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門】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八篇

作文4.93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八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文字,語言,思想,六藝,書法,音樂,曲藝,燈謎等。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燈謎。燈謎的由來:燈謎又稱文虎或者打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最早出現在夏代,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演變成“隱語”,直到南宋文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後,纔有了謎字一稱。

字謎猜字主要分爲移位法,盈虧法等。移位法:根據謎面的意思,移動謎面裏面的漢字或者筆畫,最後,形成一個新的字,這個字就是謎底。比如:國內有點變化(打一字)。就是把國裏面的玉先取出來,然後再把下面那一點移上去,就成了“主”字。這個方法是不是很有趣,很簡單啊!

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這些傳統文化能夠話話誕生並留傳下來,是非常的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把他發揚光大。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家有個牛兒像,爸爸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可能它在我家呆了好幾代了。

我很喜歡這個牛兒像。沒事時,就去摸摸它,所以我對它特別熟悉。這是一隻不知什麼骨頭做的,但雕工卻很細膩的雕刻品。不僅動作、神態雕刻的栩栩如生,連牛身上的毛雕刻的也很細密,感覺很柔很軟,就像真的一樣。這是一隻臥着的牛,一隻腿藏在身體下,一點也看不到,好像缺掉了似的`。牛背上趴着一個牧童,手裏拿着鞭子,背上揹着斗笠,好像是剛剛爬上去,還沒來得及趴好。牛神態安祥,好像正在回頭與牧童說話。 這種情景總讓我想起那個關於“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牛郎是個沒爹沒媽的孩子,嫂子對他不好,總逼他幹很多的活。有一天,牛郎遇到一頭正生病的老牛,牛郎心地善良,對老牛悉心照顧,很快老牛的病就好了。其實老牛是金牛星下凡。有一天,老牛對牛郎說:“山上的湖裏正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衣服拿走,那件衣服的主人就是你的媳婦了。快來,我帶你去!”於是牛郎就趴在老牛背上,被老牛帶到湖旁,果然有幾個仙女正洗澡,湖邊放着一堆衣服。牛郎按照老牛的囑咐拿了那件紅色的。衣服的主人織女因此與牛郎相識、相愛,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個牛兒像可能就是根據“老牛要帶牛郎去找織女”的那段故事雕刻的吧!

你看,一個不起眼的牛兒像,不但反映了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藝術,還蘊含着神話傳說呢!中華傳統文化包羅萬象,遍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只要我們留心,就能感受到它,觸摸到它。因爲我們生活在有着豐富、燦爛文化的國度裏,我們是炎黃的後代,我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戶上來表示慶賀。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它的傳統文化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它的傳統文化是各種各樣的,它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京劇有生、旦、淨、醜等角色,發源地是安徽省、湖北省。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因此又稱“黃皮”。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中國各地。起源於徽劇、崑劇及漢劇,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書畫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已經成爲流傳上百年的名畫了,主要是以水墨畫形式爲構圖。另外,無論是書法還是圖畫,毛筆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毛筆分爲小紅毛、大蘭竹、狼毫等種類,在水墨畫中,小紅毛適合勾線,大蘭竹適合上色,狼毫則適合塗淺墨。

古詩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古詩格式多數是四行,每行七個字或五個字,一首詩總共是二十八個字或二十個字,就可以把很長的一件事或感情表達清楚。有些字到詩中會變成另一種意思,比如“走”,到詩中意思就變成了“跑”。古詩的意思比較難理解,但一般越難理解的古詩或詩句表達的意思就越深刻。有些詩是寫送別的,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有些詩是寫風景的,如《遊園不值》。

啊!祖國的傳統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兩旁的商鋪裏各種各樣的商品,讓我眼花繚亂。

走着走着,我被路中間的小攤吸引住了。小攤上陳列着各式各樣用糖做的東西:小貓、小兔、羊、狗、馬……一個個栩栩如生。媽媽看我站在那裏挪不開步子,笑着說:“你也挑一個吧!”

“太好了,我要一隻可愛的小兔子。”我高興地說。

叔叔把糖舀出來,用三根小竹棒來攪拌,攪拌着攪拌着,糖慢慢變白了。叔叔把糖搓圓捏出一個空的球形,再往球裏吹氣,一邊吹,一邊用手捏出形狀,不一會兒小兔子的樣子慢慢出來了。叔叔用紅色的'糖做眼睛,用綠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樣!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們小組去河坊街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我怕瞭解的是糖畫。它以糖爲材料,以勺子爲畫筆,以糖漿爲墨,只一會兒,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就在藝人的手中出現了。

我們來到糖畫店,只見阿姨拿起大勺,從鐵鍋裏舀起一勺滿滿的金黃色糖漿,先畫出了一個身體。阿姨神態自若,目不轉睛地盯着緩緩向下流的糖漿,阿姨的手上下起伏,揮灑自如,不一會兒,金黃的鳳凰形狀出現了。阿姨左手拿起一根木籤,右手在鳳凰身上滴了三滴糖,再把木籤放到鳳凰身上,將竹籤粘在上面,一幅精美的鳳凰糖畫做完了。鳳凰的.眼睛金黃金黃的,還閃爍着耀眼的光芒,身體被一片片美麗而精緻的羽毛遮擋着,一條美麗的尾巴,高高翹起,好像在比美似得。阿姨一氣呵成,鳳凰竟如此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不禁吸引了四周人們的目光,也獲得了陣陣讚歎聲。

阿姨告訴我們,糖畫那可是年代久遠的一門藝術。最早起源於明代,清代就變得更爲流行,還有一首詩記錄了當時的糖畫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寶筵排列勢非弧。”

糖畫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今天可以看到,真叫我興奮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有許多種,比如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端午節吃糉子等很多很多種。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姥姥家的一種傳統文化——過年吃餃子。

過年的時候,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餡有很多種,有肉餡的、芹菜餡的、韭菜餡的等等,最後大人們會把一兩個硬幣放到餡裏包進餃子裏面,所以吃的時候要小心奧,但是誰吃到就會很高興,因爲代表着這個人今年都會好運或着發財呢。我很喜歡這個傳統文化,因爲我時常就有這個運氣啦!

當然,還有好多種,我還要說說端午節吃糉子呢!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每家都會採來糉葉,包上糯米,裏面再放點你喜歡吃的東西,煮熟了就很美味了,當然不光是爲了吃了,是用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我最喜歡吃的是嘉興大肉糉了,一口咬下去,油而不膩,好吃極了。

怎麼樣,我們的傳統文化多吧,如果你知道,也寫下來吧!

標籤: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