,彌補高校課程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通過職業教育,減緩當前大學生就業增長需求過快增長,儲備優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爲橋樑,提升就業服務

大學生都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他們在尋找工作時,大多數都藉助信息網絡等技術手段。要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資源庫和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庫,實現供需雙方網上匹配和信息交換;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蓋省、市、縣、社區的信息網絡,將就業服務延伸到學校和社區,對大學生開展零距離的就業指導、培訓和職業介紹、就業管理服務,及時解決他們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全方位地提供就業服務;三是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在網站上開設面向大學生就業服務的專欄,實時發佈職業供求信息,提高職介成功率。

(六)以宣傳爲抓手,轉變就業觀念

要根據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就業的方向,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把大學生的就業意願從追求單純的國有企業穩定工作中,引導到非公企業、農村基層、城市社區、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更廣泛的就業領域。通過搭建輿論宣傳平臺、就業服務平臺和權益維護平臺,引導高校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理性選單位、擇崗位、看薪資,通過多種就業安置渠道,儘快實現就業。

(七)以執法監督爲保證,淨化就業環境

定期發佈工資指導線,明確行業、工種的工資指導標準,指導用人單位合理定薪,讓大學生在市場中準確定位。同時,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大對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治工作,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對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事件,要嚴厲打擊,努力營造寬鬆的大學生就業環境。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7

一、對就業前景的認識

(一)你認爲當前的就業形勢如何?目前本三學生在面臨着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就業壓力下,對就業形勢不是很看好,只有6人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認爲就業沒有壓力;而207人認爲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在就業方面有困難。近七成的學生對踏上社會心存畏懼,不看好就業形勢。

(二)你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何種態度?20%的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68%的本三學生對就業前景持保留態度;還有7%的同學很悲觀。大多數學生的就業態度還是比較務實的,認識到現狀對自己就業的壓力,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

二、自身準備情況

(一)你是否有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13%的學生看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對自己的未來有很明確的規劃;41%的學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43%的學生很模糊。這說明大學生在對待職業規劃上理解還不夠清楚,還不能以職業規劃爲有效手段,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清楚的完成各階段的人生目標。

(二)你認爲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什麼?29.69%的學生認爲缺乏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是他們的最大缺陷;20.89%的認爲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其它素質欠缺也有一定的比例。這說明學生能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在就業競爭中的自身所存在的問題。

三、擇業的要求

(一)你選擇行業主要是基於什麼原因?選擇行業影響着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和人生價值的實現。52%的學生選擇了收入較高的朝陽行業,17%的學生選擇了專業對口行業,這說明報酬依然是本三學生擇業時選擇就業單位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你畢業後的打算是什麼?大學生在擇業上爭相前往的還是那些大公司,原因是因爲大公司的運行機制和用人觀念有利於畢業生成長且工資待遇相對較高,社會環境較好。願意去大公司工作的學生佔36.6%;選擇考研、考公務員的.分別佔12.70%、11.30%;選擇自主創業的只有9.7%,這說明大學生在畢業後的選擇有很多種,而選擇直接就業的比選擇繼續深造的要多。

(三)你能否接受去民營企業就業?73.48%的學生能夠接受去民營企業就業。常州本三學生對民營企業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一方面,學生深知現實生活中的競爭壓力,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定位也比較合理;另一方面,蘇錫常地區民營企業是較發達的。

(四)你對就業後的薪酬預期是多少?獲得勞動報酬的多少是大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23.75%的人選擇1501—2000元,47.47%的人選擇20xx—3000元。從結果看,本三畢業生能夠較理智的提出薪酬預期,合理的估算自身的價值,這對大學生走上社會合理就業來說,不會因爲期望值過高或過低而喪失就業機會。

四、擇業的方法和途徑

(一)你認爲自己該提高哪些素質更好就業?常州本三學生認識到就業就要尋找好的就業途徑。

32。83%的人認爲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實力是最有效的;18.11%的選擇參加實踐活動,積累實踐經驗;選擇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佔16.60%;選擇提高溝通、交際能力,端正心態,參加各方面的培訓,考取各類證書,瞭解企業就業信息和麪試技巧的所佔比重也不低。可見本三學生對就業途徑還是有比較深刻認識的。

(二)你認爲在求職中最困擾你的因素會是什麼?每個人在面試的中都會因自身的缺點而有所困擾,23.71%的學生認爲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是缺乏工作經驗,缺乏對崗位的瞭解;18.79%的學生認爲自身能力不足,17.87%的學生認爲對社會缺乏瞭解,也有相當部分學生認爲求職技巧欠缺。

