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年味的作文【熱】

作文1.5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年味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的作文【熱】

年味的作文1

和爸爸媽媽徒步從府前街往奶奶家走去。

已經是下午五點多,天色開始顯暗了,又是陣風,帶着幾片雲遮蓋住了天空,好像這個城市一瞬間沉入了夜。

在春節前拼命趕工的公園路已經具備了通行條件,街道兩旁也立起了硃紅的燈籠,還十分創新地建起了明清時代的城牆和古樓,頗有一番韻味。本來,這裏應是除夕夜裏最熱鬧的地方了,但這次較先前則顯得完全不一樣。一路走下來,幾乎沒看見幾個行人。路兩旁的店面尚未正式投入市場,因此幾乎都是大門緊閉,安靜到我可以聽見冷風吹過我耳邊的聲音,以及板鞋踩在石頭路上有規律的“的的”聲。

我帶着口罩,拼命地呼吸,卻只是吸到自己呼出的水汽,又悶又難受。口罩便是我呼吸新鮮空氣的最大障礙。

但也沒辦法。這是去年十二月份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這些由中華菊頭蝠開始傳播的病毒已經感染了數千人,它們活潑的闖進了我們的中國年,毫無畏懼,它們活在所有人驚恐的對話當中,活在那些只增不減的確診病例中。而且,它們還極有可能飄散在今天晚上的空氣中,飢渴難耐,尋找着新的宿主。所以誰還敢在這個時候出去閒逛,那些沒辦法的,也都紛紛用口罩遮住了自己的口鼻。

今年,真是最不像過年的一次了。大人們擔心自己會被感染上病毒,生死便要交給老天定奪,小孩子們也抱怨着,但畢竟他們終究還是少慮的,他們只是對接連取消的宴會有些許不滿。現在最開心的只怕是病毒了。

到了奶奶家,之前所感到的種種冷清與無味,在進門的那一刻被吹散了。亮着的日光燈讓之前一路走來,習慣黑暗的我感到有些晃眼,餐桌上已經擺滿了溫州過年特有的高腳碗,盛滿了美味的'菜餚,一盤熱騰騰的炒年糕,白色的熱氣在冬夜裏顯得更加溫暖。客廳裏傳來一陣笑聲,聽聲音的粗獷便知道是兩個表哥在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不一會兒,爺爺從廚房裏一聲喊:“開宴了!”我們都來到餐桌旁就坐,整個房間在那一瞬間,更熱鬧了起來。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家人們,今天都匯聚在一起,自然有好多話題可以談,講得最爲熱鬧的當然是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我們最爲看重的中國年……

夜深,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就是睡不着,指針走向十二點,偶爾響起的鞭炮聲,告訴我,新的一年了。

因爲病毒,讓這次過年成爲最沒年味的一年,但這種家人的團聚,這種“年”的意識,豈是病毒能衝散的!

年味的作文2

不知從何時起新年失去了它本擁有的樣子。

都說現在的春節沒有了年味,那麼所謂的年味是什麼呢?是天空中綻放着的五顏六色的煙花?是夜裏十二點鐘聲響起後的紅包?還是孩子們獲得紅包的笑臉?這個問題也許可以有很多答案。在我的心裏年味應該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

在我的記憶中模模糊糊的存在一個場景,木炭在火盆中拼命的釋放熱量,火盆上放着一個架子,架子上放着紅薯。大人圍坐在火盆邊交流着一年經歷的事情,孩子們坐在大人的旁邊期待着煙花和紅包的到來。隨着大人們聊天的不斷深入,紅薯的香味已經撲鼻。孩子們聞着紅薯的香味打斷了家人的聊天爭吵着想要吃紅薯。大人們忍不住孩子的吵鬧,在火盆裏挑挑選選尋找着烤熟的紅薯。紅薯暴露在了空氣中,外面那層的皮早就開始變得蔫吧有些焦黑。大人們招呼小孩拿來紙巾把烤好的紅薯包裹,心急的孩子們聞着紅薯散發出來的香味,伸手搶奪紅薯。誰知道剛烤好的紅薯是那麼的燙手,孩子們把爭奪到的紅薯放在兩個手掌間拋來拋去像極了表演雜技的猴子!好不容易等紅薯開始冷卻早已垂涎欲滴的孩子們剝開了紅薯皮金黃色的紅薯在空氣中傳播着它誘人的香味。一口下去一切煩惱都拋出腦海,心中只有一個字:甜!

