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彙總15篇】

作文4.82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作文【彙總15篇】

傳統文化作文1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但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期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適宜,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但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刻最後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必須很美味,但是肯定有必須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發奮!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

那麼困難。最後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2

時間這艘巨輪飛快的運轉,在我們來到了21世紀。在這個經濟飛快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極高的時代,文化成爲大家的熱議話題之一。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每個人都在追求着各自的信仰,尋找着各自的樂趣,這些信仰、樂趣不盡相同,有的追逐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有的沉迷於娛樂節目的低俗趣味。

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五千年來豐富的文化底蘊至今仍熠熠生輝。孔孟之道、法家學說、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傳統美德等等,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仍流傳至今。這些傳統文化給人以道德的提升、品行的薰陶、靈魂的充實。傳統的文化蘊含着豐富的意蘊,神祕的魅力,是一個民族團結必不可少的因素。

傳統文化於我們極其重要,但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對其不聞不問,一無所知,這無疑是與中國的經濟實力背道而馳的。

當前,琳琅滿目的娛樂節目氾濫,充斥着公衆的視覺,婚戀節目、歌手選秀……盲目追求收視率,炒作出名。漸漸的,一些不正之風已肆虐娛樂界,同時,也如毒品般侵蝕着人們的.精神。

這些低俗的娛樂節目,餵養着我們惡俗的追求,使我們慢慢的失去信仰,這於己於家於民族來說,其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發展快了,但文化的發展是不是能跟上它的腳步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娛樂的確可以讓人感到輕鬆,但能夠陶冶人們性情的娛樂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把握好分寸,在閒暇時間,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傳統的文化上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自由的遊蕩。這時,你的心靈會感到非常充實,深具民族自豪感,被自己所在國家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西遊記》作爲四大名著之一被人們熟知,當然,現在出現了許多改編的電視劇版《西遊記》,其中滲入一些西方元素,以至於之前原版的大相徑庭,當讓不被中國觀衆所接受。

我們不應丟到五千年的文化底色,而盲目模仿一些洋式文化。不應跟西方高唱西式文明。

因此,我們應愛護中國的傳統文化,重建民族之魂,重新找回中國人的靈魂籍貫。

從今天起,關注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武裝自己記的靈魂,傳遞自己的正能量,托起自己的文化夢。

有了千萬個文化夢的支撐,我們的民族將會更加強大!

傳統文化作文3

每年春節,我都要隨爸爸媽媽回到故鄉都江堰,那裏不光有秀麗獨持的巴蜀風光,還有甜在我心裏的糖畫。

清晨,淡淡的薄霧還沒從村莊上飄散,糖畫爺爺就推着小車走街串巷的吆喝起來:“糖畫喲,糖畫,快來買呀……”,聽到這一嗓子,屋前房後立刻就有小孩竄了出來,扯着爺爺奶奶的手,拽着媽媽的衣襟,從四面八方聚集,緊緊的圍着糖畫爺爺。

小孩咿咿呀呀地嚷着催促着,糖畫爺爺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停穩小推車,從車下櫃子裏端出一個白磁板,又掏出一個小鐵鍋,慢悠悠坐下,開始用煤氣爐熬起糖稀來。眼看小鐵鍋裏的糖稀色澤越來越紅豔,誘人的麥芽糖香勾走了圍觀者的魂兒,火候差不多了,糖人爺爺一聲令下:“轉轉盤咧”,混亂的`人羣頗像得到號令的士兵一樣,立刻在那畫着色彩豔麗的十二生肖轉盤前排起一條整齊的隊伍。小孩踮着腳,伸出白嫩嫩的小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牢轉盤上最大的龍,撥動一下指針,攥緊拳頭連聲喊着:“轉,轉,轉,大龍、大龍!”指針晃晃悠悠掠過蝴蝶,掠過花籃,終於擦着大龍的邊兒停下,人羣中頓時暴發出一陣歡呼。

