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論文

作文2.6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論文1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

悠悠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史書,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足以讓我們所有中華兒女引以爲豪,激發着我們不斷探索它的決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不論是它的產生根源,還是在以後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都是我們先輩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將其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形態。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過着羣體打獵的生活,漸漸地也就人們相互之間一種凝聚力,也形成了文化的一種基礎,人與人之間注重和諧,把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自然相結合起來就是當時文化的一種基本精神。這種基本精神也使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它包羅萬象,以開放的姿態來面對各種文化,是中國文化擁有了廣度,讓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發展的一個鄒形。

隨着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時期,傳統文化變成了一種奴化的文化,爲奴隸社會服務。在這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出現了文字,也就是第一種文字——甲骨文,這後來是歷史記錄奠定了基礎。還有的就是在奴隸社會末期,也就是春秋時代,奴隸社會的文化達到鼎城,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以孔子爲代表儒家文化,老子爲代表的道家文化最爲繁榮。期間還出現了我國古代的第一步偉大詩篇《詩經》,描素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人們的生活風貌,文化背景,成爲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的歷史文獻。

隨着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君主制度,中國社會開始步入封建社會。在各代君皇的統治歷程中,儒家文化漸漸地被確立爲主導思想,深受歷代君主的提倡,慢慢的演變成宗權族權文化,提倡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的封建等級制度。科舉考試是當時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舉制度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也逐漸發生改變,直到明朝以後以八股科舉考試爲主,這成爲科舉考試的一次敗筆,毒害了無數學子積極追求文化知識的心態,制約着中國文化的進步。在漫長的社會,人們習慣了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經濟制度佔據主要地位,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統治者殘酷的剝削着老百姓的勞動成果。由於受着封建儒家思想的桎梏,人們養成了頑固的封建主義思想,對外來文化的排斥,以至於中國慢慢的從世界文化中落伍,成爲晚清政府深受列強欺壓的根源。總的來說,雖然封建社會極大的束縛了傳統文化的發展,但也形成了封建文化獨特的一面,值得我們去研究,取吸取,取傳承。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說不明道不盡,既愛之又恨之。我們愛她得的精髓,恨她的糟粕。

二、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多方面起到了一定得的影響作用。首先,在人文素養方面,她把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各族文化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體系和人文素養,養成我們熱情,好客,淳樸,勤儉的良好風俗習慣。其次,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的建築風格很自然的結合在一起。一直以來,中華民族都崇尚人與自然的相處,提倡迴歸自然,返璞歸真。在各種建築物的周邊都或多或少的與自然地的花花草草相互依託,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本質,直到現在這種建築風格依然影響着現代的建築物。再者,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統治者都已各時代的文化特點統治經濟社會的發展,這點在封建時期尤爲突出,他們以儒家文化爲主導思想,大力發展小農經濟,自給自足,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幾個鼎城時期,如:漢朝的漢武帝時期,大唐的貞觀之治,清朝的乾隆年代,這些時期都是經濟的頂峯,也是儒家文化盛行的時期。同時這時候,各個不同文化也很流行,比如佛教,這點尤其在唐朝尤爲明顯,在南宋和北宋時期,各種思想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沿者無罪,不殺文人成爲鐵的規定。再到後來的元朝和清朝,因爲由於少數民族成爲統治者,不同的民族文化開始與大漢文化撞擊,相互融合,出項繁榮的現象,把不同的文化一起融入到生活,政治,經濟當中,這些都是傳統文化對我們有利的一面。

