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八篇

作文1.8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八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國慶節那天,我們隨着歡樂的人羣來到了文化宮。

我們一到文化宮,立刻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廣場上花團錦簇,小花們那一張張笑臉裝點着節日的廣場,使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廣場中央噴泉也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唱起了動人的歌謠。噴泉們那時而高,時而低,時而旋轉的優美舞姿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看得入迷,旁邊“鏘鏘”的敲擊聲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轉頭看去,看到廣場的一角被一羣人圍得水泄不通。愛熱鬧的我情不自禁的向那羣人走去。走在旁邊的媽媽也發揮了她愛猜測的專長:“那邊會不會是耍猴的?”“耍猴的?那我們快點吧!”我興奮地附和着。

走近一看,還真被媽媽猜中了,果然是耍猴的。小猴們可愛的樣子吸引我們停下了腳步。

隨着人羣越聚越多,小猴們精彩的表演開始了。它們首先將耍猴人的帽子捧在手裏,端在胸前,走向圍觀的人羣,向人們討要它們的“演出費”。一個小朋友給了它一個硬幣,它立刻把硬幣塞進嘴裏當磨牙棒用。而另一個小朋友給它的一張紙幣卻成了它擦嘴用的“紙巾”。看到它那滑稽的樣子,圍觀的人們不禁鬨堂大笑。小猴子看着大笑的人們,瞅瞅這個,瞧瞧那個,迷惑不解的眼神好像在說:“你們在笑什麼呢?”

演出還在繼續。耍猴人一聲令下:“上你的班車。”只見一隻小猴馬上騎上自行車,飛快地向前蹬去。另兩隻猴子坐到了自行車的後座上。剛坐下,那隻騎車的小猴似乎不樂意,竟把車子往旁邊一推。這下可好,連猴帶車一起倒了下來。人羣又傳來一陣快樂的笑聲。耍猴人又說:“來,跳一個迪斯科。”小猴們剛準備跳,一們女警察來了,她趕走了耍猴人,因爲這裏不能擺攤。

看着隨着主人漸漸遠去的猴子們,我失望極了。書上說從前人們的街頭中就有耍猴,那時人們每到趕集的日子就可以看到耍猴的,而現在我們看見耍猴的非得十分幸運才能碰上一回。要是爲耍猴人建一個平臺,這古老的街頭文化藝術就能一直流傳下去了。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爲: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爲的規範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爲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閒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黴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着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着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爲,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髮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一路走來,驀然回首,突然發現歷史的進程、人類認識真理的曲折過程是多麼和我與認識傳統文化的關係的歷程相似:探索、失敗、再探索……我認識到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及其含義,她就在身邊,時刻以數千年的沉澱啓迪着我們,指引着我們。而我們的具體實踐也在無時無刻不爲這艘永不沉沒的大船保駕護航,使她一路更好地走下去。

傳統文化受到衝擊的今天,我們的文化在世界上卻成了寶了。別人取經的同時,我們卻不能自己發展壯大,豈不是很荒謬?與時俱進是對的,有些東西是不能進的,只能守,守住了,就可以演化出新的,守不住就什麼都沒了。比如——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跟朋友去看了一部電影《百鳥朝鳳》,這是一部悲傷的電影,看着竟能生出無限感傷。時間真是一把刀,能愣生生得割出另一個世界,摧毀百鳥棲息的森林。短短的幾年物是人非,曾經爲能學上吹嗩吶而感到無比榮耀,到後來的無所謂甚至輕蔑,又有多少嘔心瀝血化爲了虛無,除了悲哀又剩下什麼?

