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小班課後反思(合集15篇)

語文9.73K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課後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課後反思(合集15篇)

小班課後反思1

這是新小班孩子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二週,剛剛稍停住哭鬧的他們,已經能正常的進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孩子們在家中可謂是家中的寶貝,身邊有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圍繞,“生活”一直圍繞着他們在轉。所以大多數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那是相當大的,從小在親人身邊,有任何事情都有親人的幫助,這樣漸漸長大但是還是喜歡在爸爸媽媽身邊,不願意去和別的小朋友有交際,不願意去自己找朋友,導致現在的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從此原因入手,我開展了《小兔找朋友》這個教學活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着媽媽,導致她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白白一個娃娃,叫她帶着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了,於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蔔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這個故事簡單,但是內容很明確,我們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開始沒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爲小兔整天跟着媽媽,後來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將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夥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們開心的玩耍下,這時的小兔才感覺到有朋友的快樂。在我們班依賴家長的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還有很多,和他們講了這個故事以後,我告訴他們朋友之間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話纔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個人玩,什麼玩具都不願意分享的話,你會始終找不到朋友的。這節活動課上完以後,在區域活動中,我就發現孩子們會一起來玩,很搶手的玩具也是沒有再去爭奪的孩子了。有幾個孩子還跟我說,他要拿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聽到以後很欣慰,很開心。我覺得孩子們其實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對錯好壞,只要我們老師好好引導,孩子肯定能變得很棒。

小班課後反思2

一、目標中指出要積累長短的經驗

長和短是相對而言的,是通過相互比較得出的,所以“比”這個能力和方法,一定要教給幼兒。但是整個活動中我都沒有很重視這個能力,在活動一開始,大家找自己位置這個環節,我將椅子拿起來把彩條進行了對比,粗略地讓幼兒感知了“比”這一方法。而後的動物(大象、兔子、長頸鹿)比較中,沒有具體的維度,只是用眼睛觀察發現,應該確定一個維度來比較,比如用尺或者繩子等,讓幼兒有一個量的感知,否則就沒有科學可言(現實中大象的耳朵比兔子還長呢)

二、材料準備上:

1.教師操作材料

(1)我事先準備的在魔術箱裏放了兩條長短不一的繩子,但是活動中發現短的那條繩子沒有放進去,只有一條長繩,當時有點無法收場。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改爲變出一根繩子問問幼兒它是長是短,說長,再變出一根更長的繩子,再將兩根繩子進行比較,讓幼兒明白要通過“比”才能知道長短。在分長短食物的環節,我準備了兩個長短不一的盒子分別給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可是也由於疏忽大意落在了教室裏,只能用兩個椅子代替,失去了原先的遊戲性和情境性

(2)比較長短這一技能上,還需要一個參照物(中間物),尺或者繩都可以替代,作爲衡量長短的標準,而不能只是肉眼觀察

(3)對於小班幼兒,遊戲性、情境性要求很高,溫暖活躍的氣氛也很重要,教師可在開始環節加點音樂,“今天動物園要進行比賽,內容是比長短,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先請小朋友們入場,按照我剛剛說的要求找到你們的位置啊”

2.幼兒操作材料

(1)長短不一的紙條在找好位置後,就顯得很多餘,無法再利用上,我覺得在找的時候就可以用貼的,撕下不乾膠,將自己的彩條貼在椅子上的彩條下面,這樣一來長短一目瞭然,就免去了後面有些幼兒拿着彩條不知道放哪兒時就一直拿在手上玩

(2)長短不一的食物,其分辨率也不是很高,我沒有拎出來先認識一下,而是讓大家直接就開始去分。我發現大多數幼兒都是隨便在放食物,根本沒有顧及它的長短。此環節教師應該要先將這些操作材料與幼兒認識清楚,讓幼兒弄懂了長短的食物,搞清了任務纔去行動。

小班課後反思3

活動意圖:

秋天,我們組織孩子到“動物園”秋遊,見到了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回來後孩子們議論着自己秋遊過程中的見聞,滔滔不絕地相互講述着自己所知道的小動物。有的孩子說:“上次媽媽帶我去杭州千島湖玩,我去了猴島,鹿島,蛇島等,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孩子說:“廈門海洋公園裏有海豚、海獅和海豹,它們會表演頂球,跳圈,可神奇了!。”……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古靈精怪的小猴,溫順可愛的小白兔,酣態可掬的熊貓……在孩子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愛,是他們童話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們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我們老師爲何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藉助主題活動帶領幼兒一起探索動物的生活習性,一同去感知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目標:

1. 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動物玩具。

2.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收集各種小動物的圖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級創設自然角,飼養烏龜、金魚、小白兔等小動物。

2. 請有飼養經驗的飼養員或家長來園向幼兒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經驗。

活動指導:

一 .以組織“動物聯歡會”的形式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爲什麼?

