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華】語文作文集合五篇

作文1.9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語文作文集合五篇

語文作文 篇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或也。

他,有時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的。他總是能讓我們驚喜,總是讓我們出其不意,總是讓我們把他的話當成真理。他,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陳順海。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他從來不會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他總是教給我們很多做人的真理,他總是說自然的纔是美的,平淡纔是真,他總是要我們樣成好習慣。我們都知道,而且我們在努力這樣做。因爲他,我們班的好多女生不再化裝,不再戴首飾;因爲他,我們班的很多男生不再把音響抱來教室,滿嘴的Hip-hop。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的。我只是覺得,他好像什麼都懂,他從來都是說到做到的,他總是能影響我們的一切。因爲他,我們喜歡上了易中天老師的'《百家講壇》,因爲他,我們喜歡上了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因爲他,我們喜歡上了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他的。因爲他,我們都在改變,我們都在來一次完美的蛻變……

語文作文 篇2

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

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

你給我清風與明月,你給我山光與水色,你給我碧海與晴空,你打通了我與自然的界限。

伴着你,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曲徑通幽,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的碧水。

伴着你,詩意的生命被開墾出最豐美的田園,放白鹿於青崖之間的旅者,豪酒入胸,七分釀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揀盡寒枝卻終不可棲的寒鴉,手持青青芒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嘆大江東去,不爲“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願滄海濟餘生;落日樓頭,斷鴻聲中的浪子,一邊是枯藤老樹,古道西風,一邊是“寶馬雕車香滿路”,可他只願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曾爲一次失敗,坐想行思,輾轉反側;曾經爲一次得失,愁腸百結,蹙眉千度;曾爲一次邂逅,殫精竭慮,苦苦哀傷。於是乎,讀一讀劉墉,品一品林清玄,幾篇雋永優雅的短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讓我用一份平和的心淡看苦短人生。

你讓我懷着“東籬採菊,南山飲酒”的心境,去“坐看雲起時,行至水窮處”,賞“禪房花木,曲徑通幽”,品“荷笠斜陽,青山歸遠”,憶“黃梅時節,棋子燈花”。

是你,讓我幻化成莊周夢中的彩蝶,雲淡風輕地怡然輕舞;是你,讓我化作牧童短笛中的閒雲野鶴,天馬行空地無所羈絆。你讓我的生命化繁爲簡,思想過濾雜質,心境歸於平和,歸隱於“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的田園,但覺人淡如花,一身寵辱皆忘。

精彩的你,如細雨過後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青綠。在清閒午後,在落日黃昏,用眼睛讀你,用心靈讀你,讀不盡的精彩語文!

語文作文 篇3

國小語文姓小,當然是爲小孩子而教。遺憾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教學常識卻在具體的課堂上不知不覺間給淡忘了。

作爲成人的我們,總是會想當然地“自作多情”。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的理解想着法子餵給小孩子,相信孩子將來會像牛羊那樣慢慢地反芻消化,還美其名日,這叫提升,這叫發展。

於是乎,課堂上充斥着各種專業術語,教師賣弄着孩子聽不懂的高深學問,孩子說着“語驚四座”的大人話,以此來迎合老師的喜好。

其實,國小語文教學並不複雜,在我心裏就是一座山,就是一道水,就是這種清晰可辨的“山是山水是水”的層次,如果教師非要整出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來,在我看來這就是折騰,嚴重地模糊了國小語文教學的階段性目標。

教什麼和怎麼教,最終還是屬於教師個性化的選擇與創生,前者關涉到教師的課程素養和學科意識,後者關涉到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智慧。而獨有“爲誰而教”,纔是唯一可以確定的對象。

爲誰而教,其背後的寓意是我們要更多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瞭解兒童的學習心理。

兒童喜歡獨立探索。他們一生下來,就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想想看,當下的課堂給了孩子多少因驚奇而發問的機會,又給了他們多少獨立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相反,我們的課堂倒是出現教師的一灌到底、一問到底,即便那些稱之爲觀摩的課堂,也不過是變了一點小戲法,其本質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

兒童喜歡夥伴遊戲。無論追求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其本質不能離開兒童的遊戲精神。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課時,就設計了辯論的環節。在相互對辯中掀起了課堂的高潮。還有一位老師教學《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在最後的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再現兒童情趣的遊戲活動,或排練啞劇,或吟誦古詩,或古詩新唱,課堂顯得情趣盎然。如果我們往深處想想,遊戲學習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深刻的情感體驗。

