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集合】端午節作文15篇

作文6.92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集合】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作文1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不同往年,因爲我剛剛在課本里學習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更因爲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了節日中。

端午節這天一大早我就起牀了,準備和奶奶一起去趕集。市場上早已人山人海,叫賣聲、討價還價聲、電動車鈴聲聲聲不息。我和奶奶買完物品後就趕緊回家準備過節。

這時爸爸和媽媽已在廚房等待下手幹活,全家人一起動手包糉子、炸油條、煮雞蛋。起初我也準備下手,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包,只好向奶奶請教,奶奶說不用我動手。我沒事做,就東轉轉西瞧瞧。突然我有了新主意。:"你們誰知道包糉子是爲了紀念誰?”我隨口提了一個問題。奶奶說:“好像是什麼原。”“是屈原。”爸爸補充說道。“那你們誰知道屈原是那個時期的'人?人們爲什麼要紀念他呢?”我繼續提問。媽媽慢聲慢語地回答:“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爲什麼紀念他就不知道了。”“還是我來說吧。”我胸有成竹地講道,“屈原原來是楚國大臣,他忠誠愛國、關愛百姓,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法,楚國漸漸強大起來。後來楚王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又因爲楚國被秦國滅亡,他萬分悲憤之下就投江自盡。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在這一天(五月初五)包糉子、插艾葉、喝雄黃酒和賽龍舟等。”我說完了他們還在看着我,不相信我懂得這麼多知識,這可都是從課本里學到的呀。

這時早餐已經做好了,有可口的糉子、美味的茶雞蛋、香噴噴的油條和小米粥,我們邊吃邊聊,完全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

啊!今年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呀!

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包糉子,有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而這次,我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到不熟悉的環境下參加小升中考試,所以全家都十分重視。一大早,爸爸和我提前一個小時到打了考試地點。剛開始的時候人很少,慢慢就多了起來。氣氛也越來越熱鬧。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了考場。來到考場我們都安安靜靜的坐在教室裏。每個人都緊鎖眉頭,一改常態,似乎一場大戰即將降臨。這緊張的.氣氛使我感到了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如果把考試比作戰爭,那試卷就是戰場,題目就是敵人,筆就是武器,而我們就是戰士。

“戰爭”打響了,同學們個個神態嚴峻,有的用筆支撐着頭部,有冥思苦想;有的用手託着頭部,在思考解題的方法;有的在埋頭苦幹,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而我,便趴在桌子上思考着如何將這些題目迎刃而解……教室裏只聞得陣陣寫作業時的“沙沙”聲,如同我們在激烈的戰爭中奮力戰鬥的聲音,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兩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考試就要結束了,許多同學爲了自己能做得最好,開始做起了衝刺,而我也做起了最後的衝刺……·

鈴聲響了,同學們陸續走出了教室。他們有的喜笑顏開,談笑風生,看起來覺得自己考得比平時好多了;有的心平氣和,看起來他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已經把自己的本事全部給展示出來了,考得好與不好對自己來說完全沒有關係;有的胸有成竹,一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樣子……·

我,也是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入這個中學。

端午節作文3

五月五日端午節,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讓我想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媽媽頭一天就把糯米和包糉子的糉葉分別泡在盆裏,說是這樣包出來的糉子最好吃。

第二天,開始包糉子了,我看着媽媽那嫺熟的動作,心裏像小螞蟻爬過似的,直髮癢。於是,二話不說,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將它折成圓錐體,放米,再把多出來的.竹葉折過來,蓋住米粒,這些動作一氣呵成。可是在我即將成功的時候,這些米粒好像跟我過不去一樣,不聽話地直往外冒,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糉葉把它們裹住,生怕糯米掉出來,一片不夠再來一片。結果我包的糉子像個大肚子將軍,被五花大綁得纏上了好多條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後來,我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又學着包了好幾個,包得越來越像樣了呢,我開心極了。

接下來,要煮糉子了!媽媽先在鍋裏倒上水,然後將糉子一個個地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了一下午,害得我一下午都心不在焉,沒事總想去廚房,圍着竈臺團團轉,惹得媽媽直笑話我是個小饞貓。

終於煮好出鍋了,一掀開鍋蓋,糯糯的甜香味兒就充滿整個廚房。吃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糉子身上的線。剝開一層層的糉葉,就看到了白白的糯米糰,那晶瑩透亮的糯米把我饞的直流口水。一口咬下去,那味道不僅甜在口裏,而且也甜到了心裏。