《百鳥朝鳳》一部傳統文化在碰撞中沒落的電影。以人們最容易忽視的文化——黑白樂奏——吹嗩吶入手,通過崔三、遊天鳴的傳承與守護卻獨力難撐意在說明文化的脆弱、人們守護文化意識的淡薄,這也是爲什麼短短几十年而56個民族中的那麼多文化卻悄聲無跡的'原因。學嗩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天分,要能吃苦,要能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正式成爲一員;若想吹得至高樂曲還要有非常崇高的品質。的確,不單要技藝高超還要人品淳厚,這樣才配更好地守護、才能更好地傳承。《百鳥朝鳳》前面鏡頭展示學吹嗩吶有多艱難,後面就突顯出嗩吶沒落有多悲哀。崔三一生見證了嗩吶的繁榮也見證了嗩吶的沒落,一生爲固守嗩吶而奮鬥着,即便是肺癌晚期也在爲嗩吶作着垂死掙扎,可是時代在改革、在西化,現實殘忍地擠兌,嗩吶的命運只能苟延殘喘。面對突如其來的外來文化,人們絲毫沒有牴觸的情緒,絲毫沒有保護本民族文化的意識,當然並不是說異族文化就絲毫不可取,只是一味接受一味拋棄說得淺顯點就是拋家棄祖。看着崔三殘喘中的守護,不禁想起嵇康臨死前的演奏,想起嵇康說的“《廣陵散》自我絕矣”。一人的力量怎麼與社會、時代較量?在時代衝擊中沒落的又豈止嗩吶!好不容易有人發現了文化價值,可是陷入深淵後怎麼挽救?看看我們親手毀滅掉的文化中有多少還能繼續傳承?迫於生活,當年的崔家班、如今的遊家班早已支離破碎,當年的二師兄、三師兄,一個哮喘、一個的手被木鋸鋸斷了,再也吹不起嗩吶了。至高無上的榮耀到街頭小巷的乞討謀生,這就是阿炳《二泉映月》裏奏的悲哀,是民族文化沒落的哀鳴。

反觀乎我們的生活,有多少文化在刪繁就簡中悄然消失了?沒錯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可是它們也把民族文化給同化掉了,讓人生活得空虛了、冷漠了。想想我們童年時代的春節,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春節,過年的歸屬感都到哪裏去了?家鄉一直有個活動叫打櫵,在活動期間每天都得吃齋,而且要去觀音亭祭拜,不能說任何不敬的話。可是這樣的活動隨着我們的長大變得越來越冷落了,只剩下家裏的老人在維繫。我不知道這個活動能否一直下去,尤其是在那些老人不在的時候;我只知道遠離家鄉的年輕人早已沒了吃齋的概念。記得小時候太奶奶離開人世時,我那沒有文化的爺爺竟然一路光着腳、三步一磕頭,連續幾個晚上守候太奶奶。我當時很震撼,原來爺爺是那麼地尊敬愛戴太奶奶。當然爺爺的做法帶有一定的迂腐形式,但透過這種迂腐的形式我卻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敬畏、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背後的文化如何得以更好地繼承,我想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問題。有些文化被發現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被保護着,但這羽翼並未波及所有傳統文化。曾經樑思成爲了保留北京古建築可謂拼盡了全力,可依然流失了不少古建築文化,那麼未發掘的文化又該如何存在?

《百鳥朝鳳》這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它敲響了我們內心的警鐘,留給我們無限的感慨、無限思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你聽過十二生肖的傳說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你知道自己屬什麼嗎?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有關十二生肖的傳統文化吧!

我國漢族的十二生肖按順序排列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它們各自代表不同的動物形象,樣子也非常生動可愛。傳說十二生肖是由天庭選出來的。玉皇大帝過生日,下令所有的動物在正月初九來祝壽,並按前來祝賀的報到順序選定十二種動物。貓叫老鼠幫它報名,老鼠忘記了,結果貓沒選上,從此貓和老鼠結下了冤家。大象被老鼠鑽進鼻子,給趕跑了。老鼠爬到牛背上,豬跟着起鬨,於是老鼠排到了第一,豬被罰到最後。其它動物位置的排定也是經過一一較量,才確定現在的位置。後來,龍還視爲中華民族的象徵。十二生肖的由來,真的好有趣。

十二生肖還跟十二時辰有密切關係,古人把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段代表一種動物。在生活和學習中也與十二生肖分不開。與十二生肖有關的歇後語有:羊進虎口——有進無出等。與十二生肖有關的成語,我們在學習中也經常碰到,如:守株待兔、猴年馬月等。我國在每年的年初都會發行十二生肖紀念郵票。原來十二生肖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

每過十二年,十二個生肖就輪一週。我是20xx年出生的,我的屬相是猴。我算了一下,要到20xx年纔到我的本命年。

十二生肖還真的很有學問,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年輕一代一定要繼承和發揚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題記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忙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爲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爲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爲公”。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繡以五色彩線織成,圖形主要是規則的若干基本幾何圖形組成,花草圖案極少。幾何圖案的基本圖形多爲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婦女刺繡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自己天生的悟性,嫺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着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她們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佈局謀篇,將一個個單獨的局部的圖形巧妙組合,形成一個豐滿的繡品,達到和諧完美的境地,美觀大方。

