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百善孝爲先作文15篇[經典]

作文1.3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善孝爲先作文15篇[經典]

百善孝爲先作文1

“弟子規,勝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早晨,我們都捧着《弟子規》在教室裏大聲朗誦,理解並體會着其中的含義,然而對我來說,我們只要按照上面說的做就行了,畢竟爲人子女僅做到孝順就可以了。至於抱着什麼樣的態度去做,那就無所謂了,但在上過這一節《弟子規》教導課後,我就不這樣認爲了。

那節課,老師帶我們來到教導課專用教室,我們靜靜坐下來觀看幻燈片。起初畫面呈現出的是一幅百花勝開,萬物回春的景象。老師隨着圖片的變幻朗誦着讚美母親的詩歌。我沉浸在這美好中,眼前彷彿出現了母親的笑臉。

可當美好漸漸結束時,出現了一幅幅血腥、可怕、揪心的畫面,醫生用刀子把一位即將生孩子的母親的肚子,一點一點劃開,然後一刀一刀地割開內部的肉,紅紅的血液黏在肉上,我是乎能感到那種割肉的疼痛。長長的刀口像一條血淋淋的紅海,每滴血液都承載着母親十個月來所忍受的痛苦與辛酸,那麼多的血呀,真可怕,我急忙捂住了自己的眼睛。那有多痛啊,真難以相信。那麼多的痛苦竟只有那瘦弱而又偉大的母親一個人承受了。

當我再睜開雙眼時,一個新生嬰兒已在母親的痛苦與掙扎中誕生了。多麼令人興奮呀,同時也多麼令人讚歎啊!

上完這節課後,我頓時覺醒,回想起了母親給我講過的事:母親懷着我的時候,那時家裏的經濟並不富裕,因爲營養的缺乏,母親的身體非常瘦弱,以至於在生我的時候,非常艱難,在這樣難產的情況下,母親咬着牙,擔着萬倍疼痛與生命危險生下了我。但由於生產時間過長,我生下時竟沒有哭聲,當時媽媽擔心極了,她雖然全身疼痛,虛弱無力,但卻急切地盼望着我地哭聲,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聲音也行呀,面無血色的她在心中等着、盼着,終於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我發出了微弱的哭聲,媽媽的臉上立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因爲我喊出了媽媽的期盼,媽媽的希望。

直到度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媽媽的肚子仍有我給她留下的傷痕,恐怕是永遠也去不掉了,這傷痕曾給母親帶去了刺骨的疼痛;青春的逝去;焦急的等待;無償的付出。同時它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內疚感,我從出身到現在,帶給母親的焦慮遠比幸福要大的多。而她卻默默的接受了我的任性、缺點。我的一切的一切。

自從那天起,我與所有的同學一起發誓。“永不和母親頂嘴”。說到做到。於是我回家後主動幫母親做家務,和她分享快樂。許多事情不再勞煩她,媽媽爲此特別高興,每天都樂呵呵的。她曾親口對我說,她爲現在的我而驕傲。

媽媽,謝謝您,謝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付出,對我的教導,對我的包容。我會在今後認真學習,好好努力,長大後爲國家做貢獻,我願以我一生的成就報答您。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百善孝爲先,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儘自己的能力去孝敬她。母愛無所抱,人生更何求!

百善孝爲先作文2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既然我們要談中華美德,那這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文化所提倡的“孝”可是不可少的!

俗話說“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土生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我們要保護它,但是現在的中學生就因爲父母不讓玩電腦或是因爲考試沒考好而收到父母的責罵,然後以死相逼或是輕生的人不在少數,。弟子規裏有這樣幾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的意思就是:父母在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能遲緩,當父母教我們做事的時候,不可懶惰,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聽從,不得頂嘴,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承受他麼的責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改進,但是回過頭想想我們自己做到了多少?現在國家之所以有新規定的24孝,那是因爲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竟然每年過年過節毒藥志願者去陪老人,做兒女的想想自己做到了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了嗎?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些俗語告訴我們要互相幫助,而現在的新聞上多次報道有老人跌到沒人攙扶,就拿去年的小悅悅事件,兩輛車連續碾壓,18個路人無動於衷,最後竟然還是撿垃圾的大嬸伸出援助之手,可惜小悅悅因傷勢嚴重未能救活,如果當第一輛車碾壓過後的司機就把她送入醫院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第一個路人及時相救也不會釀成最後的慘劇,現在老人在馬路上跌倒沒人摻扶的現象也是屢屢發生。現在的人們都是怎麼了?是怕如果老人有什麼的時候賴着你嗎?難道就要眼睜睜的看到一個生命從你眼前消失嗎?時間就是生命,就算晚一秒也會喪失救護的最佳時間!

