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這些四字成語的典故

語文2.17W

佐卿化鶴

這些四字成語的典故

典出《集異記·徐佐卿》。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重陽節那一天,唐玄宗帶着大批侍從和皇室子弟在沙苑圍獵,獵到了獐、鹿、兔等不少獵物。圍獵快結束時,唐玄宗看到一隻白鶴從樹林中向高空飛去,他挽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鶴腹。那白鶴中箭後,慢慢地跌落下來。

侍從們都大聲歡呼,頌揚玄宗箭術高明。有幾個侍從縱馬上前,準備去拾取那隻即將落地的白鶴。可那隻白鶴離地一丈多時,忽然又振翅高飛,帶着箭向西南方向飛走了。

再說當時地處西南邊陲的益州(今四川成都)城外,有一座名叫明月觀的道觀。這道觀背山面水,樹木環繞,風景十分秀麗。明月觀的東廊第一院,環境幽雅,爲現中第一景。有個自稱爲青城道士徐佐卿的人,長得仙風道骨,有神仙之姿。他每年總要來明月觀幾次,觀中道士見他道行高深,對他十分尊敬,每次都安排他住在東廊第一院。他有時住十來天,有時住一兩個月,就又離觀而去。

這年重陽,徐佐卿又來到觀中,神色有些悽然,對觀中的道士說:

“今天我在京郊遊歷,偶然中了流箭。中箭對我來說當然算不了什麼,但這支箭不是普通人用的,而是當今皇上的。明年,玄宗皇帝會到這觀中來,你們把這支箭還給他,千萬不要丟失!”

說完,他把那支箭掛在牆上,又在旁題字:“留箭之日,天寶十三年九九重陽之日。徐佐卿。”

徐佐卿在觀中住了幾天,走了。但這一年中,徐佐卿沒再到觀中來過。

第二年發生了安祿山之亂,唐玄宗逃到蜀郡避難。有一天,他偶然來到明月觀,見此觀景色不同凡俗,便到觀中各院走走。他來到東廊第一院,看到牆上掛着自己的御用之箭,十分奇怪;再看到牆壁的題字,更加驚奇,便問觀中的道士是怎麼回事,道士就把徐佐卿的事說了。

唐玄宗想了一會,終於想明白,這箭是去年重陽圍獵時射中白鶴、並被白鶴帶走了那支箭。那青城道士徐佐卿能當天把箭帶到這裏,那麼那隻白鶴就是徐佐卿所化的了。而這徐佐卿能預知自己今日會到這道觀來,他肯定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了。

唐玄宗很想見見這個徐佐卿,觀中的道士也很想再見到徐佐卿,但徐佐卿卻銷聲匿跡,再也沒露過面。

後來,“佐卿化鶴”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仙術高明;有時也用來形容有先見之明。

夜郎自大

典出《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爲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爲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着前方問說:“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爲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 弊咦拋咦牛??跤痔?鶩防礎⑼?徘胺降母呱轎仕擔骸疤斕紫祿褂斜日庾?礁?叩納鉸穡俊輩肯旅腔卮鶿擔骸疤斕紫旅揮斜日庾?礁?叩納攪恕?/p>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爲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爲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爲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後用“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三令五申

典出於《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

春秋時期,有個著名的軍事學家名叫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

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爲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爲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着長戟。隊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衆女兵說:“知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後。”衆女兵說:“明白了。”於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衆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於是又將剛纔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衆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正座在高臺上興致勃勃地看熱鬧,忽然看見那兩個寵姬被押出去斬首,大吃一驚。他做夢也想不到孫武會這樣認真,就馬上派人跑去對孫武求情說:“我已經知道將軍是很能用兵的了。但是,要是沒有這兩個女姬,我吃東西都沒味了,請不要殺她們。”孫武說:“將軍統兵在外,即使是君王的命令,有時也可以不聽從。”他堅決把兩個姬妾斬了,同時另外任命兩位宮女做隊長。宮女們很害怕,孫武再次發令時,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再當作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不久,孫武向吳王報告說:“軍隊已經操練完畢,請大王檢閱。您可以隨心所欲地指揮她們,即使是命令他們赴湯蹈火也不會違抗命令了。”吳王因爲失去兩個寵姬,正在痛心後悔,就沒好氣地說:“你回賓館休息吧,我不想檢閱了。”孫武有些不滿,嘆口氣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兵法理論,卻不支持我實行啊!”

