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

作文1.8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

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1

古爲今用方能文化勃興

縱觀歷史長河,孔孟韋編三絕,留下中庸、仁愛和謙遜的倫理經典。士大夫爲民請命,含身求法,弘揚踐行儒學,成就時人道德標杆,古文觀止、增廣賢文的幼童啓蒙讀物潛移默化地使經典詠流不息。

倘我是子思,必堅定回答,要堅守,亦要舍離,要繼承,亦要融入時代洪流。青年一代,更應肩負文化傳承使命,奮發砥礪前行。

儒學看似迂腐古老,在現實中難以有用武之地,實則不然。古之儒學精神早已深入國民骨髓。

儒學教人修身以嚴。古有“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堅定,今有弘一法師內省於身,自剖善惡,心湖徹於明鏡。古有其身正,則音容俱正的教誨;今有兄友弟恭,以冰霜之操自勵,以孝悌之心動人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儒學教人待人以寬,古有各讓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美名,今有以穹隆之量容人的鄰里故事。

儒學是中國的亮麗名片。吳清友秉持儒學精神,連鎖不復制,二十年虧損仍堅守於文化產業,打造精神地標。孔子學院承許國人期待走向世界。謙遜,包容,踏實成爲華夏人的民族氣格和民族風度。古老文化的連綿傳承使文化信念、文化自信、文化信力構成了文化信仰體系。

堅信儒學的`價值所在是回答一問題的前提,然質疑迎刃而解的關鍵在於面對現實的尷尬,如何在道德與變通中尋求平衡?

首先,擠公交車的現象,路怒症的猖狂,插隊的習以爲常是規則意識的欠缺,是文明素養的缺失,是隨大流的理所應當,是法不負衆的心安理得。面對比比皆是的不文明現象,儒學不能退後,不可讓步。由儒入法,以法律進行行爲的強制,由道德進行行爲的自律,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方能構建文明的現代社會

而我們需堅信,堅持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道德普及,終歸人們會以禮約束自身,明白自身的權利是他人的義務,權利的邊界需嚴守不逾。那時看到的將是衆人排隊,而無擠公交的現象。在堅持的初期,哪怕只有自己約束自身,,也應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

但儒學的堅守並非一成不變,迂氣十足。面對儒學形式上的繁瑣,大可捨棄,以現代文明禮儀取代。面對過於退讓至懦弱,應以進取的時代精神武裝自己;面對倫理法律的衝突亳不猶豫地堅守社會主義法律,面對男女歧視的迂理,應當有探索真理的決心。

堅持文化的自信,弘揚儒學的現代價值,去除不合時宜陳規,你會發現現實與儒學不再衝實,公交前儼然按秩序排隊的圖景。

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2

很多人都說,古代的儒、道、釋,已經不適合這個冷酷的鋼筋叢林社會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單單說“儒家文化”,在許多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它仍然閃爍着不可忽視的光輝。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儒道僅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文化。更有甚者,提到儒,便覺得它象徵着無限的妥協與忍讓,不夠“硬氣”,在當今社會完全無法生存。甚至就像提問的同學所說,堅持儒家文化的人淪爲“連公交也擠不上”的“謙謙君子”。然而,儒並非一種懦弱,而是蘊含了一部分現代人所缺乏的高度自律的'精神。在淡漠人際、利慾及與時效性的侵蝕中,人們貪圖小利,過分追求效率以至於丟失了這樣的精神。子曰:“勿以惡小而爲之”,那麼,小至“擠”上公交擾亂秩序的行爲,也是不該做的。而今大家逐漸認識了這一點,我們的確可見在公交站一哄而上的少了,排隊的多了。儒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清流、一個人的烏托邦,而是符合時代價值選擇的文化。

