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國小生調研報告

報告2.93W

調查報告是一種溝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以及其他結果傳遞給管理人員或其他擔任專門職務的人員。 因此,認真撰寫調查報告,準確分析調查結果,明確給出調查結論,是報告撰寫者的責任。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國小生調研報告,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國小生調研報告

  【1】國小生調研報告

一、調查目的

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成效,直接影響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根據我們平時的觀察、瞭解,目前我市國小中的一些學生分還沒有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爲了改變現狀,尋找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深入本市城鄉國小對國小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檢查學生作業本。

訪談法:師生座談會。

定量、定性分析。

(二)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1、時間:2008年3月—5月。

2、對象與範圍:隨機確定6所國小作爲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對象(八甲鎮長塘國小、實驗國小、松柏鎮新聯國小、陂面鎮中心國小、永寧鎮紅光國小和石望鎮建設國小);隨機確定6所國小作爲作業情況調查的對象(石望鎮中心國小、新和國小,春城城北國小、昇平國小,八甲鎮徐屋國小,河口鎮龍門國小和圭崗鎮馬催國小);選取3所國小169名學生作爲調查問卷的對象(春城一小三年級1個班64人,合水中心國小四年級1個班50人,春城崆峒國小五年級1個班55人)。

三、調查結果

(一)學習態度方面。

在調查問卷中有四道題目是關於學生學習態度的調查:

1、上課時你會積極參加各項學習活動嗎?

在169份調查問卷中,有40%的學生是積極參加的,有57%的學生表現一般,還有3%的學生不參加。

2、在課堂小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現怎樣?(A積極發表意見;B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C不參與)

3、課堂上你會認真傾聽同學回答問題或老師講解嗎?(A會;B有時會;C不會)

從以上的兩道(2、3題)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但在小組交流中積極發表意見的學生爲數不多。

以上的三個方面,問卷結果和我們的聽課觀察結果基本一致:學生聽課率還比較高,大部分學生聽課都比較認真,而踊躍舉手回答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不多;主動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基本上是各佔一半。以上這些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城區國小的學生比山區國小的學生表現會好一些。

在學習態度方面,通過和老師的交談還了解到:勤學好問的學生在一班中大約佔五分二,一些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刻苦精神。

調查問卷的第4道題目是:

你最喜歡哪一門學科?(A語文;B數學;C英語;D美術;E音樂;F體育;G其他)

本題目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從調查問卷和我們的訪談中瞭解到,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們最喜歡的老師任教的哪一個科。例如在調查的三個班中,其中有一個班的體育科、有一班的音樂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次纔是語文、數學科。學生之所以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是因爲這個老師的課上得好,生動、有趣。

(二)學習習慣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國小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有9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練習能獨立思考完成後等候展示思維過程”(“等待同學或老師說了再做”的學生只佔10%);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各科教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城區國小有80%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等。

但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我們檢查了6所國小學生的語文、數學作業,其中有3所學校學生的作業大部分做得比較好,還有3所國小的學生作業質量普遍比較差,表現在字跡不端正,隨意塗改,不整潔,正確率不高。聽課觀察:寫字的姿勢不正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不多。

2、預習、複習習慣尚未“定型”。

調查問卷顯示,做到“經常預習、複習”的學生佔27%,“有時預習、複習”的學生佔52%,“老師佈置就會預習和複習”的學生佔21%。通過我們與老師、學生的交談,瞭解到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就充分地說明了學生能自覺對學科內容進行預習、複習的習慣尚未形成。

3、缺乏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聽課觀察:例如語文課,教師要求讀完課文後提出問題或發表自已的意見,但能主動地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學生爲數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師提問便“沉默是金”。有的課堂上表面熱鬧,有問有答,實際情況是除了幾個優秀的學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外,不少學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學或老師的答案,或是隨聲附和,自己根本不動腦筋思考問題。

4、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調查問卷的3所國小中,其中有一所是城區國小,兩所是農村國小。城區國小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習慣的佔了80%,而農村國小的學生僅佔35%。

