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報告5.42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一、工作成果

蹲點工作內容:

一是與學科教師零距離、面對面進行交流,研究新課標及統編新教材內容;

二是深入課堂聽課。

瞭解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新課標理念下課堂的把握能力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現場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討指導。

1、七八年級語文教師使用新教材後,經蹲點教研指導和新教材培訓,教師們對於新教材的把握整體上比以前好得多。

2、在全市統一評價會考質量的背景下,跟蹤九年級畢業班課堂,使得複習備考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得到了校領導的重視及摸索解決,畢業班老師們尤其在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兼顧問題上,有了更深入地思考,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改觀。

3、在一定程度上說教課、分析內容課逐漸少了,課堂教學目標由總在課文內容上迂迴,逐步向通過內容教方法、培養習慣與能力轉變。

4、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對轉變實驗教師的語文教學理念的起了一定助推進作用,且逐漸在內化爲教學行爲,轉變了教師教學思想的頑疾,使老師們逐步開闊思路,着眼長遠;雖然對於成績的提升還沒明顯彰顯,但一定會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5、年輕教師在連續的跟蹤幫扶下,成長看得見。而且較老教師更易於接受課改新理念、新做法,敢於大膽嘗試。如三中趙玲媛老師。

6、切實提升了教研員自身的業務指導能力,提高了工作的實效性。最真切的問題來自於教學,最鮮活的經驗來自於教師,最可貴的靈感來自於課堂,最有效的指導來自於現場。蹲點包校,切實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凸顯了教研員服務基層學校工作的職能作用。

二、發現的問題

㈠學校層面:

1、學校之間對於教研室的蹲點工作重視程度差別很大。個別學校缺少認識、重視與協調。如有的被培養年輕教師思想上不夠積極上進,偶以學校內部的各種活動爲藉口,被動拖沓。究其原因,除了教師自身的`上進心之外,應該還有老教師消極情緒影響及學校領導要求不到位,忽視此工作的作用等因素。

2、新課標及新教材鼓勵並要求學生多讀書,這方面雖整體有了明顯進步,但學校間仍不均衡。有的學校在全旗倡導多讀書的氛圍下仍然無動於衷,沒有有效的舉措推進。這直接影響着作爲長線學科的語文教學的整體成績的提高和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提升。

3、課題開展情況。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個別學校領導認識不到其作用,被動應付,校內無任何推動措施,所以實驗配套的叢書不但沒有發揮出它的最大效用,反而因浪費了家長的投入而引起了部分家長的反感。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近年來,農村國小教師教非所學、年齡老化現象,“民轉公”教師正值退休高峯;教學點分散,班額小,農村國小“超編與缺編問題並存”和“實質缺編導致教師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已成爲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下面以XX國小爲例: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下轄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7個教學班,81名學生,教職工11人。是所規模較小的完全國小。從教師隊伍來看,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30歲以下教師2人(20xx年9月新進的特崗教師),佔教師總數的18%;30—45歲教師2人,佔18%;45歲以上教師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將退休),佔6%。教師學歷全部達到中師以上,中師學歷2人,佔18%;大專學歷5人,佔45%;本科學歷4人,佔36%。從數據上看,81%的教師在合格學歷的基礎上提升了學歷層次,但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按《安徽義務教育實驗課程設置安排表》“開齊開足開好課程”的要求,國小各個年級必須開齊音樂、體育、美術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國小三年級以上必須開設英語、計算機課,這些學科都需要專業對口的教師執教。現有教師中體育專業教師1人,英語專業教師1人(均爲20xx年新補充的特崗教師)。七個教學班共有每週共有210課時,人均19課時,每天近4節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負荷。由於教師缺乏,教非所學、學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現象不可避免。另農村教師多是“半邊戶”,“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餘還要回家幹農活,由於長時間超負荷運轉,使得教師疲憊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負擔沉重。

二是現有教師編制不適應學校發展需要。

根據中央編辦發[20xx]72號(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統一城鄉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規定的師生比例覈編,只能配備4名教師,嚴重超編。

三是教師培訓機制難以形成,培訓效果不佳。一是教師少,教研、培訓學習氛圍難以形成;二是工作量過大,教研、培訓時間難以保障,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少;

四是“蘿蔔煮蘿蔔式”的教研模式,重實踐輕理論,缺乏針對,缺乏專業引領,不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

二、幾點建議

現有的教師補充機制已在逐步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逐步解決師資在年齡、來源、學歷、專業、職稱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山區,新補充留用難度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議”順應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其中“教師都回本大隊工作”對當下農村教師“補充易,留住難”的現狀有借鑑意義,大力實施教師本土化培訓。要加大優秀師範畢業生的儲備,對學校覈定編制時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後備師資儲備編制,實施定向培訓,吸引本地優秀大中專畢業從教。同時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年度考覈等活動中向農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改革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標準。

