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諸葛亮的作文14篇

作文1.0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諸葛亮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諸葛亮的作文14篇

諸葛亮的作文 篇1

我一直認爲,小說是精神產品,給人帶來知識、趣味。

從下筆的那一刻起,我小說中的諸葛亮,一定要閃耀出“智慧的化身”這個角色。

諸葛亮的聰明,在於他把各種軍事思想領悟得比較深。在這個書中,這個“戰場”擴大化了,但諸葛亮的聰明依然淋漓盡致地表現。

小說中的愛情,必然是讓人感動肺腑的,對主人翁的情感,力圖刻劃得深刻。

爲了給讀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構建我的故事情節,如果讀者滿意了,這就代表着我的成功;如果讀者不滿意,說明我做得不夠好。

傳統中的諸葛亮,一直是一個儒將風範,在我的小說中,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說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強大,肆意屠殺之輩。這些人,渾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諸葛亮的聰明,是他服從了這些客觀規律。諸葛亮靠着他的善良與純真,最終他打敗了這些人,也是順從了天理。

書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會閃耀出來的,小說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心與友愛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壓與殺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說中表現了她與諸葛亮純真的戀,另一方面,表現了她作爲一個愛心大使的形象,樹立於讀者心中。

小說來源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過小說中的人物,作者將盡力地表現出來。

對於小說中的戰鬥場面,傳統中聲勢浩大的兵戰,本小說中是與諸葛亮熟練運用軍隊是連在一起的。最吸引讀者的是,本小說引用《諸葛亮兵法》的諸多名句,讓讀者親身領略這位傑出的軍事家的才能。

對於書中女主人翁,黃子香,她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溫柔多情的女子,他對諸葛亮體貼倍置,顯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裏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愛上她,是自己的福氣。

關健時刻,子香會上陣,他會幫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說故事中展現了她溫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與諸葛亮的愛,沒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與溫馨。對於與諸葛亮相愛的場面,作者力圖用各種溫馨的情調進行渲染,展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中,讀者會領略到它的美。

愛情、爭鬥、智慧、在這裏,一起盡情地展現,每一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得到樂趣,還能獲得許多豐富的知識。面對這樣的小說,你還得等什麼,千萬別錯過哦!

當你在生活中匆忙地過着,當你心情鬱悶,覺得沒有什麼讓你心動的,打開這部小說,你會覺得世界是多麼可愛!原來生活是有很多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現。

最後要說的,本書的作者曾是商務類專業畢業的,其中會插入商戰方面的描寫,是值得現代經商階層去看的。

當一本好書,已悄悄地在你面前打開,趕緊找開吧,悄悄地進入這個世界。

諸葛亮的作文 篇2

“三顧平分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獨坐在幽幽的燈光下,翻開泛黃的書頁,千百三國英雄好漢在紙上來往穿梭,淹沒在歲月的流沙裏無法自拔。唯有你,孔明,將一個“義”字演繹的淋漓盡致。夜深人靜,唯有一個渺小的身影,仍在念你,癡你。歷史雖是湍急的河流,而你,卻始終不曾被磨滅。你,究竟是多麼的驚天地,泣鬼神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隆畝,身居臥龍崗的你,是如此年少,又是如此的多機。不求聞達於諸侯,一心隱於深林,看透天下諸侯的追名逐利、爾虞我詐。卻又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終究,在玄德的三顧拜訪之下,感其誠意。爲其奔走效勞,爲之後的蜀國打下了根基。爲了報着小小的知遇之恩,你鞠躬盡瘁。將今後的'一生時光,賭在了劉備的宏圖霸業之上,這是何等的忠義?何等的堅毅果決!最終,“將星隕落五丈原”,連同你的遺憾與傷感,一併埋在了我的心頭。唯有你的忠肝義膽,默默守護着輝煌過的蜀都。

可還記得當年,你的運籌帷幄?火燒博望坡、樊城用計、赤壁之戰,“臥龍”的名號在敵軍的兵馬間傳蕩,令敵軍聞風喪膽。縱觀三國,又有誰,能與你一較高低?比周瑜,你胸懷廣闊;比龐統,你謙實可靠;而比起郭嘉,你甚能逆天改命。“死諸葛能走生仲達”,想來,確乎。

八陣之圖在你的手中掌控自如,手中的羽扇一揮,頃刻之間,檣櫓灰飛煙滅。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古今兵法,無所不通。魯迅曾言“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唯有你,才能做到波瀾不驚,心如止水。除了你,還有誰,能夠撫琴談笑,與空城之中退敵百萬?

