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4篇)

端午節8.54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作文(14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小孩子哼唱這首兒歌時,就是端午節來到之日。

又到了五月初五,本是我最盼望的節日,可這個端午節我過的卻不太快樂。中國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屈原而由來的,但年年過端午都是一種模式——吃糉子。基本端午前吃,端午吃,端午後吃。甚至讓人吃得嘔吐,想一想身邊的人更喜歡過洋節,比如聖誕節。這是爲什麼呢?我在思索最後我總結出了三點:

一是因爲大家沒過過覺得十分好奇。

二是以爲國外的節日形式豐富多彩,在聖誕節讓小孩子會得到禮物。

三是人們都覺得國外什麼都好,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日漸侵蝕着我們的大腦。

所以人們覺得洋節好。但中國的文化歷經千年的沉澱,才演變成爲民族之魂。那怎樣才能讓人們參與進來呢?也許只要把內容在豐富一下,就會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比如在端午節時,在江邊舉行吃糉子比賽,包糉子比賽,尋糉子比賽……可以激發人們來踊躍參加,這樣不但可以讓這種文化承傳下去,還很有趣。

讓我們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下去吧!我相信,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一種相通的味道,屬於中國人的味道,這淡淡的芳香圍繞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身邊,如同糉子一樣綿軟、香甜,又好讓糉子那清香悠遠……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上來到了姥姥家,剛剛進去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讓我陶醉。我走進廚房,看到鍋裏煮着許多糉子,我已經快控制不住想吃掉它們的慾望了。

我從鍋裏拿出了一個糉子,咬了一口,很甜,我從中細細的品嚐,我覺得我姥姥可以去當一個廚師了。

我吃完糉子,走出家門,爬上了一座山,我本以爲山上沒有什麼人,但我一登上去,人還不少呢。我想自己清靜清靜,就沒和那些人一起上去。

過了一會兒,我開始向上爬了,在路上,我邊走邊看四周的美景,有時遇到好看的景色我還會拿手機拍上一兩張的照片。我學往上爬,兩邊的樹越茂盛,我已經不能用語言表達我當時愉快的心情了。

爬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了,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爲在陽光的映稱下,山上的松樹顯得格外茂盛。突然過來一陣風,風中帶着泥土和花的味道,讓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這裏的景色讓我想起了桃源仙谷,只是這裏沒有流水,如果有的話,一定會更加美麗。

我在林中大喊了一聲,抒發我當時的心情,但沒想到驚起了一些鳥,看樣子我打擾到它們休息了,它們唧唧喳喳的叫着,在別人的眼中這叫聲只是噪音,而在我眼中這聲音就是一段美麗的音樂!

太陽已經到了我的正上方,我也要回去了,我下了山,在山腳下有一次的看了一下山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夏天,格外炎熱。每當我想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這句詩詞,我就想起了端午節……

一個平靜的下午,袁老師帶領着我們來到德林。首先給我們講了講,有什麼花可以往香包裏裝,第一種是茶,第二種是合歡花,第三種是艾草,第四種是……

在這幾個花,其中我最喜歡合歡花。“合歡”其中有歡字,歡表示快樂和高興,我希望我以後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在袁老師講解時,我發現了一旁的香囊,我一眼就註定了一個藍色的香囊,上面繡着兩朵紫羅蘭,一旁還繡着四大字“高潔淡雅”我感覺不管誰帶上了這個香囊,走到哪裏都彬彬有禮。

開始選香囊了,我就拿到了那個藍色的香囊,拿在手中,我就不停欣賞着他的樣貌,我看的癡迷時,袁老師說:“可以裝香包了!”我慌忙的跑過去,生怕搶不到位置。

開始裝香包了,袁老師首先給一人發了一個白色小袋子,把香料裝進這裏面。我首先抓了一大半的合歡花,剛抓起來,袁老師說:“多的可以多裝一點,少的就少裝一點兒,因爲後面還有很多人。”我看了看手中的合歡花,把手抖了抖,抖去了大半的合歡花,最終將一點兒合歡花裝進袋子裏,又抓了些艾草、驅蚊草、茉莉茶……在最後快裝滿時,我發現驅蚊草的下面還有一些藥材,好奇的我就裝了點兒中藥。

