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鬧花燈作文

作文2.16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鬧花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鬧花燈作文

鬧花燈作文1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雪打花燈好年景。”兒時是唱着這首歌謠、打着燈籠尋來每年的正月十五的。

盼過十五、盼打燈籠、盼正月十五鬧花燈。兒時對正月十五的嚮往,不亞於對春節的企盼。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鬧花燈情景,令人心馳神往。

單說十五的燈籠,就有十幾種,像龍燈、蛇燈、猴燈、飛燈、牛蛋燈、走馬燈等等,形狀各異,各具特色。在這些燈籠中,數最多的是牛蛋燈,因爲這種燈籠製作起來簡單,買起來便宜,玩起來痛快。那燈的架子是用颳去內瓤的高粱稈的外皮扎制的,中間圓圓的,兩頭收口,因爲形如牛蛋,故稱爲牛蛋燈。剛過初五,那些做燈籠生意的人就用大大的竹筐裝上上百隻這樣的燈籠,走街串巷,吆喝叫賣,那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這樣的燈。

最華麗的要算走馬燈了,燈的架子也是高粱稈紮起來的,只是用的部分不一樣。走馬燈用的是高粱稈最上端的.細細圓圓的那一段,根據燈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尺寸。這種燈做起來頗費功夫,且技術含量高。村裏的相爺是扎這種燈的高手,他扎出來的燈形如古代的鐘樓,古樸典雅。燈紮好之後,相爺還會在燈上做上很多的裝飾。比如用顏色豔麗的紙做成各種花朵,裝飾在燈籠上。最稱奇的是,燈的內芯裝有用紙剪成的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燈內的蠟燭點燃,這些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就會在燈內旋轉,看相爺的走馬燈,如同觀看一場有趣的皮影戲。

正月十五鬧花燈,十四就開始了。在我的家鄉,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打燈籠叫試燈,就是看看這燈籠有沒有問題,爲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鬧花燈做好準備。正月十五的晚上則是正式的鬧花燈了,那天晚上,孩子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天剛擦黑,便按捺不住地點起了自己心愛的燈籠,一個個從自己家興高采烈地走出來,頓時,整個村子星星點點,紅火熱鬧起來。我們這幫孩子,也便在村頭瘋鬧嬉戲,比試誰的燈籠最美。有好事者,常常做出些惡作劇,指着別人的燈籠大呼,燈下有隻大蠍子!打燈籠者不知是計,慌忙提燈細看,哪裏知道,燈籠歪倒,蠟燭點燃了燈籠。正月裏哪來的蠍子?等醒悟過來時,一盞漂亮的燈籠早已化爲烏有。

其實,正月十五鬧花燈不只僅僅十五那天晚上,正月十六還要熬燈,也就是看看誰的燈籠裏的蠟燭還沒有燃完,那一夜都要盡情地熬下去。這還不算,這鬧花燈的日子大概要持續到陰曆二月八年級龍擡頭。這期間,晚上你都會看到一撥接一撥的民間雜耍,有玩旱船的,有玩“豬八戒背媳婦”的,還有踩高蹺的。這一撥一撥的人,穿上古裝,臉上塗滿了顏料。每一撥玩雜耍的,前面總有兩個高高挑着燈籠的人,遠遠地吸引你的視線。等到了近前,他們賣力地表演,總做出幾個滑稽動作,逗得看熱鬧的人前仰後合。他們不圖別的,只是圖個喜興。

聽老人說,正月十五那天要是下雪了,就會出現好年景。盼望今年家鄉的正月十五是個雪打燈的夜晚,風調雨順,我默默地祝福我的家鄉,“雪打花燈好年景”。

鬧花燈作文2

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裏要把燈與火區分開來。燈,是鬧花燈;火,是放煙火。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爲“燈節”。

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爲山西民間羣衆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着觀燈的羣衆。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人們編成動聽的民間諺語一直流傳到今:“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鐵棍愛煞人”。太谷的'燈,因何出名?

這是因爲歷史上的太谷縣城,三百多年來,商業逐漸繁榮,到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更是太谷縣城商業走向興旺的時代,曾獲得“小北京”的美稱。當時票號興盛,譽滿華夏。太谷城內,沿街接巷,七百餘家商號林立,大商富賈在商業競爭之餘,在文化習俗上也極力仿效蘇州、杭州、揚州的風尚。燈節的興起與發展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許多品種、花樣的彩燈,也隨着貿易的發達不斷從外地引進。相傳,“宮燈”和“龍燈”就是客商自廣東引進來的。至於大量的彩燈,則是仿效揚州。這種學習引進的後面,又有當地羣衆的創新,使太谷的燈節很快異軍突起而稱冠於三晉了。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清代康熙年間,有紙燈、紗燈、羊角燈、繡球燈、緞繡燈。清道光年間,引進宮燈。