“好,轉到個大龍,新年好運一條龍!”糖畫爺爺笑着祝福,?子一擼,便從小鐵鍋裏舀出一大勺糖稀,腕子一斜,那琥珀般的糖汁順勢流淌到白磁板上,糖人爺爺手速如飛,時而輕輕抖動,時而快速滑行,那糖流得或慢或快,慢時如琥珀滴珠落玉盤,快時細若遊絲不斷絕,人們看得目不暇接,眼睛便隨那鐵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轉個不停。最後,糖畫爺爺手輕輕一收,那糖稀如踩剎車般停滯住,一條金燦燦、亮瑩瑩的大龍便平躺在白磁板上。糖畫爺爺拿根竹籤往龍身上一按,輕巧地一提,轉到大龍的小孩挺胸擡頭,滿面紅暈地在周圍一片豔羨中接過竹籤,卻怎麼也不捨得下嘴。

不多時,走在街上人人手中都像捧寶貝似的捧着一隻糖人,他們如金色的蝴蝶徜徉在故鄉的大街小巷,編織起濃濃的鄉間年味。

每年回到都江堰都要品一品甜蜜蜜的糖畫,才知道印在糖畫裏的年有多甜。

傳統文化作文4

風箏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下面聽聽我的介紹吧!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有20xx餘年。相傳“墨子爲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就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這隻木鳥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民間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爲“紙鳶”。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爲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絃,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的風箏之都,那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

我還知道風箏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準備好工具:漿糊, 紙、刀 ,用的材料是: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爲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爲(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

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紮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爲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令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紮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是否對風箏有了許多瞭解呢?你也去做一做吧,非常有趣的哦!

傳統文化作文5

書法又名雲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融匯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每當讀到:“中華書法,生動形象……”的句子時,一種複雜的情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與書法的愛恨情仇。

一個有深厚文化氛圍的家庭,一個酷愛書法藝術的爸爸,讓我與書法結緣很早。翰墨飄香之中,鐵劃銀鉤之間,我卻始終無法親近它,甚至對它滿懷痛恨。

我痛恨它,是因爲它既累又費時,遠不如去打一場籃球那麼酣暢痛快。而且我覺得書法若有情感,它肯定不喜歡我!看:我呆呆地站在屋裏,目中無神,看起來就像一個年逾花甲的小老頭,無精打采地蘸墨,動都還沒動兩下子臉就已經有鬍鬚了!不僅這樣,“他”還讓我的手抖得不行,寫的橫變成了一條小蛇,寫的豎變成了一根歪木棍。寫毛筆字的時間好難熬,我變得特別會“磨洋工”,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只寫了兩個字,瞬間一記爆慄從天而降,“吃”得我眼冒金星!好痛!

無論我怎樣不喜歡,對於書法練習,爸爸從未鬆口讓步。爸爸常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於是別人玩耍時,我在寫字;別人看電視時,我在寫字;別人玩累了,酣然入睡,我還在埋頭苦練……練着練着,有一天,眼前冷冷的字居然變得溫柔了。我彷彿看到眼前打開了一扇窗,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懶洋洋的,金光閃爍中,各種字體款款而來,都對我展開了笑臉。漸漸地我走近了它。

書法,它是那麼博大精深。它既有趣又有特點。它的每個字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飛”字的兩點就是你的羽翼,讓人感覺若行若飛;“天”字的一橫就是“整個天空”,“天”字蓋着一個人,讓人感到遼闊寬廣!書法極富特點,他們的筆畫、樣子千奇百怪,變幻莫測。一個“事”字,運用不同的粗細筆畫,它的樣子可以是方方正正的大西瓜,也可以是一位修長的亭亭玉立的仙女,還可以是一位有錢的貴婦人;“飛”字在我眼裏既可以是一把彎刀,也可以是倒了的噴泉……