小的時候,撿到錢都是第一個交給老師,也能得到老師讚許的表揚,小的時候,總是在街上看到乞討的人的時候,朝爸爸要1元錢給乞討者,當聽到1元錢掉到乞討者碗裏所聽到的聲音,就非常的開心,而現在呢,撿到錢也開始自私了,也聽到聽不到往乞討者碗裏放錢的時候周圍人的讚許和微笑,還有那個清脆的聲音。反而當爸爸往乞丐碗裏放錢時還攔住他說“那些乞丐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還有小時候太天真了,是不是長大了看出了乞丐的花樣,還是變的自私了,是被金錢所誘惑了嗎,還是變虛榮了......我還是想做以前的自己,那個能聽到讚許、看到給多人的笑的鼓勵。

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我們要發現它併發揚它,弘揚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把中華美德發揚光大!

百善孝爲先作文3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家風家訓的話,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認真做事,好好做人,百善孝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有孝心,尊老愛幼。記得我特別餓,回到家一看飯還沒做好,就沒好氣地跑到廚房對着爺爺大喊:“你幹什麼呢,這麼慢,我都餓死了!”媽媽聽到了,生氣地把我拉到一邊嚴厲地說:“淘淘你幹什麼?怎麼跟爺爺說話呢?”我頓時認識到了錯誤,低下頭聽媽媽說,“孩子,爺爺一人負責全家人的飯菜,很辛苦的,你還這麼沒禮貌的對待爺爺。換個角度說,如果你做飯,我們對你大喊大叫,你心裏會怎麼想?”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萬分。是呀,爺爺每天爲了我們忙裏忙外,夏天我們都在空調下涼快着,爺爺卻汗流浹背的在廚房裏忙活,我沒有去幫忙,反而對爺爺大喊大叫的,真的`是不應該。想到這裏,我馬上跑到廚房,對着爺爺說:“爺爺對不起,我錯了!您辛苦了!”爺爺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說,“乖孩子,沒事,飯馬上就好。”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孝是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我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庭,太爺爺、爺爺、奶奶與我們合住,八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爲佳話。爸爸媽媽教育我百善孝爲先的同時,他們也在身體力行爲我做出榜樣。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時大家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意見總不能統一,可最後的決定一定是由爺爺奶奶來拍板兒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爸爸媽媽身體力行做的這些事,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前不久爺爺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正在恢復中,爸爸媽媽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爺爺,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睡覺前我端來一盆熱水,幫家裏的長輩洗腳,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爸爸媽媽高興地誇我是孝順的好孩子。飯後刷碗,幫媽媽洗衣,幫爸爸整理家務。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我要感謝爸爸媽媽的身體力行,也感謝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

“百善孝爲先”,“孝敬無底線”,我會牢牢記住這兩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兩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爭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百善孝爲先作文4

是誰教會了我們牙牙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又是誰用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着的生命?是父母!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可這孝的真諦又是什麼呢?

有一種孝叫做依靠。15歲的何久定生活在一個偏僻的鄉村裏,他從小就沒了母親,父親年老體弱,沒有工作,僅靠一份低保生活,家徒四壁。15歲的他卻比同齡人成熟得多。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他那瘦小的肩膀挑起了這個破碎的家。每逢週末他都到工廠裏做散工,以賺取自己和父親的生活費。他不畏艱難,苦中求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牀給父親做飯、挑水,走2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儘管再苦再累,他的臉上還是時常保持着微笑。何永定表示,不管今後生活困頓或幸福,他都永遠是父親最堅定、最可靠的依賴。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獻給父親的真誠的依靠。

有一種孝叫做讓奶奶放心。“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12歲的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悲傷過度失去了理智,最終離家出走。從此張俊便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爲命。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着父母給買的玩具滿天跑時,他一早便挎上了小籃子到山裏採藥去了。山藥、柴胡、黨蔘、天麻,這些中草藥是小張俊眼中最難得的寶貝,因爲它們可以換來好多錢,這樣奶奶就可以不用辛苦爲別人洗那麼多的衣服了。哪次山藥採得多了,他就去鎮上給奶奶買點水果。“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擔心;自己能做的事,決不能讓奶奶操心。讓奶奶放心我和弟弟!”這是張俊座佑銘中的一段話。一份美好的`孝心,是讓奶奶放心。