老師:“小朋友,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讓小朋友自由討論後說出自己的喜好。

幼兒:“我最喜歡小白兔,因爲它很可愛”,“我最喜歡小花貓,因爲它會抓老鼠”,“我喜歡小狗,因爲她會看家”……

二.老師請出小動物或拿動物圖片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觀察瞭解有關動物的基本特徵。

老師:“大家看看圖片上有什麼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幼兒:“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蝸牛的背上有厚厚的殼,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條腿,是橫着走路的”,“刺蝟渾身上下都長滿了刺”……

三.請飼養員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簡單常識,讓幼兒瞭解飼養小動物的基本方法。

老師:“剛纔小朋友都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們知道該怎麼樣關心照顧小動物嗎?我們請飼養員叔叔給我們介紹一下。”

飼養員叔叔:“小白兔怕水,給它餵食時,注意不能讓它沾到水;小金魚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飼料,不然小金魚就會撐破肚子;小烏龜冬天的時候會冬眠,只要兩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塊,它最喜歡了……”

幼兒:“原來飼養小動物還有這麼多的學問,老師,讓我試試看,我也想照顧小動物!”

四.提供條件,讓幼兒與小雞、小兔、小烏龜、小魚等小動物接觸,鼓勵幼兒與小動物玩耍,給小動物取名,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一段時期,靜觀孩子的活動,他們對動物的觀察體會有了更細微的認識,如:泥鰍的尾巴擺動的時候力氣特別的大,總是把水濺到魚缸的外面;金魚吃東西的時候用力張大嘴巴,食物進入口中後快速遊開了,螃蟹橫着運動的樣子好可愛……顯然通過一段時間與動物寶寶的親密接觸,孩子們對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提高。

活動與反思:

在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參與收集下,資料越來越豐富了,教室的牆壁上到處是動物的圖片,有網上下載的,有圖書,圖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長畫的。展示臺、櫥窗上擺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動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鴨、小雞,企鵝,長臂猴、大象、老虎、獅子、鴕鳥等。自然角飼養了小白兔、烏龜、金魚、小狗、鸚鵡等,一時間,整個活動室儼然成了一座動物樂園,孩子們置身於“動物王國”中,“會說話的”的環境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隨着幼兒觀察的深入,幼兒陸陸續續地提出問題,如:小狗爲什麼總是伸長舌頭?小兔爲什麼總是怕水,爲什麼它的耳朵特別長?小鳥爲什麼沒有牙齒?等。教師欣喜地看到,隨着活動的逐漸開展,幼兒開始自主地進行探索活動,爲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進行了下階段的活動。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祕密

活動目標:

1. 增進對小動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認識

2. 樂意與同伴分享有關動物的趣聞,激發探究小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期準備:組織幼兒參觀動物園,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徵。

2. 收集關於動物祕密的圖片、錄像等資料,鼓勵家長課後與幼兒一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活動過程:

舉辦“小動物新聞發佈會”啓發幼兒模仿電視主持人,向同伴介紹自己發現的小動物趣聞。

老師:“剛纔觀看VCD時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有趣的動物?”