原以爲過年會一直都如此和諧,很明顯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孩子。現在過年的一切都和我記憶中不同。那紅火的火盆不知怎麼被一個個鳥籠代替放進了家裏。以前熱熱鬧鬧的聊天場面消失了,大人們似乎都各懷心事。哪怕有聊天的時間,聊天的話題除了錢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曾經吵鬧的孩子們呢?他們大都捧着手機玩着遊戲,手機裏的天地纔是他們學習後的期待。他們的笑臉也逐漸消失曾經孩子們玩樂的地方一片寂靜……

看着眼前的場景我一度覺得我的'記憶出現了偏差,記憶中的情景是否真的出現過,我曾經是不是真的那麼天真無邪。但是烤紅薯的味道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環繞,這讓我堅定這記憶中的一切都不是憑空出現,這都是我曾經真實經歷的。多希望這些場景能再次出現,多希望記憶中的火盆能重新回到家中,多希望能再一次吃上記憶中的烤紅薯。

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擁有美好的回憶,但是爲什麼不能讓美好的回憶變成現實呢?放下手機,放下煩惱,開開心心的圍坐在一起,哪怕沒有火盆,沒有烤紅薯,但是有家人的關心,我相信曾經消失的年味可以重新出現在身邊!

年味的作文3

濃濃的鄉情伴隨着年味兒越來越香醇暖磬,夾帶絲絲寒意微稍縷縷春風在外風雨兼任、烈寒苦霜的一年多來只是心思切急的推開家門那一瞬間溫情滿滿的說:爸、媽,我回來了。家鄉的飯菜有很多很多童年的回憶,它牽不走多年漂泊在異地而又歸心似箭眷戀鄉土的情、帶不來沒有比那爺爺奶奶撫摸我臉頰、爸爸媽媽疼愛有佳、繁絮嘮叨的愛。

一家人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圍着大圓桌吃着團年飯十分開心,每年春節過年的時候家裏總是全家總動員忙裏忙外,張燈結綵的佈置很是喜氣熱鬧惹人,不時我爸還使喚着我媽春聯沒貼好啊、福字貼歪了啊...,我咋的一看在旁偷偷樂呵呵的嘰笑,颯然間我媽就不安氾濫的輕啪幾下我的腦瓜,趕忙暈頭轉向的沒晃過神兒來.....。

從臘月初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月季,隨着這幾年城鄉一體化不斷深化改革,鞭炮似乎不再是很暢銷了,有很多街道、小區周邊都明令禁止不許放鞭炮了,自然就少了許多從小跟到大、一聲震翻天刺激暢快的伴奏樂曲。還記得小時候小夥伴們過年的時候在一起玩兒,總是要比着看誰買的鞭炮多、種類多,這不話音兒還沒落下就來了個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他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噼裏啪啦的東邊煙火、西邊縱歌、南北搭篝。

家鄉的變化很大,城區改造擴建使我對家鄉的環境空然間一片盲白,經過黃帝故里才感覺到這是一場久別重逢的相遇,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會慕名而來尋根拜祖,隨着春節將近,各種各樣大小不異的中國結掛滿整個炎黃廣場,家鄉的人們臉上洋溢着喜慶,而那不時打點着年貨的老闆嘴裏清唱家鄉戲的'方言很是熟洱怡心。

畫面已經持續到深夜,當萬家燈火通明到整宿是年老一歲寄託着新的一年如似往年一樣祝福家裏所有的親人平平安安。在過去的一年裏或心中還有難愈不平的各種委屈、或暫時相隔兩地對戀人彼此牽掛的訣訣衷心、或故人已去墓前哀思痛悼的無比傷情、或不能抹去災難帶給家庭永世分離的陰影、或等不及老爸老媽年三十兒久別未見的孩兒依舊未歸無以對語。

當我們長大了,都變了,被世界改造了,不會在想着小孩子手心裏的畫筆還復有當年一條條畫到海枯石爛彩色變黑白的思緒;不會在念着有沒有一個人對你說的最記憶深刻的話語;不會在放着怎麼也跑不出世界地平線放以藍天無肆飛翔的風箏假期;不會在趕着時間來到教室彌補前一天未做完的習題。但我們會留着那隻握滿手紋的畫筆、記着那段啓蒙絡繹的話語、存着那隻幼少執手的風箏、蓋着那本青嵐別趣的筆記。

而這酒香似撲鼻,煙火騰空升起,雄關從頭越,萬象更新。

年味的作文4

“新年好,新年鬧,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這首簡單的兒歌道出以前男女老少過新年時發自內心的甜蜜。和以前一樣,人們依然守着過去的傳統:採辦年貨、貼對聯、掛燈籠,時間老人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越來越濃了,似生活中增添了一種莫名的期待。

爲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今天我來到了杭州的古文化的發源地,老杭州的精神樂園——吳山廣場。吳山上的廟宇雖已不存,但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如上鐫刻有蘇東坡的詠牡丹詩和明吳東昇書寫的“歲寒松柏”四字,字跡尚可辨認。三茅觀舊址附近有一塊岩石,上刻“吳山第一峯”五個大字。