古語道:百善孝爲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有時還埋怨父母,殊不知

愛不是無底洞,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難道新世紀的我們還不如烏鴉和羔羊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社會上孝順的人還是很多的。永遠做媽媽的“貼身小棉襖”的王冰月難道不是嗎?從小到大,一如既往帶着母親去上學的曹秋芳難道不是嗎?上了大學也不忘爲了給母親掙醫藥費的蘇玉雙難道不是嗎?世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孝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每一個愛你的家人,就算是一句普通的關心與問候,給父母一個可靠的肩膀,別讓父母擔心你的所作所爲,照顧好你自己,就足矣。孝,便是如此。

百善孝爲先作文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我拉扯大,他們對我疼愛有加。早晨,我會坐上外公的自行車,出去轉悠;白天,外婆會給我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晚上她還給我織毛衣、做棉鞋。有一回在家,我突然發高燒並且嘔吐,爺爺奶奶急得顧不上吃飯,抱着我直奔醫院,等我掛好水,奶奶卻被我折騰得病了……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我這棵小樹苗健康快樂的成長,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每次看見他們額頭深深的皺紋,看到他們的鬢角又多出幾縷白髮,我的心裏就酸溜溜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的。”

盛夏的一天,我和媽媽回外婆家。那天,天很熱,我穿着短袖都汗流浹背的,可外婆卻穿着長袖。我很奇怪,問道:“外婆,你怎麼穿長袖,生病了嗎?”外婆支支吾吾的,我覺得事有蹊蹺,忙叫媽媽去問究竟,在我們的仔細“盤問”下,外婆才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她在工廠做工的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爐燙了手臂。我捲起外婆的袖子一看,觸目驚心的,皮膚嚴重被燙傷了,裏面紅紅的。外婆怕我們責怪,忙解釋:“沒事的,我已經上了藥,就快好了。”我急得都要哭了:“不是的',這哪裏是要好的樣子,這麼紅,怕是要感染了,外婆,你真該早點跟我們說,走,咱們去醫院讓醫生給你上點藥吧。”外婆死活不肯去,說沒事的,其實她是不想給我們添麻煩。我更急了,威脅她說:“外婆,你不肯去,那我下次就不來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外婆終於沒有拗得過我,被我和媽媽拉到醫院。幸虧去了醫院,醫生說外婆的傷口很深,需要消毒上藥,不然會感染。看着外婆一邊忍着疼給醫生上藥,一邊嘴上還說着:“沒事,沒事,不疼。”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外婆啊,外婆,以後,我要每天給你打個電話,問問你們的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養成習慣,每天晚上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跟他們聊聊天,講講學校的趣事;晚上睡覺前,給外公外婆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好,每個週末都要過去看看他們,和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冬天來了,我無意間看到爺爺的手上粘着幾塊小膠布,這才知道,爺爺每天給我們做飯做菜,每次天一冷,手就開裂。晚上到家,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去超市買了一瓶護手霜。第二天我把護手霜塞進爺爺的手心裏,爺爺的眼睛裏滿滿的都是感動,誇我真懂事!

這麼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在我看來,微不足道,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逢人就誇獎我這個孫女懂事孝順。看來只要我們花一點小心思,就能讓長輩們感受到我的愛,這難道不好嗎?“百善孝爲先”,讓我們的孝心綻放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6

百善孝爲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年幼的時候曾看過《二十四孝的故事》的插畫書,當時的我僅僅覺得上面的圖畫好看,完全不能看懂上面的內容。現在再翻看這套書,有了不同的感受,也稍有一點點的感觸。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善舉讓我感動,面對繼母尚能如此,面對每天爲我們含辛茹苦的親生父母,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爲父母做點什麼嗎?

