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藝術2.7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

學習了《教育的藝術——怎樣做個好老師》這篇講座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藝術的基礎與定位。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因爲教育是公益服務事業,教師是提供這種公益教育的實踐者!在許多學校的標語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的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這句話更加說明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而教師是引導者。同時我們的教育培養的是一個個將來爲國家爲社會有用的全面發展人,而不是一個有着言聽計從的因循守舊的人。所以,我們作爲教育工作者來對孩子進行教育要充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藝術。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以下幾點:

一、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在學生教育中,學生身心發展有着客觀的規律,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其選擇的教育內容、方式和途徑也各有差異,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拔苗助長。同時,在教育中,由於學生家庭環境不一樣,學生個體間也存在着差異,因此,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以及對不同知識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自身特點來進行教育。

二、提升自身修養。

教師的自身修養深刻地影響着孩子。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美,給孩子創造美的環境,和孩子一起來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要增加自身的行爲體驗,可以帶着孩子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增加自身的體驗,在體驗的積累中學習知識,從而逐步提升自身修養。

在課堂教育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教育修養,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與理解學生,從而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2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作爲班主任,僅僅德才兼備、剛柔並濟還不足夠,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我們班有一個家庭情況“特殊”的小朋友,她有一個新媽媽。小朋友面對新媽媽時會顯得比較任性。特別表現在早晨遲到這一點上,每天早晨穿衣服都要一件件試,直到滿意才肯出門。第一次遲到時,我儘可能地耐心勸阻,對她講道理。可是小朋友似乎不能聽懂我的話,眼睛直直地看前方,問她遲到的原因和以後的想法,一點反應也沒有。幾次三番下來,我的耐心也漸漸告罄。於是,我便改“利誘”爲“威逼”,表情嚴肅地批評了她,希望她能覺得羞愧而改正過來。哪知,她卻像是被我嚇到了,隔天早晨又遲到後,她竟站在校門口,怎麼也不肯進校門了。聽到這個消息,我趕忙來到校門口,叫她趕緊進班級,可是她卻一動都不動。我想: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讓她在這麼任性了,一定要“懸崖勒馬”,讓她養成遵守校紀校規準時到校的好習慣!於是我下課見到她,就更頻繁地提醒她。結果卻發現她“守門”的次數更多了。我心中越發焦急起來。

正在我糾結該如何教育這個孩子的'時候,我有幸研讀了《陶行知教育著作》一書。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讀了這本書,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於是,我潛下心來,認真反思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我發現問題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其一,原來我在教育這個小朋友時,總是站在我的角度,過於重視老師的需要,沒有真正讓她明白她自己守時的需要。其二,發現她“屢教不改”後,我對她總是以批評的方式來教育,沒有考慮到孩子本身的個性特點。這個孩子個性比較強硬,直接的批評教育讓她很難接受,最後導致她和我在心靈上越來越遠。其三,我沒有及時去了解孩子行爲表現出的內心的感受。她守在校門口不肯進來的行爲,正是在說明她對我這一教育方式的不認同,相同方式的教育再多,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明白問題所在後,我改變了教育的方法。當這個小朋友再一次在校門口因遲到而不肯進門時,我沒有板着臉叫她自己走進來,而是若無其事地走上前,輕輕地牽起她的小手,輕輕鬆鬆就把她帶進了教室。知道她可能暫時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接受我,路上我並沒有說多餘的話。孩子進了教室的表現也鎮定多了。回班級後,閱讀課上,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一本《遲到大王》的繪本,孩子們都被遲到大王的各種理由逗笑了,她,也笑了。故事的結束後,孩子們對於“守時”有了比原先更豐富的想法。下課以後我留心觀察了這個小朋友的反應,欣慰的發現,在開心之餘她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懊惱。我想,這一次“講道理”的教育,可算是成功了吧!中午吃飯時,小朋友吃得特別快也特別乾淨,我馬上爲她豎起了大拇指。在她高興時,我有意提了一句大家都很喜歡她,想要早上想早點見到她的想法,她也眼睛亮亮地點頭答應了。果真,她遲到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活潑了。

經過這一次的經歷,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是流於表面的教育,也不是“錦上添花”的誇讚,而是要設身處地的以學生的立場來思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來爲孩子選擇他能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師給學生的愛,應該像母親那樣細膩而溫柔,應該像父親那樣廣博而深沉,讓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沐浴着的都是溫暖的陽光。只有不斷學習,用師愛譜曲,用師責填詞,才能腳踏實地地當好一名國小老師。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3

“好的老師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與學生做心靈的溝通,應成爲學生心靈可以信賴的港灣;好的老師應努力自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尤其是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學習教育的藝術——怎樣做個好老師後對我的心理啓發很多。

1、面對學生,是否做到愛每一個孩子?

