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實用】

作文3.0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民族傳統文化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實用】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們生長在這裏。沐浴着孔子孟子帶來的儒雅之風,成長在迷人的運河的懷抱裏。傳統的氣息一直在這塊大地上流動,滲透在濟寧的每一個角落裏。

曲阜·孔子故里

炎熱而喧囂的夏天裏,只有這裏,纔是寧靜的。孔廟並不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而是普通的木房子。從古至今,有哪一個擁有如此之高學問的人,卻住如此普通的房屋?只有孔子,他愛好讀書,不恥下問,一身純正的儒學風範給曲阜更添光彩,是濟寧的.一顆明珠。

當我們在來到孔廟,請安靜一點,儒雅的風氣,不希望聽到吵鬧。

嘉祥·石雕之鄉

一個巨大的獅子,眼睛瞪得滾圓,嘴裏的兩隻獠牙彷彿隨時都會伸向你一般,一團火球臣服在它腳下,像風火輪一樣威風凜凜。

剛來嘉祥,你可能會揹着隨處可見的石獅子嚇一大跳,無論是廣場,還是餐館,都能看到它們。原因是嘉祥的石灰岩儲量豐富,而這裏的人們又心靈手巧,於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就降生了,裝點着這個城市的同時,也給這裏帶來了一個美譽——“石雕之鄉”。

任城·運河之濱

春天漸漸來臨,不僅是花草獲得新生,運河也煥發生機。小魚小蝦結束了寧靜的冬,開始了熱鬧的春。來來往往的船隻爲濟寧帶來新鮮的氣息,運河畔的小販也開始叫賣了,整個濟寧的春天,從這裏開始。

濟寧市河流衆多,再加上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被譽爲“江北小蘇州”。而正是這條運河,穿過了濟寧大地,帶來了別樣的生機與歡樂。

濟寧·印象

傳統與地方特色在這片城市裏煥發光彩,沐浴着儒雅之風的樂章,在運河之畔越唱越響。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裏,而陪伴我們的不只是美好的世界,還有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中華歷史五千年,有人爲它,寫出了名著。爲什麼?因爲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年,每一天,都有着特殊的意義;每一天都記載着中國的點點滴滴。

早在2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撫育後代。遠古人類的遺蹟佈滿大江南北。

經過多年的進化,遠古人類們學會了言語,製造工具,用火等,此外,他們還學會了——集體生活。

從三五成羣的狩獵小隊,到幾十人的洞居生活……最後,演變成了國家。在國家中更出現了首領,政權,官吏等機構

此後的兩千年前,雖然政權有分有合,各族交替興衰,族羣時常遷移,但民族大融合還是歷史主流。

就是在民族的.分裂,統一,戰爭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有首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有雄偉大志的漢武帝,開創盛唐的唐高祖……無不都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貢獻。

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種我國獨創的藝術:詩文。當然最出名的是唐詩,宋詞,元曲。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詩文更是成爲了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除詩文之外,中國的藝術形式還有很多,如戲曲,更是享譽全球。

爲什麼中國的戲曲會這麼有名氣呢?主要有三點:

第一,歷史悠久。我國民間的講故事,笑話,宮廷中的歌舞,表演都有曲藝的藝術因素。從唐代時開始,曲藝已經作爲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形成。

第二,藝術豐富。曲藝雖然種類繁多,但它們都有着類似的藝術特徵,各曲種主要採用的藝術手法有說,唱,演,評,噱,學。

第三,種類繁多。我國曲藝種類繁多,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曲藝藝術。據統計,至今活躍的曲藝還有400多種。

現如今,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族人民互相聯繫,影響,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文化。我們也要繼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堅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會滋養我們,讓我們受益終身。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寫春聯)

2月11日,天是那麼湛藍,雲是那麼潔白,追夢小隊的隊員們各個興致高昂,向路人分發了宣傳問卷,而下午2:30,活動則更是精彩豐呈了,我們參加了由金海社區主辦,臨池閣協辦的賀新年活動。我們先由“小書法家”楊嘉琪和他的小夥伴們寫了幾百張福字,接着我們每個小隊成員都一一寫了福,並送給了周圍的人,更傳遞了一份喜慶而又濃濃的年意!