慢慢地,我喜歡上了書法。

鋪氈、展紙、加水、蘸墨,我運筆如風,時間的流逝我已經無暇顧及。寫啊寫,窗扉輕啓,清風徐來,我看到了《詩經》、《楚辭》,看到了唐詩宋詞,看到了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看到了窗外這全新閃亮的世界,我陶醉其中……

傳統文化作文6

一條大河奔騰於華夏版圖紙上,時而遇到峽灣,飛沫四濺,趣意橫生;時而流經平地,流觴曲水,沙白水清;時而跨過高山,事宜奔騰,萬馬齊喑,不捨晝夜如它。

古往今來,歷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從先秦諸子,到秦漢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學芬香一直傳於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帶着民族獨特的氣息。

李白之詩仙最豪情,劍光月色躍然於字裏行間;王羲之之《蘭亭集序》龍鳳舞動,堪稱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潔,繽紛着唐詩宋賦的音韻。

王國維去了,去了他嚮往“國學”天堂,他很是平靜。尚在人間時,他很是激憤,國學的腳步越走越遠,在那個趨於猛獸般的時代裏,他的聲音太小,罷了,既然不能挽救這個時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捨棄了世俗,去追隨那內心的獨標孤高,他對國學的堅守,讓人仰視。

而今,人們對傳統文化議論紛紛,隨着英文縮寫字母編入新華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關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諷刺中國人的無能,還有的人似乎緊跟時尚的步伐。不要說這個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雜這半不拉幾的英文。我們太過自以爲是,傳統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輝,我們卻視之鐵鏽,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子孫,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魯迅棄醫從文,以筆代刀,挑開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雙雙黑暗的`眼睛,挽救邊緣的國人,他聲聲吶喊,聲聲祝福,讓中國文明重新在大地上開出血紅的花,讓中國脊樑在此鏗鏘有力。如今,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人,爲華夏,爲文明,爲傳統而奔走呼號。我們需要用血淚灌溉,讓中華傳統文化之林屹然挺立於世界東方,我們需要取飲華夏大河之水,讓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綻放最美姿態。

我的華夏文明啊!我願跟隨你的腳步,去跋山涉水,領略四季變化!

傳統文化作文7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題記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當父母都老的時候》,文中說的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聲: 當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有點耐心不要嫌我們整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其實都是爲你們好! 當我們吃飯是嘴漏,把飯菜與口水流到衣服上師,你們千萬別責怪我們,也不要嫌我們髒,請你們想一想:當初,我們是如何手把着給你麼餵飯的,是如何爲你們擦屁股端尿。

當我們說話是,忽然忘了主題,請你們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人老了,難免有些遲鈍,讓我們想一想再說。

其實,談論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們在旁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當我們漸漸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甚至病倒不起,請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

你們只要能給我們送口飯,添點衣服,時常回家看看,我們就知足了。

當我們老了的時候,請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當初,我們引導你們走上人生之路,如今請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程。

我們會回報你們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結這我們對你們無限的愛! 是的,孝敬其實並非一定需要多少金錢,只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就行。

而處於學生時代的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隻懷有感恩之心。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願乞終樣。”這是鳥兒的.感恩。

努力學習,實現夢想。

這是我們的感恩。

是的,其實感恩很“簡單”,其實孝敬很“簡單”。

只要我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贏個美好的未來,讓父母以我們爲傲,以我們的爲榮,幸福地過完後半生,這就是對父母的孝敬,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圓自己的夢更圓父母的夢! 比爾·蓋茨曾說過:“天下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是的,我們要珍惜時間,趁父母還健在趕緊孝敬吧,否則我們做兒女的將永遠後悔。

傳統文化作文8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各自的傳統文化和習俗,這是每個民族的標誌。所以,傳統文化不能被遺忘,而應該發揚下去,使這個民族能夠繁榮輝煌。