幼兒:“我看到了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能當被子蓋” ,“蝸牛的殼是抵抗寒冷過冬用的”,“變色龍變色是爲了保護自己,不被人發現”“小狗搖尾巴是因爲它很快樂,它伸長舌頭是因爲天氣太熱了”……

老師:“你們想了解更多動物的祕密嗎?你們還想知道動物的什麼問題呢?”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着各種各樣的動物,他們充滿了好奇,提出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長頸鹿的脖子爲什麼特別長?壁虎的尾巴爲什麼斷了又會長出來?小雞爲什麼不會飛?小袋鼠爲什麼要藏在媽媽的袋子裏?……教師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通過各種途徑自己去尋求答案,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通過查閱圖書資料,網上查詢等方法,找到了有關動物問題的答案,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他們獲得了動物的知識,同時表現出極大的快樂。

活動反思:

“無疑則無思”,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慾望。幼兒在尋求答案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聰明才智。這不僅能讓幼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其最大教育效能。

活動三:我和動物交朋友: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用適宜的材料進行創作活動,表達對小動物的關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樂於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活動準備:

海報、彩色筆、紙箱、鞋盒、布條、紙屑、蘿蔔、青菜、大型積木、積塑等

活動指導

一.以組織幼兒觀看小兔受傷的錄像引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討論:我們該怎麼幫助小白兔?引導幼兒通過回想自己生病時父母是怎麼照顧自己的,想出幫助小兔的辦法。

二.請幼兒說出幫助小兔的辦法,並將幼兒的想法記錄在海報紙上。

三.組織幼兒討論:辦法有了,可需要用哪些材料來做呢?

四.分區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辦法,自選材料,按意願分區進行幫助小兔的操作活動。教師觀察,適時給予幼兒支持和幫助。

區域活動:

操作區:投放胡蘿蔔、紅薯、捲心菜、黃瓜、青菜、米飯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好吃的食物。

科學區:投放饅頭、餅乾、蘿蔔、蘋果、青菜等。引導幼兒給兔子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分類。

角遊區:投放若干動物玩偶、針筒、藥瓶、聽診器、娃娃家等玩具。引導幼兒給動物玩偶看病,學着照顧小動物。

動物之家:投放盒子、箱子、積木、籃子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搭房子。

美工區:投放剪刀、皺紋紙、塑料袋、布、紙張、雙面膠等材料,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衣服。

表演區:投放各種動物頭飾、服裝、錄音機等,引導幼兒開展時裝表演給小兔子看。

活動反思:

雖然幼兒的作品略顯稚氣,但在教師眼裏,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因爲裏面滿載了幼兒的愛心、真誠與熱情。幼兒對於小兔子的愛護與關切表露無疑,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深深打動着我。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增加了,保護動物的意識更爲強烈,但幼兒愛心的樹立不是一朝半日便可形成,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愛的薰陶、愛的感受、愛的體驗、愛的激勵和愛的引導,讓愛心教育伴隨孩子們茁壯成長。

活動四:動物樂園

活動目標:

1. 願意用簡單的藝術方式表現自己對小動物的認識。

2. 嘗試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動物的活動方式,發展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準備:

1. 收集紙碗、紙蝶、紙盒、橡皮泥等多種美工材料

2. 提供動物頭飾、服飾、手偶等,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

活動指導:

一.創設情境,播放《森林舞會》的音樂,啓發幼兒說一說音樂裏有誰,它們在做什麼。

二.提議班級舉行依次“小動物舞會”,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自己

要表演什麼動物,表演什麼動物。

老師:“你們都聽過哪些與動物有關的故事?你們最想排演故事裏哪隻小動物呢?”

幼兒:“我想演《小兔乖乖》裏的紅眼睛”、“我要演《三隻小豬》裏的大灰狼”,“我喜歡演《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裏的小蝌蚪”……

三.啓發幼兒根據各自準備的節目和所扮演的動物角色,討論都需要準備哪些道具,用什麼材料來製作。

老師:“表演前我們需要什麼道具?”

“服裝,頭飾,動物的尾巴,房子……”

教師進一步啓發:“我們該用什麼來製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可以用箱子和積木來蓋房子”,“我想用塑料袋和紙盤子來做小兔子”,“我想用紗巾來做蝴蝶的翅膀,用皺紋紙來做頭頂上的花。”幼兒的發言不禁令我讚歎,他們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師連想都沒有想到的。

四.分組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材料,分組進行各種動物作品的創作與準備遊戲所需的道具。

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準備活動中,用膠粒、插塑拼插出各種形狀的鏡子;用大型積木或紙箱來搭房子;用彩色皺紋紙揉成絲帶;到娃娃家找來頭梳、圍裙、手套;用紙盤、紙杯、礦泉水瓶等廢舊材料製作出小兔子、小貓、小魚等各種小動物……