(採訪臨池閣的陳老師)

下午4:00整,我們則採訪了臨池閣的創辦人——陳華鋒,隊員們紛紛問出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之書法的問題,我們都受益匪淺:他從哇哈哈廠裏的中層幹部辭職,幹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憧憬,創辦了臨池閣,在5年的時間中,人數飛速發展,從2人變成了500多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學生也都獲得了很多書畫獎項,將書法這一國粹繼承下去而感到自豪,他將這番事業作爲自己的人生目標,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參與進來,發揚光大。他還教會了我們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採訪吳亞卿爺爺)

2月14號上午,陽光明媚,追夢小隊的隊員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大街92號,採訪了浙江省辭賦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臺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國楹聯書藝委委員大名鼎鼎的吳亞卿爺爺,他先給我們寫了幾張書法作品,接着我們採訪了吳爺爺,他一一回答了我們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出現了王羲之、柳公權、米芾、孔子、蘇軾、李白、杜甫等一系列文化名人,他們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他自己從6歲就開始學書畫了,每天都在練,到至今,已有60多年了,他的學生也來自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舉止,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間,縈繞在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懂得了我們從小就要學好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志向,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借鑑祖先的文化精髓,這樣才能將祖國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觀浙江美術館)

下午,我們又來到了浙江美術館,排着整齊的隊伍,與家長們一齊領略了書畫的魅力和神奇,大家都對大師的書畫都讚不絕口,還再次體驗了書法,而每個人寫的福字,又各不相同,各具特長,最後,我們還和一位書畫愛好者合了影呢!

通過這次假日小隊活動,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書法,有了一些深刻的瞭解,還學到了一些書法技巧和人生道理,真希望能多多舉行這樣的活動呀!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4

那日讀書,讀到人燕同居,喃語繞樑,不免想起被取締了的院落平舍,一陣心悸。燕子已無樑可依,無檐可入,隨之一起消亡的,是千年的傳統文化。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然而,多少古人篤行的傳統,今天卻杳無了。

在音樂未誕生前,蟲鳴文化是古人生活的重要構件。可以想象,十月蟋蟀入牀底,秋風蕭颯,曠野清朗,只聽得沉沉蟲鳴,何其歡樂!但伴着汽車喇叭和人間爭吵,蟲鳴文化只留下絕唱和輓歌。

消逝的文化又何止蟲鳴?我們身處一個極其悲哀的時代,先輩留給現代人的`人文資源,精神功課,在一代代傳承中被修篡,甚至摧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青年才俊王勃的不羈心境,如今的少年,誰又能在旱地拔蔥般豎起的建築後尋找出地平線上的落霞?

更爲甚者,是傳統佳節。前幾日正是重陽,古人稱之“登高”。登高眺遠,抒懷酬志,放牧視野,文人們爭相潑/墨,百姓們邀友約醉。王勃,陳子昂,李白,崔顥,從滕王閣吟到幽州臺,從天姥山念及黃鶴樓,傳統的登高節,真是個懷遠的好主題!恍然醒之,我們如今,何處適於登高遊目?百米高塔?直聳雲霄的觀光梯?——充斥着冰冷的金屬味,散發着人人浮躁的氣息……

我們睥睨天下,肆意規劃任何慾望的海拔;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爲何出發。那些值得我們虔誠的傳統,只剩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一個民族傲然屹立的底氣,是需要歷史的積澱和文化的底蘊的,但現代人太過冒犯,實在不仁不義。古老的傳統文化,天然的邏輯,被破壞;那個天光明澈、風物燦爛的世界,漸行漸遠……無數傳統文化消逝了,消逝中,似乎只剩下強大的人類!

