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14篇[通用]

作文4.54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14篇[通用]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縱觀千古,展望歷史的盛衰交替,屬於中國的歷史長河已經浩浩蕩蕩的流淌了五千多年之久。

這一朝一代,又涌現出了多少文人墨客以及爲國爲民甘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爲了讓後人永遠的記住他們的豐功偉業,人們把一年中的'某一天用來緬懷他們,我們今天所過的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爲坐在餐桌前吃糉子,爺爺和父親一人一杯雄黃酒打算來一個一醉方休,飯局將半的時候,父親已經喝的面紅耳赤了,他又倒了一杯酒,因爲已是酩酊大醉,所以父親倒酒時還把酒倒在了杯子的外邊。父親又抿了一口酒,開口對我和妹妹問道:“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和妹妹連連搖起頭來,雖然過了十幾個端午節,卻始終不知道這個節日是由何而來。我由於擋不住的好奇心,便上網查找了一番。

由《史記》記載,屈原乃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可卻被奸人所害遭遇流放,即使是這樣,他還是一心爲國爲民,寫下了不少不朽的千古名篇!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最後經過歷史的變遷便有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當我看完這個故事時,已經是完全的沉浸其中,也許是那烈酒的原因,父親和爺爺已經發出緩緩的鼾聲。而我不禁被屈原所折服,被他那種大義凜然的氣質所感染,把艾葉輕輕插入我鍾愛的熱土,手捧《離騷》品味屈原,把屈原所信仰的那種精神品質當做成長路上前進的動力!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國內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出處,時到今天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看法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範圍,國內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聞屈原投江將來,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大家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端午節的風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年代已經很風靡。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

目前,大家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大家心中佔據着肯定的位置。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風俗,此種風俗源於一種信仰,即:五月爲“惡月”,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爸爸媽媽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

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由於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的民間,簡單發生傳染病,遂給大家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風俗,現在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風俗已經伴隨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仍然時尚。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過節是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蘊含着某種意義,對那些小孩子來說,過節就是玩,但對我來說,過節就是體驗那些風俗,我所體驗過的就是端午節。

清晨,暖暖的陽光照在大地上,我還在牀上賴着不起,哥哥頑皮的用手撓我癢癢起牀,心想:大清早的叫我幹嘛呀,可惡。在哥哥的捉弄下我起牀了,我不爽的翻給他一個白眼,哥哥看了說:“別生氣,別生氣,哥哥錯了還不行嗎?今天是端午,媽叫我包糉子。”“那叫我起牀幹什麼?”我生氣的說。“包糉子,體驗一下。”

我不想去,但哥哥硬是要去我去,沒辦法,只能同他一起包,東西都準備齊全,開包,首先拿一張大大的葉子,把糯米弄在上面,加點肉,最後捆起,其實是亂包的,哥哥見了,連忙說:“不是這樣的你看我包的。”後來在哥哥的教導下知道怎麼做了,就是最後一步太難了,要捆,我捆了很多次,最後乾脆不捆了,放棄,哥哥又來教,又來勸的,最後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個糉子,樣子完全不像哥哥做的,我的形狀是長方形的,這樣我覺得容易,忙了幾個小時,全部包好了,都上鍋,哎,真的好累,是心累啊,因爲我這是第一次包,很難啊。

包完後,我休息了一下,打開電視機就看見賽龍舟,哪裏人山人海,很是熱鬧,突然,哥哥也來看,又來嚇我,還好我只專注電視機前,賽龍舟的`人劃得很快很有規律,整齊劃一的,讓人不經嘆感嘆啊,我喜歡紅色的那艘船,就一直爲他們加油,可惜沒有贏,我很失望,哥哥說:“你這麼喜歡,哥帶你去看。”我高興得飛起來了說:“好啊,別騙我啊。”看着看着,媽媽就端來熱噴噴的糉子,我吃着我包的糉子,好有成就感,畢竟是我抱得嘛,不過糉子真的好好吃哦,下次我要多包一點。