四、原因分析

1、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觀察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心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遇到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時,常常會推給班主任或家長,而很少主動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納入自己的工作計劃中,更少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系統培養。多數教師重視的都是學習結果(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教師的教學行爲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着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如“滿堂灌”、“填鴨式”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沒有提問、沒有思考的時間,也沒有發言的機會。有的教師教學設計不合理或不正確,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啓發性不強,問題質量差等,學生不知從何答起或回答不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參與方法不明確,討論的問題交待不清等,致使學生無所適從。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這樣的教學環境,教師這樣的教學行爲,學生怎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要求不嚴,缺乏有效的培養方法。

例如,老師對學生存在的作業書寫馬虎、糊塗不潔的情況,有的老師放任自流,不向學生提出要求,也沒有幫助學生改正的任何措施,隨學生之便。結果,造成學生的作業一次比一次糟糕。這是老師對學生學習不負責的一種表現。

當然,社會、家庭等方面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造成較大的影響。

五、問題對策

1、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納入各科的教學計劃,並制訂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就說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就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悅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的任務或目標;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能力,讓學生掌握開啓知識寶庫的鑰匙,自主學習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要及時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通過相應的活動去改變原有的態度。教師持續的要求和及時的表揚是改變舊的不良態度、形成新態度的前提。我們首先必須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要學習認真、紮實,勤奮好學,刻苦努力,不恥下問,上課精神集中,認真聽講,努力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力求正確無誤,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上一絲不苟、求真務實,力求全面發展等。

特別是差生,老師更加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增加他們的學習勇氣,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輔導,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3、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端正態度、養成習慣。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陣地。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裏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在這樣的環境裏,課堂就會變成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讀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2)努力探索多種教學方法,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學會賞識學生,課堂上給學生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努力轉變角色,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教師要給時間、空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合作學習和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大膽提問、敢於發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問題的品質。

4、建立目標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爲一種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爲,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將終身受益,它將對於人生、事業、生活起着經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準備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勤學好問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工整的習慣、學習分析的習慣、講究效率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閱讀書報的習慣。

在此基礎上,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們認爲要把以上這些常規習慣逐步打造爲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即創造性的學習習慣,包括諸如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注重實踐,學會思維,掌握合作式、開放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式。

5、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中,經常檢查、督促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批改情況。教師應該經常佈置和檢查學生的學科預習、複習情況,鼓勵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教學常規教學管理,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2】國小生調研報告

一、調查目的

行爲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通過有效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克服不良行爲,這正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我小組於2012年11月對本校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問卷調查結果和課內外國小生養成教育實際表現,進一步分析學生在養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本校學生的常規工作制度,以便於在下學期建立嚴格的'檢查、評價制度,同時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我校特色。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一至五年級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共發放調查問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我們按學生人數30%的比例隨機抽取21份問卷進行分析。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法。養成教育調查問卷,分學生行爲習慣調查問卷和家長調查問卷兩部分。

三、調查結果:

(一)學生行爲、學習習慣

(1)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獨立完成 90%; 需父母提醒督催10%;

(2)與別人交流使用禮貌用語:經常使用76%;偶爾使用19%;從不使用5%

(3)自主準備學習用品:主動準備86%; 靠父母提醒幫助14%

(4)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主動幫助76%;經提醒幫助24%;

(5)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積極主動62% ; 需要老師點名提醒38%

(6)遇到難題主動請教老師同學:積極主動請教老師43% ;消極等待 57%.

(7)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學習:自主合理安排57% ;靠家長督促43%.

(8)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能夠遵守時間按時上、下學86% ; 偶爾遲到校、晚回家14%。