五、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與就業信息來源

(一)對於高校就業指導,你最希望獲取哪方面的信息?就業指導越深入,對學生來說應該是越有利的。28.43%的學生最希望獲得用人單位的信息;24.58%希望掌握應聘技巧知識;接受求職心理輔導,進行職業規劃也等業是本三學生所希望在學校就業指導上獲得的信息。學校應大力加強就業指導信息公告、通知的力度,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利用這一有效信息資源。

(二)如果你選擇去某企業就業,你最希望從哪個渠道獲得這個企業的招聘信息?信息渠道選擇的不同,對企業的瞭解也可能不同。48.83%的學生還是比較認可招聘會、親友介紹等這些傳統的就業渠道,他們認爲面對面的交流能獲得更多的招聘信息。然而現在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獲得招聘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近50%的學生也會選擇從學校的就業指導,求職網站,專業媒體等手段獲取信息。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8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爲有了理想而有奮鬥的動力,因爲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爲,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裏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吒風雲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築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00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爲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纔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爲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纔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爲,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纔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纔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爲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爲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爲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9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級性特徵,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它強調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現中國的經濟正在快速地發展,但在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國家,並且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大學生就業問題成了一個嚴峻的問題。

對於此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在學院的問卷調查中,以全院學生爲主要調查對象,共發出20份調查問卷,實收20份,回收率達到100%。

在被問及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爲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某種專業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但對於對就業的認識與瞭解的問題上他們有大部分則表現得很茫然,從這表明他們對現階段中國的就業情況不是很瞭解。

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以及大學生如何正確樹立就業觀。

在面臨就業問題的前提下,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也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爲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爲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在當今一職難求、就業壓力巨大的階段,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讓自己的經濟獨立是大學生的首選,將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在工作的逐步調整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階段。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心中有理想自身有行動,身處逆境仍可爲大事。心中不滅的理性纔是成功的動力,矢志不渝的努力一定換來需要的東西。

畢業生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自身的價值和分析就業形勢,明確自身發展方向並清晰定位。要樹立正確的就職觀念,不挑三揀四。積極爭取適合自己的就業之路。在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不同待遇的單位發揮才智和作用。並以合格的政治素質、良好的道德素養、健康的身心素質、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及以較強的工作能力素質,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面對當下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人才緊缺的現象。高校畢業生人數在大幅度增加,而就業的難度也在響應地增加。及時掌握就業信息,把握市場需求的發展態勢,時刻處於備戰狀態,爲自己將來的前途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在畢業時能夠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此次的調查報告具有極其重大而又深遠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0

爲全面瞭解山東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山東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XX年9月至11月對山東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爲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佔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於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佔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後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山東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鍊自己的毅力”。敢於吃苦、勇於拼搏仍然是山東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麼?”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1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而專家認爲“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麼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爲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於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於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爲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爲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爲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是由於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爲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爲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爲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爲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爲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爲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爲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爲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爲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爲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爲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爲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爲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繫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1、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2、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爲“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3、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纔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2

一、摘 要:現如今我們大三的學長、學姐即將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可以選擇的,或許不只是進入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單位,解決“就業”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摒棄了競爭激烈的“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開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麼,分析“就業”與“創業”這兩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的兩種生存方式,我們也知道作爲現在的一個大學生已經不是像以前那樣的彌足珍貴了,可就業與創業它們各自在剛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們心裏究竟佔據怎樣一個地位、就業形勢如何、創業到底難不難喃?接下來將展現我們調查報所得來數據。

二、關鍵詞:創業、就業、工作

三、正文: (一)、現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就業崗位不多,這就造成了就業競爭十分激烈,供需關係緊張自然成爲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據調查想要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創業、其他的比例分別佔:33.3%、13.3%、20%、3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企業

其他

(二)、經濟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數學生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就業方向、工作區域等方面的選擇方向上,因此,據調查所知:希望到沿海開放城市、內陸省會城市、中小城市、農村、需要人才的邊遠地區或艱苦環境這些地方工作所佔的比例分別爲:26.7%、13.3%、33.3%、6.7%、2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三)、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後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後塵。因此,我們的調查覺得求職成功的關鍵是:較高的學歷、較好的個人形象、人際關係、個人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其他所佔比例爲:6.7%、0%、40%、60%、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較高學歷

個人形象

人際關係知識和實踐

其他

(四)、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着很多的難題:

1、缺乏啓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2、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3、 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國小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鍊。

