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6篇

作文2.8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6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安徽阜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纔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爲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民安國泰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道出了新年的期盼;“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點明瞭天下學子的抱負;“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描出了甜美愛情的模樣。

一字一句,一聯一對,上下相應,平仄相和,妙趣橫生,雅俗共賞。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對聯已經走過了數千年,從最早的桃符“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到如今形式多樣的春聯、壽聯、輓聯,無一不體現着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彰顯着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國土茫茫,萬里無疆;中華之魂,傳揚四方。新春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溫柔的記憶,如今,張貼對聯仍是家家戶戶喜迎新春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儘管各種打印的華麗春聯橫行於市,可在街頭巷尾,依舊可見,一套掉色的舊桌椅,一硯墨,一支筆,一沓大紅正丹紙,寫成的春聯整齊地掛滿一牆,似鮮血明亮,如紅旗飄揚。寫字的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兩鬢斑白,銀絲摻雜,字寫得端端正正,行雲流水,如羣鴻戲海,似舞鶴遊天,這種簡單又傳統的.春聯,是許多人熟悉又溫暖的春節回憶。

此去經年,良辰好景應猶在,卻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算起來,爺爺去世約莫有七年了,那時,還有許多自家寫春聯的,也還容易買到印有龍鳳呈祥金紋的正丹紙。每當過年,爺爺就會鋪上紙,表情認真嚴肅。施之以墨,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寫“五湖四海皆春色”,書“萬水千山盡得輝”。橫平豎直,如中國人的脊樑,;剛勁有力,如中國人的筋骨。然而如今,家裏也用上了打印春聯,不再有紙墨幽香,奶奶也不再認真看着揮墨如雲煙的春聯,儘管她一向不識字。

“書必有神、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爲成書也。”我曾自以爲字寫得不錯,也曾試探着寫過春聯,但我發現,寫在紙上,大小不一,或歪或斜,不夠方正,不夠大氣。寫字,寫聯,真的是靠長期的積澱和修養。

紅色中華,浩浩然正氣於身;書墨憶古,句句聯筋骨育人。之前的書法老師,六十多歲,很是和藹,夏天的時候穿一件純白的短袖,天天執筆,卻從不染墨。他說他退休前,在學校裏除了體育什麼都能教,卻認爲書法是每一個學生首先必須要學的。記憶猶深,在書法課上教的第一個完整的字就是“人”,簡單兩筆,卻很不容易寫好。“這個字的慢慢練,一直練,有些人啊,一輩子都寫不好這個字。”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紅色的春聯是對往昔的感慨和明朝的期盼,剛勁的筆畫是不屈不撓的堅韌和堂堂正正的大氣。

對聯之下,中華之根;書法之上,民族之魂。無論你身處何地,是居住港澳臺的同胞,亦或是漂泊異國的華僑,中國人,就是我們共同的身份。鑄造我們的,是中國精神。連接我們的,是中華文化。

遲遲鐘鼓,中華文化從歷史長河中流淌而來,源遠流長,綿延不絕;耿耿星河,中華文化亮之於今世,永耀於後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檯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都知道古人的智慧和他們留下來的經典佳作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應該爲之驕傲。

但現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人連一些字都不會寫了,一段話很多都是錯字,更別說會什麼古詩詞了。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從小我們就開始背古詩三百首,開始瞭解“牀前明月光”的李白,“鵝鵝鵝”的駱賓王等,對古代詩歌並不陌生。在我們將要遺忘這些經典時,它又重新的回到我們的視野之中。

前段日子,《中國古詩詞大會》的熱播獲取了一致好評,收視率更不用說了,掀起一陣詩詞熱。觀衆看完都是讚不絕口,反響很大。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是,爲什麼這個節目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績?首先我覺得是節目的開拓創新,打造了一場詩詞盛典,其次就是它抓住了現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我們對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文化都有一定的熱愛,它使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

由於現在生活節奏快,導致許多人都將遺忘去享受文化生活,《古詩詞大會》的出現給世人拉開了光明,提醒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值得我們去繼承弘揚。《古詩詞大會》利用了互聯網的傳播技術,並和互聯網深深的結合爲一體,向那些因爲生活節奏快而不能去了解傳統文化的人提供了途徑,也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新時代的到來。