看見電視機前的賽龍舟,我真的好想去哦,中國文化傳統節日真是太好了,這個節目我太喜歡了,有機會一定要叫哥哥帶我去玩。

這就是我體驗過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還讓我更喜歡端午節,這一天,我過得很充實,學會了體驗傳統節日,體驗讓我發現節目裏的美,賽龍舟,明年的端午節我要去看真實的賽龍舟,爲賽龍舟的人加油你們也一定有自己喜歡的節目,肯定也知道我是多麼的喜歡端午節,我愛端午節,我也愛中國的傳統節日!你們也體驗一下節日的美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

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

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天顧老師教我們做蛋兜,每個同學都有八十釐米和六十釐米的繩子,讓我想到中國結。老師很詳細的教了我們方法,可做起來就又不會了。回到家後婆婆幫忙,我們齊心協力終於做好啦。我把生雞蛋放進去,我甩呀甩,雞蛋被我甩出去,摔破了。我們只好重做,做了一個比剛纔更美麗,更細緻的蛋兜,我又可以甩了。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而且我是最喜歡吃糉子的,看到家裏包了那麼多的糉子,所以我更加開心了。在吃糉子是爸爸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的.原因。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屈原是在農曆5月5日投河死的,所以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曆5月5日這一天就作爲紀念日,稱作端午節。因爲屈原是投河死的,當時的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包了好多糉子扔到河裏給魚蝦吃,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地就把糉子給自己吃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門口和竈上都插上了艾草用來驅蟲和辟邪。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等習俗。但現在賽龍舟在我們這邊已經很少看到了,但今年運氣非常好,全國龍舟大賽就在無錫江陰舉行,沒有看過賽龍舟的可以去大飽眼福了。

端午節放假三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浙江的千島湖風景區遊玩,湖水是碧綠的,湖中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島,據說超過了1000個,我看到很多大遊船和小遊艇,最讓我開心的是坐纜車到了一座島的最高處,在那能看到千島湖最美的景色,最刺激的是我還上了蛇島,和蟒蛇擁抱合影。

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端午節的前一天,我一直到八點多才睡着。到了端午節的那一天,我一醒來就聽見媽媽的大嗓門:“你這個小懶蟲,快起來看龍舟吧!要是晚了可就太可惜了。”我快速地起了牀,去看賽龍舟。到了那,那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和媽媽就像兩條小泥鰍,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只見紅、綠隊不分上下,一下子在前,又一下在後。經過了一場“戰爭”後,兩條龍舟竟然同時到達了終點。後來媽媽還給我買了香包。

回到家,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吃了一個大大的糉子。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我們一家早早就起了牀,開始包糉子。

早晨我揉着朦朧的雙眼走到客廳,一副半睡半醒的樣子,我打着哈欠問:“媽媽,你們怎麼這麼早就起牀了哦?對了,今兒是端午節”。我慌忙穿好衣服,看見媽媽正在蒸糯米,等蒸成半熟之後再用糉葉包起來,捲成一個圓錐形,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用勺子挖了些糯米,再用糉葉捲起來,但看起來容易,包起來難!我包的又難看又小。這時弟弟也起來了,他聞着香味走到了廚房,就看見蒸籠裏的糉子,突然弟弟大叫一聲:“哎呀,有一個糉子爛了,成了一堆小糯米。”我跑到廚房裏,果然是我那個糉子散架了!

