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8篇

作文4.43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8篇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1

這個端午節我是在外婆家裏度過的。

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興沖沖地跑去看日曆。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想起今天要和外婆一起包糉子,就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後奔向廚房。

外婆已經把做糉子的材料全部準備好了:糯米、紅棗、肉末、花生、箬葉、棉線……我開始認真地觀察奶奶包糉子,只見外婆快速地把寬大的箬葉折成漏斗形狀,再放入泡好的糯米,然後放入紅棗和肉末,最後把“漏斗”的口封起來,纏上棉線打個結,一個可愛的糉子便問世了。

我也想做一個糉子,可是糯米總是從糉葉的縫隙中頑皮地“逃跑”,我嘗試了好幾次,手中的糯米卻依舊不聽使喚,外婆看見了,笑眯眯地對我說:“在糉子底部放一顆花生,糯米就不容易溢出來了。”我聽取了外婆的意見,果然,糯米沒有再溢出來過。

我和外婆一共包了很多糉子,外婆把它們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糉子便出鍋了!我享用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吃着美味的糉子,我問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邊品嚐着糉子邊回答:“楚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屈原,經常向楚王提有益的建議,但是楚王不聽屈原的勸告,結果造成了楚國滅亡。屈原非常傷心,就跳進了汨羅江。老百姓就把糉子丟進了汨羅江裏,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了。這樣,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我點點頭,繼續問:“那麼,還要其它的習俗嗎?”“當然還有了。”媽媽回答道,“在古代,划龍舟、掛艾草、撞蛋、飲雄黃酒也是在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做的事。但是現在除了划龍舟流傳了下來,其它的習俗已經很少見了。”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遺憾,不過想到吃糉子和划龍舟現在還沒失傳,我又開心了起來。

我希望這些習俗能一直流傳下去,繼續隨着我們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爲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這些別稱。

要說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糉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糉子。當然了,作爲吃貨,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節,我們家還舉行吃糉子比賽!買上兩袋糉子,下令開吃,我們就一起狼吞虎嚥,但是最後獲勝的往往不是我。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那昏庸的皇帝並沒有採納,他很憤,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能給屈原貢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糉子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糉子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糉子扔進水池,魚一看到糯米糉子,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糉子”了。

再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人們因爲捨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着小船,來打撈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但是當追到洞庭湖時,卻不見了蹤影。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舉行划龍舟慶祝。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吳國、越國等等都最先採納。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也曾經主持過友誼賽呢!一直到現在,臺灣也仍舊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的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做荷包哩!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裏面塞滿艾葉,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據說,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呢!。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裏,還有驅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3

每一年陰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每每這一天,我們家就繁華起來了。

端午那一天,奶奶一直很早的取出自身採來的糉子葉(便是葦葉),把它煮一遍,隨後放到冷水使得它變冷預留。我奇怪地問:“奶奶,爲什麼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說:“不煮得話它太脆,非常容易斷,無法包的。”哦,原先也有那樣的大學問呀!然後奶奶便會把早已泡好的檽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提前準備回來,那樣就逐漸包了,我激動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望着我摩拳擦掌的模樣笑着說:“行吧,最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因此大家先把豆餡搞成一個個豆餡團。下面大家就逐漸包了,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我先從水中取出幾塊糉子葉,疊起來在一起,然後把他們疊成布氏漏斗形,可是底端不可以有洞,奶奶跟我說:“你剛開始學,就不必放豆餡了,立即放米就可以了,先試一下包一個“瞎”糉子。”我一聽現在很多在加工廠有過經驗的客戶,想必都知道有關原料的就笑了,嘿嘿,原先沒有餡的糉子叫“瞎”糉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說的去幹了,我往布氏漏斗形的糉子葉裏裝滿檽米,再把糉子葉剩餘的部分沿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提前準備開展最後一步,把它繫住,但是,這時候,它確像一個頑皮的小朋友伸開了嘴,把米嘔吐出去,也沒有捨棄,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又從頭開始,坦白說,這一確實不太好學,在奶奶基本上包完全部的糉子的情況下,我終於也包好啦自己的糉子,換句話說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了,我興高采烈跳了起來,奶奶望着我包的的糉子興高采烈說:“沒得說,琦琦確實學會了呀,模樣儘管不好看點,可是早已不漏米了,再好好地訓練訓練,20xx年奶奶可就會有助手了”。聽了奶奶得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地訓練的,20xx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糉子。

奶奶樂滋滋地把糉子放到髙壓鍋中,過去了40分鐘,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就起鍋了,我吃着甘甜的糉子,很高興,感覺尤其美味,由於這終究就是我的勞動所得!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熱烈歡迎你們下一次端午來我們家,吃我給大家包的糉子哦!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4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來臨了。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把糉葉、糯米、肉、雞蛋、蘑菇準備好。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把糉葉捲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雞蛋依次加了進去。最後,她的手靈巧地轉了幾下,用繩子把糉子給捆綁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出臺”了。真像一個打了勝仗的中國士兵。我們全家稱讚不及。爸爸見了不甘落後也來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說:“我的大糉子要出世了”。我和媽媽笑哈哈的看着這個“假廚師”。呀!真是“真人不露相”呀,只見爸爸左捏捏右捏捏,一個“方頭大耳”,“威風凜凜”的大糉子就“誕生”了!我們拍手稱妙。