農曆臘月20是杭州吳山一年一度舉辦吳山廟會的日子,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齊聚這裏,寄託對美好新年的祝福,吳山廟會,不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斷,臘月二十到正月十八,人們到此辭舊迎新、祈求一年的好運氣,早年的廟會,除了燒香拜佛、算命測字等傳統活動外,還有賣書畫的、演廟臺戲的、耍雜技,賣花、鬥雞、看相、賣唱小曲、鬥鳥,人們趕廟會往往是“聞風而去,滿載而歸”。無數種小吃是廟會上永恆的風景,在這裏,西北的燒烤、臺灣的冰點、老北京的糖葫蘆、新疆的果脯……不少食客一路走一路吃,爲的就是將美味“一網打盡”。

今天的吳山廟會,給大家提供購物、娛樂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廟會的內容是那麼的豐富體現了繽紛多彩的生活細節,讓我感受到了昔日杭城的往昔的市井風貌。

在吳山廣場的我還看到了一羣最可愛的人,他們是來自杭州各個大學的`志願者,敬最可愛的愛心使者,。在吳山廣場一場以“青春彩杭城春風送和諧”爲主題的廣場志願者服務活動中,我和志願者工作人員在一起,看到了他們爲杭州本地市民和春節期間外出的遊客們所做的一切。

大年二十八的廣場上,遊客很多,步行街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旅客一擁而上,問路的,拍照的,嬉笑打鬧的,耐心的志願者沒有理會吵鬧的言語,熱鬧的場面,維持着秩序,引導着遊客,用最禮貌的話,最真誠的微笑耐心地,解答着遊客的各種問題,

志願者人員身上,我看到了真情,體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放棄自己的時間服務他人的付出與偉大。在那裏我明白,能服務他人是一種快樂。

我學會了可能不會出現在書本里的知識。那是一種奉獻的生活態度,“與人爲善,暖於錦帛”“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道理,吳山年會結束了,但今天看到的一切和發生的一切將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

年味的作文5

春節前幾天,陪着家人去置辦年貨。天正下着小雨,雖然沒有溫暖的陽光但卻也一掃之前的霧霾天氣。走在路上,遠處不斷傳來低沉悠長的汽笛聲,心想好久沒有做過輪渡了,這次有了機會去重溫兒時水波盪漾,空氣腥溼的`記憶。

到達目的地後,雨也恰好停了。我提議去花鳥市場瞧瞧,買些花草回去裝飾。去的途中,身旁的人沒有想象中的多,我還納悶,他們說都回家過年了唄。噢,回家纔是過年啊。

節前的物價也漲了不少,看中的一盆萬年青價格差不多翻了一倍,看着他們在洽談價格,我到附近又轉了轉,看見了一盆含苞欲放的風信子。那樣子實在惹人憐愛,體態嬌小,放在書桌窗前正好。挑好了心儀之物,走之前還了解到風信子的象徵義:只要重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豐富生活。聊了一會後,我急忙催促他們回去,他們似乎有些不滿:“不是你攛掇着來這兒嗎,這纔多久就趕着回去啊?”“回家,過年。”

我腳一踏進家門,便急忙着張貼各式吉祥物。屋子在放假前就已經被整理得十分整潔了。對了,還有春聯沒換,不急不急,等到了三十那天再換也不遲。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時人們地風俗也只能存活在詩歌與人們地想象中了,不過還好,一同祈盼新年地到來地這份心情一直未變。

沒有做下來多久,我又被支出去買一些招待客人地水果。來到附近地市場,真地是人山人海。難道白天沒有出來地人都選擇這個時候出來?推着購物車在人羣中艱難地前行,身旁地人們也沒有表現出十分喜悅地神情,反而多了一份恬淡和寧靜,抑或一種期待。在期盼什麼?遠方遊子地歸來、往昔不幸地離去、來年心願地實現……或許都有,人總得有些期待,生活才能繼續。

終於,看着窗外別人家地陽臺上都掛起火紅地燈籠時,電視上地主持人換上喜慶地紅裝時,我知道,春節——各大節日中最具分量地一個,已經來了。期盼已久地春節就這樣來了,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是啊,這是我第一次想到這樣地問題,從年頭盼到年尾地春節來地時候,我竟毫無感覺。是因爲沒有了兒時地煙火炮竹,還是沒有當年一大家人共居一處地溫馨?

“開飯了!快出來。”

“好,馬上就來。”

就像平時開飯一樣,我走出房間。不過當我看見牆上地福字與中國結,看見桌子上一圈擺放整齊地飯菜和斟滿酒地酒杯,看見他們臉上洋溢地滿足與喜悅,我知道就算沒有炫目光彩地煙花,沒有衆人地歡聲笑語,只要在家裏,與最親地人在一起就是春節,就是過年。

這,就是年味兒。

年味的作文6

我站在這時間的分水嶺,心直頂着肋骨:什麼是年味呢?

