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選】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四篇

作文2.83W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現實社會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四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永流傳》。

我們的祖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着極其深厚、悠久的文化。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文化已遙遙領先,”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孔子講的頭頭是道,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說說唐、宋朝,這是詩詞最興旺的時期。詩人們用詩詞表達心中的一切情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朝末,看着破碎的山河,岳飛百感交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以表達重整乾坤的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杜甫向嶽而望。可見,那時的詩人、詞人,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不僅中國的詩詞文化中外聞名,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外國人的一致好評。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生產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形成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文化特徵。再說說瓷器,早在歐洲掌握製陶技術之前一千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在博物館,一件件瓷器都別具一格,線條與比例,都是那樣的和諧,那些人物、景物、動物,甚至線條裝飾,都畫得淋漓盡致,彷彿要從上面跳出來。這種精湛的技術,是外國人永遠制不出來的。所以,瓷器在海外廣受歡迎,再一次拍賣中,一個清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以1792萬元成交,是國際瓷器拍賣之最!

我想除了這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了,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就連皇上都是”天子“,所以中國人把吃,看作頭等重要。就連外國人看作是”垃圾“的,中國人也能做出花樣兒來:涼拌的、清蒸的、白水的、紅燒的、糖醋的、粉蒸的、油燜的……數都數不過來。餃子、糉子、元宵、月餅……都是我國特有的食品。現在,我們中國人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打招呼:”吃了嗎?“家人團聚,吃一頓;朋友見面,吃一頓;過節,吃一頓;換季,吃一頓;應酬,吃一頓……看來我們的祖國別有一番飲食文化啊!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昌盛了,但越來越西方化,許許多多傳統文化漸漸淡忘、失傳了,我們新世紀的孩子正在與社會接軌,保護、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們的手裏,一定要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在這個渾然的星體上,有一片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褒的土地上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家。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文化環境中對人的影響,往往很大,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那端午的龍舟,中秋的月餅,清明的寒食無不顯着中華文化的特點。那麼,從總體來看,中華文化的特點有哪些呢?

中國傳統文化是尚羣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國家,民族都是羣,而羣就是公。《禮記》所說的“天下爲公”已經成爲至理名言。在公與私之間,往往以公爲先。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國詩人中有許多都是興國利民爲已任,捨身爲公,維繫羣體的利益已經成爲一種美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上義的文化。義,既包含這對朋友和家人的義,又包含着對君主和國家的義。中國古代的俠客精神,“義”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江湖人”很講道義,重義氣,對君主,則有臣下對帝王的“賊未授首,義在必死”之言,表明臣子對君主的忠心。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爲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就一生追隨,輔佐劉備,劉禪三主,至死仍在爲蜀國謀劃大事,這就很好的表現了“義”這一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着強烈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人的尊崇,二是對人的品性和節操的肯定。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推廣到治國,則爲人民既能擁護一個王朝,也能推翻它,表現了對人的肯定。中華文化重視人的節操和修養則是注重人的道德素質,追求人格的完美。孟子有一段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美的人,就是聖賢。例如孔子被成爲聖人;他的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三位最好的被稱爲賢人。中華文化以人心爲主心,以聖賢爲中心,只要認真修養,“人皆可以爲堯舜”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3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爲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說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說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爲”“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

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說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爲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說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爲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爲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說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妝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爲呢!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4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爲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說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說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爲”“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說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爲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說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爲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爲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說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妝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