糉子包好後,我們一家人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糉子,我解開繞着的`線,找到了一個口子,揪出一片片糉葉,慢慢的剝開放到碗裏,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軟糯香甜顆顆飽滿,這時爸爸提議:“你們誰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還往江裏扔糉子?”我趕忙回答:“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名叫屈原,他給君王出謀劃策,當他得知楚國被別的國家侵佔,在憤怒和悲傷中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中,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不讓與小魚吃屈原的軀體,便往江裏投放糉子,其實我國的愛國人士還很多,還有劉胡蘭,趙一曼,左權,張志忠,都是愛國人士,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這種愛國的精神。”

這時電視上出現了賽龍舟比賽,只見有三艘龍舟停在岸邊,龍舟大概有二、三十米長,船頭是一隻龍頭,威風凜凜,船尾是龍的尾巴,旁邊有拉拉隊,有拍照的,有吶喊的,爲他們加油,還有的往江裏投糉子,十分熱鬧。龍舟上的人,身穿橙色背心藍衣服,有的打鼓,有的吶喊,有的划船,有的指揮,划船的奮力劃,汗如雨下,鼓聲震耳欲聾,隔着電視屏幕都覺得十分震撼,龍舟好像是一條真龍似的,十分快,沒幾分鐘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現場的氣氛已經達到高潮,最終一艘龍舟衝線,岸上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我們也跟着激動萬分!

我喜歡端午節。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糉子,同時我們應該向屈原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這剛一打聽到,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爲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爲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這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這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的小船改爲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跟《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跟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糉子,喜歡屈原這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家家就開始包糉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大家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家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聖?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就是不就是該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家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我總記得小時候曾學過一篇關於糉子的課文。老師反覆地糾正糉字的念法,而我的心中卻疑疑惑惑——似乎從未聽過有這樣一個詞在端午的時候出現。那天回到家,我便嚷着要吃糉子,然而那味道卻並不盡如人意:我完全忘記了我是一個不喜歡甜食的人。從小就不喜歡。可是卻彷彿鑄成的習慣,我會在每一個端午銘記着糉子,在母親耳畔嚷叫。之後卻只勉強吃半個就撂下碗筷,用力地搖搖頭。母親嗔怪:“你既然不愛吃,爲什麼總是要買呢?”我微微衝她笑:“第一口是愛吃的,可是甜得太膩了。”我只是喜歡懷着期待,將糉子從那深綠色的閃着水珠的箬殼裏剝離,然後就看到晶瑩的乳白色,每一粒糯米都粘稠地聚在一起。糉子是很符合我對美食的印象,然而它終究不是我愛吃的。

實際上,家裏是並不講究什麼節日的。因爲父親固執得什麼也不相信,而每日的豐盛菜餚,也終於讓節日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生活的日趨美好,也讓節日消去了它對孩子對人們強大的召喚力。可是我骨子裏,卻希望成爲許多故事裏對每個節日都充滿了歡喜的孩子,喜歡這些古老的在歷史中沉澱千百回的節日。端午節,多麼詩情畫意的名字。它是紀念一個人的,紀念書寫了《離騷》的屈原。那樣一個文弱的書生,卻懷冀着慷慨激昂懷冀着對祖國恆久的愛,投入了汨羅江。我敬仰他,因爲他敢於在一片灰暗之中活出絢爛,他懂得崇高所謂何,他在太多的流離失所中,仍堅定地執著地走着。其靈魂所向,定是純淨而不加着染的。於是,我總要堅持吃些糉子,也是因爲我覺得它見證了一個高尚的`靈魂,亙古不變的愛國情操。

忽然記得有一個端午節,我在一排長長的槐花樹下走,那時的槐花正是滿樹滿樹燦白的時候,搖了我一身。而現在,似乎時間空空錯後,或者是短暫的遺失了那麼一段子。槐花謝了,在單單的深綠葉上勉強地枯萎了。而我也無暇去看那百般美好的風光,只在房間裏捧着歷史書背誦。端午節卻依舊未變,還是那麼晶瑩純白的糉子,還是寫在日曆上大大的端午。它有着如此可愛的執着,是我直到今日才發現的。於是這一次,我堅持吃了一個糉子。爲了紀念這個在時光中並不算熠熠生輝的端午節。是怎樣的情愫,我終究也說不清楚。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早上,我起牀來到堂屋那裏,看到門的兩側掛着兩串艾葉,便問媽媽:“這是幹嘛呀?媽。”

