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門】傳統節日作文集錦8篇

作文6.97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傳統節日作文集錦8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元宵節到了,我們學校開展了“慶元宵”活動。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元宵節,湯圓當然是主角。我們邀請了高 菲的奶奶到我們班級來教我們包湯圓:高菲的奶奶把事先揉好的麪粉條發給我們每人兩條;然後教我們怎麼把長條面揉成一個個“小足球”。我們先是照着高菲奶奶的樣子揉出一個個“小足球”;接着用大拇指摳,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小足球”變成“小飯碗”了;隨後我們把兩碗餡料拿了出來,一碗豆沙餡,另一碗是黑芝麻餡。我們開始給“小飯碗”盛“飯”了。不一會兒,我的兩個“飯碗”都盛得滿滿的了。最後,高菲的奶奶教了我們完成元宵的最後一步——封口。

終於,滾圓滾圓的湯圓誕生了!我們把一個個“戰利品”放人鍋內。“哇!好好吃的湯圓,這是我們做的嗎?”我們不禁有了一點自豪。

做好了湯圓,該去賞兔子燈和猜謎語了。

我興高采烈地跑到一樓大廳。此時大廳裏懸掛着各種各樣的'彩燈:有紅紅的蓮花燈,有金黃色的鯉魚燈,有可愛的兔子燈,還有會轉動的宮燈。這些彩燈形態各異,顏色鮮豔,看得我眼花繚亂。“哇!”我站在燈下不禁感嘆道,“這些燈可真漂亮呀!”賞玩了彩燈,該去猜謎語了,我沖人了猜謎的人潮中。我一邊想,一邊記,不一會兒又沉浸到了謎語的海洋中去了。

就這樣,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這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裏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爲他不辭勞苦、爲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爲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爲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祕訣,讓恆景立即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着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爲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

每年過春節,晚上我在客廳準備就餐,媽媽這位大廚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在外面有說有笑。開放了,有皮蛋拌豆腐,回鍋肉,麻辣雞翅。。。。都是我最愛吃的!乾杯聲,歡笑聲,祝福聲,都在我耳邊迴盪。

吃晚飯,我們迫不及待跑去放鞭炮,頓時,屋前屋後便成了煙花炮竹的世界,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升上空中,又慢慢落了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這絢麗的色彩真是美麗極了!

我們正玩得高興,我看了一下手錶;呀!快到八點了,春節聯歡晚會要開始了。大家紛紛走進房間看晚會。大家坐在電視前有說有笑。這時,爺爺拿了一個大紅包向我走過來說;發壓歲錢了,新年快樂!

我喜歡過春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中秋節那天,爺爺和阿姨的帶來,讓我格外興奮,這真是一個團圓的中秋。按照老師提出的“中秋佳節我做主”的主題,一大早,我就進行了分工:爺爺奶奶負責買菜,我和爸爸、媽媽還有阿姨負責買月餅和水果。爲了過一個與以往不一樣的中秋節,我提議晚飯到飯店裏去吃。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毫無疑問,訂餐位的任務就交給了爸爸。

吃晚飯時,酒店裏賓客滿座,好熱鬧呀!菜剛上來,我便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一會兒,我就吃飽了。於是,我當起了全家人的攝影師,爲中秋團圓留下了美好的瞬間。

回到家,我就開始爲賞月做準備,把桌椅搬到陽臺上,擺上了水果和月餅。一家人圍桌而坐時,我給外公外婆送上了祝福,給老師送上了祝願。這時,我聽到新聞報道19:13是月亮最圓的時候,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卻是十五圓,我緊張地盯着手錶,生怕錯過這美麗的時刻。到點了,我讓爸爸趕緊記錄下來。只見皎潔明亮的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好像一個又大又圓的白玉盤。在這中秋月圓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詞句。

這就是我的中秋節,一個快樂、喜慶、團圓的中秋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熱熱鬧鬧的端午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喜氣洋洋的春節了,在這個長長的節日裏,人們除舊迎新、走親訪友,談天說地,其樂融融。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都要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度過。在除夕來臨前,爺爺奶奶早早的就把家裏的各個角落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了,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爸爸媽媽也買了各種年貨,從除夕的白天開始就準備晚上的年夜飯。我也拿出了一份神祕禮物,那就是一副我自己寫的對聯:一路順風吉星到,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狗年大吉。我迅速地摘下去年的對聯,清理乾淨後,再小心翼翼地貼上了我的得意之作,頓時家裏又增添了幾分過春節的氣氛。爺爺看着不住地點頭,誇獎我說:“不錯啊,比去年進步很多呀!”

