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憶清明作文四篇

作文2.7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清明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憶清明作文四篇

憶清明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伴隨着春姑娘的步伐到來了,而今年的清明節恰好與詩句描繪的相反,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清明節前一天,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回鄉下給爺爺掃墓。一路上桃花兒紅,楊柳樹綠。我們捧着鮮花,拿着祭品來到爺爺墓前。爸爸把鮮花輕輕地放在爺爺墓前,媽媽把祭品一一擺開。隨後爸爸媽媽點燃了幾炷香,端端正正地插在墳前。隨着一股股青煙飄向遠方,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有一次,我在盪鞦韆的時候,蕩着蕩着,突然,我手沒有抓穩,把自己給蕩飛了出去。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爺爺趕緊跑過來,一把把我抱了起來,拍拍我身上的土,擦擦我臉上的'灰,溫柔地說:“我的乖寶貝,哪裏摔疼了?不哭,不哭,爺爺帶你去買冰激凌。”一聽到冰激凌,我馬上破涕爲笑,爺爺看見我笑,也跟着笑起來。想到這裏,我潸然淚下。

爺爺,好想您再叫我一聲寶貝,好想您再給我買一支冰淇淋啊!爺爺,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怎樣?雖然您離開了我們,但您對我們的愛永遠在我們心裏。

憶清明作文 篇2

草長鶯飛的季節,淙淙流水傍勢而下,撫摸過我的腳丫。回頭看到她, 陽光把溫柔慈祥傾斜在她充滿皺紋的臉上,銀髮的白色在光下閃閃發亮。我飛奔過去,濺起一片浪花。她微笑着擺手,離去。慢慢消失模糊在我的視線裏。醒來,夢中的記憶,不禁讓我淚如雨下。

這位離開的老人是我的外婆,在離開我八年後的今天,下着微微小雨的清明節裏,我心中的思念,與她度過的那些回憶,像噴涌而出的泉水一樣連續不斷。記憶是風兒,揮之不去,一直在我的腦海裏盤旋着。

冬天的早晨寒冷,陽光照進院子裏。我坐在院子裏的木凳上,乖乖地等着外婆把我的小手放入她那溫暖的手心。六歲的小孩,對於外婆的信任與依賴,山重水深。我的外婆穿着灰色的大衣,慈愛地撫摸過我的腦袋。她的手小小的而厚厚的,被時間打下了烙印,一道道,卻是她的自豪與驕傲。外婆把我的手兒放入她的手心,那感覺,比陽光還暖。我快樂時,她知道。我難過時,她亦明瞭。

清澈的河水泛起一朵朵水花。還曾記得那個夏天。一個七歲的小孩,一個淘氣的我。我總是無憂無慮地玩着,玩的很瘋狂,結果不小心摔倒把頭磕傷了,我疼得直哭。我的外婆一邊哄着我,一邊用藥包紮我的傷口。她用那心疼的目光望着我,用那溫暖的手掌撫摸着我。她的溫暖慈祥的愛讓我停止了哭泣,我又重新拾起了童真的笑臉……

然而就在那個夏天,那個我永遠無法忘卻的夏天。充滿了淚水的季節,很漫長……她躺在白色的病房裏,閉着疲憊的雙眼,手上插滿了針管。我失去了她的撫摸,她的叮嚀。那天,媽媽告訴我:“你外婆走了。”,可是我不信,但媽媽那雙哭紅的眼睛告訴我:外婆真的走了。媽媽說:“外婆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那兒叫天堂。”八歲的我略懂了“天堂”的含義,哭鬧着要見外婆,淚水灑滿了小小的臉龐。媽媽緊緊地把我摟在懷裏,溫熱的淚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手心。

時光暫停一秒,我的大腦隨着她的離去一片空白。隨後而來的,有是無數的記憶。在之後的每一個黑夜裏,淚水溼了枕頭。夢裏還浮現外婆慈祥的微笑,彷彿還能感受得到那溫暖。就這樣,外婆在夢中陪伴着我成長。每當開心或難過時,我總會仰望星空,望着星空上最閃亮的那顆星星,對外婆訴說着心裏話……我相信外婆不曾離去,她一直活在我的心裏,一直在鼓勵着我,關愛着我。

我的外婆用她的`愛裝飾了我美麗的童年;我的外婆說我是她最最疼愛的孩子;我的外婆說女孩子要自強自立,考上好的大學,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的外婆……我的外婆,我一生之中唯一的外婆,她一直在我的內心深處,不曾離去。

淚水擦拭之後,時間履行它的責任,風乾心中的悲傷。一剎那,記憶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兒,無數的花瓣輕輕搖曳,承載着我無盡的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心中思念不停卻。微微小雨在風中飄,風兒輕輕吹散我的頭髮。風兒啊,你能捎去我的問候嗎?——“我親愛的外婆,您在那美麗的天堂裏過的還好嗎。?我好想你……”

憶清明作文 篇3

古人將一年分爲二十四個節氣。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農諺。

直到現在,腦海中依然會隱約浮現出幼時清明節,奶奶在一塊塊方正的土地中種下種子的情形。小鋤頭把土地刨出一個個土坑,一個坑,播下一粒種子,鬆軟、溼潤的土壤將種子覆蓋,賦予它愛的力量在地下成長。

