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經典]

作文9.27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漸漸地我理解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經典]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1

凜冽的寒風無情地吹打着臉頰,腳邊是還未消融的積雪,我裹緊了外衣,把頭蒙在圍巾裏悶頭向前走。“滴———”身後傳來一聲刺耳的鳴笛,還未等我做出反應,一輛摩托車就擦着我身旁呼嘯而去,我一腳踏空,差點跌進旁邊的水塘,這才發現被摩托車濺起的水打溼了褲腳,而“肇事者”正是一位身穿藍色制服的外賣小哥。

“真是不理解他們爲什麼這麼急!”我邊走邊抱怨,“差點撞到人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說,真沒素質!”我有些氣憤的回到了家,換上乾淨的衣服,躺在沙發上玩起了手機。窗外不知何時飄起了紛紛白雪,道路屋頂上都覆上了一層薄薄的純白,我忽的想起晚上還有一節語文課,父母今天都加班不回家,讓我自己點外賣解決晚飯。我迅速地將手機畫面切換至“餓了麼”,選好幾個愛吃的`菜,下單,等待外賣的到來。

雪越下越大,窗前已是白茫茫一片,訂單頁面上寫的預計送達時間已經越來越接近,原本淡定悠閒看雪的我早已沒了這興趣,只盼望外賣能早點到,不然就得餓着肚子去上課了。窗外的雪絲毫沒有要停下的勢頭,我焦急地盯着訂單頁面,手指無意識地敲打着桌面,時間早已超過預計送達的時間,我終於忍不住點了“催單”按鈕。真是無法理解,怎麼馬路上開的這麼快,這會兒卻又遲遲不來呢?

在我第六次點下“催單”按鈕後,門鈴終於響了,我氣憤地打開門,迎上的卻是一個溫暖的笑容,“您好,您的外賣,不好意思送的遲了,抱歉,麻煩確認一下訂單。”我接過飯菜,發現菜還都是熱乎的,我看見外賣小哥藍色的制服上緩緩滴落的水滴,肩上那還未融化的白雪……

我忽然理解了,理解了那些在風雪中奔波的外賣小哥們,那些急忙穿梭於城市中的人,那些受着“差評”卻仍默默付出的勞動者。想起自己點下的一次次“催單”,愧疚之感涌上心頭,也許正是因爲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不耐煩,我們因生氣而寫下的那些差評,才使得外賣小哥們不得不在人羣中飛速行駛,來不及道歉。或許多一份寬容,少一些惡意的差評,他們也就不會這樣橫衝直撞,冒着風雨奔波了吧。我拿起手機,取消了自己點的那麼多催單,又附上了一個五星好評。

生活不易,我們應該學會包容與感恩,這世界上那麼多踏實認真工作的人,或許我們給予一些微不足道的愛,在他們看來,是風雨中最好的鼓勵。正因爲他們,我們的生活纔會如此便捷與美好。且行,且珍惜。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2

人生的路很長,它就像一條永無止境的河流,其中有很多你理解的事情,也有很多你不理解的事情。

人越長大,煩惱也越多,但更多的是每遇到困難時不能迎難而上,想要放棄的錯誤思想。

數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它彷彿像一塊磁鐵一直吸着我。我想趕走它時,它卻賴着不走,好像一個耍賴的孩子看到數學題,我就好像兔子遇到了獅子一樣,變得害怕和煩燥。弄得自己會做的和不會做的統統死機了。因爲這樣我也會越加討厭數學,有時甚至煩躁不安,也會時常逃避,真想如果不用做數學就好。

父親知道了我的情況後,經常會鼓勵我,開導我,爲我成長的道路上點亮一盞燈

有一天,父親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開了很久的車帶我來到了一座高山下。一看這山,我全然沒有遊玩的心情。我偷偷地打量起這高聳入雲的山峯,只見它筆直地矗立在我面前。懸崖峭壁中橫生了些松樹,花兒多是那些十分堅強的小野菊。這些野菊花沒有人去關注它們,爲它們澆水、施肥,但它們卻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下,烈日的暴曬下,猶如堅強的戰士般,茁壯成長。就在我感慨之餘,我用餘光瞄了一下山上的臺階,這些臺階又陡又窄,人走在上面,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要不一個不留神,連那太上老君的靈丹妙藥也救不了你。心裏默默佩服那些勇敢的爬山人,又默默祈禱“千萬別讓我爬山,千萬不要讓我走上去。”但蒼天不饒人,父親找地方停好車,準備要我一起征服這座高高的山。