除夕之夜,一盤盤可口美味的菜餚端上餐桌,我們全家圍在一起吃年夜飯,這天不管有多忙,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吃飯,象徵着團團圓圓。吃完年夜飯,奶奶又忙活起來,準備年七年級的早餐——酒釀湯圓,那可是我的最愛呢!而媽媽開始收拾碗筷、清理垃圾,因爲大年七年級是不能掃地倒垃圾的,因爲那象徵着財富。今年,我決定和家人一起守歲,我們一邊看精彩的電視節目,一邊嗑瓜子說笑話。很快,在噼噼啪啪的'炮竹聲中,趕走了惡獸“年”,迎來了農曆羊年。

大年七年級,晴空萬里,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今天是相互拜年,問候的日子,我吃完湯圓,就向長輩們拜年,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們也會給我壓歲錢,祝願我快樂成長,學習進步。

歡聲辭舊歲,笑語迎新年,我最喜歡過春節了,因爲她象徵着新的希望,新的開始,充滿着積極向上的能量。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比較喜歡的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划龍舟,做糉子,每個人身上都充滿活力。

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就是包糉子啦,每次做糉子時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糉子,一走進廚房就能聞到了一股香味,果然廚房裏在煮糉子啊!只聽見“吱!吱!吱!”聲,各種餡的糉子在鍋裏煮,真是形態各異,綠色的糉子像一排排穿着軍裝的軍人,我看見這些整齊的糉子,心裏想:“如果吃到嘴裏肯定是很美味的。”於是忍不住就拿了一個,剝開那碧綠的糉葉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我張開嘴咬了一大口,這味道真的是太美味了!

除了吃糉子,我還喜歡看他們划龍舟,每當這時,橋的兩邊站滿了人,可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好不容易擠進人羣中看到一艘艘龍舟,你掙我奪地衝向終點,周圍人羣叫喊着:“加油!加油!”場面別提有多壯觀了。

端午節真是又有趣又熱鬧。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放鞭炮、貼對聯;清明節吃雞蛋、春遊;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端午節的傳說很多,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的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卻被趕出都城。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所以端午節也稱詩人節。當秦軍攻陷楚國,屈原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漁夫划船打撈他;人們把飯糰、雞蛋等丟進江裏,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後來,人們用葦葉包飯糰,發展成糉子。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的風俗。

我們家的糉子和古代的不一樣,是用新鮮竹葉包小肉塊的。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糉子,剛想咬一口,燙着舌頭!我警告自己。過了一會兒,只聽:“開始吃糉子啦!”我立刻蹦了起來,衝到餐桌前,興高采烈地吃了起來,“太美味了!真好吃……”我邊吃邊說說。糉子裏的糯米和肉被醬油泡過,香香的,軟軟的,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香味兒。吃完一個還想吃,媽媽笑着對我說:“小饞貓,別吃了,糉子吃多了不好消化。”我只好戀戀不捨地走開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你喜歡這個節日嗎?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我最愛吃糉子,因此每年我總是盼端午。

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奶奶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奶奶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奶奶包的香嫩。爲了能一直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我硬是央求媽媽必須學會,不能讓包糉子的手藝失傳。今年媽媽包的也終於有模有樣了。

可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還是後來媽媽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其實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糉子,後來,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慣。

怎麼樣?知道了嗎?其實呀吃自己包的糉子感覺特別好,這不,奶奶給我買來了糉葉、糯米、紅棗、還有繩子,讓我自己包糉子,啊,媽媽都不會,這可讓我更傻眼了,怎麼包呀,奶奶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

標籤:集錦 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