受現行的編制依據師生比影響,農村中國小教師雖超編,但其工作量重(每週19。1節課)。教學點班多學生少,多以複式教學,以師生比或班師比都不能很好解決解決這一矛盾。建議配置師資時應該考慮班師比、師生比、教師課時數等多個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學校在校生數、班級數(年級數)、課程數、教師課前課後工作量等影響因素。綜合考慮教師工作量來配置師資能夠做到因校而異,同時還能夠實現教師編制的動態管理。

(二)要加大培訓和支教的執行力度。

一是農村國小教師培訓應儘可能安排在節假日進行,以便解決工學矛盾。二是加強農村中國小緊缺學科老師培訓,針對農村國小存在學科薄弱的特點,開展針對性培訓,培訓一專多能型教師,滿足農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爲載體,着力培養骨幹教師,並向農村傾斜,使其成爲新一輪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力量,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四是加強遠程培訓管理測。網絡學習平臺應開發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應用程序,既解決培訓硬件條件不足問題,又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較好地解決工學矛盾。施訓單位、地方教師培訓機構與受訓教師任職單位之間的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對參訓教師採取多方參與的全程綜合測評考覈,提高培訓效果。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一、促進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

科學發展觀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這一核心,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最新的執政理念的體現,歸根到底都是爲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促進教師發展爲根本,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向,主要矛盾的解決對次要矛盾的解決有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辦事情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政治素質、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團隊精神、機制建設、教師發展等多個方面的工作。而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核心,教師發展決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功,並對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師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根本和關鍵。抓住了教師發展這個根本,就牽住了“牛鼻子”。

1、促進教師發展,要從全局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教師發展對於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優先籌劃,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充分重視教師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要求,要盡全力滿足,並鼓勵教師主動謀求發展。

2、促進教師發展,要正確處理教師專業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的關係,促進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教師發展包括價值觀念、心理素質、情感態度、意志水平、專業發展等多個層面,這些層面之間是互動的。“在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使中國小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進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時期都關鍵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幹的教書匠而成爲專業的教育家”。教師專業發展是決定教師發展進程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爲教師發展的核心。教師專業發展包含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等等。首先要求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爲一種專業理想,將教育視爲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全力以赴;其次,整合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爲自身素質;再次,要求教師具有教育智慧,這是教師成熟的標誌。促進教師發展,要以教師的職業爲發展取向,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爲着眼點,採取切實有效、針對性強的措施來促進教師良好基本素質的養成,加快教師職業人成熟的進程,從而最終確立教師職業不可替代的專業化地位。並且,除了培養教師具有專業素質外,還要在心理、情感、意志水平等方面使教師得到均衡發展,努力培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爲社會發展服務的思想,使其成爲有完善人格的社會人。

3、促進教師發展尤其是專業發展,要採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模式。多年來,教育界探索和實踐了多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並在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校本研修作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和有效模式已經成爲教育界的共識,也已經成爲廣大教師的內在需求。概括地說,校本研修,就是廣大教師爲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託學校資源優勢和特色,針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的研究。

二、促進教師發展必須“以教師爲本”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應該有以下幾層含義:首先是關愛人,即保障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其次是發展人,以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進而不斷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需要;再次,從方法論上講,爲獲得發展、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一是要從“具體人”的實際出發謀發展,二是要充分重視人的因素,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才能真正地發展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這要求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發展人就要充分重視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作爲專業人,其勞動有目的上的社會性和責任性、任務上的複雜性和艱鉅性、過程上的示範性和嚴格性、手段上的規範性和創造性、成果上的廣泛性和長期性等自身職業的特點。

(一)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發展,就必須充分重視教師的因素,重視教師自身的職業特點,堅持“以教師爲本”。