五.交流分享,教師組織幼兒輪流表演節目,互相觀賞,引導幼兒議一議,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看哪個節目,爲什麼。

小班課後反思4

9月20日上午,鐵東教師進修學校幼教部的領導來到我們芳園幼兒園進行蹲點調研,爲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學習、提升的機會,園長讓我們帶主班的老師每人上一節活動,我今天上了一節科學活動《水果來聚會》,覺得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考慮得不是很周全,語言組織的不緊湊,設定的目標對於我們小班有點難,寶寶掌握得不是很好,老師應該適當的做些調整,能讓寶寶完成目標所要求的。以下是不足的地方:

第一:老師活動導入的不好,沒有調動整個課堂氣氛。

第二:認識水果的時間很短,寶寶還沒有熟悉。

第三:介紹水果,老師講的不夠仔細,幼兒沒有和老師互動起來。

第四:幼兒品嚐水果的時候,個別幼兒沒有說出水果的味道。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吃水果的時候每個寶寶都很高興。聽了領導的點評,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如:上課的時候對教材要弄明白,知道每個環節爲什麼要這麼安排。爲我以後的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我很喜歡這樣的形式。希望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讓領導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多提一些教學經驗,使我們儘快的成長起來。謝謝幼兒園給了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小班課後反思5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爲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爲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爲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爲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爲……所以……”的句式。“因爲……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爲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爲……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小班課後反思6

嘩啦啦,下雨了!幼兒雖然抱怨下雨的日子太沒勁了:不能出去滑滑梯,不能奔跑,不能出去散步。可是他們卻愛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鍾。我利用孩子這個興趣點,設計了《和雨約會》這個活動,讓孩子撐着雨傘,穿着雨鞋,通過聽、看、摸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和雨約會》就是引導幼兒在雨天裏尋找快樂。而孩子們也常喜愛雨天,上個星期的一天,下着雨,孩子們看着外面的雨多想出去玩,可是我沒準備好讓孩子們拿雨傘、雨鞋,放學我讓孩子們準備好雨天裏用的用具,星期二拿來。到了星期一這天,天色特別好,孩子們問:“老師你讓我們帶雨傘,幹什麼呀?又不下雨。”“先保密,等會兒會下雨的”孩子們一聽,都來勁了。我在食堂裏準備好水管,接好水龍頭,準備“人工降雨”。

活動開始,孩子們帶上雨傘,穿着雨鞋,來到室外。“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孩子們一口同聲地說:“晴天”。接着“人工降雨”“看,天下着什麼?”孩子們歡呼起來:“下雨啦,下雨啦。”“你聽到了什麼?”“嘩啦嘩啦” “淅瀝瀝”“滴答滴答”……“雨落下來時像什麼?”孩子們睜大着眼睛仔細地觀察,有的說“像長長的線”有的說“像頭髮”還有的說:“像麪條”等。“雨落在哪裏?”“雨落在雨傘上”“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房子上”“雨落在大樹上”……“被落到的地方變的怎麼樣了?”“溼了。”新新說“雨下在臉上真舒服”。濤濤說“涼涼的”。“看看小草、小花、小樹在雨裏是什麼樣子的?”“很開心,長大了”“讓我們一起用手去接一下雨,會有什麼感覺?”孩子們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溼溼的、涼涼的”。這時還看見有的孩子在踩水坑,水花濺起來了,他們高興地笑着,叫着,有的彎着腰,突然喊起來“看呀,像鏡子,水坑裏也有一個我。”“看呀,雨落下來,地上像開了一朵朵好看的花呢?”……他們興奮地交流着談論着,發現着。

《綱要》在教育與發展之間堅持了“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觀點。本次活動在大自然課堂教學中,以及“雨”是“人工降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高了,在活動中通過提問有效地引導了孩子利用各種感官,去看雨、聽雨、接雨、踩雨,充分體驗了下雨天的樂趣,從中瞭解雨的特點,感知天氣的變化。讓每個孩子能親身體驗,去觀察、去發現,在雨中尋找自己的快樂,都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且孩子和我的交流更加地直接與自由,他們的行爲不受拘束、不受干涉,距離也更近了。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在“人工降雨”中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使孩子們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瞭解了雨,也培養了孩子們樂於觀察、樂於發現的科學品質。還使孩子們在快樂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經驗,在雨天裏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