教師只有學會愛學生,學生就會愛老師,纔會喜歡你這位老師教的學科。教師心裏有學生,無論是多還是少,總想着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即使學生調皮、搗鬼得讓你發了瘋,最終都能因爲他是學生而對他有所原諒。

2、面對學生,是否教會學生做人?

教會學生如何生存(安全問題、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如何做人(要有美好的.人性)、如何成功(所做的事對大家有好處)。

3、面對學生,是否勤奮好學,勇於創新,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自己必須擁有知識。而知識的擁有,必須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獲得新知識。任何時候都要虛心學習,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4

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正式發佈,我們在綿陽市張曉蓉名師鼎興工作室的組織下展開了新課標學習和思考。學習新課標,感覺較之舊版相比,有很大變革,我的主要的體會如下:

一、強調核心素養。

首先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標重在關注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學習。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設計中不僅要注意階段性知識目標,更要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習階段中,該堂課能提升學生的哪些素養?怎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能達到最好效果?知識領域間有哪些聯繫?又通過什麼有效方式更客觀、多層面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成情況。

二、內容擴大、綜合性增強。

高中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爲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圖像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裏面。美術表現改爲藝術表現,更寬泛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爲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爲主,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通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這些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師、創新型教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藝術教師。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往昔以師爲主生爲輔的教學模式爲以生爲主、師爲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差異性以及表現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作爲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快樂地學習。

四、明確學業質量要求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藝術課學業水平考試與評價結果納入會考。藝術課的學習成績評價涉及到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和教學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做好過程評價方式的設計,選擇科學、實效的方式,客觀地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藝術素養的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讓我對未來的美術教學有了全新的目標和方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方式方法,做成長型教師,邁向新的征程。

例如,美術學科課程內容包括“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4類藝術實踐,涵蓋16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並將學習內容嵌入學習任務中。整體結構圖更系統,更具有全面性。

2、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時代性和國際視野。

由以往的學科本位取向轉到育人本質取向。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教學、課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課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帶來美術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每一學段詳實闡述具體學習任務,包含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教師和學生更具有任務的明確性,自然帶來教與學的變革。

4、實現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科學化、具體化;

新美術課程標準解決知識技能如何轉化爲育人導向、功能的科學化教學設計,將目標落實在具體的課堂環節。

5、落實“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術學習的成果並非僅僅是看到學生的美術作業,更重要的評價指標是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內化於心的內在素養提升,具體反饋點在增添了學業質量的闡述。

《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的閱讀,我還停留在認知的舒服區,它的精華,需要我靜下心來去梳理、去思考、去實踐。我們會用開闊的人生視野爲學生們帶來更好的美育課程。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5

通過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感觸頗豐。學習中使我對(20xx版)藝術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老師的解讀中我感受到新課標內容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這些特點決定了音樂課程的實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各種教學方法和途徑,都要體現出音樂課程性質。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感覺在以後的教學路上,還需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課下多給自己充電,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給學生在藝術道路上的發展引好路。藝術教育在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充滿美。此外,教師應從學生出發,爲學生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總而言之,音樂教育要堅持以生爲本,章顯美育的功能。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用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待每一堂課的教學。在教學中多思考,多創新,多反思,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悟課程的理念,能夠更好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新課標的修訂由音樂課標轉爲藝術課標,根據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的育人內涵及指向,凝練出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核心素養”。讓我感受到了在未來的音樂教育中會更加註重多元綜合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去體現出音樂課程的性質。新的藝術課程標準給我們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指明瞭方向,使我們在備課時,思路更爲清晰,明白音樂教學的側重點。從而,更好的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後達到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最終目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改進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尤爲重要,要教好學生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動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如何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與幫助。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如何將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如何讓學生享受情感審美,這還得靠新課程標準的指引和幫助。不管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要本着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之長,補己之短,但是專業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那是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勤奮刻苦的操作學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新課標還使我明白了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增加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情感,一切以學生爲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去了解每位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思維和行爲方式去制定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這樣師生間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係。其次要注重“課堂設計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學生們普遍都喜歡上音樂課,因爲音樂可以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如果總是一種課堂模式來進行上課,學生就會對課堂慢慢地失去興趣,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在音樂實踐中,可以將音樂知識、技能完全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同學們在實踐中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最後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尊重藝術,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是廣泛的,他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就是在上課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要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這首作品的時代背景,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創造了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意義。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着學生愉悅的進入了音樂中去感受,不僅可以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作爲新時期的音樂教師,相信我們會伴隨着新課程標準一同成長,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美好的音樂人生。

新課程還要求每一位老師必需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中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樂”是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繼而塑造創造性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此外,我們的教育並不完全是爲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爲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爲教師應儘量避免那種生硬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爲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從而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讓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多多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儘量適應新課標,成爲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擔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將會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改變自己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用最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勤學苦練、勇於創新,在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把智慧、情感和力量奉獻給我們偉大的教育事業。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6