可如果說一羣人爭搶着上車。那是否堅守儒道的就成了落後者呢?答案是否定的。儘管儒倡導人們循禮向善,可並沒有抹殺一個人維護社會正義的權利。如果懼於人多勢衆就瑟索退讓,那就不能稱得上是“儒”,而是懦弱。面對混亂困厄而敢於爲規則和公平發聲,那不正是儒家文化提倡的“殺身成仁”嗎?假如只是眼見不平而不出手,不也是黑暗的幫兇嗎?切·格瓦拉說的“不要問火焰該不該燃燒,先問寒冷在不在”、海德格爾的詩意的棲居,所體現的公平、向善和人文主義,都正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

的確,儒家思想中最爲顯著的守己與向善,在許多人看來已經湮滅了,可這是無數人拋棄底線所帶來的後果的集中體現。儒道絕不是當代社會的落後文化,更不僅僅是精神上的烏托邦,那麼多人發出“這個社會還會好嗎”的怨言,轉而就一頭扎進蠅頭小利的汪洋大海,罔顧自身的價值選擇是否觸犯規則、是否合乎底線,腐爛就是這麼來的。那麼是做“清流”,還是與之同流合污,我相信這位如此具有思辨精神的同學也有自己的判斷。儒不僅僅是烏托邦,而是存在於每一個人性的閃光點和對規則道義的堅守中。無論是改變還是堅持,只要有人努力了,影響總是在發生,正如千里之行,君亦當始於足下。

當我們翻開書本,一句句子曰絕不僅僅是瓊宇中的烏托邦。儒文化中守己與向善,何嘗不是我們生活裏最該堅持的質樸與根本啊。

關於儒家文化的作文3

儒禮與時變,謙和有底線

儒術獨尊之時,和字當道慢而有序;科技稱霸今日,效率至上穩中求快。兩相對照,儒之於今日之社會似乎水火不相容。卻不知,儒學精華在當下可當解藥而非毒鴆。

擠不上公交的擔憂確乎難免存在,但靜言思之,此等焦慮純屬“葉公好龍”。反應了對儒家思想理解的劍走偏鋒,是把謙和有禮異化成一團和氣,將謙謙君子誤解成了軟弱男子,把禮讓等同於讓,把謙和等價於附和。如此觀之,儒禮本無罪,對他的錯誤解讀是原罪之觴。

換言之,該同學的無理焦慮,映射出的是以“和”爲思想內核的傳統觀念與當今浮躁世風的不可調和矛盾。木心先生所推崇的“從前慢”是“和”棲居的溫和土壤,而今人所慨嘆的“總浮總疏總麻木”,則是浮躁紅塵滋長的溫牀。我們讚揚上世紀英倫社會的紳士風氣,卻不可避免今日的女士優先車廂中全是男性。我們欣賞慢時光裏鄰里謙讓大衆熟知,卻無法改變今日人人封閉自我爲主。假若人們都熟諳儒之謙讓有禮,又怎麼會出現“擠不上公交”的窘境?

昔日溫潤如玉的君子啊,真的需要儒學精核來喚醒。要知道,儒學文化能綿延上千年,至今在中華文化的龐大體系中自成一個派別,必然是有其活力和時代感的。《禮記》有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其道也光明。”做事如此,儒學發揚亦如是。在當下對個人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板下,儒學選擇的“與時變,與俗化”,是在申明底線的.前提下,給人隨和親切,讓人自覺感悟。謙和與強勢也能碰撞出思維和諧的火花。

宰相趙普嘆曰“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語道破儒學的現實意義,更在一定程度上點出了傳統文化的弘揚由徑。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又何能將儒家大智棄如泥沙?不曾忘傅雷願在浮浮沉沉中勿失本心,是儒家淡薄安貧的縮影。不曾忘,文化興國是治國綱領之一,經世致用的人才是國之所望所求。些又何嘗不是儒道中“積極用世”思想的外化?

時代的潮流浩浩湯湯,雜質被沖刷真金被保留。去腐來新,儒之大道,文化傳揚之正道,切莫止於來時路。

標籤: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