但是吳王也終究賞識孫武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後來還是任命了他做大將,統率吳軍大破楚軍,一直攻入楚國的郢都;吳國威震中原,成爲崛起的東方的霸主,連晉、齊等大國也甘拜下風。

後來;人們把孫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伸爲“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那麼“三令五申”中“三令”是什麼,“五申”又是什麼呢?

宋代曾公亮撰寫的《武經總要》一書中記載了三令五申的具體所指。

三令:一令觀敵人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耳目;三令舉斧鉞,以宜其刑賞。

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鉞。

實際上,“三令五申”是教育將士應該在戰爭中和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原則。現則用來表示再三命令或告誡之意。

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意思是:秦、晉兩國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晉之匹”、“秦晉之偶”、“秦晉之盟”、“秦晉之約”。現泛指兩家聯姻。

秦穆公爲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爲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樑國和翟國避難。 再後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纔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爲了籠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爲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藉機打敗已經成爲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女兒齊姜,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後,把庶母齊姜娶爲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後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爲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在此後二十年間,又有過兩度“秦晉之好”。因此秦晉之好代表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是國家之間的聯合,但後來漸漸將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爲“秦晉之好”。

英雄入彀

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後,深知武能安邦,文能定國。而今天下已經平定,治國主要靠文治,因此非常重視人才。

那時,科舉制度非常盛行,許多出身不等的才子通過科舉考試顯露才華,金榜題名。

發榜的時候,唐太宗多次悄悄登上皇宮的端門,察看新錄取的進士的情況。

那些金榜高中的士子們,在這春風得意的時候,個個精神煥發,神采飛揚。衆人如花團錦簇,魚貫而行,給人以棟樑之材濟濟一堂之感。

唐太宗目睹此情此景,喜不自禁,說:

“天下的英雄,都進入我的彀中(圈子)了!”

後來,“英雄入彀”這一典故,用來借指有才能的人進牢寵、入圈套。

北海開樽

典出晉·張?《漢紀》。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是孔子二十世孫。

孔融從小聰明機智,七歲時,隨父親去京城走親訪友。當時河南尹李膺生活簡樸,自重身份,從不隨便結交賓客,曾對外說:“除非當世名人或親友世交,其餘的人不要想進我的家門。”

孔融去求見李膺。他對李家看門的人說:“我是李先生家世交的子弟。”

李膺把他請進來一看,不認識。就問:“你的祖父或父親和我有舊交嗎?”

孔融說:“對。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耳在品德和禮義方面都差不多,曾見過面,所以我和您是世交。”

衆人聽了讚歎不已,心想這孩子真是聰明。

這時太中大夫陳煒說:“這孩子小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出色。”

孔融立即答道:“看您的言行,一定是小時候聰明的。”衆人聽了無不大笑。

後來孔融入仕爲官,屢次因仗義執言得罪了董卓。當時黃巾軍造反作亂,北海郡最亂,董卓就派孔融任北海相。孔融到任,集合士民,起兵反擊黃巾軍。頗得人心,人們稱他爲“孔北海”。

不久,他再次得罪權貴,改任太中大夫的虛職。他雖然失勢閒居家中,但家裏仍然人流不斷。他感慨地說:“只要家裏常常高朋滿座,杯中天天斟滿美酒,我就不會發愁了。”

後來,“北海開樽”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好才喜客,待人殷勤,也形容士人宴會雅集。

標籤:成語 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