寒假裏,我翹首期盼的新春佳節終於加快了腳步,在我漫長的等待中日益臨近了。

巧手的`奶奶又開始包糰子了,我和媽媽也自告奮勇要求幫忙。上午,姨婆還有小區裏的婆婆、阿姨們都來幫忙,片刻不停,包好了一個又一個散發着清香的糰子,白的、綠的;媽媽將它們一籠一籠地裝上,一圈一圈,勻稱疏朗;爺爺一聲“上籠”,將它們在電飯鍋上蒸熟,15分鐘後,又是一聲“出籠”,掀開蓋子,一片熱氣騰騰,我趕緊扇扇子,糰子一個一個閃耀起光澤,引誘得我趕緊拈起一個,邊吹邊吃起來;引得撿糰子的媽媽空出一隻手打過來,大家都歡快地笑起來了。

過來。”媽媽看不過我在糟蹋阿姨們花力氣揉出來的麪糰,叫我過去包餛飩。一張張餛飩皮在媽媽手裏,像聽話的孩子:一口吃一個飽,捲起一層半,兩角一上一下各沾上水,從下粘上,翹起裙邊。一排下來,整整齊齊,如列隊的士兵。可到了我手裏,它要麼吃得太飽,要麼卷得不平,要麼繞不過去,粘不牢固:有的像條晃着大尾巴的金魚,有的像個挺着大肚子的將軍,和媽媽的似元寶、像簸箕的餛飩比較,確實醜了一點。但它們可是我自己用汗水包出來的勞動成果。每逢煮糰子下餛飩,我都要挑自己包的,雖然有的由於餡多皮都擠得快要爆炸了,但我還是吃得很香很香。

傍晚時分,爺爺、爸爸和我帶着兩袋糰子餛飩,帶着滿嘴角的甜香,伴着鄉村特有小橋流水,愜意地送到太爺爺和臥病在牀的太奶奶家去。因爲太奶奶跌倒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看顧的保姆休息回家了,我們祖孫三人就動手爲太奶奶下餛飩。我先打開鍋蓋,倒進一瓢水,蓋上鍋蓋,打開電磁爐,開始燒水。不久,我便聽到了冒氣泡的聲響,“咕嘟咕嘟……”鍋蓋上也蒙上了一層白白的水汽。我立馬打開鍋蓋,將餛飩小心翼翼地放入鍋中,用湯勺的背面輕輕地將它們推動,拌到鍋的四周,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爲抵制誘惑,我急忙蓋緊鍋蓋,撳好按鈕,使之進入保溫狀態。一旁的太爺爺從頭到尾一直樂呵呵的合不攏嘴,含糊地說着一些表揚我的話。

廚房裏熱氣瀰漫,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心懷孝道,讓長輩們的晚年生活美好,沐浴愛的陽光。

百善孝爲先作文7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完美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明白,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而此刻,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最後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我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完美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完美,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百善孝爲先作文8

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又何嘗不是呢?不管是在哪個國度,哪個時代,孝的形式可能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那麼,何爲孝?

孝就是尊敬長輩,即盡孝心奉養父母或其他長輩,順從父母或長輩的意志,以長輩的利益爲最高利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孝則家安,家安則國泰,國泰則天下太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子。東漢時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爲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正是由於黃香始終把孝字放在心上,纔是父親隨生出寒冬卻依舊溫暖,身處豔陽天,卻心頭一陣涼意,黃香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由此可見,“孝”是一種責任。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厲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的單衣順母的閔子騫;“葬父貸孔無,仙姬陌上逢;織線嘗債主,孝感動蒼穹”的董永賣身葬父;“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摸“的王祥臥冰求鯉;”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的王裒聞雷泣墓……試想假如董永不能心繫孝道又怎能有賣身葬父,感動蒼穹的信念?假如沒有王祥對母親的孝敬,又怎有臥冰求鯉的感動?。——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

古代聖賢尚且如此,在如今社會的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當天氣轉涼的時候,你記得提醒父母注意保暖了麼?當父母心情不好時,我們又在哪裏呢?這些姑且不說,甚至有些人將父母養育自己當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難道“孝”在當今社會已經消失了嗎?當然不是。

就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爲《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爲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試想,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竟然用他瘦小承擔瞭如此多的責任,他這麼小,卻盡到了當今無數人都不能盡的孝。

孝心,是夜空高掛的一輪金黃圓月,皎潔無暇,溫嫺明朗,普照大地;孝心,是順勢蜿蜒的一條透徹小溪,清可見底,不染污濁,流入山谷;孝心,是一望無際的綠茫茫的草原,滿目翠綠,映入眼簾,點綴繽紛世界。

百善孝爲先作文9

什麼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將“孝”字拆開並不難發現,是由“老”和“子”組成的,並且“老”在上,“子”在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子,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侍奉和贍養,更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尊重和陪伴。