(9)老師在與不在的表現:老師在與不在都一樣67%;有時候一樣29%;完全不一樣4%

(10)對老師的喜好是否影響學習成績:是影響4%; 有時候受影響10%;完全不受影響86%。

(11)學習時候是否有下意識動作:有時候有43%; 沒有57%。

(12)對待考試的態度、心理素質:認真答題不緊張57%; 有時馬虎緊張33%;臨考緊張10%。

(13)是否在書上亂寫亂花:完全不會76%; 有時候會20%; 經常性亂寫亂畫4%。

(14)公共衛生:堅持愛護公共衛生76%;有時候不能堅持24%。

(15)交通安全:能堅持遵守交通規則86%;有時候不能夠堅持14%。

(二)家長對孩子行爲習慣培養的認識、態度、方法

(1)認爲孩子的成長與教育的關係:非常重要佔100%

(2)關心孩子的哪方面:關注學習成績43% ;關注身體健康33%;關注品德修養24%。

(3)對低年級孩子自理性的認識:非常必要67%; 應該提倡22%; 孩子還小爲時過早11%。

(4)孩子在家自己起牀收拾書包牀鋪:能夠獨立完成72% ; 靠父母督促、幫助28%。

(5)對孩子家庭作業的態度:親自陪同並檢查52%; 交給孩子檢查方法25%; 只是簡單過問一下24%; 不在家或不關心19%。

(7)給孩子買課外書的:從沒買過28%; 有沒買過78%。

(8)經常和孩子溝通的:經常溝通的81% 偶爾溝通19%。

(9)溝通方式中:命令式10% ;平等交流86%; 哀求式4%.

(10)對孩子在校的表現:基本瞭解的95% ;非常瞭解5% 。

(11)孩子成績不好時:持鼓勵態度20% ; 持批評態度並分析原因80%。

(12)知道家人生日的:全都知道10%; 只知道一兩個40%;基本不知道50%。

(13)知道父母掙錢辛苦並節約的:知道並做到50%;知道,有時候做到40%; 完全不明白10%。

(14)認爲孩子缺乏感恩的原因:家庭教育原因20% ;社會原因35%;孩子自身原因4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總體分析:

1、從調查的情況看,我校學生很多方面的習慣良好,比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經常使用禮貌用語、遵守作息時間、獨立整理學習用品、愛護公共衛生和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都還令人滿意,但在積極主動回答問題、遇到難題不積極主動尋求解決、不能合理安排節假日生活、對待考試的心理素質等方面有所欠缺。雖然我校對行爲習慣教育一直很重視,學生的習慣也在大氛圍中較好地養成,但這次調查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教育在一些方面還有待加強;我們抓行爲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

2、從調查情況看,我校區家長對孩子行爲習慣養成的教育非常重視,普遍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家校溝通做得較好。但同時在監督孩子學習、增加孩子課外閱讀、擴大孩子知識面等方面做得有所欠缺。

(二)調查對我們的啓示:

(1)有76%的學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堅持使用禮貌用語,說明在文明禮貌方面多數同學做得好,但部分同學使用禮貌用語堅持不夠好;有部分學生與別人交流偶爾使用禮貌用語,在課後和校外卻不能做到使用禮貌用語。這與個別學生的家庭環境有關係。

(2)有24%的學生保持公共衛生方面較被動,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做的還不到位,今後衛生宣傳的力度應再加強,引起足夠的重視。

(3)有14%的學生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做得不夠穩定,時好時壞,這是個值得重視的事情,急需加強交通安全意識。

(4)有24%的學生要在別人提醒下才能幫助別人,這說明學生的自覺意識還比較單薄,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加強。

(5)能積極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達到多數,但少數學生的作業習慣有待改進。

(7)學生的寫字姿勢不容樂觀,有半數學生需要別人提醒才能注意寫字的姿勢,這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調寫字姿勢的正確,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8)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對學過的知識不能經常的複習鞏固的學生佔很大比例,這就導致學生知識面窄,造成學困生轉化效果差,難度大。這既與教師課堂評價不能正確對待學生有關係,也與家長不能及時督促檢查有關係,這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以後不斷進行家校聯合,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五、採取對策:

1、制定本校學生常規工作制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2、積極開展常規教育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強化道德認識,爲學會做人做事打好基礎。

3、教室身先士卒做表率,通過耳濡目染,使養成教育的各項要求成爲學生行爲的準則。

4、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家長們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做法進行交流,創造和諧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做到在校在家一個樣,促進行爲習慣的內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保持教育連續性,提高教育實效性。

5、及時表揚進步大的學生,批評不良現象。督促落後同學進行反思,找出養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班級工作。

6、開展自評、互評、師生共評、家長評,明確待達標要求,以評價促養成,循序漸進鼓勵評價提高。

7、積極開展“爭做文明小標兵”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使學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並結合學習身邊榜樣,如: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營造比學習、比進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圍,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強活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