那時我尚在稚齡,記憶仍歷久彌新。

太陽平西了,老樹的梢頭掛着點金光,飛鳥的翅膀攜金色舞動。在這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時刻,卻無一人歇下來欣賞美景。

門前,一個易拉罐躺在地上動了動,又動了動。我一隻腳勾起,另一隻腳正蹦着揮過去來幫貼春聯啦!爸爸踩着梯子立於大門柱子前,我嬉笑着喊:不對不對,又貼歪了!他左趕右趕,比哼哈二將還讓人發笑。廚房裏散落着許多顏色,媽媽一手執勺柄翻炒辣椒,一手擎飯碗往桌上送。最熱鬧的地方碰!大人們似乎特別愛那幾個四四方方的八萬九萬,聚在一起比孩子還愛玩。烏黑的天,閃光的煙火,天上有光,孩子們的眼睛裏有光。到處好玩,到處熱鬧,到處有聲有色。孩子們手中的煙花棒迸發出火光,年味就在這一個個光圈裏散開來。

原來小時候的年味是摸得到看得到的熱鬧;爸爸的年味是被工作佔據的生活得以投入另一種歡愉的忙碌;媽媽的年味是親人們歡聚一堂與之同樂

天上的星伴着我的心跳,我常常思索:什麼是年味呢?

今年的.春節不知被誰惹惱,決意不讓我們過個好年,不幸的消息隨着柳芽往一塊兒長。

雲被太陽縫起來,找不見光。喘息積蓄在口罩裏,成了一片潮溼與溫熱的不適。走在前面的媽媽催促我加緊腳步。街上穿梭的人逐漸在變少,冷清不請自來。

飯桌上,我總覺少點什麼。也許是那一份到處可以遊玩的享樂。大家像在寫命題作文,緊扣住口罩肺炎這些詞大展身手。身旁春晚的聲音,增添了一絲熱鬧。飯後,我與手機對話,夜空成了手機中親朋好友嗓音的共鳴箱。在這個註定與平常不一樣的除夕夜,似乎沒了以前過年的熱鬧,又似乎有着另一種不平凡的熱鬧。最讓我覺得有溫度的聲音,從那一片薄薄的電子屏中傳出。那個拉快我們生活腳步的電子產品,此時成了愛的聯結帶與遠在各處的親朋好友聯繫祝福,爲處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捐出心意,看到一個國家凝聚在一起可以產生的強大力量,感受人與人之間永不會被隔離的愛

誰也解釋不清年味是什麼:那些自記憶起慶祝的春節習俗,那種自然而然包裹自己的熱鬧,那份赤心相待的關心。後來時間被日曆一頁頁沖刷,人愈發覺得年味淡了,不那麼熱鬧了,愈發覺得電子產品把生活帶入了一個閉環的漩渦,不想走也走不出。人們開始焦慮:失眠的蟬鳴,每隔一段時間統考的成績,剛過月中就在敲警鐘的銀行賬戶,每張要修半個小時才發到朋友圈的照片也許人們期待過年,不單因爲能和家人團聚,也因爲能放緩那些時代使然的焦慮。

什麼是年味呢?我似乎明白了些。

年味的作文7

日子丁冬丁冬過得好快,不覺間臘月已過了一半多。現在生活好了,日子不再難熬,一年年日子飛快消逝着,年關逼近了竟沒“年”的感覺,不像小時候的家鄉,一進臘月年味就濃濃的撲面而來。

一喝臘八粥,年就一頁頁掀開了,聞到了年味。村裏人重視年,年是鄉村一年裏最大的盛事。臘八之後的集日開始熱鬧起來,賣年畫和春聯的攤子擺滿了街道兩傍,讓你感覺到年逼近了。買年畫貼年畫,是小孩子最高興的事,在集市上買回年畫,熬點麪糊,我和哥哥拿着畫在牆上比來比去,那個鄭重啊,比拜堂的新郎官對衣服的要求還認真。

臘月二十四是小年。這一天要送竈王爺上天,每家都會在竈間設一個供桌,擺上麻糖,貼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供品麻糖就是讓竈王爺吃了糖嘴甜點,回宮後少說凡間壞話,比如飯食浪費啥的,多說好話。其實呀就是賄賂竈王爺,讓竈王爺向玉帝報喜不報憂,玉帝一高興,來年就會風調雨順,有個好年頭。

臘月二十五,是填倉的日子,填倉是對豐收的期盼與嚮往。用爐灰在院子中間圍兩個圓,撒上一些小麥、玉米、稻穀等,象徵糧倉,以示五穀豐登。在朝向外門的方向畫上梯子,直通糧倉。我家院子大,爺爺會圍好幾個糧倉,哥哥踩着梯子,彎着腰,做背糧食狀,一步步走向糧倉,嘴裏學着老年人的腔調說,我送糧食來了。引得家人大笑。兄妹幾個在各個糧倉間跑來跳去,歡笑聲溢出院落。自從住進市裏的樓房,填倉的歡笑再也找不到了。