“今天這不端午節嗎?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在門上掛艾葉的習俗啊。”我聽了媽媽的話,恍然想起了老師教過的那一句:端午到,艾葉香。

過了一會兒,媽媽擡了一盆水讓我洗臉,她說道:“這是井水,用它洗臉可以治百病。”我聽了,連忙用這井水抹了幾下臉。心想:我要百病不生。

早飯時間,媽媽喚我去幫她包糉子,我哼着歌來到廚房,看了看竈臺上的一盆糯米和各式各樣的糉子餡,又看向媽媽手裏的動作:她在捲成一個圓錐形糉葉裏面滿滿地填上糯米及餡料。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糉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時候留了一點尾巴。最後將糉葉尾巴折上,用拇指按住,再用棉線將糉子包了起來。

“學會了沒?”媽媽拍了拍巴掌,示意大功告成,我搖搖頭說道:“我試試吧。”我坐在板凳上,照着媽媽指示的步驟包,沒想到我一會兒就能包出了好幾個糉子呢。

等待糉子熟的時候,我打開手機,想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又名端五、重五、端陽等。這個節日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過了。

據說,大臣屈原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反對,隨後被貶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來到汨羅江抱石投江。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把它們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慢慢的,就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及喝雄黃酒的習俗。

看了端午節的來歷,我沉重地感慨屈原的愛國之心。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瞭,原來除了紀念屈原,端午節還有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之說呢。

“糉子熟了,快來吃。”我聽到母親的喊聲,來到廚房從高壓鍋裏拿出一個糉子。剝了艾葉,我咬上一口,好香。

真的是“五月五,過端陽。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乘着糉香到來,每每想到家裏抱的糉子總是讓我仍不住在夢裏都流出口水。但是現在還沒到端午,而且我們還在學校裏苦苦的等着端午的假期到來,好讓我們能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家一飽口福。

就在我們苦苦等待的時候,學校突然在一天的中午時間發佈了一則廣播通知:“通知各年級學生,由於端午將至,爲了弘揚……學校提前舉行端午節慶典!”前面的一切疲勞已經

不重要了,但是最後的那句卻讓我們全校沸騰!本來躺在桌上毫無活力的同學們都歡呼着學校這個決定。

接下來的時間就快樂多了,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除了上課以外,還有節目的排練、教室的裝飾、以及必不可少的黑板報!被端午節活動刺激的同學們都一改原本的頹廢,個個在活動的準備期間活力滿滿!準備的時間有一週,在這段時間裏我們不停地對着教室的裝扮出謀劃策,像是要將在之前學習的生活中的壓力統統發泄出來一樣。

終於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爲了這一天的到來各位同學可是個個都是準備充分。等到學校發出通知,我們跟着班長,踏着歡快的步子走向了體育館,早在一個星期前裏面就在關門改造,到了現在我們終於知道原來這就是學校策劃的活動舞臺!伴着舞臺上的同學們歡快的歌舞聲,我們也漸漸的加入了這樣歡快的氣氛。

等了許久,終於到了我們班級的.節目了,看着他們熟練的舞步,配着歡快的音樂,臺下的觀衆們無不爲他們歡呼鼓掌。我們在這樣如雷的掌聲中也感到非常的自豪,雖然自己不能在臺上參加他們的表演,但是我深深的爲自己身爲七班的一員感到自豪!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學校的端午慶典在我們的歡笑打鬧中不知不覺就接近了尾聲,但是今天的我們卻過得非常的開心,之前學習所帶來的壓力都在歡聲笑語中一掃而空。