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呢?問了爸爸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我不僅嘗試了包糉子,而且也學到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這可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4

“五月五,糉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着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纔是真正讓他永遠活着!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爲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爲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糉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着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着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憂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着,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與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呀,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呀!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作文6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糉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糉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注: 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糉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節作文7

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鼓聲,一陣陣香氣誘人的糉香,一張張快樂活潑的笑臉,構成了今年快樂的'端午節。

快到端午節了,最近,雨也是越下越大,一陣接一陣的。今天,雨下得特別大,外面傾盆大雨的,像是老天爺拿桶往下倒水一樣。

當然,端午節可不能少了糉子呀!今年,我和媽媽自己動手包糉子。媽媽先把糉葉煮好,然後做好綠豆沙、紅豆沙,還有蜜棗。我們把材料擺在桌子上,坐在椅子上包糉子。我拿起兩片糉葉,把它捲成圓錐形,然後拿起勺子,舀了一點糯米,再挖了一點紅豆沙,又鏟了一點糯米,接着,我把糉葉蓋在餡上,包好,最後,我拿來一根線纏在糉子上,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包得有模有樣,又小巧又好看。煮好糉子後,我掀開鍋蓋,香氣撲面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口。嗯,軟糯的米香,甜蜜的豆沙,真是太好吃了!

吃糉子時,媽媽告訴我:“吃糉子是紀念投江而死的屈原,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人們把糉子扔進河裏給魚蝦吃,這樣它們就不會吃屈原了。”聽了媽媽說的,我更喜歡吃糉子了。

外面的雨漸漸停了,河面上響起了鼓聲和吶喊聲,我們都跑出去看賽龍舟了。河邊早已擠滿了人,只見一隻只龍舟從我面前劃過。有一個人站在船頭擊鼓,船上的人就不停地喊,喊得整齊有力。他們劃得真快,一隻只龍舟很快地從我面前經過,幾乎看不清船上的人。據說,划龍舟是爲了驅趕魚蝦,不讓它們來吃屈原,我也好想劃一劃。

伴隨着涼絲絲的雨,香甜的糉子,以及一隻只精緻的龍舟,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就這樣過去了。

端午節作文8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爲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說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爲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衆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

《懷沙》: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端午節作文9

五月的風兒帶着濃郁的夏天的氣息,向我撲面而來。端午節也緊跟夏哥哥的步伐如約而至。過端午的美好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

“包糉子嘍”媽媽洪亮的吆喝聲一傳來,全家人立刻就聚齊了。大家圍着一個裝滿食材的大盆坐成一圈,將提前準備好的糉葉捲成一個個“小錐子”,再往裏頭填餡料在我們那邊,一般都是吃蘸着砂糖的白糉,單純的填米倒也不帶技術含量,所以每每都是輪到我幹這活兒。填完米後,把它裹成一個四棱四角,再用潔白的`棉線捆上,這糉子便算包好了。煮好後,清香瀰漫,軟酥香甜,好吃極了!

吃得滿嘴流油,再順手捎帶幾個,急匆匆趕去流沙河邊看賽龍舟賽!我們雖早早地趕到江邊,卻發現那裏幾個好的看臺都擠滿了人。“莫道君行早,自有早來人”,原來大家都想一睹龍舟健兒的颯爽英姿。隨着比賽開始的哨聲,幾條龍舟如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要不是在水路上,倒真的像幾條騰雲駕霧的巨龍在競速呢!在龍舟衝刺的過程中,洪亮的鼓聲,整齊有力的號子聲,岸邊人們接連不斷的歡呼聲,不斷地衝擊着我的耳膜,震撼着我的靈魂,使我不由得熱血沸騰起來。

來了,他們來了,龍舟已經到附近的賽道上了。我屏息凝神,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好多觀衆舉着手機拍照,想要記錄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近了,更近了!只見一個威風凜凜的龍頭正衝我齜牙咧嘴,彷彿在說:“我贏了,我贏了!”在人們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聲中,幾條巨龍又在選手們整齊雄壯的號子聲中搖頭擺尾地離開了我們

生活如此美好,五月五,今日的流沙河幻化成昔日的汨羅江。“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我遙想:”戰國時期,楚國那個屢屢遭人陷害的傑出政治家、才華橫溢的詩人屈原,究竟是怎樣的絕望才促使他選擇縱身一躍?"