末年的你,將先帝崩殂的悲痛埋於心中,默默替昏庸的後主重拾霸業。便有了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你的文言措辭,又擋下了多少黑暗昏庸的涌流?早已不可悉數了。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爲了這所謂的漢室,親力親爲。哪怕到了最後的最後,病入膏肓,仍思巧擺七星燈,望欲逆天改命。在離開的最後一霎,沒有一絲對於死的畏懼。唯有此生再不能爲漢室討賊,興復大漢的遺憾。以及,愧於先帝的哀思。耿耿忠心,可至於此,流芳百世,也是理所應當了。

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對你的崇拜,相隔數千年的時光,我仍可感受到你的靈魂的溫度,依舊炙熱,依舊強大。彷彿在述說在自己的一生,表達對先帝的感激涕零。而我,也只能默默從書上懂你,懂你……

夜已深,我漸入夢鄉,夢裏,一位手持羽扇,瀟灑自如的軍師,站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出神地觀摩着……

諸葛亮的作文 篇3

昨天夜晚,我躺在牀上隔着窗戶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着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裏,前面擺着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着雙股劍,帶着護心甲,然後我試着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着,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說:“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爲先鋒,周泰、徐晃爲副將,司徒遷爲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說着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說:“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裏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爲這裏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說:“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爲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終於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說:“將軍有何事?”我說:“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爲先鋒,周泰、徐晃爲副將,司徒遷爲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說:“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爲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着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衆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的作文 篇4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在我閱讀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書中人物,有安利柯,有馬小跳,有哈利波特,還有貝克……其中,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他機智聰明的特點廣爲流傳。這個特點可以從一些事中看出來。

草船借箭就講述了一個諸葛亮靠聰明才智機靈處事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製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聽後表示:三天即可。周瑜一聽大喜過望。諸葛亮爲完成此事向魯肅借船,妥當後,帶魯肅一起向江面進發。凌晨,江面霧氣霏霏。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向曹營進發。這時,諸葛亮又叫士卒將船擺開,橫於曹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命弓箭手向江中亂射。箭全部射在了諸葛亮船上的稻草人和草縵上。諸葛亮“借”到了箭,可曹操卻氣急敗壞。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機智的特點。如果他當時沒有想到這個處事方法,他就不會得到這麼多箭,他自己也要遭受苦難,而孫劉聯軍就有可能被曹軍打敗。其實在生活中,機智非常重要,它能幫你解決諸多問題。

還有一件事可以體現諸葛亮聰明的特點:“孔明智勝司馬懿”。

諸葛亮第二次伐魏時,爲補充軍糧,想去割小麥。得知司馬懿早就作好了防備,諸葛亮就下令準備三輛同樣的四輪車,每輛車派24人推着,一千人護衛,車上坐着假扮的諸葛亮。第二天,諸葛亮坐車誘敵,司馬懿派兵追,卻怎麼也追不上。這時,左邊又出來一個同樣的“諸葛亮”,也坐着同樣的車。司馬懿很納悶,以爲有埋伏,忙領兵回營。此時,諸葛亮已將小麥割完了。

這件事也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讓司馬懿聞風逃跑的。

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過像諸葛亮這樣機智處事的事。

在我上一年級時,我第一次嘗試着自己坐公交車到學校去,一開始一切都平平淡淡的,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一個我不認識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他似乎不懷好心。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搭訕我了,他聲音尖細細地說道:“小朋友,你要到哪裏去啊?”。那時,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心裏不停地糾結:我理不理他呢?理吧。算了,不吧。理吧……經過好久的糾結,我決定不理他,他等久了似乎失望了,就氣呼呼地走開了。我逃過了一“劫”。

當時真是有驚無險,如果我理了他,我就有可能被……如果我當時不夠機智,我就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學習諸葛亮這種機智處事的方法很有用,我們要學習並運用它。也就是因爲這件事,諸葛亮才爲我所敬佩,是他教會了我這種辦法,當然,它獨有的機智的精神更爲我所敬佩。

諸葛亮的作文 篇5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創建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勳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爲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爲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爲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爲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着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爲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說:“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說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說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纔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纔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的作文 篇6

我上回讀《三國演義》,看到劉備攻打東吳,結果中了陸遜的計謀,打了一個打敗仗。劉備自己也退到白帝城,過了沒多久就被氣死了。他打仗時,軍師諸葛亮不在,無法爲他出謀劃策。但如果給諸葛亮和劉備一人配一把5g手機……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我想着下面的情景。