裝完香料,我就找了一個好位置,把白袋子的繩子綁緊,給他裝進香包裏。這時剛好夕陽落下,我手握香囊,看着這美麗的風景,吹着溫和的風,享受着美好的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你猜猜這是我們的哪一個傳統節日?那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划龍舟、包糉子,用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糉子。一大早,我就像條小尾巴似的跟着媽媽身後學習包糉子。媽媽先把材料拿出來:有白花花的糯米,有綠油油的糉葉,還有像一條條辮子似的糉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示範給我看。首先拿一片糉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小漏斗”狀的小窩窩。然後,放一勺糯米,再放一點肉餡,接着用剩下的糉葉把它全部包起來,爲了以防它裂開,最後用糉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的,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這不是挺簡單的嘛!該我親手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沒想到,到了第二個步驟,那些調皮的糯米娃娃一個接着一個的跳出來,害得我包都包不好,媽媽看見了,就走過來幫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糉子包好了。看着包好的糉子,他們形狀不一:有的包成了圓形,有的包成了三角形,還有的包成了牛角尖。我趕緊小心翼翼地拿去煮,過了一小時,糉子煮好了,我聞着這糉子的香味,連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姐姐看見我狼吞虎嚥地吃,嘴邊還沾着煮熟的糯米,情不自禁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與衆不同,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把買來的艾葉掛在門上,人們還會吃五黃。

一大早,我和媽媽準備了一些糉葉、蜜棗、五色線和糯米要包糉子。媽媽在做包糉子前的準備工作,她把幹糉葉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兒,又燜了十幾分鍾,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把糉葉煮一下呢?”媽媽對我說:“這樣可以使糉葉很快變軟。”然後又把糉葉撈出來,放在清水裏一張一張地洗乾淨待用,接着又把糯米淘乾淨。準備工作做好了,就開始包糉子了,我也跟着媽媽一起學學包糉子。

媽媽最拿手的是包長糉,她包的糉子個個大小均勻樣子好看。媽媽先拿了三張糉葉頭尾相向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裏,然後塞進去一顆大大的蜜棗,又在上面用米填滿,接着只見媽媽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就把糉子包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線把糉子緊緊地纏繞起來,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起來很容易似的,也拿了幾片糉葉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一開始還是蠻順利的,當我把漏斗做好,米和蜜棗都放好準備包起來的時候,米就從兩邊不停地往下掉,怎麼都弄不好。媽媽對我說:“包糉子也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地一步一步教我做,可是我包的不是米會漏出來,就是鬆鬆垮垮的,不像糉子,一綁線就全散架了,看來包糉子真的是一個技術活呀!最後我以失敗告終,想着還是等着吃現成的吧!很快,媽媽把糉子全包完了,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大約過了三四個小時,糉子熟了,滿屋子的糉子香味一串串都帶着水汽,香噴噴的,我迫不及待地就抓起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吃着美味的糉子,聽着媽媽講這些習俗背後的故事,我覺得特別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嘿,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的傳統節日。

中午,我們全家都吃糉子大餐,爺爺忽然地問我:“平平,你知道外衣是綠色的,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牀是什麼東西嗎?”“嗯,這可要好好地思考呀。”我又裝出一休樣子,用手在腦袋邊轉圈圈,“啊,當然是我們最愛吃最美味的糉子啦。”而我又反問起爺爺來:“爺爺,這個節日有什麼特殊的來歷嗎?”爺爺摸了摸我頭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那爲什麼過端午節時要吃糉子,喝黃酒,劃龍船呢?”我窮追不捨地問道。“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爸爸在一旁爲我講了起,肯定是怕爺爺累着“他倡導舉授能,富國強兵,抵抗秦國,但沒有被懷王採納,反而遭誣衊革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時,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國家,於當年的五月初五寫下《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悲痛欲絕,紛紛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爸爸剛歇一口氣,媽媽又接着說起來。“人們划起龍舟,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藥暈蛟龍水獸,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用糉葉包飯,外纏彩絲,之後,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龍黃酒的曲俗了。”