我們要回首駐留,向消逝的傳統致敬,並盈淚挽留。

我們已損失慘重,就請喚醒我們的感官心靈,贖回我們的傳統,重建我們的原配世界。

衷心致敬於消逝的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5

11月1日一大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學校,參加淮北市教育局在我們學校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學習。

上課了,首先給我們講課的是一位姓朱的男老師。他簡單地作了自我介紹後,先是和我們“娛樂”了一把——在同學們的極力推薦下,我和趙宇昂同學領唱了《中華經典誦》。我還故意展示出了學校合唱隊的特色,臺下的同學們一邊拍手,一邊和着節拍齊聲歌唱。

接着,朱老師就開始“言歸正傳”——講授《弟子規》了。朱老師的課講得真棒!他先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然後逐字逐句地解釋古文的含義,講解中,他還給我們講了一些歷史故事。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富有磁性,我們都被吸引住了。同學們跟着老師大聲朗讀,都情不自禁地搖頭晃腦,真有點古人誦詩的味道呢!老師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是我們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義務講堂”的第一課。在此後的幾個月時間,我們又聆聽了淮北市其他幾位名師的講課,系統地學習了《弟子規》。我回到家也拿出書本一遍遍誦讀,並把老師講過的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我還和媽媽一起誦讀呢。我在快樂中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懂得了怎樣做人,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們的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我就給你們講一講吃糉子,賽龍舟吧!

屈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了楚王最喜歡的大臣,幾個奸臣看到楚王這麼喜歡他想出一個計策。他們天天都圍在楚王的身邊,說了幾句甜言蜜語就把楚王“迷”得昏天地轉。

楚王聽了奸臣的.勸說下,把屈原放回他自己的家鄉。在回鄉的途中,屈原聽說家鄉被敵人滅掉了,百姓生不如死,於是就跳進了汩羅江裏面。

百姓們聽到屈原死了後,急忙划船到汩羅江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把糉子包好扔進汩羅江裏面,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屈原跳進汩羅江裏的日子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就傳下來了。一直傳到了現在。

民族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中國城市化進程就如一列高速前進的火車,身爲乘客的我們在車上還未能仔細觀看沿途的風景我們便一嘯而過。我們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傳統優秀文化還未來得及被我們帶上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

“愛蓮堂”,“飲冰室”……一個個作爲文化載體的名人故居屢遭被拆的厄運,一個個文化的烙印成爲教科書上的記憶卻消失在現實中。隨着它們的消逝,我們的文化記憶也將被時間淘盡。如果我們不在肩負傳承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將成爲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

端午節,我們用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我們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節日,竟被韓國人申請爲他們的專屬節日,這個消息一出,許多國人都爲之氣憤,忍不住破口大罵。我在聽到這則消息時憤慨之餘也不禁感到悲哀。緣何這個在中國歷史存在了這麼久的節日,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不去重視,現在被別人捷足先登卻又在痛心疾首?

或許這次的“端午節”事件只是一條導火索,它點燃了國人漠化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危機,它一下子將某些崇洋媚外,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等等潛/在的危險都炸了出來,迫使人們去面對它,去深思,去解決它。

然而對於傳統文化的冷落問題,我們也不是沒有采取過措施。教育部就曾經擬定將15首京劇列入中國小生音樂課的教程。這消息一出,的確有許多人拍手讚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能夠傳承下去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藝術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滋生,成長,盛開乃至遍地開花。

京劇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這一優點卻是其在此次的傳承過程中遭遇尷尬。粵劇在廣東都面臨着觀衆流失,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圓的京劇在廣東的境地可想而知。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們都還沒有了解一首曲目的背景,含義,就要求學唱,這樣的傳承根本毫無作用。文化的傳承不是一次性地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教學生。

京劇是國粹,但傳統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傳統文化都鐫刻着中華文化的烙印。弘揚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傳統文化不要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