我心裏打着退堂鼓,但被父親硬拉着走了上去。心裏不情願爬的我沒走幾步就累了,好像腳被灌了鉛一樣沉重。可父親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是一聲不吭地往上爬,時不時回頭微笑地看看我,看着父親年邁而笨重的身影,因爬臺階漲紅的臉,頭上豆粒大的汗珠,還有那一臉溫暖燦爛的'笑容。我心頭一顫,覺得自己有些不懂事。但還是有些埋怨父親這麼個大熱天讓我征服一座這麼高的山。看着父親已把我甩在後面一大段距離,我爲了跟緊父親,只好加快了腳步,就這樣一步一步艱難往上爬,一步一步緊追父親。終於,經過兩個小時左右,成功爬上了山頂。

我踩着輕快的步伐,站在山頂上。只見山頂上雲霧繚繞,小鳥放聲歌唱,彷彿在爲我演奏一曲勝利交響樂。小花小草迎花擺動,好像在向我致敬。我顧不得身邊的遊客,大聲吶喊:“我成功了”回聲一直在我耳邊響蕩。這時的我既輕鬆又愉悅。

看着父親的笑臉和目光,我的思緒一下又拉回到山腳的情景。從剛開始的抗拒、埋怨、到慢慢跟着父親的腳步往向爬,後來憑藉自己不斷堅持、父親的默默鼓勵,終於登頂成功。現在的我終於理解了父親爲我所做的一切。他這是要我自己給自己證明:我一定可以。只有努力迎難而上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感謝我親愛的父親,是您改變了我最初的模樣。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3

夜深了,亮光也逐漸變暗了。一首首他的詩在我手中翻過,難免有些讓人痛心。他在現實面前顯現出了真正的他——詩聖杜甫。

杜甫後期的世界是黑暗的,是我們現在感受不到的。小時候我最愛念杜甫的詩,可是卻不知道爲什麼,讀着讀着,總感覺杜甫的詩遠不如李白那浪漫的`詩優美。我經常只是把詩背出來就完事,卻不去深入理解他到底寫的是什麼。

就這樣,杜甫在兒時的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悲傷、痛苦、不敢面對現實的印象。然而幾年後,捧起他的詩再次讀起來,才漸漸理解了他……

在學過不少他的詩,瞭解他生平背景之後,我邊讀邊體會到他當時那憂鬱的心情。他自小好學“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少年頑皮“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青年有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可是,戰爭改變了一切。

安史之亂後,他戰亂流離,無家可歸。他越來越不被新上任的皇帝所賞識,只在州縣當那個小小的官職。他後期幾乎所有的詩都是在批判黑暗社會,批判黑暗現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裏。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一個場面啊!他裹着破布,在寒風中不由得感嘆:“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讓天下所有挨凍的人得到溫暖的庇護,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這多麼令人悲傷與欽佩啊!

可是這就是現實,現實是無可改變的。他憂國憂民,可是卻不被君主賞識,換做是誰都難以寫出浪漫抒情的詩吧。

我心中繚繞多年的雲霧,漸漸散去……

可是他不悲傷嗎?他不難過嗎?他不想爲國盡心盡力嗎?

錯了。正因爲他愛國忠君,纔會寫出這樣的詩,纔敢寫這樣的詩。“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他臨終之前仍然感慨萬千,心繫大唐。

他的一生就這麼平平淡淡地結束了,可是他爲我們後人留下多少懷想。

現實是不可逃避的。我們可以像李白那樣寄情詩酒,也可以像杜甫那樣面對現實。可是漸漸的,我才理解了杜甫。

他一生漂泊,卻不忘揭露社會的黑暗;他不被賞識,卻不忘心憂國家與黎民;他默然辭世,卻不會被後世忘卻。“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換個角度看,歷史的天空中閃爍着一顆名爲“杜甫”的璀璨星辰,國家幸甚!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4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這首《春曉》,膾炙人口,耳熟能詳,也正因如此,它,也成了我兒時所熟背的古詩之一。

當我詢問其意思時,大人們只告訴我:是春天來了呢。我也沒有多想,這首詩似乎也就這意思。只是覺得,孟浩然能寫出這樣的詩,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吧!

上國小後,這首《春曉》也出現在了教科書中。老師教我,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清淡、自然,在山水詩創作方面頗有造就。從那時起,我對孟浩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這首詩的意境,也自然是美妙無比。我不禁投身於這首詩的境界之中:微微晨光,點亮昏暗,驅散寒冷,喚醒早春。春寒料峭,萬物在沉睡之中張開朦朧雙眼。可還在夢鄉中的詩人,又怎麼會察覺呢?這時,林間傳來片片清脆的鳥鳴,打破寧靜,而昨夜的大風大雨,又不知刮落了多少花瓣呢?萬物皆有輪迴,畢竟迎接醒來的孟浩然的,必然又是一幅新的春景呢。這,必然也是孟浩然他樂觀的象徵吧。

等年齡略大些後,我又學習了關於古代節氣的風俗。偶然間,在節氣表下的概述之中,竟又發現了這首詩。欣喜之餘,我對此似乎有了新的`看法:春耕秋收,本就是農村的常態。當農人連天還未亮之時起來耕種時,隱居在農村的孟浩然卻爲何“不覺曉”呢?這個謎團伴隨着我走過了幾度春秋,但仍未得解。或許是我多疑了吧,可孟浩然,難道真的積極、樂觀嗎?