家鄉過年“規矩”多,比如正月初十之前不能動“生面”,也就是不能蒸饅頭,所以要在臘月裏就把明年正月裏的饅頭備好。所以蒸饅頭是過年一大項工作。

母親手巧,母親蒸的過年花糕好吃又好看,還有菜糰子、包子、供香饃、黏窩窩等等。這時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幫母親燒火,看着紅彤彤的.爐火,想着鍋內的美味,看着母親被火光映紅的臉,喜悅與滿足在心裏盤旋升騰,那種心情,那種感觸,在現在的“好日子”裏是體會不到的。那幾天裏,天天能吃到新花樣,那真是貧窮日子裏的饕餮盛宴,所以口舌之歡也是那時孩子們盼過年的最大由頭。

除夕,一家人圍着面板包餃子,小孩子們屋裏屋外穿來穿去,一會到屋外點燃一個小炮,啪一聲清脆悅耳,幸福的氣氛暖融融。

七年級早上被“噼噼啪啪”的鞭炮驚醒,穿上新衣隨着父母和叔伯兩家子給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看着一大家子後輩們,喜得合不攏嘴,高興地給我們發壓歲錢。雖然一人也就幾毛錢,卻比現在的孩子拿到百元大抄來得高興。

想起家鄉的年,心裏暖暖的,有種喜悅的涌動;也澀澀的,有種逝去的失落。家鄉濃濃的年味,只有在記憶裏再現,也在記憶裏被塵封了。

年味的作文8

放假了,熬夜複習到深夜崩潰的感覺被沒有歸屬感的空落取代,舍友、同學、朋友都回去了。趕去做家教的公車上稀稀落落地坐着互不交談的三兩個人,我擡頭看向窗外,鉛色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連路旁濃濁的灰塵也在肆虐飛舞着,壓抑着我歸即未能歸的心。在心裏默數,回家倒計時,兩天。

農曆二十四,萬水千山奔赴故里,下車了,家裏只有奶奶,不願她承受過盡千帆皆不是的煎熬,因爲深知這趟列車經常晚點。一個人,一隻褪色的揹包,拉着皮箱,在鎮上最乾淨、最繁華的的街道上製造出飛機在頭頂飛過的刺耳聲,沒有焦距的目光不理會別人一樣的眼神。我只是走着,走着,走過那條閉着眼睛都能回家的路,我不知道是怎麼了,竟然害怕碰到熟悉的鄰里,可能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那被問了十幾年的問題“四妹,你爸媽回家過年嗎?”吧。

到家了,沒有電影鏡頭上演的久別從逢的擁抱,奶奶只是輕輕一聲,“小妹,回到家了呀。”堂弟是特別興奮,丟下手中的玩具站起來一一向他的夥伴介紹,“看,我芳姐回來了呢。”這一路的蒼涼頓時被溫暖填塞得滿滿的,我知道,回家,很大一部分是爲了堂弟,這個打心底依賴我的小孩。

農曆二十八,家裏包糉子,伯母來家裏幫忙,我和堂妹打下手,來家裏串門的鄰居都誇我們的手藝好,包的糉子特別乖巧。我想,這樣的糉子要一家人團聚吃得才香,爸媽不回來,包的再好也無味。

二十九,除夕了,按照習俗,我們是要大掃除的,我早早就起來準備了。我愛勞動,純粹的勞動能讓我停止思維的運轉,全身心地專注於手上的活,把外界的一切隔絕起來,這是一件快樂而自在的'事。

臨近傍晚了,夕陽在門外寬廣的農田灑下一片橘紅的晚霞,在這寒冷的冬天看見這麼漂亮的天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我愛農村,自然界佔了一半的功勞。門外那條路,來來往往的村民都陸續拜社回來了,一大家子的人有說有笑,我想,對於大部分村民來說,這種歡樂一年也就這一回吧,可是我呢?我要等到何時才能擁有那種快樂呢?伯父和堂哥叫我們到他們家吃飯,我很頹然地坐在書桌前,畢畢剝剝的鞭炮聲時近時遠傳來,是嗎?新的一年又來了嗎?我告訴自己,這一年過去了,下一年已經來了不是嗎?

放煙花了,今年堂哥買了很多煙花,可惜十二點時只有我一個人在放。煙花多麼絢爛啊,只有一瞬,卻盛開了一世的繁華。煙花易冷,一場煙花散,一季雪花融,如果說一場煙花一場夢,那,我只想做一個,關於團圓的夢。

年味的作文9

二十三打土塵,二十四送竈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魚肉,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七年級,開門就作揖,七年級拜家庭,八年級拜亡人,九年級初四拜丈人。

這是湖北的年歌,唱出了湖北整個過年的風俗。然而各地習俗有不同,我家鄉的年味,獨具一番風情韻致。

農村的年是從臘八開始的。喝完臘八粥就該殺雞宰鴨醃製臘肉了。一年到頭養了三四百斤的大肥豬也被醃製成各種臘味——臘豬蹄,臘腸,豬頭肉等。然後捎帶給遠方的親人,讓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濃濃的鄉情。