作爲一名高中生,我知道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着我們前進。我曾一度討厭那些文言文,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才體會到古人的智慧,他們留下來的經典佳作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我很喜歡《紅樓夢》,我所擁有的知識和閱歷還沒有到深深瞭解其中的真諦和精華,但我還是深深的被它吸引,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所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作爲一名高中生義不容辭的事。當我看到傳統文化利用互聯網使更多人去認知,我的內心很激動。當我看到更多的外國人也在學習古詩詞,我們還有什麼原因不去努力學習並傳承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介紹一下暑假時在外婆的鄰居的阿婆家看到做麥稈扇的過程。

麥季豐收的時候,地裏晾着大量的麥稈,許多人把曬乾的麥稈拿回家燒飯,而心靈手巧的阿婆把微黃清爽的麥稈梗折下來,然後放在面盆裏染上各種顏色,等晾乾了的時候,就把它編成扇子,她是從中間起的頭,等編到比盆子大一點的時候,阿婆就開始編花樣,有“福”字,有“喜”字,還有“蝴蝶”等,她所刻畫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來看看這把扇子的“仙女下凡”,她舞姿翩翩,手臂上纏繞着輕盈而柔滑的絲帶,正隨風輕輕擺動。再看另一把扇子,繡着兩個大大的紅喜字,看起來特別的喜慶。

多麼精美的麥稈扇啊!使大家都愛不釋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中醫藥文化則如同這片土地上生長着的草木。土地肥沃,營養豐富,草木自然而然就會枝繁葉茂茁壯成長,如果土地貧瘠,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談到中草藥,我想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一碗黑不溜秋,散發着一股股難以名狀的古怪草藥味,喝下去時可以讓舌頭難受好一陣子的不明液體,難怪有些嘗試過中藥的人會戲謔:“說看看人家西藥片子,外面都裹着一層糖衣呢,就是炮彈也願意吃啊,中藥呢,一個比一個苦”。

西藥真有那麼好?中藥就那麼不堪?可在我對中藥的認知裏,中醫藥學彰顯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凝聚着深邃的哲學智慧。是從古至今勤勞的中華民族兒女不斷實踐的經驗,更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民族文明寶庫的金鑰匙。

在我僅有的對中藥的記憶裏,它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珍貴的記憶。

去年冬天很冷,我有幸成爲了肺炎主力軍的一員猛將。在與肺炎艱苦抗衡的七天裏,每天通過我脆弱的血管輸入幾大袋冰涼的液體,那幾天我甚至能清楚的感受到藥片在胃裏翻滾,最後我拜倒在了中藥的門下。只見老中醫熟練的伸出他左手食指與中指放在我右手脈搏上,簡單詢問過後就開始說我的病情,彷彿他進入了我的身體各個器官探了個究竟。又命助手抓藥。那一刻,我突然領悟到:原來中醫藥文化如此博大精深。

有感於中華傳統醫學文化,也讓我有感於自己的人生,希望我能如那一味味中藥在經歷風吹雨打熬過風花雪月之後仍舊保持着自己的初心,成爲真正的自己。

我還清晰的記得老中醫說起每一味中藥時,嘴角那一抹抑制不住的微笑,也清楚地記得他告訴我,其實每一味中藥都不是獨自存在的個體,它們有機結合起來纔會更好地發揮治病的作用。這又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中國,從戰亂頻發的舊中國到如今穩定發展的新中國,我們幾代人像一味味中藥一樣團結在一起,努力奮進,我們療治了貧弱的舊中國,建設了富強美好的新中國。無論中藥還是國家建設,團結讓我們力量更大。

中醫藥文化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努力着,進步着,它的本真感動着我,它的團結鼓舞着我。在國家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發展的今天,回想去年的光景,一碗散發着濃濃藥香的中藥似乎正在漾起笑臉,它彷彿在輕輕呢喃:“生病還是該吃中藥的,苦一苦自己,纔會好好愛自己。”而我卻想說,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繼承之,發揚之,爲推動中華傳統醫學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鋪就一條灑滿陽光的寬闊道路吧!

標籤:彙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