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作文3篇

作文1.5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傳統文化作文3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爲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寒假裏,我和同學們相約參觀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

走進古色古香的胡慶餘堂,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藥香味,映入眼簾的一塊古樸的長匾,上面寫着“戒欺”兩個大字,這是胡慶餘堂創始人胡雪巖親手書寫的,他認爲藥物事關人命的,藥物一定要貨真價實。這個理念,是我們傳統 “誠信”文化的最好體現,正是“言必行,行必果”的最好體現。

在參觀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過程中,導遊阿姨生動而詳細介紹了中醫中藥的起源、發展,介紹了中藥的種類、製作,也同時介紹了許多在中醫中藥發展中如扁鵲、孫思邈等這樣的重要歷史名人。我們同行的小朋友們認真聽講,專心記錄,通過介紹讓我們大家感受到了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據導遊阿姨介紹,胡慶餘堂中藥文化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從而確立了胡慶餘堂這“江南藥王”的美名。

在參觀之餘,由於恰逢農曆新年前,我們還在河坊街中感受了如吹糖人、捏麪人等許多民俗活動。這次參觀讓我們受益匪淺,切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花開花亦落,落葉歸根,如此而已,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至今,有些漸漸沒落,無聲無息,對於這些文化的拯救,是否來得及?

如今,我們依舊能品讀到幾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看靖節先生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貧樂道,面對世俗的格格不入而選擇歸隱生活;聆聽李白麪對黃河水而稱其“天上來”的豪情壯志,將進酒中以酒寄情的狂放肆意,奈何生不逢時;耳聞杜甫望天問月、對月懷人的美好願望,以詩襯情,美好而浪漫。翻開文化的扉頁,我們還能讀到唐詩宋詞元曲,終歸來得及。

古人的`文化亦需多少年的艱辛努力方纔誕生。清朝文人曹雪芹以十年光陰、增刪數次而創作出文學藝術的瑰寶——《紅樓夢》;若不是司馬遷的忍辱負重,又何以誕生我國曆史的寶藏《史記》;還有堅毅不屈如屈原,在社會變遷中不屈服,臨汩羅江,終被世人掛念,傳承《離騷》供後人一賞。翻開文化的扉頁,我們依舊能夠銘記祖國的博大文化,終歸來得及。

時過境遷,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也不乏文人的詩篇。讓朱自清帶我們重回七十年前的清華園;讓餘秋雨帶我們踏上文化苦旅一路探索;讓張愛玲帶我們領略二十世紀舊上海的十里洋場 ,讓魯迅帶我們拿起筆戰鬥到底;與三毛迎撒哈拉熱風、聽陣陣駝鈴聲。翻開文化的扉頁,回味近代文人筆墨,終歸來得及。

至於今日,靜心思慮,這既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壞的時代。每天的生活中充斥着近期流行的網絡新詞,新舊文化交織碰撞。而我們,翻開這一頁,讀着歷代人的文字,憶曾幾何時的歲月,留時代積澱的痕跡。

空寂的山谷,因幽幽花香變得靈氣;浩大的宇宙,因點點繁星更顯神祕;諾大的祖國因千年文化更加燦爛。我們這一代,只是文化的扉頁,未來將誕生更多更多,從自身開始,對於文化的傳承保存還來得及。終勸一言,且行且珍惜,足矣!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先賢已逝,其光輝思想卻久傳於世。對於南懷瑾先生這樣一位地方名人,我始終以一種敬仰而謙虛的態度去聆聽他默默的教誨。這不僅是一種對文化先輩的敬重,更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尊崇。

南懷瑾先生作爲一位我國當代國學大師,我很早就曾對老先生有所耳聞。但對他的真正瞭解,我想還是在我剛剛對我國傳統文化感興趣之後纔開始的。我國的國學,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早已與“南懷瑾”這個名號緊密相連、難以分割了。

南懷瑾老先生之所以讓我產生由衷敬佩之心,是因爲他對於我國文化精粹的深刻認識與通透領悟,更是因爲他諭人教誨的通俗易懂、樸實奧妙,還是因爲他一生傾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極高道德成就。他以一顆理學家的縝密內心與一副古仁人的開闊胸襟將傳統國學與現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密切貼合,這難道不是作爲一代國學名師應有的學術風範嗎?

閱讀與思考南懷瑾先生的學術作品,我有幸能得以憑藉精深國學之初學者的見識與思維有效率地、有成果地去揣摩、探討國學之精粹。不僅僅是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想對於許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如何去認識、瞭解並吸收傳統文化知識一定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南懷瑾先生處得到清晰合理的答案。

比如在我最喜愛的《論語別裁》中,我不需要因爲自己沒有能力直接讀懂《論語》而放棄對於儒家學說的探索;南懷瑾先生用他對於儒學的深刻研究將這門學問分解得詳盡而生動,尤其是對於原文旨意的精妙把握以及對於其所涉人文典故的闡發,讓我逐漸懂得如何用傳統的儒家思想去更合理地規劃和把握自己的生活。讓人們於現代社會之外,從傳統國學之中尋求到超越時空的永恆的人生精神與價值,乃是南懷瑾先生畢生的追求。

我想我們倘若要閱讀和學習南懷瑾先生的國學文化,這應該有兩個要點。其一是尊敬和謙虛的態度,尊敬是對於南懷瑾先生以及其所代表的傳統國學而言的,謙虛是對於我們能取得自身學習效果的要求;其二是應該懂得融會貫通,南懷瑾先生之所以盡其畢生弘揚傳統文化,其本願是要讓人從傳統中受益,以傳統文化與美德涵養每一箇中國人的軀體,具有學以致用的能力才能達到實際的成效。

維持一種文化需要一個民族代代人的言傳身教,是文化賦予我們一代代祖輩瑰麗的精神家園。南懷瑾老先生以他的身體力行教會了我們每個中國人如何去了解、吸收、珍惜與發揚中國的傳統國學,他永遠會被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銘記。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南懷瑾老先生的駕鶴西歸不能不說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大損失。但倘若我們能用一顆中國人之心去洞察老先生的文化精神,他仍將會活在我們的記憶裏,活在國家的文化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