二八二九,身在異鄉的人們都披着塵土回鄉,趕在三十之前給失去的親人“送亮”——所謂送亮,即在祖先墳頭燒上寫冥幣,再放鞭,燒香,在墳頭插上一根紅燭(現在已被LED燈所代替),年輕一輩的人還要磕頭祈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被祖先佑護。當夜幕降臨時,你會看到遼闊無垠的田野上,是星星點點,綿延不絕,昏惑的紅光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閃閃爍爍,只有在這時,你纔會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偉大,以及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的厚重。

團年飯的程序也頗爲講究,菜餚擺好後,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飯擺好酒,在桌子下燒上一堆堆紙錢,這叫“叫祖”,讓逝去的祖先先吃,據說在這個時候,小孩子能在門的角落裏看到祖先的靈魂,雖說迷信了些,去飽含着人們對於先祖的思念,以及對於民俗的代代傳承和尊重。

飯桌上的菜餚品類豐盛,然而有幾道菜卻必不可少——臘魚,臘腸,臘肉以及魚糕。荊州人素有“無糕不成席”之稱,每年過年家家都會置些魚糕,而有手藝的人家便會自己打製。將魚肉切碎成一團無刺的肉團,再抹上些蛋黃,在籠屜裏蒸成糕狀,魚肉除刺,保留其鮮味,加上細膩的口感,輔以蛋皮的柔韌,自然成了家家桌上不可或缺的標配。另一道不得不提的菜就是豬頭肉了——這是公安特有的風俗,即將一整隻豬頭加鹽醃製,在年三十上鍋一蒸,即可入口了。豬頭上的每一塊肉都是精品,肥而不膩,嫩滑爽口,但由於是假重鹽醃製,味道極鹹,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吃不了兩三塊便認輸了,而老一輩則一隻腳架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菜刀,在豬頭上大塊撕扯,大汗淋漓。

三十的晚上在一陣鞭炮聲中趕走“年”之後,便迎來了農曆的新一年,接連幾天的走親訪友後,年也算是過完了,聽上輩的講,他們小時候過年時還有舞獅子龍燈的表演,小孩子還可以踩竹馬,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年俗也漸漸消失了,但值得慶幸的是,那紮根在泥土中的年味卻從未被時光沖淡。

我想,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傳承的味道吧。

年味的作文10

年味,年味,就是過年的味道。我是在家鄉揚州過的春節,嚐到的是家鄉的年味。

經過八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終於從車山車海的高速公路回到了幽靜的鄉下。到鄉下已是晚上,一下車,漫天的星星撒着銀光,披着銀衣,還有幾顆星中貴族穿着紅色長袍,看這架勢,好像也在迎接兩天後的春節哩!

“民以食爲天”過年的食物更是豐盛的!爺爺家的竹竿上已經滿滿當當掛着自制的:鹹雞、鹹鴨、鹹鵝、臘腸;爺爺家的飯桌上是一盆盆的肉圓、魚圓。這年味是香香的!

我們家孩子不少,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就是玩。弟弟這樣大的孩子,滿村亂跑,帶着他們自制的打狗棒,還有口袋裏嘟嘟囔囔的摔炮。我和姐姐們玩什麼呢?貼春聯還是放煙花?都不是,我們窩在被窩裏“鬥地主”。忙碌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難得的過年,就讓我們也放鬆放鬆吧。這年味是甜甜的!

要說今年過年最流行什麼?“紅包”是當之無愧的!即使在鄉下,微信、微博、支付寶紅包也是大受歡迎的。一大家子的人喲,大大小小每個人拿着手機,低頭搶紅包。我們家族人多,自己組建了一個家族羣,這下好了,羣裏不分男女老幼一起鬨搶,比網速,比手快。

電視裏的春晚節目也是在熱熱鬧鬧演繹着,不過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手機上,電視節目竟成擺設,是歡樂春節的背景。

“媽媽,給我些零錢,讓我發紅包”弟弟嚷嚷着。

“自己搶”,媽媽也不寵溺着。

“哇塞,我又搶到了一個”表哥的手指速度實在是快呀!

“你發,你發”小堂弟着急地催促着。

“不要着急,我單發你個一個”嬸嬸安慰着還在留着鼻涕的小堂弟。

“等一等搶紅包啦,吃些點心吧。”奶奶端來了各類零食。

我夾起一個話梅塞進嘴巴,又甜甜對奶奶說,“奶奶,你來,我教你搶紅包!”

歡樂在家裏瀰漫,這其樂融融的年味呀!

電視裏新年的鐘聲響起,鄰居們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地炸開啦!

我們也都蜂擁到院子裏放起了鞭炮,“噼裏啪啦”!直叫人想起“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詩句。

“到爺爺的船上去放煙花吧!”胖胖的堂哥總有新奇的想法,我們小孩子們都歡樂呼應着。堂哥給我們每個孩子都發了煙花,雖然不大,但是能夠親手點燃一個煙花,我也是心滿意足的。要知道,今年我在上海的同學們是沒有機會親手放煙花爆竹的'。

“快看!對岸的煙花”眼尖的弟弟高聲叫着。好漂亮的煙花!好像突然爆開的花朵,讓天上的星星都失去了光彩。喜氣洋洋的年味融化在夜空裏,四散了開去。

家鄉的年味,在星空,更在我的心裏佇足!