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黃香;臥冰取鯉的王祥;賣身葬父的董永。今有攝影師焦波三十年用鏡頭爲父母記錄下點點滴滴;石家莊獨腿小夥攜母親遊全國;90後女孩陳楠楠照顧漸凍人母親十年。

從古自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其中臥冰取鯉的王祥就令人感動至極。

王祥的母親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着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裏"。

誠然,自古以來,以孝論德,但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孝道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在的我們,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爲辛勞的父母捶捶背,倒杯水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遭到我們的白眼與冷漠;父母對我們的叮囑,卻遭到我們不耐煩的訓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愛只增不減,而我們的孝心卻在成長中慢慢丟失。反觀當下,有些“啃老族”認爲父母撫養他們是件天經地義的事,甚至還對父母破口大罵,言行粗魯。有個孩子24歲時仍在家裏讓母親照顧,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有一次母親因爲提醒他早點睡竟被他勒令在地上跪了半個小時。怒不可遏的父親最後喪失了理智,抽出了菜刀砍死了兒子。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就因爲一個不孝之子碎成了片片瓦礫。

你可曾知道,當你流連於城市的各個美味餐館時,他們在家中做了一桌你最愛的飯菜等你回家;你可曾看見,當你衝他們吼叫時,他們的眼底的心酸與難過;你可曾聽見,當你遇到困難時,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嘆氣聲。

田埂上,有人看着遠飛的'大雁深深地思念,深夜裏,有人看着你的照片泛起了濃濃笑意,當你離家時,是否看到身後那無奈又擔憂的眼神?

爲了夢想,我們急於向前趕路,但請別讓蹣跚的步履追不上我們成長的腳步,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不管你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外追夢,都請別忘了遠方那個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百善孝爲先,請用你的孝心,讓被時光染上風霜的他們感受到最真的那份愛。

百善孝爲先作文10

百善孝爲先,孝纔是世間愛的真諦。

——題記

一直以來,我以爲父母不會老去,我以爲他們會陪着我過一輩子,我習慣了對他們的所作所爲默不動聲,我以爲這是理所當然,我不斷地榨取着他們的血汗,可是,在父親艱難地彎下腰時,在母親抱怨着滿頭白髮時,時光告訴我,他們老了。

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把我抱起,只是爲了讓我沉沉入睡;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陪伴我,只是爲了讓我不怕孤單;他們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牽起我的手,只是爲了我能安安全全地待在他們身邊……他們能做的只是一如既往地愛我,用所有的力氣愛我。可是,我呢。慢慢長大,我卻有意疏遠父母,把父母的關心置之度外,把祕密深深藏在心裏,從不向父母提起……漸漸地,與父母的隔閡越來越深,不懂得愛父母,不懂得感恩父母。

從小家看大家,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真正地盡到孝道。當“常回家看看”變成一紙法律條文,法律背後,更多的是滿滿地心酸悲涼,和父母站在家門口無止境地等待。

孝敬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古至今,我國孝的故事無不感動着人們,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懷橘遺親。小主人公陸績六歲時,隨父親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把橘子輕放在懷裏,臨走時,橘子掉了出來,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做客,懷裏還偷藏着橘子啊”陸績回答:“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聽了大加讚賞。

陸績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哪怕是小小的一個橘子,也是滿滿的一片孝心,當他的母親看到兒子稚嫩的身體捧着橘子到她面前時,她的心裏是該多感動,每吃一口橘子,就算是酸的,也會覺得甜如蜜。因爲,滿滿是孩子給的愛。

而當今社會,鈔票當道的社會,有多少人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往父母手裏塞時,給不了的',是孝心。父母不需要你多富有,他們要的僅僅是你的愛。盡孝要趁早,別讓孝心成爲永遠的悔。

季羨林從小就被送走,母親吃盡了一輩子的苦,在家門口不停地盼着“早知道送出去了就回不來,我死都不會把他送出去”。而母親死時,季羨林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見到,當他從北京飛奔回來,卻只能無力地癱在母親的棺材旁痛哭。母親帶着對兒子思念深深地沉睡着,兒子帶着永久地愧疚和無盡地思念活着,這樣的悔恨是一生的!這是永久的悔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好好地愛他們吧!