我們現代的青少年們都比較喜愛唱歇,也特別愛追星,當然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愛好。娛樂節目多得讓人眠花繚亂,電視上總是會播着很多娛樂、音樂方面的節目,人們好像漸漸地遺忘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追求着時尚而新穎的娛樂活動。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肯定認爲,只要自己多才多藝,歌唱得好就可以一舉成名,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身後,又揹負着多少的負擔,又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

有很多音樂愛好者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中,不是因爲他們不夠勇敢,而是因爲他們之間的'競爭太激烈了。社會也需要傳統文化來加快發展,不是因爲現代人不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而是他們不懂得用怎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發展文化。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深厚歷史,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等人們懂得如何發揚文化後,電視臺推出了各類的文化類節目,這使人們感到新奇,於是引發了文化熱潮。

有很多人積極涌躍地參加文化節目,比如一些《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等,都以很簡單純樸的方式引導人們關心關注文化,傳統文化並沒有被遺忘,而是漸漸地得到弘揚和發展,這些文化類節目使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崇拜和追求,人們再也不只是簡單地追星了,現在還有更淵博的知識文化等着他們去探索和發現!

我們應該號召全人民都弘揚傳統文化,讓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得以更好發展。娛樂只是閒暇之時用來放鬆心情和愉悅身心的,傳統文化纔是根本。人不能忘本,所以,我們也不能忘記傳統文化。

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更應該從現在做起,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瞭解各種文化的內涵,爲民族文化的發揚做出自己的貢獻,盡一份力!

傳統文化作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年農曆的正月七年級,便迎來了春節。春節習俗衆多,便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喜慶的春聯,抒發美好願望。有的人家也會貼福字,表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人家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意爲“福到了”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剪紙在民間也備受歡迎,人們愛把紅色的紙剪成各種圖案,貼在窗戶上。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蒸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各地年糕做法也有不同,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年糕也成了人們的最愛。

拜年

大年七年級早上起來,人們的第一件事便是拜年,穿着新衣,走親訪友,將最親切的問候送給別人。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無疑成了孩子們的嚮往。春節習俗衆多,但每件都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國的傳統文化令人自豪。走近傳統文化,感受文化氣息。

傳統文化作文10

回家,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卻寄託了無數遊子的期望。那是倦鳥歸巢的踏實、迷途知返的慶幸、重新擁有的喜悅。隨着國家的發展文化的復興,那些漸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比如唐詩和宋詞。它們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珍珠。

詩詞是充滿情味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悽美哀婉的愛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透過詩詞,我彷彿聽見李後主那道不完的亡國恨抒不盡的歌聲;“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透過詩詞,我彷彿感受到了蘇東坡那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

詩詞是充滿力量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李太白站在太行山的頂峯上抒發青雲之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岳飛在戰場上率領岳家軍勇往直前,爲了直搗黃龍,迎回二帝而重創敵軍;“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奄奄一息的陸游在病榻上竭盡全力囑咐他的孩子們不要忘記報捷。

詩詞是充滿情懷的。“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白居易對唐朝苛捐雜稅的不滿與對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杜甫願意犧牲自我,而讓天下寒士住到大廈中的精神,通過自己的現狀推己及人,表達了他對有志之士的關心;“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林升對南宋貴族奢侈糜爛生活的不滿,更感受到了他對國家的那份赤誠與熱愛。

詩詞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它既有古老文化的芬芳,也有現代文化的律動。詩詞是經典的,更是未來的。它既承載着古人的智慧與情思,又蘊含着文化復興所必須的力量與情懷。

多背些詩詞吧,讓那優秀的傳統文化早日回家。

傳統文化作文11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守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 福 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爲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爲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 文明古國 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12

在有一年中,一對年老的夫妻在“感動中國”的頒獎儀式上得了獎,他們是香港樹仁大學的校長鍾期榮和校監胡鴻烈。記得胡鴻烈說過一句話:“我們發現香港的字典裏沒有仁字,所以決定把學校取名爲樹仁。”這位普通老人質樸的語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極力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崇高精神。