1、“以教師爲本”的第一要義是尊重教師。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最高級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是受到社會和他人認可的體現。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理應受到尊重。尊重教師,首先是對教師作爲專業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師獨立的人格、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性和創造性,更要尊重教師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尊重教師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即尊重教師發展的主體性,滿足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尊重教師自主確定自己在專業發展上的目標,自主決定以何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尊重教師通過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認識,覺察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必要性,瞭解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發展活動方式與內容。教師個體的需要通常和他們實際教育教學目標直接相關,要尊重教師在學習取向上的差異與發展階段的差異,承認差異,尊重教師在差異之中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教師,需要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爲、學習方式和歷練方式發生全方位的變革,促使教師成爲真正的教學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其次是尊重教師在學校管理之中的主人翁地位。保證教師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增強教師對學校工作的認同和支持,激發教師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形成對學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進而使學校領導與教師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2、“以教師爲本”的第二要義是服務。服務必須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保障教師的利益,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爲教師發展解決後顧之憂,做好生活方面的服務工作,使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持續發展。其次是全心全意爲教師謀發展。爲教師發展提供硬件支持,創造和諧溫馨的辦公環境,提供各種現代設施,使廣大教師在數字化的廣闊宇宙中自由採擷,在光電傳導之中與世界對話交流;爲教師發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學術交流和培訓、研討活動提供方便,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在交流與研討之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爲教師發展搭建廣闊的`校內外交流平臺,立足校本,切實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等等。總之,從物質與精神、內部與外部、軟件與硬件多個方面爲教師謀發展、促發展。

3、“以教師爲本”的第三要義是激勵。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教師的工作,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的作用。恰當的激勵能夠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好、調動好和發展好,並對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

(二)激勵教師,前提是實現評價體系的創新。只有對教師作出了正確的評價,才能實施正確的激勵,激勵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發揮,科學、合理、公正、嚴格的評價機制是發揮激勵作用的前提。評價要以激勵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爲目的,強調教師在評價之中的主體地位、民主參與和自我反思,注重評價對象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1、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改變以往只有領導評價的狀況,構建教師自我評價爲主,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評價、同事評價和社會評價有機結合的教師評價體系,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促進自身發展。

2、要堅持以教師自我評價爲核心,這是教師在回答“要做什麼”、“爲什麼做”、“怎麼做”、“做得怎樣”、“怎樣改進”等一系列問題的過程。

3、評價體系要立足於“向前看”,堅持發展性原則,將立足點放在教師的未來發展方面。在實施評價體系時,要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倡導教師以評價促進自身發展。研製可操作的教師自評指標,研製評價的過程管理實施方案。對教師進行自我評價教育,增強教師自我評價的意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注重教師的自評結果,落實評價反饋。在教師自我評價以後,校長要儘快以談心、座談等方式給予積極的肯定,並給出建設性的意見,提出更高的希望,提供有效的幫助,使教師自我評價在促進教師發展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激勵教師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採取正確的激勵方式。結合激勵的對外競爭性、激勵的對內公平性、學校自身的支付能力三個方面,針對不同的教師,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方式,充分考慮物質與精神、長期與短期、團隊與個人、正向與負向的各種激勵方式,並形成具有特色的組合。“物質激勵”是使教師努力工作的重要的激勵方式,然而物質激勵必須公正,一個人對他所得的報酬是否滿意不是隻看其絕對值,而要進行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通過相對比較,判斷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對待,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工作態度;同時,物質激勵必須反對平均主義,平均分配等於無激勵。精神激勵可以有很多方式;

1、領導們自身行爲的“楷模激勵”,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處處做教師的楷模;

2、體現領導們親和力的“情感激勵”。領導們要理解、尊重、依靠、關心、信任廣大教師,既要在工作之中爲他們創設機遇,又要在政治上給予關心,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教師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必定會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工作,從而促進了自身發展。

3、工作之中的“責任激勵”。責任是教師身上最爲寶貴的財富,體現的是得到了校長的信任並給予自己鍛鍊的機會。賦予教師責任是調動教師責任心的一種有效方式。

4、決策之中的“參與激勵”。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參與程度越高,其積極性越高。尊重教師的意見,就是要教師自己確定目標,並努力實現目標。

5、對教師發展的“目標激勵”。大多數教師都希望自己能將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發展潛力。幫助教師建立不斷超越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等等。總之,校長要了解教師的精神需求,藝術地激發並真正的滿足所有教師追求自我發展的慾望,這纔是激勵的最高境界。

“以教師爲本”落實到行動之中,就是尊重教師、關心教師、服務教師、發展教師,就是盡一切努力調動教師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盡一切努力滿足教師發展的需要。

三、促進教師發展需要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要促進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物質的因素不可忽視,精神文化的因素更不能忽視。一定羣體所形成的文化和大多數人的行爲方式對個體的思想和行爲有巨大的影響和類化作用,它會成爲個體評價自我的內在尺度,去規範個體行爲;它又影響並形成了羣體的需要結構,必將有效地激勵個體爲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斷前進。從哲學上講,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重要條件,有利的外因對事物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教師是專業的文化人,比社會上其他職業更需要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校園是教師文化生活的主要場所,要促進教師發展,必須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