小班課後反思7

活動目標:

學習區別大小有明顯差異的物體,並能正確表達什麼是大,什麼是小,發展初步的目測本事和比較本事。

活動過程:

首先出示教具,先是兩個娃娃,分別取名大大、小小,讓小朋友一齊來玩,初步學會大、小概念。隨後拿出椅子,比較大小,最終由小朋友自我比較。

反思:

隨着新《綱要》要求的“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趣味”,“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觀念的提出。幼兒園數學教育正發生着從“注重靜態知識到注重動態知識,從注重表徵性知識到注重行動性知識,從注重‘掌握’知識到注重‘構建’知識”的重大變革。

數學排序活動的組織首先要明確其概念及其特點,在這個教學活動中並沒有很好明確這一點,導致幼兒只是在教師的固定模式下進行必須的按順序排列,而沒能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找出排序規律。活動資料設計上較趣味,但對於小班來講有點簡單。雖然活動中的組織較好,但在對幼兒的引導上有待加強。孩子在活動中自主探索性不夠強。慾望。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可是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日教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教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教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終我就請配班教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經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活動進取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教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擇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小班課後反思3

手在人的個體發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才多藝的手”這一主題中,我們創設了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手,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手。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幼兒發現自己的手是多麼靈巧,多麼獨特,多麼多才多藝,這樣的發現使幼兒對自己的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自豪感。“打開來嘗一嘗”這一科學活動,則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很好地感受到了手的用途及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

在活動前對本次活動作了充分的準備,事先讓幼兒自帶了各類食品來園,有袋裝的、盒裝的、散裝糖、堅果等,各類不同的外包裝都一應俱全,好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學習不同食物外包裝的開啓方法。活動在幼兒感興趣的零食的驅動下順利展開。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與學習不同食物外包裝的不同開啓方法,活動分了兩部分而進行。第一部分是學習如何開啓袋裝、盒裝的食物。活動由我一一出示袋裝、盒裝的代表性食物導入,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一環節中,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踊躍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難能可貴的是,幼兒都想出了很多與他人不一樣的想法。之後,讓幼兒付諸於實踐中,從親身實踐中驗證自己想法的可用性。

當幼兒順利打開各種外包裝時,都顯得十分興奮,他們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之情。活動第二部分,學習剝花生、瓜子等有殼的食物,相對於第一部分而言較難,因此這一部分重點示範講解。由於瓜子、花生的體積較小,不易於幼兒觀察,因此藉助於展示屏,通過展示屏示範、講解剝的技巧,幼兒們學的很投入,還不時地提一些自己的小意見。在之後的操作過程中,絕大數幼兒都能順利完成,除個別幼兒忍不住要用嘴巴咬,在我的提醒下,也都能試着用正確的方法剝殼。很快,幼兒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完成了剝殼的任務,最後我們一起享用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吃的過程中,還滲透了“和同伴分享食物”的品德教育,讓幼兒改掉獨佔的壞習慣,體會共同分享的喜悅。

活動目標基本是達到的,小朋友們在吃中學到食品打開的不同方法,並理解了撕、擰、剝等詞。尤其是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手的能幹,激發了幼兒動手的慾望,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學着自己做的簡單道理,還充分感受到了與同伴分享食物的喜悅之情。

小班課後反思8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伴玩類似雙胞胎的遊戲,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動。

2、培養幼兒合作意識,體驗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就能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後,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樂:找朋友)。”

二、老師:“你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幼兒:“找到了。”

老師說:“你把好朋友介紹給老師好嗎?”

老師:“小朋友看到老師的大皮球了嗎,這個大皮球是把兩個好朋友連在一起,變成雙胞胎玩遊戲的,誰想來試試?”