苗繡最講究對稱美、充實美和豔麗美。所謂對稱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論圖形、色彩、空間,都完全要求對稱;所謂充實美,就是整個繡品不留空白;所謂豔麗美,就是用色大膽,大紅大綠,鮮亮奪目。 苗繡主要用來鑲嵌服裝的衣領、衣襟、衣袖、帕邊、裙腳、護船邊等部位,亦可用它來縫製挎包、錢包等。一件布料價格平平的上衣,一條普通麻布製成的褶裙一旦鑲上了苗繡,便會光彩奪目,身價百倍。苗繡顯示了苗族婦女高精的工藝水平。近些年來,苗繡這朵藝術奇葩已享譽海內外,成爲觀賞、收藏的藝術精品。

苗繡是獨具特色的一種中華刺繡藝術。苗族刺繡有着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東謝苗族是“卉服鳥章”,即在服裝繡上許多花、鳥圖樣。明代時,貴陽苗族喜用綵線挑成“土錦”,“織花布條”,“繡花衣裙”。清代文獻記載苗族刺繡織錦的很多,如黔東清水江苗族刺的“錦衣”和繡的“苗錦”。古州苗族刺繡亦多,今榕江縣平永地方一戶苗族農民至今還保存着兩套乾隆時代的男女服裝,都滿繡彩色花紋。關於貴州、雲南、川南、湖南、廣西各地苗族繡花、織錦,各種史書及地方誌多有記載。可見刺繡織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藝,是人們一種愛美的體現。

圖案內容的選擇是人們審美意識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朴實、勤勞勇敢、富有感情,是一個愛好和平,有着美好向往的民族。他們善於運用裝飾紋樣來美化生活,常常借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等生活內容,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內心的憧憬。這些物象有獸類的龍、麒麟、獅子、鹿、猴子、狗;花果類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鳥類的喜鵲、鳳、錦雞、鴛鴦、畫眉;中文的福、祿、壽、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雲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築物以及傳說中的仙人善神和他們的道具等等。

由於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並且在很早以前的長期的戰亂遷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屬的狀況。他們爲了崇拜、銘記自己的保護神,或區別本民族內部的各氏族,都以某一動植物作爲自己氏族的代表,裝飾自己。所以裝飾的紋樣,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體內容。一般情況是:蠻氏族以鳳爲主體,戎氏族以龍爲主體,夔氏族以麒麟、獅子爲主體,僚氏族以花果爲主體,萊氏族以魚蝦、水、草爲主體,樊氏族以蝶蛾爲主體,盤氏族以狗爲主體,。。。。。。近山者多配花、鳥、走獸,近水者多配龍、蝦、魚、藻。當然,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間裝飾紋樣越來越相互滲透;但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以圖騰爲主的構圖內容,到近代以至當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傳和應用着。因此,圖紋設計亦應考慮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裝飾圖案內容一般都來源於生活,它在應用時以按照藝術的要求,結合生產製作的特點進行加工處理, 大膽而帶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強其中的一些布分,使之比人們生活中的更鮮明、更強烈、更美好。

圖案設計除了要考慮到苗族人民審美心理外,還有考慮到裝飾所採用的材料和裝飾對象。苗族裝飾紋樣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狀。如胸部花邊是由幾個長方形組合起來,有的呈帶條伸延;衣袖、褲腳、帳沿、扇形圍裙上檐花樣呈長條形;扇形圍裙下角花樣,背羣花樣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爲馬蹄形;枕頭花是圓形或方形;高圍裙花樣呈船頭形等等。它們各有一定的尺寸。構圖時要認真佈局,根據不同的情況,考慮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和統一,對比與和諧。一般來說苗族圖案的構圖都要求對稱、平穩、嚴謹、經湊,豐滿而疏密虛實得當。在衣袖、褲腳花邊、圍裙花樣等小幅裝飾品中,佈局時就要求密一些,而在大幅裝飾作品中,就可以疏一點,粗一點。老年人採用的常偏稀,青年採用的則要密一些。