步入了國中,壓力漸漸升高,而這個謎團也被拋諸腦後。然而,在一節語文課上,老師講起了孟浩然的生平:他一生都未曾進過仕,他的隱居,也是迫不得已的。於是,我去查閱他寫《春曉》的背景——正是他未入仕隱居時所寫。我似乎明白了其中微妙的聯繫。此刻,孟浩然已不是我所認爲的那個充滿活力、灑脫自然的大詩人了。他也有苦:他的隱居,換句話說,就是消極避世吧。

在春暖花開的大好季節,他,卻長眠不醒;正如他所處的盛唐時期,他,一心渴望功名,卻不得不隱居避世了。他奮鬥過,拼搏過,但他的所做的一切,他的抱負,他的才幹,這麼一個偉大的詩人——都被那個時代淹沒了。也許,這個時代,不屬於他。而他唯一所能做的,不過就是漫步在田野農村之中,只有這裏才能算他的歸宿。

漸漸地,我理解了。孟浩然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遠脫俗,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殷切於功名,渴望耀祖光宗的凡人罷了。

我終得理解了這首詩,理解了孟浩然。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求仕的風風雨雨將他的理想抱負化爲泡影,只餘留一個,在大好風光之下,選擇“不覺曉”的孟浩然……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5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我的爸爸愛聽京劇,也愛聽戲歌,尤其愛聽關棟天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在很小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經常唱這些,慢慢地我也會唱。再大一點,我自己找來一本詩詞選讀讀背背,卻不知其意。只是心中一直有個疑問:“這樣一首豪放的詞,爲何暗藏着些許悲傷呢?”本想自己思索出原因,但學業慢慢地多了,也就無暇思索了,這個問題也就置之一旁。

後來搬家了,那本詩詞選挾着灰塵跌落在我眼前,我習慣性地將書翻到那一頁——《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個晴朗的日子,他來到黃岡赤壁磯,面對奔騰的長江,不經感嘆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望着那平靜的湖面,他彷彿想起了當年赤壁之戰的情景,更羨慕周瑜指揮若定的瀟灑從容,得勝後的意氣風發。可回首自己的遭遇卻不禁唏噓,因排斥新法被貶到這裏,如今連那些堅持舊法的人也開始排擠自己。算了,周郎亦已英年早逝,自己不如放眼大江、把酒賞月來得自在。

將書信手一翻,一首《定風波》進入我的視線。

三月三日,他與朋友把酒談天走在沙湖道中,不料,天空下起了雨,帶雨具的僕人早已從另一條路先離開了,大夥一時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朋友們剎時被雨淋得狼狽不堪,抱怨不已,便想打道回家。只有他不以爲意,聽着那穿林打葉的雨聲,看着那細雨迷濛的精緻,索性放開喉嚨吟唱起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可真是愜意啊!不一會兒,雨過天晴,一陣帶着寒意的春風拂來,頓時酒醒了,回頭看向雨水淒涼之處,回去吧,這官場也罷,這現實也好,不過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兒時的'疑惑,我終於有了答案。“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既是作者對英雄人物壯志得酬、一展才華的嚮往,也是對自己身遭貶謫,流落江湖的慨嘆。

雖在官場鬱郁不得志,但他仍不改灑脫的氣質。儘管在黃州的處境險惡,生活窮苦,但他依舊樂觀開朗,遊山玩水、飲酒賦詩,曠達之情,冠絕古今。

看着,讀着,唱着,我漸漸的理解了,他對官場的追求是想要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最終因內心過於浪漫、單純,無法融入當時的朝廷,不妨好好享受人間平凡的快樂,獲得心靈的自由——多情應笑我,一笑萬事輕。

他,就是失意的政治家、偉大的文學家——蘇軾,不愧是中國古代最有個性、最灑脫、最有魅力的人。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6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聞得楚歌陣陣,望着眼前的美人,項羽悲從中來。“大王慷慨悲歌,使人淚下。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憂如何?”語罷,虞姬拿起劍,一世芳華絕世。

跳江自殺?可好端端一個人,爲什麼不渡江呢?“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難道項羽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我沒有多想,漸漸地,我背的詩越來越多,這首詩,這個疑問很快被我淡忘了。