三、阻礙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文化中的弊端

每種事物都有兩面性,傳統文化既有其精華,也有其暇陋,一些文化中的陋習制約着文化前進的腳步。這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焚書事件了。秦始皇馳騁戰場,以掃六國,統一中國,實行中央集權政策,開闢封建社會。爲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秦始皇導演史上著名的坑儒焚書事件,史書中除《秦紀》外,六國史書全部燒掉,此外,秦始皇還屠殺大量的儒生,造成人才流失。這對後來的統治政策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許多統治者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開始實行文字獄,制約文人學者們的言論自由,文人大都爲達官貴族作辭賦樂,供他們娛樂,極大的阻礙了文化的發展。雖然在某些時期多種不同文化爭鳴的現象,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獨尊儒術,尤其是在漢代將儒家學說明確爲基本統治思想以後,其他各派的學說都遭到遺棄。雖然說當時的這種做法對漢朝的統治有利,但對於中國文明和文化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在以後的進程中付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在封建後期,中國逐漸在世界文明中落伍,使中國在近代科學在邁進是舉步維艱。個人覺得,中國開始在世界文明中;落伍應該算是從明朝開始,明朝時期,開始實施八股科舉考試,想盡一切束縛學者們得思想,使得他們整天沉迷於四書五經之中,而此時的西方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各種思想文化盛行,出行了盛行一時的文藝復興,爲西方的近代文明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雖然說在明朝時期也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在當時的治國方針下是不容存在的。所以,中國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在世界文明的浪潮中落伍。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的很多陋習,需要我們去認識,去改進,將其完善。

正如培根所說的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它既可以增加我們對歷史的瞭解,瞭解我國傳統文化,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也可以讓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教訓,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很好的展望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論文2

摘要:

中華文統文化博大精深,浸潤心靈,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作爲高校班級管理來說,可否也能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管理學生,是當前教育界又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中華傳統文化中因材施教、無爲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業乃至治國方面有了極大的應用。基於此,筆者試圖通過借鑑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班級管理的意義,以及分析班級管理對學生行爲習慣引導的基礎上,爲改進學生行爲習慣提供具體的建議。希望全文的研究對進一步推動全國高校班級管理工作開展有所參考。

關鍵詞:

中華傳統;管理之道;班級管理

一、前言

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積澱。可以說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寶貴財富。傳統文化就像空氣一樣,架構着當前社會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在中國的每個領域都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類的中華傳統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無爲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將其引入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中,會對學生的行爲習慣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基於此,本人試圖通過借鑑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班級管理的意義,以及分析班級管理對學生行爲習慣引導的基礎上,爲改進學生行爲習慣提供具體的建議。希望全文的研究對於進一步推動全國高校班級管理工作開展有所參考。

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的意義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讓管理後的班級更和諧

“人本管理”即是凸顯人爲中心的一種管理模式。古代各個朝代中只要實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國的政策中很多標榜和諧相處的模式背後都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也可以是說一種人本治國之道。對於高校班級管理中,如果將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爲本,尊重理解學生,必然會讓整個班級變得更加和諧。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讓管理後的班級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從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差異化教學,這樣學生能夠揚長避短。而對於班級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那麼學生在接受管理中會感受到公平氛圍。不僅如此,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讓管理後的班級作風嚴謹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一直爲中華傳統文化中治國的主要途徑。韓非子就曾說過:“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作爲班級管理來說,擬定嚴格的班紀班規並遵照執行將讓學生的個人作風更加嚴謹,從而帶動整個班級逐漸形成良好的班風。

4.“無爲而治”可以讓管理後的班級更加民主

“無爲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這思想的內涵是在表達“無爲管理”也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老子的無爲而治的言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層面凸顯的就是事物對立的兩面性,事物是矛盾構成體,而矛盾會不斷轉化,而轉變的方式就是順其自然。同樣贊同此種觀點的也有莊子,他曾提及“以無爲爲常”就是指主要以無爲來治理天下。對於班級管理來說,不進行細節化管理,學生在沒有具體化措施中自行調節,相互引導,這樣班級管理則更加民主,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進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樂。

三、班級管理是大學生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引導

分析班級管理與大學生養成良好行爲習慣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繫,爲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通過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筆者發現對於大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與引導,班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班級管理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高校中,進行課堂學習是他們與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爲了幫助提高學習效率,班級管理中很多條例都是爲了學生能進行學習而設定的。如果學生能一一遵守班級管理,那麼課堂學習的環境將得到淨化,學生也會在良好的課堂秩序中學到知識。另外,在班級管理中,涉及學生誠信、考試作弊、抄襲等現象的規定也時有發生,學生違例不僅要受到校紀嚴懲,也會要受到班規處罰。所以這方面也能督促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班級管理能改變大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慣