就這樣,一把鋤頭,一袋種子,一抹彎腰的身影,一個上午。人們常常說勞作是苦累的,但奶奶卻格外享受這份明媚閒適的時光。那時每每看到奶奶滾落的汗珠,我都擔心奶奶會太辛苦。可奶奶總是帶着平靜而溫和的笑容,對我說不辛苦。

清明節,奶奶帶我去掃墓。路上我望着她佝僂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來到墓地,奶奶沒有流淚,但臉上不再有平靜溫和的笑容。清明節,總勾起我們對已故之人的思念。褪色的墓誌銘,堅硬冰冷的墳塋,黃土之下,僅一碑之隔,卻再也無法靠近那個人了。儘管傷痛被時間慢慢沖淡,但總是無法抑制住心底的`沉鬱。

死者長已矣,生者永懷悲。希望那些去世的人,真的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靈魂仍然在發光,用微弱的光默默守護者自己的天使。

憶清明作文 篇4

客居壯鄉多年,歲月流逝中,總憶起故鄉的美食,齒間的留香,穿腸過肚的痛快,是地域靈魂灼灼其華的外華,是心底鄉愁綿綿長惆悵的寄託。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除了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時的家常,和青團丸子一樣鮮綠,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漿調和而成,做工更簡單,去菜地裏挖艾草,清洗乾淨,用工具將它的汁液擠壓出來,米漿當天製做好,用調料盆將兩者混合,搓到柔和爲止即可,將它摸成形狀,一個接一個放置好,就製作成了生的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樣的方法,二者在氣質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團丸子更樸素,更接近大衆的顏色。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曾記得,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好青團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團丸子在籠裏蒸得呼呼地冒着熱氣,母親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團丸子的味道就會改變,所以要用小火來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這樣,味道聞起來纔會香,吃起來纔會更酥軟,到了正午,青團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學回到家門口,跟我同行的孩子們聞着香味來到了廚房,正是青團丸子飄逸的香味,它們等不及起籠,直接打開籠子,夾起就吃,燙得雙腳都跳了起來,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親指責道“你呀!小孩子頭的,真是個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笑的我不說話,我知道母親裏話中有話,心裏也沒有那麼委屈,就因爲我是孩子裏最大的那個,母親罰我清掃後院衛生,正午過後,大家張羅着擺好桌椅,很明顯就要開餐啦!

民以食爲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個飽口福的小鬼好玩多,來到廚房看看吃的,青團丸子在竈王爺的爐子上吐着打泡泡小泡泡時,整個故鄉都是綠油油的,立咬春捲、立夏吃鴨蛋、端午吃糉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餅、冬至喝釀酒……美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故鄉的很多節日。

美食的張力很大,看到廚房裏的采地菜煮蛋熬湯,那是三月三的食物,從腦袋回憶間跳出,家鄉各節的美食,農曆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湯也屬於故鄉習俗,花香氣弱遊絲,不靜下心懷不會記得它的氣味,“弦外之音”是此話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綠,豁然如雨花石,祛風去毒,母親囑咐,雞蛋、鴨蛋各吃一個,如此習慣後,頗具有神祕感。用菜地水給孩子們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和疹子,要少綠綠的草湯,澆出一段清爽舒暢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團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優雅的姑娘,文文靜靜的站在那兒,在太陽底下猶如一位陽光的少年,想象在綠油油的艾草間曬着金色溫暖的太陽,看看近旁的美景,遠處被太陽照耀得一閃一閃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着眼睛,何等舒適,洛陽春光無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來,打了一勺湯喝了起來,這久逢的味道,只有過節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好香啊!這是什麼味道?”我順着香味來到姑姑所在的廚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嗎?”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準備煮好了,你去後院幫忙吧!等會就可以吃了”我並沒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確定一下而已,我來到後院,看着一羣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有點不好意思,就去幫了忙,我將廚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覺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爲客人上菜,“青團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湯”……等等各種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節大衆最喜愛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着蒸,嫩嫩的,像急着想看外面美麗的世界——小草,灑少許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樣的好顏色,米粉肉要趁熱吃,能吃出一臉美好幸福來,而我還是偏愛青團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時候,把嘴咧開,吐出綠綠的舌頭,去嚇唬在搖籃間的嬰兒,把嬰兒弄哭,我心裏感到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特開心,好的話還得零花錢。一到晚上,用爐裏的黑炭塗滿臉部,把頭髮散下來,穿着白大衣,躲着牆角中,不被人發現,看着斷斷續續來往的親人們,看到表姐抓住機會,心裏偷笑,向前嚇去“啊……”表姐的一聲尖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紛忙跑過來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裝扮嚇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時的裝扮,偷笑着,母親看向我,一眼識破“你多大了還玩這個鬼不鬼的遊戲,有沒有禮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對不起,表姐”表姐搖了搖頭,勸母親不要再罵我,散後,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間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團丸子、艾米菇,瞬間心情活躍。

故鄉的食物隱藏着故鄉的靈魂,樸素、平實、一擡頭,它就在屋檐下,離開故鄉八年,對故鄉美食越發眷戀。舊時風物,在回憶的光影裏此消彼長,或許這就是鄉愁的味覺化吧,卻比單純的味道更頑固、更執着、更誘人。

標籤:四篇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