上國小後,這首詩再一次被提起,老師教我們,項羽是英雄,卻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他膽怯了,他放棄了東山再起的機會,正如這首詩,如果他過了烏江,歷史或許就要被改寫了。但在瞭解他生前的戰績後我又有了一個疑問:人稱西楚霸王的項羽作戰能力那麼強,怎麼會不敵漢軍之後,選擇了在烏江自刎,而沒有選擇回去渡江,在江東好好發展,東山再起呢?真的是像他臨死前說的沒有臉回去面對江東父老嗎?但即使如此,在那時的我眼裏,項羽就是一個鼠目寸光的失敗者。

讀完《項羽本紀》,童年的疑惑似乎得到了答案。

這時我才明白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道理。原來,自刎並不是他退縮了,而是他考慮到即便自己重新再來了,還要面對劉邦這個勁敵,那時劉邦的兵力已經不是他可以對抗的了,而且劉邦既然能撕毀條約,就敢發兵江東,到時候遭殃的'就不僅是自己,還會連累江東百姓。

那時的我終於理解了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悲涼,但那八百騎兵仍生死相隨,是怎樣優秀的統領,讓他們甘願以命相許,以血相衛!

原來項羽纔是真英雄,他重情重義,但也正是因爲這一點,註定了他敗給劉邦的結局,正是因爲他的重情重義被劉邦所利用,纔會出現衆所周知的一幕:項羽的身後就是滾滾烏江,江上慢慢出現了一個人影,是一位長者。他十分急切地邀請項羽上船,因爲東山再起對於這位戰功赫赫的英雄來說不是難事,但項羽卻不肯。他的雙眼佈滿了血絲,手上的寶劍也沾滿了敵人的鮮血,在夕陽的餘暉下,他緩緩地舉起了寶劍,夕陽漸漸覆蓋了他的全身。英雄,倒下了,烏江,染紅了……

項羽雖敗猶榮!“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流傳至今,思他殺敵時的血性,思他放過劉邦時的柔情,思他破釜沉舟時的無畏,思他江邊自刎時的勇氣,項羽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看似輕率,卻將悲壯的英雄氣概留給了後世,讓後人永遠銘記……

漸漸地我理解作文7

在北冥,有魚名曰鯤;在天池,有鳥名曰鵬。

初見《逍遙遊》,是在圖書館中。封面上之上,一鯤在海邊遨遊,吞吐潮汐;一鵬在天際翱翔,氣震穹宇。視線立即被吸引,取下這本書,便坐在一旁翻看着,那時尚小,只是看那些插圖,不禁入了神。離去之後,腦中仍不斷盤旋着鯤與鵬的影跡,日夜盼着有朝一日能見那鯤,那鵬。夢中也會見到那鯤鵬,翱翔於天,遨遊於海,雄偉十分。

直至一日,有人告訴我,《逍遙遊》中的一切,皆是虛無。我亦不解,爲何虛無之物,還要編造來給衆人看。日思夜想,卻仍然不解,只得作罷。

漸漸地,《逍遙遊》的影子淡忘在了腦海之中。

又不知幾何時,老師在課上提到莊子,方纔又想起了《逍遙遊》。莊子堂堂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又豈會寫無用之作?便又捧起《逍遙遊》,細細逐字讀來。

只見那一幕幕畫面浮現在眼前。

鵬鳥遷徙,翅擊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濤;鵬鳥奮飛,旋轉扶搖,直衝九萬里高空。所見湛藍的天空,那又可曾是它真正的顏色?天又是否無邊無際?水若匯積不深,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水在庭堂的低窪處,可用芥草作船,然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這是因爲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力若不雄厚,便無法託負巨大的翅膀。鵬鳥飛至九萬里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能憑藉風力飛行,揹負着青天,毫無阻擋,這樣便能遷至天池。

頓時恍然,莊子不單單描述了鵬鳥高飛,又容理於其中。

回家之後,我便把它放在枕邊,每晚臨睡之前便總是一讀。漢末董遇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不錯的,《逍遙遊》在我的腦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鵬借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雲層,揹負青天,向南飛翔,前往南方大海。麻雀卻譏笑鵬鳥,這就是大與小的區別。那些才智勝任一官半職的人,看待自己時,其實也像斥鴳的`見識。無論何時,能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辨明榮辱的界限,就是須做到的所有了。

這便是《逍遙遊》所告訴我的道理,擡眸,那本《莊子選》還靜靜在牀頭躺着。閉上眼,滿是湛藍的天,碧藍的海,交於一處,海中是那鯤,空中是那鵬,卻比當初見到的更加深邃,蘊含着莊子寄於其中的理。

漸漸地,我理解了《逍遙遊》中的那個博大,美麗,壯闊,迷人的世界,更是這個世界之後所蘊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