班級管理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圍繞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展開,而這方面的內容能幫助學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級,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準遲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潔、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這些管理條例約束下學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壞習慣,並對集體、對他人及自己產生責任感。3.班級管理能激發大學生主動自覺意識班規本是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的行爲而細化的內容。大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可以慢慢認識到班規存在的必要性及對於個體意義的重要性,也會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級管理的內容,並同破壞班規的行爲做鬥爭的自覺意識。

四、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改進大學生行爲習慣的建議

正是由於班級管理對於大學生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重要性,所以進一步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中,將有利於促進大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具體建議本人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班級管理中凸顯“人本”觀念培養學生自律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對於班級管理來說,更應該將對學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進行班級管理中要時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需求出發,這樣才能保證班級管理對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建議在擬定每條班級班規時,或針對現有的班紀班規修訂時都可以把全體學生召集一起進行探討,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簡,最終出來的纔是適合學生需要的紀律規範。這也是尊重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學生通過對班級班規的制定可以培養起嚴於自律、自控的精神,還能做到一個既得到自我實現,又能爲班級做出貢獻的.人。

2.班級管理中借鑑“因材施教”來了解學生特點更加與時俱進

班級管理一直說班規,會給人嚴肅固化的感覺。但學校畢竟不是紀律部隊,而是一種和諧自由的學習殿堂。現在的大學生集中在“90後”這個階段,他們都是一羣時代性較鮮明的羣體,與其他時代有着不同的特點。他們喜歡獨立思考,也喜歡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級管理中也需要與時俱進,貼近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特點。針對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班級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發佈班級管理的信息和學校活動的信息等就是一種符合他們交流方式的班級管理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保證班規內容執行的同時,又能讓學生積極配合,改進自己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另外,學生之間差異性是不爭的事實,在班級管理中,更要將教育與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級行爲管理中穿插嚴規,在嚴規中適時強調行爲管理,做到張弛有度,讓“服軟不服硬”的學生接受行爲管理中的嚴規,讓“服硬不服軟”的學生接受嚴規中的行爲管理。

3.班級管理中效仿“法治”用嚴規督促學生改正不良行爲

貫穿“法治”理念的嚴規並不是本本主義,本人認爲傳統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還是帶有一些具體的手段與方法的。只有這樣做才能“嚴師出高徒”。例如將班級的管理分成幾個小塊,如學習方面、宿舍安全衛生方面、文娛活動方面等,然後責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還將班級成員組隊管理,每組隊員按分的小塊輪流當責任人,如果一個小隊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罰,所在團隊成員也將集體受罰。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集體意識,還能在他人的監督下減少違紀現象的發生。

4.班級管理中融入“無爲而治”來釋放學生的個性

良好的行爲習慣並不是抹殺了大學生的個性意識,相反在遵規守紀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釋放。“無爲而治”是治國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級管理中如何通過“無爲而治”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在遵紀的同時保持好自身的個性呢?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創新班級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確班級管理目的是營造一個激發學生“以班爲家”的主人翁氛圍,其次你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在一些班級管理中自發形成“非正式團體”。本人採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學都要自覺填寫興趣上交,然後將興趣的一致或類似的同學的座位排在一起,這樣學生在交流中以興趣相投而結成的“非正式團體”,幫助學生在“非正式團體”中釋放自身興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五、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瑰寶,從中蘊含着豐富有價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說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學生的“身心”。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摒棄中華傳統文化,相反應該粹取其精華,繼承發揚。筆者認爲中華傳文化更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就像中醫一樣,能治標又治本的慢慢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另外,全文只選一部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並未面面俱到,本人會在今後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標籤:概論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