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國中語文會考複習資料

語文1.51W

導語:小說是一種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升活的文學體裁。

國中語文會考複習資料

國中語文會考複習資料

1、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3、肅然起敬:由於受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

6、繁弦急管:各種各樣歡快的音樂聲。

7、燈紅酒綠:形容繁華熱鬧的夜生活。

8、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小而已。

9、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的心情。

10、獲益匪淺:得到很多益處。

11、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

13、弱肉強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14、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

15、踉踉蹌蹌中:走路不穩的樣子。

國中語文會考複習資料

1、小說:是一種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來反映現實升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藝術形象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2、散文的含義和特徵

散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通常指除詩歌、小說、戲劇、曲藝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狹義的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相併列的一種文章體裁。近年來,雜文、報告文學、回憶錄等已從散文中分離出來,成爲新的文學體裁,散文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縮小。這裏所說的散文就是狹義範圍內的散文。

根據散文的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爲三類: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當然也有將記敘、抒情和議論融爲一體的。

散文作爲一種獨立的文體樣式,有以下特徵:

(1)取材廣泛散文的題材包羅萬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認識意義、思想價值、美學意蘊的人、事、物、景,都能成爲散文的題材範圍。散文的這一特點使它能夠迅速地表達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數散文的基本的特徵。形散指取材廣泛、形式自由、手法靈活、思路開闊,從內容到形式要散得開。神聚指文章整體結構嚴謹,材料層次井然,有統一的主題。散文貴“散”,但要散而不亂,思路清晰,首尾一貫,做到撒得開,收得攏。

(3)形式自由

散文無定體,筆法無定格,凡寫人、敘事、議論、抒情,興之所至,揮灑自如,涉筆成趣。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靈活,多種多樣,隨筆、遊記、札記、訪問記……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員。只要能很好地表現內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富有文采

好的散文總是和優美凝練的語言聯繫在一起的,講究對語言美的追求。一般來說,散文的語言應當簡潔、凝練、自然、優美。在遣詞造句上,講究樸實而不貧乏,華麗而不做作,豐富而不堆砌。既追求文采斐然,又蔚爲天然,使讀者看不出雕琢的痕跡。

(5)情真意切

散文和詩歌一樣,側重於抒發情感,表達情志。散文之所以能產生一種迷人的藝術魅力,就在於作者在散文中所精心描繪的詩情畫意和自然流露的真情實感。散文中的情貴真、貴深、貴實,忌假、忌淺、忌浮。要爲情造文,不要爲文造情。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

3、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戲劇的種類很多。根據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爲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話劇以對話爲主,如《雷電領》;歌劇以歌唱爲主,如《白毛女》、《圖蘭朵》;舞劇以舞蹈爲主,如《絲路花雨》;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包括崑曲、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以歌唱、舞蹈爲主要表演手段。根據劇情的繁簡和結構的不同,戲劇又可分爲多幕劇和獨幕劇。根據題材所反映的時代的不同,戲劇可分爲歷史劇和現代劇。另外,根據矛盾衝突性質和表現手法的不同,戲劇還可以分爲喜劇、悲劇和正劇。正劇兼有悲劇和喜劇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戲劇作品中佔的比重最大。

劇本是舞臺演出的依據和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着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劇本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尖銳的矛盾衝突即戲劇衝突。戲劇衝突展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劇情的發展,揭示作品的主題。戲劇衝突的發展變化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劇本的情節結構,一般可分爲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劇還有序幕和尾聲。

(2)主要運用人物語言(對話、唱詞、獨白、旁白)、動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語言、動作高度個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點。

(3)適合舞臺演出。人物、事件、時間、地點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紛繁,場景不能過多地變換。

(4)有舞臺說明。舞臺說明寫在每一幕(或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內容包括人物、時間、地點、服裝、道具、佈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

4、詩歌

詩歌,是一切文學作品的開路先鋒。是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練、形象地反映生活,富於想象,構思精巧,有一定的節奏、韻律,常根據節奏和音頓分行排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詩歌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不僅由於它在內容上是用高度精練的語言來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於它的表現形式既有別於其他一切文體,同時又隨着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髮展、變化:從原始歌謠的不定型,發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詩基本定型,又發展到宋、元的詞和曲,以至於今天的新體詩。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種發展變化是相當大的,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1)樂府

樂府原指朝廷所設置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歌製成曲譜,製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採集民間歌謠,陪上音樂演唱;三是訓練演奏人員和歌手。以供郊祀、飲宴、遊觀娛樂的需要。後來,把樂府機構所採集、創作的歌辭,統稱爲“樂府詩”,或簡稱爲“樂府”。這樣一來,“樂府”一詞就由專業機關而變成詩歌的名稱了。最早的樂府詩是配樂歌唱的,後來文人仿照這種體裁創作的樂府詩,不管配不配樂,都一律稱之爲“樂府”。

(2)歌行

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漢魏南北朝樂府詩多用歌、行、曲、引、嘆、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爲最多,逐漸合稱爲一種詩體名。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常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等古體,篇幅長短不一。

(3)古體詩

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爲古詩、古風。與唐以後興起的近體詩(格律詩)相對應。其表現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多種,且不講究對仗、平仄等格律,用韻也較爲自由且可換韻。在多種體式中,以五言、七言爲多。二是對於古體詩歌的泛稱。又,南北朝時稱漢魏無名氏的詩爲古詩。

