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

作文7.13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着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糉子,倒雄黃酒,都是爲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爲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糉子的習慣,傳說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糉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3

同學們都知道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五日,但是大家是否都清楚端午節的來歷呢?恐怕有許多同學不清楚吧,今天我就來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名大官叫做屈原。屈原是個很有名的文人,他寫了鼎鼎有名的詩集《離騷》,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句子我們都耳熟能詳。不僅如此,他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格式叫“楚辭”。屈原清楚時事,對楚國忠心耿耿,主張抗秦。

當時的楚王被秦王騙得團團轉。楚王親近的小人被秦國買通,天天在楚王面前說屈原壞話,在其慫恿之下,楚王對屈原的抗秦計劃毫不理睬,屈原被流放到外地。

多年後,屈原終於回到楚國都城,但沒多久,秦王就派使者請楚王赴宴。楚王的小兒子子蘭也被蠱惑,極力勸楚王赴宴。楚王不聽屈原勸告,前去赴宴,被秦國囚禁而死。

楚王死後,子蘭成爲宰相。屈原上朝時常責備子蘭,把子蘭罵得狗血淋頭。子蘭十分厭煩,暗中謠言中傷屈原,將屈原再次逐出都城,流放到現在的湖北一帶。

就在屈原被流放期間,秦國大將白起率軍攻入楚國都城。屈原得知消息,悲痛不已,抱着一塊巨石投江自殺。屈原深受百姓愛戴,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劃舟,尋找屈原屍體。有人擔心魚羣食用屈原的屍體,將米、豆子一類食品投入江中,讓魚羣食用。

從那時開始,在農曆五月初五時都要劃舟、投食。這一天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節。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就是由劃舟與投食演化而來的賽龍舟、包糉子與吃糉子。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爲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糉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製品有龍舟、糉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着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爲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於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作文7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邁着輕盈的腳步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外婆早早的準備好了材料:糉葉、赤豆、糯米、鹹鴨蛋、繩子………

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糉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糉子在大鍋子裏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糉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對我說:“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嚐嚐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糉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麼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說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後爲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說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爲什麼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着我的頭說:“因爲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着講吧,媽媽!”

“然後,世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哀傷。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糉子於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划船撈救,後來就發展成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後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嚐到了可口的糉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