圖案的組成,大抵分爲枝紋、坨紋、角紋、邊紋、方紋五種形式。枝紋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花樣,如一支花,一枝鳥,一條魚,一隻蝶等。它用於點補圖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穩、經湊、活躍。坨紋是與周圍沒有連續、重複的一種較大的獨立單位,用幾種枝紋按照一定的形式組成圓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規則和其它不規則形狀。規則形式的坨紋包括向內或向外的輻射式,上下或左右對稱的橫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調換方向的轉換式,繞一基點(面)周圍轉向的迴旋式。坨紋的用途很廣,小的可組成花邊,大的可用於大幅裝飾品中間或單獨應用,如被面、枕頭、門簾等。角紋是一種能單獨應用或和坨紋等配合組成一個完整的裝飾品的圖案。它包括兩邊對稱、兩角對稱、三面對稱和自由式幾種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圍裙中作單用角紋;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紋。邊紋是依照一定的邊周兩向延長的圖紋。它分爲直線和非直線兩向延長,又分爲對稱連續和非對稱連續以及對稱不連續等幾種。它可單獨應用,如衣褲花邊,也用來襯托坨紋。方紋是由一個基本紋樣向周圍循環連續組成大的紋圖。它有散點式、點綴式,還有些在花段上構圖刺繡而成特殊的重疊式。方紋一般用在白衣繡花、衣背花、動物圖紋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積或局部顯出整齊劃一的效果。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許多優良的傳統,比如:過年時拜年、端午節吃糉子祭屈原、清明節祭祖等。說起中華傳統,不免讓我想起許多有趣的事。

那年,我10來歲。剛起牀,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陽陽,你知道今天干嘛嗎?”我搖搖頭,媽媽接着說:“今天我們家要包糉子了!”我恍然大悟,立刻起牀,興奮地跑下樓,看見爺爺奶奶已經在包糉子了。我看爺爺奶奶包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也洗了手,加入了包糉子的行列。

開始,我還不會包,包的像月餅,又像手抓餅,還把米灑了一地。當我想要放棄時,媽媽對我說:“半路放棄,可不是你原來的作風噢。”我得到了鼓勵後,仔細打量着糉子,研究了半天,再向爺爺虛心請教。最後,我終於初步學會了包糉子。

當然,春聯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一年過年,我看見爸爸在寫春聯,他拿來了紅紙,用毛筆沾了沾墨汁,然後在紅紙上寫了幾行字,最後貼在了牆上。這樣,既美觀又增添了節日的氛圍。

通過節日,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啊,中華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我們當代人好好繼承。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以來所形成的,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隨着現代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改變了人們的各種思維、生活、行爲。傳統文化正面臨消逝。

我們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現在來看,這些都不知道到哪兒去了。隨着西方國家的情人節、聖誕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傳播,傳統節日見見淡化了。到了中秋節,多數的人們都因爲工作等一系列雜物都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與家人團聚團聚,看看父母。這也可能是現在的空巢老人也來越多的原因吧。在端午節的時候,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圍成一大桌,拿着手中的筷子蘸着白糖吃,有說有笑的畫面已經沒有了,實際上是在高樓大廈下,不時會出現一個拉着一車煮熟的糉子的公公或婦女,人們就順便在這買一兩個就工作去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把這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放在心中。要不是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哪裏還有我們這美好的習俗呢難到我們不應該好好珍惜嗎同樣也在臘月初八時,也沒有多少的人熬着熱騰騰的臘八粥祈禱平安這可能是人們早已遺忘了吧就拿最簡單的事來說把。在以前,只要街坊鄰里的哪一戶人家有困難,其他幾戶的人都會紛紛熱情的伸出援助之手,從來也不會奢侈得到什麼好處,被幫助的那一戶人家也會覺得很感激,拿出了家中的小點心送給街坊鄰居。還有每當哪一戶人家做了好吃的,街坊鄰居都會紛紛上前來稱讚一翻,同時也會得到主人的一點小小的回報。每當做完農活回家都會在鄰居家前跟人們聊聊天,吹吹牛啊。這是多麼的美好啊!然而現在呢,住在同一棟樓的人,除了整天在家以外,就是在外遇見了鄰居都不會打一聲招呼,寒一下喧。難道我們不應該尋找一下過去嗎?

爲了不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爲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消逝,就讓們從今天開始,不讓等待成爲遺憾,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重新發生奪目的光芒吧!

標籤: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