美術教育,在教師眼中,是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和激發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卻只是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無聲的語言。它可以說是孩子與外界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藉助繪畫,幼兒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緒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瞭解表達出來。新《綱要》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面向全體”、“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美術的目標不是培養少數畫家。傳統美術教育活動以灌輸、臨摹、教師示範爲主,在實踐中我們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術活動,即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認爲這樣既保護孩子自尊心,又發揮了創造力,但問題是孩子雖然有思想、有個性,但是卻什麼也畫不出來,老是叫“老師,這個我不會畫”,究其原因,是他們本身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說,前面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怎樣進行美術教學?”“如何才能讓幼兒的畫板而不僵、靈動、有個性呢?”帶着此疑惑,我總結了以往的經驗,並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貫徹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鑑於此,這裏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談談我是如何進行幼兒美術教育。

一、激發興趣,創設一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環境。

興趣的重要性,是大家衆所周知的,做每件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養、激發他們的“興趣”。但在現實工作中,卻時常發現這是那麼的空洞、抽象,“如何培養?”“如何激發?”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實施,我發現營造寬鬆氛圍,給幼兒一個有利的環境,是培養幼兒“興趣“之源。環境包括周圍生存環境和心理環境。大到幼兒園整體佈局、構造,小到幼兒旁邊接觸的夥伴。小班一開學,我就在教室裏設置了一個寬敞的美工角,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投放了少量的蠟筆、彩色筆、鉛筆,圓珠筆等各種畫筆、紙張,儘可能保證孩子們能自由進行塗畫,尤其是午飯後一段時間,我引導幼兒三三兩兩參加活動,

在人員搭配上,注意強弱合作,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由於沒有壓力,慢地他們不再需要我組織、引導,而是習慣性地變得喜歡到美工角里去活動。對幼兒的作品,我總是耐心地理解,用童心去欣賞,然後,帶着誠心去聽孩子介紹,並且,真心地給孩子一個“你畫得真棒”、“你真是一個小畫家”之類的鼓勵和肯定。每當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帶着開心的笑容從我身邊走開時,我知道,我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因爲,我給了他們自信心,培養了他們對畫畫的興趣。那時,我們班孩子一有空總是畫畫、塗塗,弄得“美工角”總是人滿爲患。而越擠,孩子就越想去,結果,常常聽孩子說:“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畫畫?”主題牆是展示幼兒成果的大舞臺,我常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間給幼兒,讓他們的作品在上面得到展出,使他們漸漸地對教室的活動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建立一種“我能畫好”的強烈自信。

二、將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滲透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

福祿貝爾曾說過:“通過生活並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當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親自去探討他們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積累了的情感經驗與其它有用的經驗,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的美好。

當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親自去探討他們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積累了的情感經驗與其它有用的經驗,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的美好。

例如在《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請家長帶孩子在自家附近散散步,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家附近的環境,感知周圍環境點滴變化,並把孩子的發現拍下來、寫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有溫暖的“家”、美麗的“公園”、熱鬧的“街道”、還有人來人往的“汽車站”……雖然幼兒還不能用好聽的形容詞來描述他們的發現,但是幼兒的親身體驗,對社區多了一份熟悉,多一些親近感,從而產生關心與愛護社區的溫馨情懷。而且迫不及待地把它們“搬回家”的慾望也由然而生。一幅幅美麗的“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主題畫,展示在了主題牆上。在該主題教育活動中我還安排了創意美工活動。採取用泥工、手工、等多種美術表現的方式讓幼兒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體驗愉悅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願望。

三、材料的生活化,豐富幼兒美術創作途徑。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爲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蟹殼、稻草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同時我們也重視一些日常生活廢舊物品的提供。如:舊報紙,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條,飲料瓶,包裝袋等,它們都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慾望。利用各種資源豐富幼兒美術創作表現的途徑。而我們的“美術活動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讓幼兒在廢舊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畫畫、貼貼,使他們容易接受啓示,充分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美術活動材料生活化將“美術”與“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玩着學、學着玩,從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

四、合理的評價幼兒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的評價不在於好壞,而在於他是否動了腦筋。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支持者”的態度。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創新的能力。

