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有什麼聯繫

語文8.15K

一、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有什麼聯繫

1、作文素材來源於生活

生活是作家創作的的源泉,也是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雖然不能讓學生像作家創作那樣去作文,但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積累,纔不至於去爲無米之炊。生活的外延有多寬廣,作文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寬廣。現實生活多姿多彩,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高樓大廈、媒體網絡、天上地下,只要我們能想象到的都能下筆成文。因此,讓想讓學生找到作文的素材就要把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接近自然、發現自然、讚美自然。

2、作文內容反映實際生活

作文內容是生活的直接反映,學生作文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及一定的習作水平爲前提來反應生活。作文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活動,還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寫生們寫的日記、見聞、感悟都是反映的實際生活。所以說,平時多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所感所思,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讓作文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體現實際生活是作文教學的最高要求和境界。

二、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操作策略

1、寫敘評日記——積累生活材料

寫敘評日記是爲了讓學生積累生活中的材料。這種日記與其它日記是不同的,敘評日記的內容不限,表達的方式也不限,但有有一條總的要求:那就是無論是直接的或間接的,必須在所記敘的事物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感情即讓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即直接得來的“第一手材料”。當學生寫完日記後,教師要求學生再把本日積累的詞語也寫上,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生活資料也積累了語言知識,當學生再次作文的時候便有了寫作素材。學生如果一直寫敘評日記而教師不去指導也是無意義的,爲了讓學生獲得“第二手材料”,教師讓學生每週都選兩篇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抄在作文本上,然後教師指導、批改,讓學生按着教師的要求修改後,將作文在班上傳閱,這樣每個學生不僅有了“第一手材料”,還有了更多的“第二手材料”。爲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資料,教師的導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還要教學生把眼光從家庭、學校中移開,轉向廣闊的社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豐富作文材料,形成自己的作文材料庫,並最終用於自己的作文寫作中。

2、教授情境作文——運用生活資料

情境教學是挖掘學生作文潛能、運用生活資料進行作文的有效方法,在情境教學中學生能在不知不覺中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利用本地、本校、本班的資源,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能力,利用學生的情感、觀念,爲學生創設最佳環境和最佳場合,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引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七年級學生寫記敘文的時候,筆者發現學生們的作文都很空洞,爲了讓學生寫出符合實際生活的作文,筆者爲學生們佈置了一個這樣的題目——《這周我當家》。這個題目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很好的情境作文材料,爲了使學生把作文帶入生活中,筆者給學生的作文的時間是一週。在作文之前,筆者先要求學生回家把“當家”的大權包攬在自己的身上。然後,當大權在握時,筆者要求學生像他們的父母那樣打理生活,並且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項開支。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在當家的時候,要把生活中的難事、煩惱的事記錄下來。一週後,作文交上來了,學生們都寫出了屬於自己的作文,語言雖然不是很華麗,但是故事卻是真實的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這樣的作文不僅感動了學生,更感動了老師和家長。所以說,讓學生在情境中作文,運用生活中最真實的資料去作文才是學生作文的源泉。

3、參加生活勞動——延伸生活資料

農村的孩子在家庭要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城市裏的.孩子也會在家裏或社區裏參加相應的生活勞動。爲了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留心自己的勞動過程,體驗勞動中的真實感受,從而燃起作文興趣之火。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利用週會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勞動,這些事雖然是小事,但是也能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比如,有一次,筆者的班上出現了這樣一件“小事”:我們班的衛生委員,爲了邀功,先把班裏弄亂了,然後自己在週會課上大包大攬的把搞衛生的任務都接手了,很多同學爲此事憤憤不平。當時,筆者沒有對此事進行強制的干涉,只是對班上的同學說:咱們這次的作文題目是——《如此值日》。由一件勞動的小事卻引發了很多問題,當作文交上來以後,有的同學以批判的口吻來批評了衛生委員的錯誤做法;還有的同學以這件小事來洞察社會,聯繫到社會中的“面子工程”等現象。通過這次的作文教學,筆者有一個深深的體會,那就是勞動能反應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也能改變一些學生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只有學生真正的參加到社會實踐中,學生作文的素材才能隨之拓展,隨之延伸。因此,作文教學要堅持“理論——實踐——理論”的原則來進行,只有這樣的作文才是有價值的作文,纔是從實際生活中得到的作文。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