三、老師講解遊戲規則示範動作。

第一種玩法:

兩個好朋友面對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種玩法:

兩個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兩人中間,雙胞胎之間要朝同樣的方向運動、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師的大皮球不是很結實,小朋友之間要像雙胞胎一樣緊緊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三、創新玩法。

1、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齊步走、橫着走、跳、跑、爬等。

2、教師可聽取幼兒講述的不同玩法,並讓幼兒進行示範,師生一起進行觀察討論。

四、課堂總結:

小朋友做得很好,這就要求小朋友在遊戲的過程中齊心合力、相互配合,在邁步時小朋友可以喊着口號,這樣就能做到同時邁步,同時停止。

活動反思:

經過本次活動,發現幼兒對合作活動很感興趣,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與好朋友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活動目標。但由於體育活動本身區別於語言類活動,與幼兒的引導及探索不能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下進行,使部分幼兒的創新活動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對活動的種類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類活動的引導與面向全體幼兒的探索,還需要教師的多加思考與實踐。

小班課後反思7

這是一首語言樸實、非常具有韻律美的兒歌,從這首兒歌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源於生活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句子簡短、語言樸實又非常具有韻律美,這樣的兒歌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小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小班教學,根據新綱要的精神,我制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瓜類,喜歡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2.能有節奏地朗誦兒歌,正確發音guā。

活動開始我先出示小娃娃的圖片,讓他們和她打招呼,之後再用小娃娃的口氣和他們說小娃娃要去菜市場賣瓜,讓幼兒猜猜小娃娃會買什麼瓜,啓發幼兒說出自己吃過的、或在菜場、或在水果店裏看到過的瓜。幼兒積極的回答問題,說出了很多的瓜。之後我完整的念兒歌,提出問題:小娃娃買了些什麼瓜?幼兒每說出一個,我便在我的百寶箱裏找出這瓜的照片貼在黑板上。我出示百寶箱時,幼兒顯得很興奮,注意力也很集中。每出示一張照片時,我便讓幼兒念幾遍這個瓜的名字,在念的時候我也注意糾正他們guā。我發現我不用每個瓜都讓他們念,他們不常見的瓜多念幾遍就可以了,不然時間久拖得有點長。在之前我也教給幼兒幾種瓜,有前期的經驗鋪墊。因此,在課上我沒有多的瞭解瓜的樣子、形態。有些瓜幼兒沒有聽出來,我就又唸了第二遍,讓他們聽聽還缺了那些瓜,幼兒回答問題,我把這些瓜的照片有秩序的擺好。

活動的第二部分,我跟幼兒介紹這首兒歌的名字叫《瓜娃娃》,我完整的講訴這首兒歌,在念的時候把缺的圖片給貼上去,讓幼兒跟念兩遍。這裏整體念過於少了,應該再讓他們多念1遍,再分角色念會更好,幼兒唸的時候基礎也會更深一點。之後我就讓幼兒分角色念,男孩子先站起來念兒歌,我發現小班的幼兒對於性別還是不是很瞭解,再叫男(女)孩子站起來時,有些男(女)孩子都沒有站起來,這裏的時間有些空。在念的時候,幼兒對於常見的瓜還是能念出來的,對於苦瓜、菜瓜時,幼兒的聲音就有些輕,我需要提醒一下,才能念下去。我還設計了讓幼兒有節奏的的念兒歌就是讓他們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多數的幼兒顧了念兒歌就不拍手了,拍手的聲音也是稀稀落落的,節奏感並不是很強。在念第二遍之前我又提醒了一遍讓他們把小手拍起來,但拍的還不是很有節奏感。

最後,我提問,你買了這麼多的瓜會給誰呀?幼兒就說給爸爸、媽媽、爺爺等,然後讓他們自己拿着小籃子去送給我們的好媽媽,以此結束整節課。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幼兒不常見的水果,我可以在前期準備更多一點,這樣學習兒歌時也會更容易一點。

小班課後反思9

遊戲目標:

1、通過跑、跳、鑽、爬障礙物,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

2、培養參加體育遊戲的興趣,感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遊戲準備:

1、寬闊平坦的遊戲場地。

2、鬆緊帶或彩繩2根,搭成小雞、小鴨的家。

3、小雞、小鴨的頭飾若干,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1、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雞、小鴨,隨音樂作遊戲,邊唱“小雞小鴨”歌曲邊做動作。

2、教師在場地中間,幼兒圍在四周,以遊戲口吻邊示範動作邊介紹遊戲的方法:“小雞小鴨是好朋友,早晨都住在自己家裏,聽到媽媽的喊聲,馬上鑽出自己的家,來到草地上,找好朋友做遊戲。師 :幼兒從家裏鑽爬出來的時候,一定要低頭,不要碰到家門,鑽、爬不要擁擠,要注意安全看誰是個乖寶寶”。

3、教師請幼兒分別回到自己的家中蹲下準備,聽到指令後從家裏鑽出來,到草地中間跟隨錄音做遊戲。

4、教師觀察幼兒鑽爬的動作,音樂遊戲後進行簡單的評價,請動作協調的幼兒示範,指導低頭彎腰的動作 .