文化的核心正是人本身,人是有理想、有實現自身價值追求的。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1、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使廣大教師以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爲己任,成爲爲人民服務的踐履篤行的典範,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之中,實現自己專業發展和人生價值。

2、努力塑造爲全體教師認同和共有的價值理念。要引導教師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等價值理念。價值理念被教師內化需要過程,需要鍥而不捨的努力。可以把價值觀念滲透到學校的各種制度之中來規範;可以通過專家學者的講座來啓迪;可以通過校園活動來薰陶;可以通過校內典型人物事蹟的宣傳來示範。

3、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通過組織專家講座、案例分析、研究課、大型集體備課、教學競賽等活動,促進教師交流學術思想、撞擊學術火花、訓練學術思維、激發學術智慧、加強學術互動、提升學術品味,進而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激發廣大教師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促進自身發展。在學術研究之中,教師之間以誠相待、以業爲緣,打破了自我封閉的枷鎖,提高了自身的人際吸引力,構建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就是一個場,它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提升了精神生活,使學校成爲教師的精神家園,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學校。解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主要矛盾,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以教師爲本”,促進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優良、業務基礎堅實、實踐經驗豐富、創新意識濃郁、整體結構合理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使學校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學校辦學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決定了一所學校覈心競爭能力的高低。在過去的一年裏,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但我們深感師資隊伍建設是制約我校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問題。從堅持科學發展的高度出發,我校領導班子再次認真回顧總結了以往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分析了目前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並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再思考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校師資隊伍基本情況:

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羣體的整體素質,其結構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着教師隊伍整體作用的發揮。對我校師資隊伍基本情況的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我校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幼兒教師3人,國小教師13人,校產教師1人,保衛教師2人,職員3人。

(一)性別情況:男教師13人,女教師9人。

(二)年齡結構:36—40歲3人;41—45歲5人;46—50歲4人;51—55歲5人;56以上5人。

(三)學歷結構:本科學歷4人,專科學歷6人。中師學歷12人。

(四)職稱結構:國小一級教師:7人,國小高級未佔崗教師8人,國小高級佔崗教師7人。

二、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教師結構不合理

在調查中,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老年教師居多,其中50歲以上的教師佔45%。可以看出教師隊伍存在一定的老齡化現象。主要原因是:農村學校“民轉公”的教師比例大;基礎教育不合格教師的退出機制不健全。

2、教師水平偏低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其原因:由於農村教學設施欠缺,教學科研水平偏低,再加上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限制,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難以轉換,加之受農村文化的內在影響,特別是中老年教師的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占主導地位,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能力不強,對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文化衝突普遍感到不適應。

3、教師職稱結構不盡合理

目前具有國小高級佔崗教師教師教師佔教師總數的比例僅爲31.8%,根據我校的性質及主要的培養目標,高級職稱的數量及質量仍需加大培養力度。其原因存在於:首先,教學成績差,和全鎮教師通算不佔優,其次,分配佔崗名額不均勻。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應儘快制定出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政策。應針對農村學校的實際,在人才引進、教師待遇等方面,從政策上向農村地區傾斜。要提高農村教師尤其是骨幹教師的待遇。具體表現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以不低於城鎮的待遇留住骨幹教師,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到農村地區工作,形成相對穩定的骨幹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降低農村地區骨幹教師流失率。

2、採用定向招錄的辦法爲農村學校補充教師,不應從農村招錄優秀教師去縣直學校。應充分考慮教師結構的合理性,把複合型教師作爲今後農村國小階段招錄教師的重點;要實行定向招錄,多招錄一些願意在農村長期工作的教師,解決當前教師隊伍在年齡、性別、學科上的佈局結構不合理問題。

3、嚴格教師隊伍管理。杜絕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借調、頂崗等現象。

4、採取可行措施減輕農村教師的心理壓力

要實行以教師爲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在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同時,同步減輕教師的負擔。首先,要改革評價機制,不單純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來評價教師的工作業績。其次,應多從正面宣傳教師的先進事蹟,不渲染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爲及工作中的`失誤,不對學生和家長公佈教師的教學成績,以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

5、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合格幼師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教師進修學校幼師班這塊陣地,儘快加大教師隊伍的整體培養力度,同時利用函授、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網絡鼓勵教師參加在職學歷培訓,要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師培體系,積極推進農村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將農村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納人中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規劃,制定本地農村幼兒教師的輪訓計劃,將各幼兒園執行教師培訓計劃的情況與幼兒園的分類定級檢查評比聯繫起來,以確保農村幼兒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教育、人事部門也可通過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職稱評定製度等加大對農村幼兒園教師規範,提高幼兒幼兒園教師隊伍素質。

教育的質量說到底是教師的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永恆主題,是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