4、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後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後塵。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爲就業難的問題產生於教育體制、學生自身素質不夠、社會沒有提供足夠崗位、大學畢業生太多,超過市場需求所佔的比例爲:20%、53.3%、13.3%、4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五)、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北京地區從6.6萬人增加到15.4萬人,是擴招前的2.3倍。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以此,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做了相應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形勢嚴峻,就業難、形式正常、形式樂觀、不瞭解所佔比例分別爲;86.7%、6.7%、0%、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六)企業激勵機制和文化建設富有成效,企業競爭力有着充沛的源泉,企業普遍重視研發投入、教育培訓,企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企業競爭力有着較爲堅實的物質基礎。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成爲企業快速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校成績,獎學金等榮譽、專業技能,技能證書、社會能力,應變能力、實習經驗,其他工作經驗所佔比例爲:0%、20%、66.7%、13.3%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在校榮譽

技能證書

社會應變能力

工作經驗

(七)“充分的就業準備和積極樂觀的求職心態是畢業生實現就業的關鍵之一。”瀋陽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長馬偉光指出,大學生做就業準備時應該學會求知。有的同學在求職時準備了厚厚一沓證書,可真正能證明自己適合求職崗位的只有兩三個而已。盲目考證不僅浪費金錢,更是時間與精力的浪費。因此,在求職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來的各個證書。對此,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所佔比例爲:73.3%、13.3%、1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

(八)、最低工資標準是基於普遍權利的保障標準,而不是基於個人能力的分配標準,也無助於個體價值的真正實現。如果專門制定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標準,一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製造出羣體之間的不平等。這種以身份決定待遇的做法,顯然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也同樣違背了最低工資標準的本意。而且,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畢業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才的相對過剩。在此格局下,畢業生缺少表演的平臺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決畢業生低薪問題不能依賴最低工資的保障,只有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擴大勞動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決問題。當然,在此期間,政策應對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定的照顧,比如就業、創業方面等,但最低工資標準不應屬於此列。 因此,我們也對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選擇1000、20xx、3000、4000、5000、6000所佔的比例爲:0%、40%、40%、6.7%、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九)、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還是選擇在畢業後繼續深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但總體來說,還是以轉本、考研居多。在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中,除了個別是因爲父母要求外,大多數都是爲了增加專業知識,提高競爭能力。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3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爲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摘要:20xx年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年,再度被稱爲史上更難就業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應該分析大學生就業現狀,從根本上弄清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哪裏?讓699萬名20xx屆畢業生爲之拼搏的就業季剛剛落幕,20xx年727萬名大學畢業生又迎來了新的就業季。就業難的背後,既有求職者深深的無奈,也體現出就業市場一些長期難除的問題和痼疾。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1. 引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爲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爲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爲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爲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說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爲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爲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爲大學生們着想。作爲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3.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爲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

對於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瞭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纔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爲企業所青睞。爲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說服力,特別邀請到了麥肯嘉頓王先生爲我們解答關於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爲“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爲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爲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 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爲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爲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爲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爲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 所學專業性知識;② 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③ 吃苦耐勞的精神;④ 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⑤ 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⑥ 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我認爲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大學生應採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爲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佔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爲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瞭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說,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脫穎而出的更爲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緻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後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並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着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 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爲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爲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說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說,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說,它關乎着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併爲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爲不久後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4

隨着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畢業人數愈來愈多,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一種趨勢。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五百多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就業正面臨着嚴峻的考驗。而大學生就業作爲大學生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口,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因此,選擇工作務必要慎重。

今年寒假我隨泰州市中泰公司的有關人員去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必定會對我明年的就業有所幫助。

據瞭解,大學生就業在就業途徑的上比較多元化,主要有校園招聘和人才招聘會,網絡招聘;此外,廣建人際網絡也是被普遍認可的一種途徑;還有一些人會選擇報紙或電話求職。

在擇業時,雖然薪水不是大學生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爲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爲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爲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戶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爲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爲“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爲“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爲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爲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爲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此外,在就業地點的選擇上,大部分學生都傾向於選擇往大中城市或南方發展,這也將加深

我國就業結構的不合理,不利於整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爲我國是的西部建設做出貢獻。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15

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與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與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與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與瞭解被調查的學生爲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與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與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潛力與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與社會與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爲5%左右,那爲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爲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爲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爲其不重要,而認爲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與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爲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爲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爲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爲起初工資爲1500元,14人認爲就應爲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爲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爲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爲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取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與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除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與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與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與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與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與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與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與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下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與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狀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與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從我們的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與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與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與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與社會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