愛父母,僅僅是陪着父母,理解父母,當父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時,哪怕泡一杯茶,就能讓他們足夠的溫暖;當父母累了時,哪怕是陪他們說說話替他們捶捶肩,就能讓他們重新有了活力……愛總在舉手投足間。父母漸漸變老,有了歲月的痕跡,我們應該好好地愛他們。我們用足夠多的時間去愛他們,正如他們足夠多地這般愛我們。

讓我們懷着孝心去對待慢慢老去的父母吧!用孝心去感恩,去營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孝,是愛的體現;孝,是愛的不斷延續;孝,是世間愛的真諦。

百善孝爲先作文11

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後代晚輩贍養和孝敬父母長輩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

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節”至今仍是維繫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鳥,因爲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爲止。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爲許多人知曉。同理,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雖然它們不知道是誰生的'它們,是誰哺育它們長大;儘管它們不知什麼是感恩,但卻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烏鴉懂反哺,羔羊能跪乳,何況人乎?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而中國曾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意思是說:“樹想靜下來但風卻不斷地刮使樹枝搖動,兒女想待奉父母了,但可惜這個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主要用來比喻人生無常,總是有很多的無奈,很多事等你想去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天總是不從人願,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後悔莫及,那還有什麼用呢?懊惱,父母會活過來?不可能!早知如此,何不在他們還健在的時候,多陪陪他們,與他們說說心裏話?在他們生病的時候,悉心照料他們?

外出的時候,記得給父母報個平安。通常,這些小事會被人們認爲所無謂,認爲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並不在意。可你們想過嗎?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也會使父母茶不思飯不想,在下雨天的時候,你可想到他們會站在門口祈禱外出的孩子一路平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裏憂心如焚,夜不能寢;多少父母爲使孩子吃飽穿暖,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爲使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寧肯自己忘我工作,廢寢忘食!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爲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爲百行首!

百善孝爲先作文12

孝道可以說是中國一門獨特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人們常將它擺至與仁、義、禮、信相同的高度,古人云:百善孝爲先,百行德爲首。

可見,中國人非常重視孝心,《孝經》中把孝分爲二十四種,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須做到孝這一點,否則會爲人所不齒,甚至滄落爲十惡不赦之一。

那麼,孝道爲什麼在中國人的心中佔據瞭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恩賜;我們的成長,都是由父母陪伴;我們的進步,都是由父母栽培。滴水之恩尚且當涌泉相報,何況恩重如山的父母親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麼大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只有孝,纔算是對父母微不足道的安慰。

孝並不是單指人的情感,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現象。比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講孝道,踐孝行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說起孝敬父母,我們不得不提春秋時的一位隱士,他叫老萊,年逾古稀,還特意穿着五彩斑斕的衣裳,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讓父母開懷大笑。

是啊!父母在,不言老。這是一份體諒父母的心。

若說老萊代表庶民的孝,那漢文帝就代表天子的孝。文帝母親薄姬生病,他目不交睫,衣不解帶,連湯藥都要親自嘗過才放心。這難免有誇大其詞,可他的孝心孝行,卻是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作爲一名天子,他日理萬機,還要侍奉母親,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呢?

就連李逵這樣的魯莽大漢,也很重孝道。他遇到劫匪假李逵,也就是李鬼,不由得怒髮衝冠,但聽聞他家中年邁老母無人贍養,便心慈手軟放走了他。李逵不顧官府的通緝,也執意長途跋涉親自去背家中老母親到水泊梁山享清福,他的孝心可見一斑。

再看看現代社會中的有些人,以工作忙爲由,就可以不回家關心老人。殊不知老人需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補償,而是精神上的慰藉!

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讓人幾欲流淚:一位老父親患上老年癡呆,丟三落四,會認錯人。有一次在宴席上甚至將一個餃子塞進了口袋。當兒子不滿、衆人震驚之時,這位白髮蒼蒼的老父親顫顫巍巍地說:這是我兒子愛吃的`。

這則廣告的結語是:他忘記了很多,但他不會忘記愛你。

我們每一個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可能不再年輕,可能記憶越來越差,可能頭髮開始泛白,可能性格比以前更偏執,可他們從來沒有忘記愛我們啊!(優久國中範文網:)

理解父母,感謝父母,尊重父母,報答父母纔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懂事的時候,也難免會與父母鬧矛盾,我們始終要明白我們是一家人,應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二十四孝中的許多故事,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看來,已經有些不太現實了。但重孝道,踐孝行。在當今社會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家將瞻養老人、關心老人作爲一項制度鄭重其事編入法律,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

我們什麼也說不了。我們只能用行動詮釋:孝行天下!