一個悶熱的夏天,漢昭烈帝劉備帶着蜀漢軍隊來和孫吳打仗,陸遜僅僅是率軍隊修築防禦工事,不和劉備打,無論劉備怎樣叫陣都堅持在營地裏該幹嘛幹嘛,除了打仗。劉備不知如何是好,使者派出去幾十個了,戰書也下了好幾回了,連寫字用的墨水也快沒了,但人家還是不來打。無事可幹的劉備只好對着東吳的軍營幹瞪眼。

眼看着天氣越來越熱,戰士們都來和劉備抱怨。劉備開始還不以爲意,但手下人來投訴的越來越多,他也不得不開始注意起來了。要是再不聽,搞不好會引起兵變吶!不行,絕對不行,不能讓陸遜那娃娃看我大漢的笑話。劉備想道。

於是,他把將領們叫到一起,準備開個會討論一下要不要移營。結果就是各大將領們一致同意,因爲近來蜀漢官兵們的進言太多了。就在這節骨眼上,劉備的'手機響了,是軍師諸葛亮,“主公啊,‘伐吳’行動進行得怎麼樣了?”“唉,丞相快別提了,陸遜一直拖到現在不出戰,天氣可是越來越熱。朕和將領們正在計劃換個地方紮營。你打得正好,幫我們考慮一下去哪裏。”“千萬別移營!”電話那頭的諸葛亮顯得異常激動,“要是移到那些樹木多,比較陰涼的地方紮營,是對我們官兵有利沒錯,但對陸遜也有利啊。您想,陸遜那邊只要隨便找個刮東風的天氣來個火攻,咱們必敗!況且現在正好是夏日,東風天氣比往常多。”“那咋辦?要是官兵們的抱怨繼續增加,搞不好就引起兵變了。”

諸葛孔明微微一笑,“咱們可以來個將計就計:對外面放出風聲,特別是要讓陸遜知道咱們已經移營到那些樹木多,更陰涼的地方了,然後故意放點營帳和哨兵在那裏,陸遜就絕對中計。咱們再把主力埋伏在四周,等陸遜帶着官兵們來準備火燒連營時,就可以把它們一舉殲滅了!”

“軍師所言,實屬妙計!好,那朕依你。”劉備把這個計策告訴了各位將軍們,並吩咐立即按諸葛亮的做法執行。

陸遜果然上當了,不知在他算計劉備時,有沒有想到自己也在被算計?他找個東風天,讓軍隊帶着火種到了假營,發現只有幾個空空的營帳,一個人也沒有。而四周,蜀漢主力的喊殺聲由遠而近……

如果諸葛亮有手機,也許《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要重寫了。這一戰後,孫吳被蜀漢所滅,佔據了整個南方,倒也不是沒機會和曹魏政權爭天下,再次復興漢室。

諸葛亮的作文 篇7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生於公元181年7月23日,卒於公元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省臨沂縣人。曾任蜀國丞相,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和發明家。說到這裏您已經知道他是誰了吧?是的,他就是鼎鼎有名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智慧超羣。他的智慧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以至於民間傳說他會神機妙算,能呼風喚雨等等。實際上,他也是凡人,“只不過”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無所不知的大智者。

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最令我折服的是有關木牛流馬的傳說。之所以稱之爲傳說,是因爲人物極其傳神,故事特別神奇。

據說諸葛亮當時爲了解決戰爭中糧草的運輸問題,潛心研究出一種運輸工具——木牛流馬,用它來運糧草,效果很好,“人不大勞,牛馬不食。”不料魏國的司馬懿知道了此事,心想:“這哪兒行!”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晚上,當蜀軍的運糧隊經過山谷時,突然遭遇魏軍埋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丟棄的幾匹木牛流馬被魏軍趕了回去。司馬懿召集了能工巧匠,命令他們依葫蘆畫瓢,很快二千多匹木牛流馬被仿製成功。諸葛亮得知此事後,暗喜道:“他們中計了,我們就等着牽現成的吧!” 過了幾天,他命手下大將王平率兵成功搶得了二千多匹裝滿糧草的木牛流馬。魏軍哪裏肯罷休,窮追不捨,蜀軍見情況不妙,就扭動了木牛流馬身上最隱祕也最關鍵的機關——舌頭。魏軍追回了木牛流馬,可是怎麼也牽不動,擡也擡不走。這時,王平再次領兵前往,又奪回了木牛流馬,然後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扭轉過來,長驅直進,魏兵因爲疑神疑鬼,所以最後只能帶着萬般的無奈和不解離開了。他們怎麼就不動動腦筋:“這些既不吃草也不喝水的'傢伙,他們的舌頭是幹啥用的?”這正應了那句話:“用智慧武裝起來的人才是最難戰勝的。”