啊,在今年的端午節中,我不僅吃到了糉子,還學到了知識。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五月初五,是紀念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包糉子吃。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在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奶奶就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這讓本來就興奮的我,多了一絲期待。

熬過了十個多鐘頭,終於可以開始包糉子了。我跟着奶奶進了廚房,看着那洗乾淨的糉葉和浸泡過的糯米,我就知道奶奶早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學着奶奶那嫺熟的動作,同奶奶包起了糉子。先把兩片糉葉圍成一個錐子形,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往裏面填滿糯米,將餡放進去,再將剩下的糉葉把糯米蓋上,最後用繩子捆緊,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既興奮又激動,畢竟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沒有以失敗告終。看着這一大盤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與自豪。

包完了糉子,奶奶就開始煮了。沒一會兒,整個家中都沉浸在這淡淡的糉香裏。煮熟後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有些睡意的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看我的糉子。拿起一顆糉,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讓人回味無窮,忍不住多吃幾個糉子。

我一邊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一邊聽奶奶講端午節的來歷。“秦王要攻打楚國,屈原的提議遭反對,並且被革去職位,流放到楚國各地。流放期間,屈原寫出了許多部書,最後跳河而死。楚國人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投糉子。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便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吃糉子。”

吃糉子已經是我們過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在歷史的文化長河中,傳承這些歷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吃糉子”這一端午習俗,我們不能淡忘。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糉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糉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糉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說:“做糉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糉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糉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糉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糉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糉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糉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糉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糉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糉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裏,有許多習俗:賽龍舟、包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詩人——屈原。他很愛國,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傳來了糉子的飄香。在以前,人們用糉葉包糉子,投進江裏,是怕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讓魚吃糉子,魚吃飽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糉子的總類繁多,有甜的也有鹹的。有白糉子、肉糉子、蛋黃糉子、豆沙糉子……有小巧的“一口糉”,也有填滿餡料的大糉子。

糉子是用糉葉包的,餡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繩子繫緊,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糉子。

在端午節,人們用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掛在門上。因爲端午時節及其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溼熱、溫毒之氣鬱蒸,蚊蠅害蟲及細菌活動頻繁且繁殖生長迅速,疫病萌發,百病易從口鼻而入,所以用艾葉等做成香包,可以驅蚊、消毒。

賽龍舟是端午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在南方很流行。因爲很久以前,楚國人很捨不得屈原,變坐船去營救。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賽龍舟來驅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體現出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在這個端午節,可不要忘了這位偉大色詩人!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一早起來,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呀!

剛吃完早飯,媽媽就提着一大籃東西。我一看,是紅棗、糯米。“媽媽,要包糉子嗎?”媽媽溫柔地說:“都說自己包的糉子好吃,今天我們去奶奶家包糉子。”“太好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急忙幫媽媽提籃子前往奶奶家。

來到奶奶家,奶奶開心地說:“你倆來了,美煥,奶奶教你包糉子,好不好?”“好呀,我早就想吃自己包的糉子了。”我捲起衣袖,準備大幹一場。奶奶先拿了兩片糉葉折成小碗形狀,“一頭要餘出一些糉葉。”奶奶提醒我。再把糯米、紅棗用勺子舀進去,最後把剩餘的糉葉摺疊起來,用繩子均勻地把整個扎住,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折了好多次才折成一個小碗形狀,包完一個糉子都已經感覺精疲力盡了。看着奶奶、媽媽不費吹灰之力就包了幾個糉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快了速度。哎呀,糉子全散開了,原來繩子沒紮好。我只好重新包一次。

