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熱】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5篇

作文2.45W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5篇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隨着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大量國外的文化產品涌入國門,帶來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許多中國人因此而淡忘了中華傳統文化。作爲國學經典的《弟子規》當然也沒少受冷落。

《弟子規》共由1080個字組成,它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蘊含着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身爲子女就應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生育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回到家自然是累了。作爲子女,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容遲緩;父母讓我們做的事,要馬上做好,不容拖延。我們應該多體諒父母,幫忙分擔家務,多爲父母着想。“入則孝”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與《弟子規》的“泛愛衆”中說到的“到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是同一個意思。羅斯福當海軍助理部長時,有一天一位好友來訪。談話間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某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事。他的.朋友說:“我只要你告訴我,我所聽到的有關基地的傳聞是否確有此事。“這位朋友要打聽的事在當時是不便公開的。只見羅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後壓低嗓子向朋友問道:“你能對不便外傳的事情保密嗎?“好友急切的回答道:“能。“羅斯福微笑着說:“那麼,我也能。“這說明一個道理:自己不想承受的言行,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泛愛衆”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在生活中,總會看到這樣一類人:每天學習到很晚,可是成績卻不理想。原因就是不懂得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沒有專注在課業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讀。平時我讀書時便是如此不專心,雖然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心卻不知在何處,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成績一直上不去。“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我們應深入內心地反覆朗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爲的指南。《弟子規》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作爲華夏子孫的我們,應該把聖人訓傳承千秋萬代。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是一個屹立在東方的國家,幾千年來,祖先們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財富,使我們的祖國文化源遠流長。

耍牙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屬於寧海平調錶演中的一門絕活兒,與川劇中的“變臉”相齊名。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於口內,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爲“絕活”。一位二十幾歲的少女叫薛巧萍,她是一位耍牙傳承人。她學的時候,年僅九歲。當時和她一起學耍牙的有__個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但只有她一人堅持下來。訓練時,牙牀全都會磨出血泡,一個禮拜都不能吃東西,連水都不能喝,全靠打點滴。可想而知,要經歷多少痛苦和磨練,才能成就今天的本領呀!

皮影戲,一個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由於皮影戲的剪紙要求做工非常精細,不能有半點差錯,如剪紙的大小、上線的尺寸、紙片的連接等,如果其中一項做得不到位的話,就會影響整個皮影戲的美觀,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嚴重後果。正是因爲製作過程的.精細,所以很多年輕人放棄學這門技藝。

滑石板,一個被古代的戰士當作的一種娛樂項目,至今卻快被世人所忘掉。玩滑石板的人需要驚人的臂力,所以,會這門技藝的人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的小夥。滑的時候,一個人雙腳踩到石板的邊緣,後面兩人一人擡一支胳膊,把踩在石板上的人推着走。踩着石板的那個人的胳膊必須用力,讓肌肉鼓起來。正是因爲需要驚人的臂力,才導致這門技藝面臨失傳。

如果我們不發揚祖先們傳承下來的這些技藝的話,他們就將失傳,到那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這些技藝了!

在此我呼籲大家,傳承中華文化,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主動學習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不要讓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優秀文化失傳!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國家有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特色傳統。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除了這些,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而我呢,卻對這些風俗習慣情有獨鍾。

比如,從前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不知過了多久,一次,“年”突然闖進村子,它看了看,覺得今年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每家門前都貼上了大紅紙,只見一位老婆婆家裏,門貼大紅紙,家裏燭火通明,“年”便向老婆婆家去了,霎時間,老婆婆家響起“噼裏啪啦”的聲音,老婆婆見到便哈哈大笑,原來“年”落荒而逃了。這便以後,到了除夕,家家貼着紅對聯,響起爆竹聲,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後來這種風俗越傳越廣,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中華文化,不僅表達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嚮往,還將文人那種柔弱的文人蘊於其中。這些傳統節日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個浩瀚的海洋,在我們吃飯時的筷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們玩耍中的陀螺是中國傳統文化……它們就在生活中,在玩耍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今天我爲大家介紹的傳統文化是——湯圓,它可是一種好吃的食品!湯圓的皮是糯米制成的,吃起來軟軟的,十分可口。湯圓的餡兒有很多種類,比如:白糖、芝麻、果仁、豆沙,其中,我最喜歡吃芝麻餡兒的。從湯圓的名字聽起,就一定會知道它是圓的,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們並不把湯圓叫做湯圓,起初它的原名是浮圓子,接着又叫湯糰,直到後來才改名爲湯圓,“湯圓”與“團圓”的'字音極爲接近,它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快快樂樂,有一種美好的象徵。至今,大家在農曆的正月十五就可以享受這香甜可口的湯圓了。湯圓的製作方法也很不一般,它可以:煮、煎、蒸、炸,可我最愛吃煮熟的湯圓。

我再爲大家介紹一種很熟悉的食品,它就是——餃子,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餃子是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的原名是“嬌耳”,現在也叫做水餃。它的味道鮮美,形狀奇特,真是令人百食不厭啊!餃子的名品甚多,有:山東的高湯小餃,上海有名的鍋貼餃,蟹黃蒸餃……其中我最喜歡豬肉大蔥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很多,讓我們一同去研究,一同去發現吧!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提到中國古典文化,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儒家、道家、法家等;然而很少人會想到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等等的古典學派,更沒有人提及“諸子百家”中剩餘的那一百多家學派了。爲何儒家、法家、道家會在百家爭鳴的局面下脫穎而出,其餘各家卻在歷史的長流裏銷聲匿跡了呢?來看看儒家的發揚歷史吧!

在孔子時期,儒學剛剛創立,同樣,也很不興盛。孔子本人有着治世之願望,卻也只能在魯國爲吏。隨後他周遊列國,推薦自己的思想,卻並不爲人看中,在周遊途中還幾次險些喪命。可見,儒學並不爲當時時代所認同。

儒家被奉爲正統思想,是在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爲漢武帝所認同後才產生的。漢武帝爲了更好地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需要一種能夠順應集權統治的治國方式與思想指導。而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說法,很好地反映出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因此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假如沒有董仲舒的`話,儒學是否會對中國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還是未知的。

然而時代躍遷,現如今,儒學傳統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讓現代人將幾千年前的學術奉爲聖典也頗不現實。如今信息文化交流速度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升,也不可能再產生一個像董仲舒一樣提倡“惟‘儒’獨尊”的思想家;就算有,也不會被當今時代認同。

傳統需要繼承才能夠流傳,而繼承則需要當代人對傳統的認可。很顯然,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度已經沒有那麼高了,中國傳統文化目前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界。猶如楊修口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讓古老的觀念能夠活在當代,以生機勃勃的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呢?

要想讓傳統文化能夠長久的流傳下去,不得不對他進行一些變化,讓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實際上,如今的“傳統文化”與歷史上真正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大不同。文化必須活在各個時代中,必須成立在不斷的探索與重建中。這或許會改變甚至否認一部分原有的文化,但若不這麼做,現今的傳統文化就會很有可能淪落爲未來的糟粕文化,民族歷史也就變成了真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