諸葛連弩、八陣圖也是這位智者不朽的傑作。更令人叫絕的是連我們百吃不厭的饅頭也出自他手。相傳,當年諸葛亮率兵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來祭祀。愛民如子的諸葛亮當然不會殺這麼多人去祭祀。次日,諸葛亮以麪粉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做祭祀。自此以後有很多祭祀就採用了饅頭,後經不斷改進就成了我們今天餐桌上的饅頭。

諸葛亮是一位軍事天才,非常擅於指揮打仗。他的藝術造詣也毫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才能。他的篆書,八分,草書都很出色,據說赤壁大戰後,在戰事非常緊張頻繁的時候他也不忘臨池揮毫。

他還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就是我崇拜的超凡脫俗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 篇8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諸葛亮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後被封爲武鄉侯,領益州牧。當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願。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勉縣境內)軍中。

諸葛亮死後,後人爲了緬懷他的功績,曾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晉以來,歷代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來此憑弔,留下了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名楹佳聯。在這些楹聯中有一些對聯巧妙地將數字嵌入其中,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位於河南南陽市的臥龍崗相傳是諸葛亮當年躬耕之地,這裏景色幽雅,建築別緻。武侯祠內有這樣一副對聯:“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從這副楹聯中不難看出,上聯嵌入了數字一至十,下聯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對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晉末年十六國李雄爲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內古柏蒼鬱,殿宇雄偉,這裏也有一副對聯,是讚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勳。”此外,“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讚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后爲蜀漢大業所作的前、後兩個《出師表》;還“一對”是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

陝西省勉縣定軍山有“武鄉侯”諸葛亮的陵墓,當年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後就埋葬於此,這裏的武侯祠有這樣一副對聯,可謂對諸葛亮一生蓋棺論定了。該聯曰:“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諸葛亮的作文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衆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說:“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爲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爲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爲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啓大門的金鑰匙!

諸葛亮的作文 篇10

1800年前,一位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東方智者,穿越歷史的風塵,款款走向舞臺的中心。從此,人們無不爲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爲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爲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爲他的聰明才智而傾倒。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

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羣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初出茅廬,他“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個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七星臺上巧借東風,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帳中首屈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他依然笑容滿面,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

爲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明知那裏有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葭萌關下,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他從未有過私心,一心一意追隨主公劉備,爲蜀漢大業嘔心瀝血,爲民爲國死而後已。

白帝城託孤,劉備將子劉禪託付於他,並稱如若其子不才,即可自立爲蜀漢之主。但他並沒有被飛黃騰達與金錢名利所迷惑,身體力行表明了自己的耿耿忠心,回饋了皇叔當年“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劉備死後,他“安居平五路”退去曹丕四路軍馬,沒有讓魏國乘人之危而滅蜀的計謀得逞;在其後的九年中,他開始計劃和準備北伐。先是以德服人地“七擒孟獲”,解除了蜀漢的南部之憂;而後六出祁山(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北伐中揮淚斬馬謖,大擺空城計,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公元234年,54歲的他積勞成疾,不久便與世長辭。五丈原,成了他生前最後一個戰場,也成了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他這一生,爲了戰爭拼搏了二十多年,從隆中對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一生託付給戰場。他能言善辯,卻從不油嘴滑舌;他威信極高,卻從不張揚個性;他神機妙算,卻從未孤傲輕敵。誠如散文大家樑衡所言:“1800年前,他輸給了曹魏,卻贏得了從此以後所有人的心……”

在歷史的風霜裏,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於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於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歷史偉人!

諸葛亮的作文 篇11

草木草葉,閃爍着淡淡的燭光,穿着一件細長的襯衫,你還在看書,夜風很大,那一半的蠟燭都點亮了好幾次。你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多年來在寒冷的窗戶裏苦讀,這是什麼?

你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才華,出生的年代,動盪的社會局勢,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必須關心這個國家。"好友徐舒一直追隨劉玄德,當他的同學和朋友們也選擇了自己的主人,而你,臥龍,但還是臥龍剛散光的人。也許,你還在等待,等待着你的懷抱。最後,你等待的.那個人來了。劉玄德,他不衡量自己的美德,想要相信這個世界,他已經來了。思想端正,謙遜誠懇,妄自尊大,三顧茂路。最後,三個等待時間感動了你。從草叢中走出來,願這生命爲耶和華效勞,永不與它相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爲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着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爲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裏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着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着,你還在爲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爲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爲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爲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爲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爲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着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諸葛亮的作文 篇12

他,神機妙算、才華橫溢,但卻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也因此成爲了世人皆知的臥龍——諸葛亮。

即使已經過去幾千年了,但他的事蹟,卻被流傳至今,成爲人們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爲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爲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是一個智勇超羣、忠貞不渝的人。諸葛亮爲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爲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孟獲,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爲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爲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爲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爲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爲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的作文 篇13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粹、死而後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最大特點是謀。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出神

諸葛亮的一生,爲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嘔心瀝血,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還不忘劉家的社稷江山。諸葛亮的一生,是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算得上模範丞相!