年味的作文11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着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穀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說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

臘月二十三是竈王爺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竈。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竈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竈時給竈王爺吃甜得粘住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送竈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着過年開始。

臘月的日子長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綵;戶戶圍着餐桌、抱着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雲散,所有的`豐收、喜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

正月七年級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後,村裏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着或趕着身上披掛彩紙摺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爲驅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戶戶點燃用玉米、蕎麪捏的燈盞,小孩挑着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爲一體,相映成輝。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後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爲“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戶戶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村子,照亮天空。人們爭搶着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年味的作文12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注重氛圍的中國人來說,年味就十分重要了。

什麼是“年味”,看到這個詞大家都會想到貼春聯,放爆竹等活動。在物質匱乏的古代人們對年有一種盛情,在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吃好一點,穿好一點,因爲這不僅是一時的事,而是象徵着未來一年的幸福與否。因爲"年"是告別過去,面向未來的特殊時刻。喜慶、吉祥、平安、團圓、興隆、長壽、富貴……這些都是年的意蘊,都算是年味,它們凝聚了人們對生活、對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願。年的特殊含義構成了年味。

但在今天,我們的生活的到了很大的保障,曽經只能在年夜飯上品嚐到的美食都已變成了家常便飯,只有在過年纔有新衣服穿成了過去式,防止空氣污染禁止放鞭炮,物質上的年味在一點點的消散,僅僅這樣人們就開始覺得春節開始變得空洞了。中國這幾千年來留下的最大得民俗就是過年,年味是一代代人的精神傳承,年味是中華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是我們民族的至寶。年味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意義,那些物質上的年味只是錦上添花。

年味的意義在於團圓、親情。每年春節前的半個月,在各個地方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都能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擁擠着,要在大年三十前趕回家,在年根的時刻和全家人團圓在一起。不需政府花一分錢,不用任何單位組織,全國上下有上億的人,在同一時刻拼命地往家趕。這是一種很壯觀的`景象,這還證明着年味還未消散,一家人聚在一起顯示出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有團圓就會有親情年味中的親情就在拜年中傳遞着。但總有人抱怨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過年的團聚、拜年越來越形式化。一家人坐在一起卻是在各自低頭玩手機。這樣更是丟了年味的精髓。團聚是爲了讓家人能更好的交流,這是年味的承載點,我們不能讓其被破壞。

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的一個工作重心,春節的精神文明更是我們要關注的,我們不能讓年味毀在任何事物上,年味是一種文化,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刻,我們需要文化的依傍,避免迷失自己。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刻,我們需要凸顯自己的文化身份,否則將會失去自信心和光榮感的根由。在這個大信息時代,我們更需要堅定自己的文化,防止我們被外來文化衝擊而迷失。

爲了不讓我們的後代物質的富有卻精神的貧乏,我們要永遠記住年味,傳承年味。

年味的作文13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盪漾在空氣中的桂花香。爺爺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裏擠出來,從未掩好的窗戶裏鑽進屋裏,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並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後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着一點點早晨的溼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鑽進你的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着香味去尋它的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着,只聽見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牀,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裏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裏的有時香的沖鼻,花朵也沒有城裏的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順着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裏臭烘烘的,陰冷的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着我愉快的童年回憶。草棚裏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於牆角那堆黑漆漆的東西吧。偶爾會有幾隻睡過的雞從草棚裏不緊不慢地踱着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後院摘白菜,一起餵豬。不好聞的味道始終瀰漫着,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隻窩在牆角的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的脆響,歡樂極。

家鄉味是大鐵鍋裏炒出的飯菜的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戶戶的煙囪裏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淨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裏翻炒着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的食材在鍋裏跳躍着,彷彿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着腳。鍋裏還冒着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裏當然還會有嗆人的濃煙味。姑姑總是端着板凳,坐在竈臺後,一面添着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着淚一邊仔細嗅着各種菜的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溫暖的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的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年味的作文14

年,是三百六十五天的最後一天,是一個新的週期的開始。它承載着祝福與回憶迎接下一個年。而年味兒是甜的,是令人懷念的。

小時候,還在咿呀學語的我不知道什麼是年,更不知道什麼是年味兒,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朦朧的,是天真的。慢慢長大了,年對上幼兒園的我來說,僅限於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吃的吃,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美味可口的。一年又一年,對上國小、上國中的我來說,年是可以領許多壓歲錢,是可以不用上學,開開心心玩耍的日子,那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歡呼雀躍的。現在,對上高中的我來說是一家人的團聚,親情的聚集,這個時候的年味兒是溫馨的.。