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很難聽到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高度認真、負責的聲音,而且在現在,這種認真被當作一種古板。是的,現在我們特製生活雖然豐富了,但精神生活卻漸漸的空虛。一些傳統文化正在遠離我們,春節時要貼的對聯受到冷落,京劇、川劇、戲劇很少有人去學,《四書》、《五經》、《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代典籍,很少有人埋頭苦讀了,這些原本屬於我們的精典,現在卻只能趟在遺忘的角落裏。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一片片具有歷史特色的街區被剷除,一個個青瓦粉牆的古村古鎮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高高矮矮,形狀差不多的洋式樓羣,什麼“西班牙城堡”“羅馬花園”、“巴黎廣場”、“美國小鎮”等等,讓人們眼花繚亂,扼腕嘆息!我們常常說崇洋媚外的現象,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自輕自賤,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喪失,真是可悲啊!

不是說外來文化不好,而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危要旦夕,在戰爭年代的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出現斷層。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傳統文化卻漸漸暗淡了它的色彩。這的確是一種悲哀啊!然而,幸好還有像胡鴻烈夫婦的人在爲捍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努力,他們大概也可以被稱作“中國的脊樑”吧。

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鍾期榮夫婦傳遞給我們的信念。儘管在中國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但無疑,鍾期榮夫婦用他們的影響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站到文化維護者的行列中,使中國的傳統觀念文化精神代代相傳。

傳統文化作文13

人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遠流長。”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正是我們經常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節日。胡書記在中說過:“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東西,我們需要保留的是傳統文化中那些優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東西,物質文化如國畫、書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保留的。

然而,隨着社會的變革,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被冷落了,誠然,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西方文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從而忽視了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農業文明向城市文明、工業文明轉化的時代,傳統節日儀式上的淡化雖難以避免,但節日若是被人們淡忘,甚至尋覓不到一息對傳統節日的記憶,那將是危險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不尊重不善待傳統文化,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保留傳統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重視的課題。

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在中國,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都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裏面所蘊含的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當下,只要我們記住傳統節日內涵,牢記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刻韻味,改變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未嘗不可。

當然,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意在守住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並不意味着墨守陳規或固步自封,而應是呼應時代、順應發展要求、創新形式和突破。

傳統文化作文14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傳統文化作文15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者,中華民族視之若祖先之生命,無限敬惜與愛護她。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漢字是其承載者,傳播者,見證者,昭示者,從甲骨文、金文以至於今天之楷體,中國漢字三千年永垂不滅,輝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爲之動客,爲之起敬,爲之驚歎,這實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奇蹟,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應在更高的層次上學習和運用漢字、漢語,開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寶藏,繼承它,宏揚它,創造更加美好燦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貢獻於世界,這應是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大任!

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界、文化界的英才,終於發明了漢字輸入法電腦打字機,其輸入速度遠超於拼音文字,同時創造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以及電子出版系統,使印刷業高迅度發展,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漢字相結合,引起了國人對漢字的重新審視,同時也爲復興漢字文化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漢字究竟是科學的、智慧的文字,還是落後的'、僵死的文字,將不辯自明矣。

保衛漢字,復興漢字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關乎中華民族騰飛發展,自強自立,爲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大事。漢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宏揚漢字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大事。現在世界上約有 85 個國家的高校都設了漢語課,約有 3000 萬人在學漢字、漢語,漢字、漢語走向世界,已經成爲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21 世紀,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將會大展風采,爲世界人民所歡迎。

漢字是世界文字惟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輝光常新的文字,漢字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在西安或任何一個大城市,應建立中國漢字文化博覽館。文字研究者,語文教學者,應該以 “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維,對漢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闡釋漢字原創性之奧祕,爲復興漢字文化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應該大力發展漢字文化產業,全社會都應重視、關注、推動漢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標籤: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