風兒撲面而來,似乎在告訴我答案:國破家亡兮汨羅寒,吾以吾身軀報河山!

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包糉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後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糉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先把它們放在鍋裏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裏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願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作文11

難忘的端午節。國小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12

以前的端午節我覺得不怎麼令人難忘,可今年的端午節卻大不相同。

今年老媽說要親自學着包糉子,要過一個自給自足的端午節。於是在端午節前兩天,我們全家去街上採購,街上到處是歡樂的孩子與小商小販的身影。那小商小販們與平日不同的是他們不光賣糉子,就連艾草、五彩線、香包等也都有售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整條街都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

喜氣洋洋中,老媽買了好多糉葉,江米,蜜棗等等。回到家裏,老媽按網上的製作方法,把米葉棗都泡起來。經過一天一夜的泡發後,我們全家總動員,按照網上視頻開始包糉子行動。當然我也參與其中,經過多次綁不嚴漏米,拆掉重新開始後,最總我也成功地包好了一個漂亮的糉子。至於老爸,他真的'不如我,一個也沒包成功,但是他卻是一個優秀的傳遞工。最棒的還是老媽,老媽雖然也是第一次包,但是她真有天賦,包的好看不說,還加入了很多創新。看着包好的糉子壓進高壓鍋,我都迫不及待感覺到糉子好像馬上要成功出鍋了!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老媽就端出來一大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青翠青翠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米糉子,還有鹹蛋黃糉子等。看着香聞着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這個糉子裏面不僅包了火腿,還有玉米,蝦仁等佐料,味道好極了,我兩三口就吃完了一個大糉子。

這個端午節是我們一家,第一次自己親手包糉子,第一次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因此,這個端午節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節日中全家協作的溫馨快樂!

端午節作文13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4

“叮鈴鈴”,鬧鈴響了。我朦朧地睜開雙眼,聞到一股糉葉的香味,頓時睡意全無。哇!今天是端午節,一定是媽媽在煮糉子呢!我立刻穿上衣服,刷牙洗臉。過了一會,媽媽端着一個鍋從廚房走出來,我問媽媽:“是糉子嗎?”媽媽笑了笑,把鍋放到餐桌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青色的糉葉外面緊緊纏繞着一根紅色的細線,把糉子裹得嚴嚴實實。我拿起一個糉子,小心翼翼地把紅線解開,剝開糉葉,露出了糉子白乎乎的'“身體”。一顆顆亮晶晶的糯米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我吃了一口,真香!黏黏的。我又吃了幾口之後,發現是肉餡的。我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可媽媽說:“糯米不容易被消化,不能吃多。”我只好不再吃了。

吃完早飯,媽媽去菜場買菜,回來時,我看見她手裏拿着一束長長的葉子。我問:“這是什麼?”媽媽說:“這是艾葉,可以消災辟邪。”我把鼻子貼近艾葉聞了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中午,飯桌上出現了黃瓜、黃魚、鹹鴨蛋,這些都屬於端午節要吃的“五黃”。吃午飯時,我和爸爸、媽媽談論着有關端午的話題。媽媽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大臣,楚王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汨羅江畔。後來,屈原得知秦兵攻進楚國都城,非常悲痛,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人們爲了防止魚蝦吃屈原屍體,就把糉子、米團等投入江中。端午節就這樣形成了。”我說:“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於是,我把關於他們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爸爸笑着說:“端午節有這麼多的傳說哦!”我又說:“端午節這天,人們還要佩戴香囊和鬥蛋。”媽媽疑惑地問:“什麼叫‘鬥蛋’?”我拿起一個鹹鴨蛋,讓媽媽也拿一個鹹鴨蛋,爸爸喊:“一、二、三!”這時,我把手中的鹹鴨蛋撞向媽媽手中的鹹鴨蛋。啪!媽媽手中的鹹鴨蛋殼被撞碎了,而我手中的鹹鴨蛋殼完好無損。哈哈,我獲勝。

端午節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 “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有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多種習俗,沿習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一直盛行不衰,從2008年起被規定爲國家法定節假日。據說,端午節是人們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據《史記》記載,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