但倘若你撥開諸葛亮身上華麗的外衣,心平氣和地讀那段歷史,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做爲謀士、軍師、丞相,爲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建立了蜀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非百戰百勝,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讚賞的空城計,實際上是一場僥倖取勝的戰爭,司馬懿若識破是空城計,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爲魏軍的俘虜。空城計,是諸葛亮迫不得已而爲之的一招險棋。失街亭,則又是諸葛亮的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爲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乃蜀國的滅亡。蜀國的滅亡,雖是諸葛亮死後發生的,但諸葛亮難辭之咎!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的丞相、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爲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爲一場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灰飛煙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劇!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是敗給了天意!天不滅曹!天意不可違!何爲天意?民意也!曹、劉、孫等人爭奪領地,發動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痛苦。劉備白帝城託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此時的諸葛亮雖爲相父,實爲蜀國的皇帝,攝軍政大權於一身,獨步於蜀國政壇上,失街亭後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但當諸葛亮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出現了真空,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政治權力舞臺中心。劉禪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便把蜀國推進了亡國的深淵。蜀國有劉禪這樣的昏庸皇帝,怎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麪前!

諸葛軍師,爲你的智慧而喝彩,爲你的失敗而深思!

諸葛亮的作文 篇14

“蒼天如園蓋,陸地似棋局……真美啊!”我正陶醉着,忽然傳來一句話:“是誰在念我作的歌啊?”難道是諸葛亮?我往後一看,一位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的人慢慢走來,諸葛亮!我激動的衝過去,和他交談起來。

我:“您好,孔明 先生!”

諸葛亮:“你好,小朋友。我日關天象,知道你會來找我。說吧,你有什麼問題?”

我(高興地):“謝謝! 孔明 先生,請問您受到劉皇叔的拜訪,爲什麼卻三次避而不見呢?”

諸葛亮(嚴肅的):“天下何人不知劉皇叔?我已久仰,可並不知他的品德。我只不過是一位草民,卻受到劉皇叔三次來訪,說明他絕對會禮賢下士。所以,我便跟着這位賢明之者,也成就了大事業。”

我(好奇地):“那麼 ,劉皇叔第三次來訪,您是在裝睡嗎?”

諸葛亮(感慨):“是呀!我本以爲劉皇叔見我如此,會生氣地拂袖而去,但我低估他了。劉皇叔對我如此厚愛,我怎能拒絕他呢?”

我(點點頭):“ 孔明 先生,我特別不解。您未出茅廬,爲什麼便知天下三分呢?”

諸葛亮(謙虛地擺擺手):“這並不是我的功勞。你也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水鏡、元直、崔州平都是。他們也都博學多才,經常與我討論國家大事,不然,我只是一位無知的'草名。”

我(豎起大拇指):“先生您太謙虛了。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不都是您的計謀嗎?可我有一點不明白,您爲什麼不以捉來孟獲就把他殺了,換成其他您信的人呢?”

諸葛亮(再次嚴肅):“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孟獲也是猛將,可成大事,我用計謀捉了他,卻因他不服而放了他,是爲了讓他輸得心服口服啊!如果我逼他爲我用,他必定會乘我不備時起兵,那豈不是更糟糕?”

我(羞愧):“ 孔明 先生,真不好意思。請問,劉皇叔託孤給您的時候,您有什麼感想嗎?”

諸葛亮(眼裏閃着淚花):“劉皇叔對我有知遇之恩,並託給我如此重任,我怎麼報答得了呢?”

我(不好意思):“孔明 先生,冒昧地問一句,劉皇叔託孤給您時,您有想過篡位嗎?”

諸葛亮(氣憤):“你怎麼這樣說!劉皇叔對我甚好,我怎麼能篡奪他孩子的皇位呢?如果我這樣做,怎麼對得起他在天之靈?”

我(流下了眼淚):“孔明 先生,您爲國鞠躬盡瘁,享年才五十四歲,有什麼遺憾嗎?”

諸葛亮(嘆了口氣):“我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伐魏成功。我也該走了,再見,小朋友!”

我:“再見,孔明 先生……”

“莘妤,起牀啦!”咦?原來是一場夢呀!這次與孔明先生的談話,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標籤: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