(4)近體詩

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律詩”。是唐代以後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近體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講究平仄,雙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韻)。律詩除首聯尾聯外,中間兩聯(頷聯、頸聯)還要求對仗。“今體詩”一名是唐人爲區別以前的詩體而採用的說法,爲後人沿用,現代則多稱爲格律詩。

(5)四言詩

四言詩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爲主的詩體。四言詩在殷商時代形成,是我國古代詩歌總最早形成的詩體。四言詩(這裏主要就《詩經》而言)在我國的詩歌發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績。除了語言的準確精練而外,賦、比、興的運用,開創了我國詩歌“形象思維”的先河。東漢以後,“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詩逐漸衰微,爲民間新興的雜言、五言詩所取代。

(6)律詩

律詩是一種每首八句、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格律非常嚴謹的詩。它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到唐代初期基本發展成熟,盛唐以後是它的黃金時代。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排律(或“長律”)三種。此外,還有少量的.三韻小律和六言律詩。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每首的字數、句數、壓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可以歸納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規定,而且講究粘對。4、每首必須用對仗。

(7)絕句

絕句是律詩的一種。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基本格式僅爲四句,絕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幾種,“六絕”較爲少見。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兩大類。其中不講平仄、連對,壓韻又可平可仄的,叫古絕;講究平仄、連對並壓平聲韻的,叫律絕。

(8)五言詩

五言詩是由五字句構成詩篇的一種詩體。五言詩是在民謠和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從漢代形成一直到近代,在我國古典詩歌創作中,一直是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五言詩既能反映複雜紛繁的社會生活,又能流漓酣暢地抒發詩人複雜的思想感情,而且節奏鮮明,音韻鏗鏘。五言詩可分爲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等形式。

(9)七言詩

七言詩是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爲主的一種詩體。它同五言詩一樣起源於民間。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之作,是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和魏晉曹丕的《燕歌行》。此後經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到唐代初期成熟,終於在詩壇上確立了與五言詩抗衡的地位,成爲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可分爲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等。

(10)雜言詩

雜言詩也是古風的一種,具有古風的一切特點,跟“五古”、“七古”惟一不同之處就是一個“雜”字。說它“雜”,主要表現在句式上,其次表現在用韻上。雜言詩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隨着詩人思想感情的奔放而無所拘束地縱情放歌。它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隨意換韻;它的句式可以毫無限制,可以時而三言、四言、時而五言、六言、七言;句子長的可達十字以上,全篇短的可以只有四句,長的可以長到數十句乃至百句以上。正因其“雜”,所以有時還允許夾用少數散文式的句子。雜言詩不論表現形式多雜(但多數還是以七言句爲主),在古代詩歌分類上都把它歸入“七言古風”這一大類,即使全篇只有一個七言句。

(11)詞

詞,詩歌的一種。是伴隨新興音樂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兩宋。從詞的句式來說,稱爲“長短句”。詞之所以採用長短不一的句式,是出於音樂上的要求。詞有詞牌,就是填詞時所依據的詞牌,詞牌對聲與韻以及句式與結構有明確規定與嚴格要求,故有“填詞”之說。依照每首詞的字數多少,通常把詞分爲三類,即小令、中調和長調。由於詞調不同,它可分爲: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四種不同形式。

(12)小令

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中產生最早的一種體式。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很像一首句式參差的小詩,更近似於詞。小令主要是從民間的詞調和小曲變化而來的,其中也有少數脫胎於詩詞。它以句式長短不齊而與詩(尤其是近體)迥然不同。與詞相比較,則有同有異。主要特點有:用韻比詞更密、平仄比詩詞更嚴、通首隻有一段、可以另加襯字,這是小令與詩詞不同的更顯着之點。以字數多少來劃分,58字以內爲小令,其體式短小精悍,便於使用,所以在元代散曲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它都佔據只要地位。

(13)中調

中調:自《草堂詩餘》按詞的字數多少爲詞分類以後,詞家通常把59至90字的詞調稱爲中調。因爲中調的字數介於小令和長調之間,所以得名。如《蝶戀花》、《漁家傲》等詞調。

(14)長調

長調即長詞。自《草堂詩餘》以91字以上的詞調爲長調後,一直爲後人所沿用。如兩段的《滿江紅》、《水調歌頭》和三段的《蘭陵王》、四段的《鶯啼序》等詞調,都稱爲“長調”。

國中語文會考複習資料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鑑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王維詩含蓄生動,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柳永詞纏綿悱惻,蘇軾詞雄健豪放,李清照詞婉約悽切,陸游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二、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

1、常見的意境:恬靜優美、清幽明淨、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淒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2、常見的表現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等。

(2)描寫手法主要有:託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聯想想像、正側面結合、比較襯托、樂景寫哀、欲揚先抑、象徵、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間接抒情(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語言風格: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華美絢麗、委婉含蓄、簡練生動、雄渾豪放、沉鬱頓挫。需要強調的是,用以上這些術語賞析詩詞時,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論,需“因詩而異”,根據各詩不同特點,結合相關詩句,有的放矢地進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