百善孝爲先作文13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

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知道,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

而現在,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終於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美好,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百善孝爲先作文14

爲家庭的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溫暖,更有職責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帶着養母上大學》的主人公孟佩傑用行動詮釋了家庭的好處,靠着自我頑強的毅力帶着養母生存着。

《帶着養母上大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佩傑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她是由養母劉英芳照顧的,3年後養母因病癱瘓,孟佩傑8歲時就承擔起侍奉養母的職責,20xx年,孟佩傑被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她竟然“帶着養母上大學”。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僅在生活上照顧養母,她的存在還讓劉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職責。孟佩傑在20xx年獲感動中國人物,她卻說:“百善孝爲先,我不覺得自我有什麼個性的,每個女孩都會這樣做。”

比起孟佩傑,我們這些溫室裏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種品質: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會讓我們後悔一輩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患了重感冒,她本來想讓我煮泡麪吃,但思考到我的飲食健康,還是早早地去買菜了。那天天氣不好,下雨,再加上媽媽患了重感冒,她一回來就打哆嗦,“吳鑫雨,來幫媽媽提下菜。”我看電視看得正起勁呢,說:“沒空,你又不是沒手!”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自我把菜提到廚房,就去睡覺了。臨近十一點時,我見媽媽還沒起來燒飯,跑到她牀邊大叫:“起來了,大懶蟲,快燒飯,我肚子餓的都咕咕叫了!”媽媽一齊來,便打了幾個噴嚏,病怏怏的樣貌,讓我感覺自我做的`不對,這時我想起了趙靜波的一句話:“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纔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快12點了,媽媽才把飯燒好,她叮囑我先吃,自我又回房間了,我吃完了,走到媽媽房間,發現她在睡覺,便想叫她起來吃,無意間,我摸到她的額頭“怎樣那麼燙?”我驚叫起來。“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地對我說。“那怎樣行呢?小病不治會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藥。”一時手忙腳亂的我,開始翻箱倒櫃,最後找到一瓶感冒藥丸,我留意翼翼地把媽媽扶正,去倒了一杯溫開水,讓媽媽吃一顆藥丸。半小時了,還沒有見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見我那心急樣兒,哭了。“你怎樣哭了呀?”我很不解。“沒事,我高

興,女兒最後長大了,懂得照顧媽媽了。”想起那時我對媽媽無禮的態度,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哭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熱水打溼,敷在額頭上,這樣能很有效的退燒,十分鐘就換一次水,兩小時過去了,媽媽的燒最後退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您肯定餓了吧,我去煮粥給您吃吧。”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貌,笑了,說:“你以後別再挑剔我,別再撒嬌,我就已經知足了。”我們倆都爽朗地笑起來。

是呀,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誌,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讓我們爲自我的家帶來一屋子燦爛的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

百善孝爲先作文15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對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卻常常高喊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中國人不會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相信,連鬼都不會相信。

孝敬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是做作不出來的。另外,孝心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單向性。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或者說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即便這樣,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於下一代的好,對下一代的關愛,雖然你可以說你主觀上是無私的,但是,客觀上,不用辯解地和私利難以分開,畢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是能夠有回報的。

由於孝心的單項性,也說明了孝心的毫無私利性。父母還不是太老的時候,對父母好,對父母充滿孝心,也許還有說不清的'目的性,因爲那時候的孝心畢竟還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報。其實那時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是耄耋之年了,還能對父母悉心關懷,那纔是真正的孝道。因爲年邁的父母——特別是那些毫無收入的父母已經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

這樣看來,真正的孝心是絕對無私的。一個無私的人才能稱爲善良的人,或者說,善良的人必然無私。一個不孝的人,一個對於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對於別人,對於周圍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層私心雜念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孝心的定義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現在的時代離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已經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現是對於老人的精神關心,而決不是僅僅滿足於父母的吃和穿。換一句話說,精神的孝敬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了。比如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當代孝敬最核心的問題和關鍵所在。有些人以爲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十分片面的,也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陪同比給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還要重要幾倍、十幾倍。

孝敬不孝敬,鄰居看得見,親人看得見,當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裏也是明鏡似的。百善孝爲先,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更加突出孝道這個根本。也許突出了孝道,小悅悅那樣的事情就會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會少得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會更少些,因爲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孝道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之所以興旺發達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爲人,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行屍走肉,還怎麼辦得起事業?更不要說成就偉大的事業。

大家都來喊一喊,“百善孝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