兒童喜歡好爲人師。在西方哲學家眼裏,兒童是成人的老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論述了孩子的偉大之處,他還獨創了“小先生制”。但在我們今天的課堂上,很少見到學生互教的.場景。其實,我們的老師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請學生來組織教學,孩子完全有這個能力。浙江張祖慶老師在教學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名篇《窮人》時,就大膽嘗試了這種“小先生制”。張老師和學生互換角色,一學生上講臺當起小老師,張老師自己屈尊當學生。課堂教學照樣運作得很順利。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孩子身上藏着很大的潛能。而這一切都需要老師給他們創造施展才能的機會。如果說,張老師的課堂上給了孩子一次驚豔的亮相,那麼我們的視野不妨再往前推,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的那堂經典課《太陽》,教師完全退到後面,把整個課堂學習讓給了每一位學生。

因此,週一貫老師倡導的“語文爲誰而教”這一思想的確具有哲學論和教學論的意義。至於“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個語文本體論的問題都必須以此爲前提。

語文作文 篇4

每出生一個嬰孩,上天給予他的天分總是相同的。關鍵是他是否辛勤,是否懂得利用自己的天分來豐富自己的大腦,也就是後天學習。若你自持擁有了前者,便驕傲的捨去後者,那麼你終究還是一事無成。若你充分利用了前者,又抓住了後者,那麼你註定會成功。

宋濂,無疑是一個成功者。他既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而且又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爲“開國文臣之首”。這該是何等的.榮耀,但人不能只看一面,我們只是瞭解了宋濂成功的一面,卻將他成功前的酸辛拋之腦後。

宋濂讀書時,家中十分貧寒。沒有書看,便向有書的人家借,隨後用手抄錄,嚴寒酷暑也毫不懈怠。但我們呢?哪位同學會因爲沒有書而用手抄錄?嚴寒,我們坐在供有暖氣的教室裏,不會“手指不可屈伸”,酷暑,我們則坐在清涼教室。這是多麼大的反差啊!

宋濂沒有老師,他曾拿着書不遠百里找到同鄉品德聲望高的人請教,抓住每一個機會將知識學到手,我們呢?有着學歷高等的老師,卻不用心學習,宋濂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我們卻與之相反。宋濂能成功,我們卻不一定,大概就出在這裏吧。

宋濂求學時,揹着書箱,穿着破鞋子行走在深山巨,連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都不知道,這該是何許人才能達到的境界啊!到了學舍,同學們都身着綢緞,佩戴白玉環、香袋。他卻身穿破爛的衣服,卻一點也不羨慕。若輪到我們早就向家中伸手要錢,用來攀比了。可見宋大學士成功的祕訣便是辛勤。

心勤,口勤,手勤,腿勤。纔是成功的關鍵,若你具備了以的所有美德那麼你就能成功。

語文作文 篇5

聽雨時,便是我頭腦最清晰的時刻,同時也是最能讓我心事如潮的時刻。——題記

又是夏雨傾盆的時節,總喜歡隔窗聽雨。從前不懂得聆聽,是因爲不曾懂得語文之美,而今,在語文課上,我將詩詞歌賦如雨般聆聽。語文課不只有詞語解釋與文意分析,更有一種情懷,一種情結,一種精神的昇華。

我喜歡把上語文課比作聽雨,是因爲語文如雨一般能夠滌盪人心。

聽!“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那如萬馬奔騰般的雨聲,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顆熾熱的心。

聽!“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那樣的和風細雨,帶給人點點落花般美麗的輕愁。

聽!“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飄搖的悽風苦雨中,響起深沉淒涼的身世之嘆與家國之悲。

聽!“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深夜寂寂唯聽雨打芭蕉,這聲音恐怕要令遊人斷腸吧?

聽,春夜喜雨,明朝杏花雨,還有聊慰平生的一蓑煙雨……唯有在語文課上,這雨聲才能諸般變化,分身萬千,扮演表達感情、寄託心聲的不同使者。它們紛至沓來,滋養或俘獲你的心靈,讓你敏感,讓你善思,讓你擁有一個豐足明亮的精神世界。

在我看來,語文課便如雨。每節課,便是一次雨中漫步與吟哦。而每當下課鈴聲響起,我總會生出幾分從雨的幻夢中甦醒的暢快或歷經風雨的滄桑。

語文課上,曾學過一首詞,詞雲:“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它告訴我們:人生境遇不同,看到和聽到的風景也不同啊!

而自然界、生活中的風雨亦如一堂堂語文課。狂風起,雷聲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語文的生命:狂風告訴我,君子當行如風;雷聲告訴我,君子說話應擲地有聲;大雨告訴我,人應活得暢快淋漓。

一切又歸於平靜。隔窗聽雨,書聲依舊,雨聲悠遠……

標籤:五篇 語文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