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作文集錦5篇

作文1.5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傳統文化作文集錦5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畫起源於古代的象形字,有人認爲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爲書畫之先河,所以有“書畫同源”的說法。

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爲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爲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爲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爲中國畫,簡稱“國畫”。走進國畫收藏家的家裏,這裏真是別有天地非人間呀,這裏的一番尤如在熱鬧的菜市場一樣,叫人眼花繚亂,不信就來看看吧!看呀,畫室東面的一角上掛着一幅環肥燕瘦的四女子畫像:穿玫瑰色連衣裙的那位美女手拿着天藍色的絲綢,在清澈的小河前翩翩起舞,猶如天女下凡;穿金黃色旗袍的,則在小橋上餵魚,也像在逗魚兒戲水;穿翠綠色長紗裙的正在岸上追趕蝴蝶,與他們嬉戲;穿橙色衣服的在石桌前品嚐龍井茶,品味天下風味。

把這幅畫如果放到大草原上,從遠處看真像是幾位女子在草原上活靈活現的,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足可以假亂真。再看西邊的那幅“威虎”,老虎繪聲繪色,大聲呼叫,嚇得人們屁滾尿流。從近處看,彷彿身臨其境,自己馬上就要被張開血口的虎吞下去了。老虎走在森嚴的樹林深處,瞪着恐怖的眼神,全神貫注地“盯”着你,準備“吃”了你。北邊是一幅冬天仍頑強開放的“雪梅”。“牆角數枝梅,凝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句詩就讚揚了雪梅的頑強,而在做畫人的筆下,它伸着那彎折的.“胳膊”,還穿着印有梅花的連衣裙。

獨特的是,雪梅下,一隻丟失的小雞正順着“樹丫子”腳印找爸爸媽媽呢!這位做畫人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大師,他畫的畫惟妙惟肖,一筆下去就能落墨爲蠅。大師畫任何畫都會一揮而就。這位大師還心靈手巧,剪紙更是栩栩如生,他爲祖國的繪畫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爲祖國獻出了自己的青春。

我愛國畫,更愛我偉大的祖國。我相信只要我們實現考上大學的夢想,我們就會把自己美好的青春,以至珍貴的生命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福祖國走向更繁榮、更昌盛的道路,用我們的實力來突破世界奇蹟!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爲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爲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裏,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着年飯。

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爲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爲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爲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圖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傳說,如: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還有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陽節、五月節等等。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兩岸百姓知道了,紛紛划船撈他的屍體,並向江中放糉子,使魚、蝦飽食後不吃他的屍體。此傳說歷代沿襲下來,演變成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端午節,家庭要備一桌豐盛於平日的飯菜,全家共享。大人會在不能喝酒的小孩頭上沾上雄黃,或畫一個“王”字,去病消災。吃糉子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糉子已在流行。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拯救,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竟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這讓我感受到了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爲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倍感自豪。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安徽阜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與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與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纔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與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與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爲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與諧歡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每一個糉子、每一個餃子、每一張剪紙,這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不論甘甜還是苦澀,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累累碩果,它們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不離不棄,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而當今的社會,卻不是這樣的了……

以前,當端午節來臨時,學校都陸陸續續發着放假通知單,當孩子們用雙手捏緊那一張薄薄的通知單時,霎那間,孩子們就像升空的火箭都露出了甜蜜而又單純的笑,在單位爲了蒙於生機而努力拼搏的大人們都停下來用他們蒼老的耳朵聆聽着廣播的時候,他們仔細聆聽後,都露出了複雜的笑容,這種笑容應該是可以好好的'陪伴着家人與家人共享幸福的笑容吧?但我也不確定。頓時,甜蜜的微笑就充滿了整個中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第二天,端午節來到了中國,當每一位中國人用翠綠的箬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吃着香味四溢的糉子時,都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節日的濃厚、快樂、熱鬧都感染了中國人,而這些記憶使我們刻骨銘心。美,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概括。如今,每當讓人們流連忘返的端午節又降臨人世時,人們是多麼的高興、多麼的欣喜若狂、多麼的心花怒放,而他們的快樂卻是在浩瀚而廣大的網海中遨遊、卻是在西餐廳裏吃着回味無窮的牛肉、卻是在麥當勞裏與家人共進晚餐……他們做的每一步祖國媽媽都在痛苦的流淚,難道他們已經忘了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啊!我們的祖祖輩輩都堅持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難道這些經歷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就會在我們這:一輩消失了嗎?這很有可能。俗話說的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沒發現美的眼睛。”

剪紙包括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花樣、喜花、春花、喪花等等。剪紙也是一種民俗藝術,它的產生和流傳同農村的節令風俗有着密切的關係。例如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在北方的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上燈花,把新年的氣氛造得濃濃的。喜花是結婚時作爲對新房的佈置,張貼在室內,傢俱和器物上。同樣,壽花和喪花也是在過生日和辦喪事時張貼的。牆花和頂棚花是佈置房間時分別貼在牆上和屋頂上的。總之,它們大都是用作佈置環境,增強節慶氣氛,貼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我們的剪紙藝術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能會剪紙的人越來越少,如果在這樣下去的話,我們的剪紙藝術就會消失的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同學們,中華民族撫養了我們,哺育了我們,爲我們遮風擋雨而破壞中華民族就是我們的回報嗎?我們應該捫心自問……

標籤: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