等到老師宣佈放假,我坐在車上的時候還不斷地回憶着剛纔的情景,這樣熱鬧的端午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但想到在家的驚喜我是更加的期待,等我回到家,等待我的就是坐在桌旁的媽媽和一盤滿滿的糉子,雖然在今天的學校過端午節非常的開心,但是果然和家人在一起的節日是最棒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過午飯,我們興致勃勃地到行政中心去看賽龍舟。只見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河岸的兩邊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鑽進人海中,索性爬到了護攔上。我望着起了點點風浪河面,焦急地等待龍舟划來。

隨着一陣響亮的敲鼓聲,賽龍舟開始了。一條條打着鮮豔旗幟的龍舟乘風破浪,徐徐前進,彷彿一條條真龍在水面上雄糾糾,氣昂昂地遊行。船尾的白旗上“憑弔屈原”這幾個字格外顯眼。劃漿手鼓作了氣,脹紅了臉,使勁地划着船漿。每條龍舟的龍尾,都有一名搖着一把大刀似的船櫓的舵手,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沉着。弟弟指着一個白色的劃漿,興奮地說:“劃漿上有一條俯臥的青龍,看起來多像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漸漸地,觀衆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我和弟弟也爲劃漿手們加起油來,連聲喊:“加油,加油!”劃漿手們聽到了吶喊聲,更加用力劃了起來,衝到橋頭,摘下了從橋上垂掛下來的紅球,然後穩穩當當地調了個頭,又奮力划起漿來,向終點駛去……

龍舟賽接近了尾聲,比賽結果揭曉了,我們也在喊鬧聲中慢慢離開了行政中心。這時,我想到了家中還有各種口味的綠豆糕等着我們去品嚐,心情又變得特別興奮了。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糉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後來在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糉。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糉子,就有了“蜜餞糉”。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最爲出名。吃糉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端午,春光明媚,別人歡度端午;當別人用悲傷來紀念屈原時,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慶祝和紀念。整個中國都爲這個節日走上了自己的路,我們也不例外。

我們歡天喜地來到九龍江黃山。在九龍寺,有一種很陰森的感覺,裏面空蕩蕩的,只有幾個人住在廟裏,他們守護着廟,守護着傳說。關心的人的名字總是會在房子周圍出現。他們捐錢或多或少,只要獻出自己的愛。你付錢,不是數量。在房子裏,我們看到的都是佛,都在發光。當我們看到它們的時候,我們心裏會有一個願望,就是買一款香水,說再見。其實每次進房間都有各種慾望。有時候我會控制自己,讓寺廟保持安靜。我們在這裏拍照留念。

唉!很慚愧的`說,作爲一個河人,我不知道有這麼美的風景。要不是這次活動,我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這麼壯觀的景觀了。我們繞過黃山。原來黃山這麼大。突然,我們的目光交匯了。哇,多美的風景啊!從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的是其他的山都在天空下顯得矮矮的我不知道,但是一轉身,我就嚇一跳。山腳下的房屋排列整齊,莊稼別具一格,河水清澈見底。河裏有幾個大孩子在玩,我可以想象他們應該玩得很開心。當然,你不能錯過這麼獨特的風景。有必要保留下來作爲紀念。

每年清明節的時候,九龍都擠滿了人,有的在拜佛,有的在爬黃山,整個九龍都是水。就像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不會少一個,因爲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唐太宗以前在這裏數龍,但他總是隻數九條龍。他只是忘了自己是龍,所以叫“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還是青城的銀杏樹。聽說那裏有兩棵銀杏樹,其中一棵很大,需要五個成年人手拉手繞圈。可惜不久前被閃電劈成兩半。另一棵樹現在已經80多歲了,長得很高。它的存在伴隨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存在於明朝,現在已經重建。雖然進不去,但能感受到裏面的氣氛。

這個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放鬆,讓自己變成一隻小鳥,自由飛翔。

感謝學校和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瞭解了世界的美好。每個人都應該珍惜和熱愛一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標籤:端午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