5、鼓勵幼兒遊戲中大膽與同伴共同愉快地遊戲。

遊戲結束:

1、教師帶幼兒作簡單模仿動作,輕輕放鬆整理。

2、幼兒一起唱找朋友兒歌回教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遊戲鍛鍊了幼兒跑、跳、鑽、爬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競爭意識和遵守規則的習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教育性。

小班課後反思10

我園每學期的好課展示活動開始了。我今天上的是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詩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爲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掛圖,卡片頭飾等,本以爲是胸有成竹的,但今天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看了我的課堂錄影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今天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也沒想到孩子們在拿到胸飾後就站在那悄悄談起心來,孩子們(活動主體)注意力的轉移導致遊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假如我這樣設計:先不給他們掛胸飾,而是先引導他們念兒歌,選擇念得好的聲音響亮的掛胸飾玩遊戲那情況就肯定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導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導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小班課後反思11

玻璃球是幼兒非常熟悉的東西,那麼用玻璃球能畫畫嗎?怎麼畫呢?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

活動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來導入活動。通過結合幼兒自身的實際情況,我說:“現在天氣冷了,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棉衣戴上了漂亮的手套,小熊也想要一件漂亮的棉衣和一雙漂亮的手套,我們來幫幫他好嗎?”孩子們都興奮的說:“好。”這一環節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然後我又出示自己的範畫讓幼兒欣賞,引導幼兒在欣賞範畫的過程中感受美並激發他們創作美的慾望。但是當我出示了範畫後問道:“這件衣服漂亮嗎?”時,孩子們的回答竟然是不漂亮。是啊,對於小班孩子來說,衣服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五顏六色的線條看着確實不美,需要我們老師給與其一定的審美引導。但是,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我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來跟他們講解這由各種雜亂線條構成的抽象美了,於是我便說:“哦,你們覺得不美啊,可是小熊可喜歡這樣的花衣服了,我們再一起幫他做幾件好嗎?”他們都說:“好。”在這一環節中,我想如果我能事先有所準備,可能便能更好的接住幼兒投過來的“不喜歡”的這個球。

而在接下來的幼兒操作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由於沒有人手一個的盒子,所以幼兒只能分組輪流操作,這使得整個活動出現了較多的等待時間,到最後才輪到的孩子都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其次,由於現有的盒子太大而使得衣服變得很小,彈珠蘸了顏料放進盒子裏很難被滾到衣服和手套上,而且由於盒子大稍微滾一滾彈珠上的顏料就都被盒子吸過去了,使得我們得不停的換彈珠,這就更加延長了活動時間。最後沒辦法,我只能讓孩子們每次操作的的時候一下多放幾個彈珠進去,這樣總算滾到操作紙上的機率也有所提高了。

通過本次活動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覺得以後若再開展此類活動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得保證有充足的活動材料後才能開展,如人手一個的盒子、足夠的玻璃彈珠等;其次盒子不應太大,比操作紙稍大最適宜;最後,顏料調的不能太稀,太稀玻璃彈珠上很難滾上顏色,這樣也就大大影響了滾畫的質量。

小班課後反思12

媽媽在寶貝們眼裏永遠是最美麗的。結合母親節的到來,毛老師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媽媽的頭髮》。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的繪畫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手部小肌肉發展還不夠,所以毛老師設計運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媽媽的頭髮,練習直線和曲線的組合,符合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

活動前,毛老師做了充分的活動準備。孩子們在準備好的媽媽頭像上進行添畫,毛老師還針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了互動式指導,鼓勵孩子勇敢的表現媽媽的頭髮。