這些宮燈,大都以紫檀木、核桃木做成,凡是這種木製的精品,立架都雕有龍頭,口內含有寶珠,或八角、或六角,環飾流蘇,刻工考究,形狀大方而高雅。在這燈的橫面上,有書法,有繪畫,色彩繽紛,頗爲誘人。在花燈節之夜,還可看到懸於街頭的植物燈、禽獸燈、商標燈、字謎燈種種,吸引人們來觀賞。太谷的燈,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日,太谷城內,沿街鋪面,大院小戶,寺觀茅庵,無不張燈結綵,絢麗悅目,天上人間,燈月交輝。觀燈人如河流,似海潮,摩肩接踵,通宵達旦。有些猜燈謎活動,耗時更長。時至夜深,仍有民樂奏起,把燈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樣的燈節,在山西自然不獨太谷縣城有,在全省各縣,大抵都要觀燈度過燈節的。

在一些較大的村鎮,也有掛燈此舉,這纔有了“觀燈”之說。在山西的其它縣城和省城,也有山燈會、提燈會、賽燈會的做法,各地也都有他們的高招。觀燈,是“上元節”中最有趣味性,最包含文化色彩的一項活動,在全省各地的城、鄉、集、鎮裏,仍然盛況不衰。

鬧花燈作文3

除夕的火,元宵的燈,在我們家鄉都是挺熱鬧的。

除夕的年火剛剛熄滅,空氣中還殘留着淡淡的爆竹的硝煙氣味,喜慶的氣氛還未完全消退,又迎來了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一是要吃湯圓,二是要鬧花燈。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吃湯圓遠遠沒有鬧花燈那麼快樂有趣。

元宵節到來的前幾天,村民們就開始扎花燈。西瓜燈、荷花燈、鯉魚燈、蝦公燈…最難做、最好看的是大人們玩的長龍燈,最簡單的就是我們小孩做的喇叭燈。

圖片而大人們玩的龍燈就要複雜得多。兩條用篾條編織的長龍,每條有二十多節,是請專門製作花燈的工匠做的。尤其是那龍頭,做工特別精細。高聳的龍角,凸出的眼睛,捲曲的虯鬚,張開的嘴裏不停晃動的舌頭,滿身盡帶黃金甲的龍鱗,用各種彩色紙一糊,就顯得活靈活現,神氣十足。夜幕降臨的時候,大人們已經陸續到齊,熱鬧的鑼鼓聲頓時響起,掛在祠堂大廳天花板上的四盞宮燈已點亮了蠟燭,照得祠堂裏金碧輝煌。舞龍燈即將開始!

幾十個壯漢按白天的排練,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人持一節龍燈,各自將龍燈裏的蠟燭點亮。舞龍頭的是村裏兩位高大英俊、腦子靈活、經驗豐富的壯年漢子。龍舞得好不好看,舞龍頭的人起着關鍵的作用。因爲只要龍頭一動,龍身就要跟着龍頭轉,各種各樣的動作,龍身飛舞的`花樣,都是在龍頭帶動下完成的。爲了將龍燈舞得好看,鄉親們排練了好幾天。

首先是巨龍三點首,向祖宗牌位三鞠躬。然後是巨龍在大廳裏飛騰滾動,繞着四根大屋柱盤旋,引得村民們陣陣喝彩,鼓掌歡呼。掌聲越響,舞龍的人勁頭越大;鼓點敲得越急,龍燈滾動得越快。兩條巨龍在熱鬧的鑼鼓聲中和村民們的陣陣喝彩聲中騰雲駕霧,把鄉親們的情緒引向高漲!

緊接着,一盞閃亮的圓球彩燈出現在祠堂大廳的中央,那是一顆滾動的龍珠。兩條巨龍迎面飛來,爭搶龍珠。而那顆龍珠卻突然越過天井,飛出大門,滾到了祠堂門外的廣場上。巨龍追趕着龍珠,並排飛出大門,在廣場上表演起了“二龍戲珠”的舞蹈

龍燈在廣場表演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鼓點便緩慢下來。這時,每個舞龍人都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於是,大家便停下來吃夜宵。夜宵除了各家各戶帶來的酒菜,還有衆家煮好的湯圓和稀飯。吃飽喝足後,人們似乎興致未盡,又來了精神。舞龍者便舉着龍燈,將巨龍舞向田野,舞向遠處的山邊。

夜幕裏,舞龍人行走在彎彎曲曲的田埂小路上,距離一拉開,龍身更長,更加蜿蜒曲折。我們站在廣場上,望着田野上空閃爍的龍燈,就像從天而降的一串火球。巨龍越走越遠,最後遊向天邊,又彷彿黑色絲絨幕布上滾動着一串珍珠。那美麗的夜景,令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