我一看,這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嗎,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竹葉捲起來,我卷的可比老媽的大好多倍了,狠狠地裝了幾勺,可沒想到,手沒抓好,一粒粒糯米像一個個逃犯似的溜了出來,又像一個個“跳水運動員”落了下來。幸好,我手疾眼快,把洞包了起來。這時,我才發現這個糉子瘦巴巴的,真像是個“瘦老頭”。爸爸媽媽見了更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哼,我再包一個,就不信包不好,這回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暗自說道。我小心翼翼地包着糉子。這一回,可真要有一個“糉子樣”了。

包完糉子之後,糉子就下鍋了,過了兩三個小時,糉子熟了,一陣撲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裏的饞蟲吸引出來了。

糉子,飄動着陣陣濃香,我還沒來得及動口就被陶醉了,我張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滿嘴生香,那味道:妙哉妙哉。吃着這香甜的糉子,我的心也被這糖一樣的糉子融化了……

“哈哈……”歡樂的笑聲在我們家的上空迴盪着。小小的糉子包含着家人多少濃濃的愛意啊。如果說古人包的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包的糉子就是表達親人美妙的祝願。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5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糉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衆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爲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糉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糉子的過程。原來,包糉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糉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糉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爲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爲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糉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糉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糉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着香香糯糯的糉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爲糉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爲國小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我是不大愛過節的,去年這時,有朋友向我祝端午節安康,我本想回個同樂,但也不太想總這樣敷衍,便回了句“端午節快樂”,結果對面就和我爭論起來,說端午節應當說“安康”。安康,平安健康,是個好詞,可怎麼就不能是快樂呢。

有關端午來歷的說法不少,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多感興趣,祭龍祖也好,紀念屈原也好,真假都不是我能夠說得算的事情。至於安康和快樂,我想也不必要去計較,遇上我這種不愛過節的,說什麼都是白搭。可端午就在那裏。

碰上我這種無趣味的人,大概都是要躲着走的,結果朋友家做多了糉子,就往我這送了好幾個,味道也是豆沙的,肉的,白的都的,個頭不大,串成串有些可愛,還有着葉香。這糉葉可比外頭賣的好,畢竟是朋友的老家帶來的,他們家好過節,雖知道我的性子,但大約從沒信過我的話,去她家做客時,阿姨也總是熱情的很,起初我覺得十分的不自在,畢竟在家也不見得有這樣溫情,久了也知道阿姨和朋友都是一個性子,也就適應了。我雖不過端午,但我卻不想沒有朋友,於是只好收下了。我大概是要過個端午的,不,不是的,我只是不好拒絕,糉子平日裏也是可以吃的。我將糉子小心的放在冰箱裏,算計着是當早飯還是當午飯,要不要同媽說一聲,她若是也買回來了可怎麼辦。不,這不干我的事,我是不過端午的。

沒等我消息發出去,媽就回來了,家裏沒什麼人愛吃糉子,家裏也不怎麼興過節,媽卻拿了艾葉回來,說是近來天氣熱,用來洗澡的,我卻覺得她這錢花得冤枉。現在什麼沐浴露,風油精都可以用味道驅蚊,薰艾是件麻煩事,不值當的。誰說要薰艾?我大概是逃不過端午了。

端午還可賽龍舟,今年大概是沒有這項活動了,縱然有,大概也找不到屈原。端午有驅邪防疫的說法,倒是很有必要。今年特別,過個端午大概也是應該的,就大大方方等着端午來,哪怕下場端陽雨,也是要懷着希望過日子,借龍舟水洗洗。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8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每聽到這首詩句,我就想起了我們最喜歡的端午節,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糉子和划龍舟。媽媽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急急忙忙地買來綠綠的新摘的糉葉,白白的糯米與各種的餡料。媽媽首先把糯米擦洗了十遍左右,然後再用涼水泡着,等待着明天備用,而糉葉也先清洗乾淨,也放在冷水裏泡着。

到了端午節那天,外婆就對我說:“今天我和你媽媽、奶奶一起來包糉子,糉子的類別有很多:有水晶糉,有長糉,有牛角糉和三角糉。我們要包哪一種好呢?”我連忙說:“包三角糉吧!”我們把糉葉等材料準備好,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外婆、奶奶和媽媽拿起兩片又綠又大的糉葉,弄成三角形的窩,像一個綠色的小漏斗。把“綠漏斗”捏緊下端尖角的部位,放入一勺潔白又幹淨的糯米,放入炒好的五花肉,再放入一些新鮮的綠豆和香噴噴的香菇,再加上一勺米蓋在餡料上,最後把糉子葉捏緊蓋上並用線捆緊就完工了。

我慢慢地在嘗試着包糉子,在媽媽的耐心幫助下,我做出一個好看的糉子。今天我們包糉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的是豬肉餡,有的是鹹蛋餡,有的是臘鴨餡,還有的是棗子餡。我們分別用不同的帶子把它們綁起來,這樣煮熟的話就容易辨認。

這些糉子被我們煮熟了,我們都迫不及待的拿起了各自喜歡的餡的糉子,到自己的位置上享用糉子了。我先撥開綠油油的糉葉,用勺子勺了一口糉子,吃了一口白白的黏黏的糯米,我嘴裏心裏都是甜滋滋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吃了一個又一個。

我不禁說道:“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其實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纔有划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這真是一個有趣而熱鬧非凡的端午節,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是端午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