在導入環節,孩子們能通過語言準確的描述出自己媽媽的髮型。在活動中用線條表現媽媽們的頭髮是個難點,孩子用組合的方式畫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當然,孩子初次接觸直線和曲線組合的畫法覺得很新奇,也畫的很有耐心。不時會問:老師我畫的對嗎?教師也能積極的肯定的給予肯定和鼓勵。新奇的事物對孩子永遠有吸引力,他們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長長的,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卷卷的,有的說我媽媽的頭髮是直的......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毛老師注意指導,及時協助能力較弱的孩子。小班孩子的繪畫水平不強,畫出來的畫相對來說並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兒作品時,教師只請孩子說一說哪個作品好,爲什麼好,其實孩子畫出來的畫不好看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下次畫得更好。孩子們能很好地添畫直線和曲線,但是孩子的作品呈現不夠豐富,想象力沒有打開,作品中缺乏孩子添畫波浪線、電話線等不同形式的曲線頭髮,我認爲教師在示範和指導作畫時教師沒有充分預設到。教師在示範畫時可以只示範不同的曲線畫法,不要示範直線畫法,在個別指導時可以提醒孩子用更多的線條來進行添畫頭髮,這樣作品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本次活動中,毛老師活動前準備充分,活動目標明確,目標達成度也較高,活動流程清楚明瞭,活動內容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階段與發展水平,整個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也願意參與到活動中去。從作畫方式上講,孩子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嘗試本次添畫媽媽的頭髮,在之前的繪畫上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孩子們的作品整潔度有了一定的進步。整個活動,教師營造了母親節氛圍,對缺乏經驗與自信的孩子積極通過語言激勵、親情指導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讓孩子都能邁出勇敢自信的第一步。

小班課後反思13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 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賽》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小班課後反思14

學前班正處於語言學習的啓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我根據活動目標,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在講新課的時候,我採取邀請學生做遊戲的方式,開始課程。學生邊做遊戲,教師邊提問,並在提問的過程中,滲透本課的基本句型“誰做什麼?”、“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把有趣遊戲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生活實際想出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形成說完整話的思維模式,爲學習其他句式做了鋪墊。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學生對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現象。主要是因爲,在開始學習基本句式時,問題的設計、語句完整的訓練,沒能從學前班學生的實際出發,致使學生對句式理解不夠透徹。還有就是,情景設計的連接性,和沒能充分的利用所創設情景,導致學生,在後半節課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吸取教訓,在備課的過程中,反覆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設計的問題是否合理,並符合學生的實際。加強情境運用與教學相結合。

語言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語言變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語言學習生活裏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小班課後反思15

秋風起,天氣涼,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在風中翩翩起舞……小班科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正是在這樣一個樹葉飄落的美麗環境下開展的。我們把1、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

親情

;作爲本次活動的目標。雖然,事先孩子們也撿了不少落葉,也有綠色和黃色的樹葉,但樹葉的顏色偏差較大,既然爲科學活動,爲了孩子們能正確的認識綠色和黃色,我們就製作了綠、黃兩種樹葉。而爲了讓第二個目標達成的更好,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進入樹葉寶寶這個角色,而我就扮演尋找寶寶的樹葉媽媽。孩子們很喜愛這個角色,也很想回樹葉媽媽的環抱,努力的按要求尋找着媽媽。

活動一開始,我就帶着孩子們唱着《秋天》的歌,自然的進入活動,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孩子們以歡快的情緒唱着跳着,彷彿自己也是一片秋風裏飄舞着的小樹葉。然後把綠黃兩種顏色的樹葉一片片在手中飄落到孩子們眼前,很有落葉飄飄的感覺,再讓孩子們自由的撿起一片,放在手中觀察着,孩子們都很興奮。接着以我扮樹葉媽媽找寶寶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成了樹葉寶寶。然後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顏色,並區分開來。以一個、兩個、四個、一片的方法以:我(我們)是綠(黃)色樹葉寶寶的句式再次認識區分兩個顏色。最後,以大風來的遊戲結束活動使樹葉媽媽和孩子的情感昇華。這樣有情境又有遊戲的活動孩子們興趣較濃,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也較高,但在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孩子們找自己顏色的樹葉媽媽還是有個別幼兒找錯,還有個別幼兒剛剛開始還能叫清自己的顏色,可到活動結束時就忘記自己叫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了,我想出現這一現象也屬於正常,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吧。

標籤:課後 小班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