每年春節,爸媽都會帶我去鄉下爺爺奶奶家裏過年,記得小時候最不喜歡到鄉下去,因爲沒有網也沒有玩伴。而如今,我向往着鄉下清新的空氣,嚮往那蔚藍的天。來到爺爺奶奶家,鄰里們一路上的問候與祝福溫暖了我在冬天裏的心。在車裏向外張望,門前有兩位骨瘦如柴的老人焦急的等待着,寒風吹過,他們的銀髮也隨之舞動,看到我們,奶奶會親切的迎上來牽着我的手,轉身,我看到奶奶單薄的身軀,心也跟着抽動。

年的這一天,大清早起來貼對聯,對聯是爺爺親自揮毫,帶着一股子墨香,貼在大門兩側,期待着下一個年。豐盛的年夜飯在親情的烘襯下更顯得可口,嘗一口,嗯,是奶奶的味道,伴隨着鞭炮聲,年夜飯開始了,歡快的話語,祝福的話語都迎耳而來,這是一種風俗,吃完年夜飯便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這時衆人臉上洋溢着笑容,在春晚節目的歡聲笑語中一家人漫溢着親情,很濃很濃。而這一夜註定是睡不了的,因爲炮聲會響一晚,這是一種對來年的祈禱,對親人的祝福。今年的年,我過得仍是歡快,但總有種失落感。

是啊,爺爺奶奶過一個年就少一個年,而以後將要上大學的我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也更是少之又少,年的團聚終究是會散。離開時,爺爺奶奶的話語一串串打在我心上,他們眼角下的淚一滴滴滴在我心口。今年的年味兒,仍是美味仍是歡快,仍是令我懷念。

城市的煙花絢麗比不上鄉村的樸素,而在我心裏,那所謂的年味兒是一家人在一起的親情,我希望,這樣的團聚能遍佈世界每一處角落,讓親情不散。情不散,人亦不散。

閉上眼,聽——那是爆竹聲,嗅一嗅,那是年味兒啊,親情的味道。

年味的作文15

大年三十的晚上,街上悄無一人,每家每戶都像一個個不同的世界,過着自家的年——對於那些張燈結綵、佳餚滿桌的大家庭來說,是甜蜜無比的;對於孤寡的老人來說卻是格外孤獨,想必他們正對着對面樓中發出的燈光發呆,思念着遠在天涯的兒女……而我,今年嚐出的年味卻與以往不同。

以往,我們一家都覺得回家鄉過年,心裏才踏實。我想,在上海最不適宜做的事便是過年了。記得去年過年,家裏到處都是熟悉的面容,或胖或瘦,或老或小,好不熱鬧!奶奶左手握着我的手,想逗我,卻不知如何逗,只好不斷稱讚:“長高了不少呀……”,她的手有些抖,不知是太老還是太激動了,右手拿着茶杯輕輕放下,拽着我的衣襟,將我拉到她的身邊,我順勢坐了下來,她好像給我按摩似的一會兒揉揉我肩,一會兒摸摸我的頭,生怕我跑走了。我看着她的.臉,卻發現奶奶眼裏噙着少許淚,但臉上依然笑着說:“小東西以後長得肯定比你爸爸還高,哈哈……”此時年味是甜的。

今年同樣是諾大的飯桌,媽媽端上許多她親手做的菜,寬大的飯桌頓時擁擠不堪。按照常理,與這張大圓桌和這些佳餚相匹配的應是十多張歡笑的面孔和不住的敬酒聲,熱鬧非凡,但現在只有我們三個人——爸爸、媽媽和我。許多人認爲,過年便要大團聚纔有趣,三個人的年怎麼過?

三個人照樣過。我們猜謎語、飛花令、連成語、做遊戲,誰輸了誰喝。酒過三巡,我們仨互相敬酒時歡樂的氣氛漸漸平息,爸爸媽媽都有些微醺了,雖說我喝的不是酒,卻不免被這歡樂的氣氛所感染。常言道:興高於量,陶然而不醉。爸爸媽媽話也多了起來,這才漸漸有了過年該有的氣氛。我們的笑語彷彿被空曠的客廳漸漸稀釋了,心頭猛地一酸:不知遠方的奶奶現在是不是也在思念我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除夕夜的月牙對我眨眨眼,它好似奶奶的眼睛;奶奶此時也一定望着月亮,月亮也好似我的眼睛,向她眨眨眼。

爸爸拍拍我的手臂,壓歲紅包橫在我眼前,我向來“見錢眼開”,心裏不禁大悅,當即收下,年味轉而又變甜了。三個人的年何嘗不開心、幸福呢?雖然身旁少了親人陪伴,一年365天,我們哪一天不在思念他們?只是這樣的思念被繁忙的學業掩蓋着,而在這三人之年的深夜裏顯得格外強烈。除夕乃是一年的結尾.一個句號有什麼難畫?我們應當畫的高高興興、熱熱烈烈纔對!

我舉起手中的杯子,向着月亮幹了一杯,這月亮如同我的親人們,深情地注視着我。我欣慰地發現,歡慶與思念混在杯中,不酸不甜,剛剛好。

標籤: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