媽媽捧着一大鍋糉子去廚房煮糉子了。大約一個小時,一陣陣香味飄來,整個房子都是糉子味。我大喊:“媽媽,我的肚子唱歌啦,糉子好了嗎?”過了很久,終於聽到媽媽喊:“開吃了!”一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吃着香甜的糉子,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真是苦盡甘來。學習不也一樣嗎?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收收穫美味的果實。

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碰到糉葉,就趕緊縮了回來,只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時,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整個廚房都是糉子的香味,聞起來讓人流連忘返。

“5月5,是端午,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是哪個小朋友摟着小曲叉着小腰呀?原來是弟弟,他好像已經等不及要包糉子了!

包糉子的材料已上桌:糉葉、竹葉繩和糯米。媽媽告訴我們,要先拿兩片糉葉,外面的棕葉要大,裏面的糉葉要小。再把它捲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葉子捆起來做成一個可愛的草帽。打好結就可以放到鍋裏去煮啦!“武士1號”堂妹已上陣!拿起兩支糉葉,那糉葉像是兩把鋒利的刀劍,把糯米困了起來。當堂妹正要做底時,放在手心上的糉葉裏的糯米便悄悄的落到了盤子裏。堂妹對自己的要求似乎很高,像是要一次性就做成功。見自己沒成功,便非常傷心。我幫堂妹把糯米裝了起來,再把草帽捆的緊緊的,用竹葉打了個結。堂妹見自己的糉子變回來了,高興的把剛纔的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接下來,“武士2號”堂弟也上陣,他的糯米落了好幾次,我和堂妹在那裏偷偷的笑。當他們看我的時候,我便又繼續去包糉子。堂弟似乎看出了我和堂妹的心思,說:“你倆就是想我的糉子難看!張鈺琪的不一樣是郭雅楠弄的?!”

我也包了幾個漂亮的糉子,放到鍋裏煮了幾分鐘,拿出糉子時,我們幾個小孩衝過去,一人拿一個糉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不一會兒東西就被我們掃光了!

果然還是自己包的糉子好吃,這個端午節是真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從前,有個人叫屈原,他因爲自己的國家被入侵了,心如刀割,所以跳進了江中。人們爲了魚和蝦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中扔一些飯糰、蛋黃、豆子等其它食物。等魚和蝦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現在,我們在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做香包……

端午節的時候,小姑奶奶包糉子,看着她嫺熟的動作,弄得我眼花繚亂,我驚羨不已。我不甘心,於是決定自己也包一個大糉子。我學着小姑奶奶的樣子把葦葉一片搭在一片上,然後一折,再一擰,也成了一個漏斗。可是漏斗下面有一個洞,往裏裝米時,“譁”米全從下面的洞裏漏了出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了桌子上。可是我沒灰心,決定再好好包一個糉子。這回我把糉葉捲成漏斗狀之後,檢查底下沒有洞,才往裏面倒上米,再把三四個棗填在米里,撒上一層米,把蓋蓋上,三纏兩繞,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小姑奶奶說我可以把糉子包的更好,於是我更認真更細心地包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糉子。小姑奶奶和其他人都誇我包的越來越好,這就使我有點不好意思了。

包完糉子我們就蒸糉子。蒸糉子的時候,糉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中溢出來。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絲絲、一縷縷糉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等糉子蒸熟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繩子,再剝開綠色的糉葉,一股糉香撲鼻而來,露出乳自色的糯米。沾點白糖,輕咬一口,嗯,這糉子的味道太好了!我讓別人也嚐了這糉子,都說這糉子好吃。

吃着香甜的糉子,我感受到了做什麼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把它做完、做好,這樣纔能有收穫。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