在實踐工作的美術活動中,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說:“老師,我不會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教師重視和關心的問題,聽了這些話,我很納悶,爲什麼孩子們在說的時候,都能滿腔熱情,別出心裁,顯得躍躍欲試,可一到作畫時卻推辭着,難以下筆呢?通過觀察、思考後,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家長們觀念比較沉舊,對孩子美術方面的已有經驗不注意積累;二是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教師的選材及對活動的指導;三是孩子自身存在的差異,導致會說不會畫,長此下去,孩子們對繪畫活動就產生了恐懼心理。那麼,如何在美術活動中來培養幼兒積極動手能力呢?我認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注重美術技能的培養,如讓幼兒從小班就開始練習點、線、面及三者間的結合是變幻無窮的,爲幼兒的創新意識,標新立異,提供機會,就這一點就可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及想象。如:你的點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等?學習線條的變化時可試用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螺旋線、繼續線、重疊線、連續線),很多線條又能組合成一個面,這個面又是很有趣的,很廣泛的。這樣,不斷的練習、討論、回答、層層深入,既使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也會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點,《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美好的人和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所以,教師應爲幼兒提供直接接觸生活和自然的機會,提高感性認識,教師要能根據季節和時令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易,讓幼兒通過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覺,直接感受各種不同的事物,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積累“形象”資料,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心中有畫,筆下有畫。

第三點,按能力分層次請幼兒示範,培養幼兒自信心。由於發展的不平衡及個體差異性,同一年齡層次的幼兒繪畫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我請代表大部分幼兒的中間水平的幼兒上來示範,如畫有難度的物體,我請繪畫能力強的幼兒上來示範。畫結構較簡單的物體時,我就請能力相對弱些的幼兒,如畫“樹的朋友”,小朋友討論說樹上有小鳥、鳥窩、水果,小鳥的結構最複雜,鳥窩次之,水果最簡單,我就分別請了能力強、中、弱的幼兒上來示範,上來示範的機會是均等的,示範的幼兒都會獲得掌聲,這樣逐漸培養了每個幼兒的自信。

第四點,是重視幼兒的畫與說,珍惜和保護幼兒第一次作畫結果,儘管他畫得什麼都不是,作爲教師都要將其視爲珍品,多鼓勵、多表揚,因爲幼兒受認知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識和評價能力都很低,如果他們聽到的總是批評告誡,自尊心就會受損,自信心就會動搖,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我不行”、“我不會”的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對美術活動也會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在平時活動中,教師要作一個有心人,時時去關注幼兒的心聲,孩子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教師應表示肯定與讚揚,這樣的話會使幼兒對繪畫的興趣更濃,想像力也更豐富了。我們要把關愛的目光傾注於幼兒稚拙的畫面上,不能認“像不像,好不好”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美術作品,而應從幼兒作品的創造性和獨特性上去評價,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勇敢創造。

五、家園合作多方資源,把生活化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借鑑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家園合作多方資源能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境作爲實施幼兒美術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拓展相關經驗。讓生活化美術教育活動更生活化、直接化、靈活化、個性化,爲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臺。整合利用社區、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爲目的。

如在一次“交通工具博覽會”爲主題的美術活動中,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主題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也可以請家長帶幼兒到社區的一些場所去參觀、等實踐活動。還可以邀請開各種汽車、交警等相關的家長來園與幼兒互動。這些教育措施使幼兒能夠更全面深刻地瞭解主題的內容,豐富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在作畫過程中,孩子們也是非常樂於表現自己所瞭解的新事物,如路標的含義、汽車的名稱與特殊用途、駕駛員和行人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所造成的危害、乘車安全的小常識……種種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也學會運用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語言、方式、內容,在家庭中開展一些美術活動。如與孩子一起選擇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狀等,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迴歸幼兒生活。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裏,拓寬幼兒的空間、時間、開發他們的大腦、手、口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幼兒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幼兒,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這一主體與創造美的美術活動真正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不斷去創造美。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是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爲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我。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7

20xx年4月21日,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20xx版》正式發佈。課程標準是基於美術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推進。那麼,它帶來哪些變化呢

1、解決“三維目標”16年以來相互割裂的問題。

例如,美術學科課程內容包括“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4類藝術實踐,涵蓋16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並將學習內容嵌入學習任務中。整體結構圖更系統,更具有全面性。

2、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時代性和國際視野。

由以往的學科本位取向轉到育人本質取向。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教學、課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課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帶來美術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每一學段詳實闡述具體學習任務,包含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教師和學生更具有任務的'明確性,自然帶來教與學的變革。

4、實現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科學化、具體化;

新美術課程標準解決知識技能如何轉化爲育人導向、功能的科學化教學設計,將目標落實在具體的課堂環節。

5、落實“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術學習的成果並非僅僅是看到學生的美術作業,更重要的評價指標是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內化於心的內在素養提升,具體反饋點在增添了學業質量的闡述。

《藝術課程標準(20xx版》的閱讀,我還停留在認知的舒服區,它的精華,需要我靜下心來去梳理、去思考、去實踐。我們會用開闊的人生視野爲學生們帶來更好的美育課程。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8

首先,我面對的是國小的孩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簡單、天真、純潔,而作爲孩子的啓蒙者,老師自己的言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將會是很重要的。我們給予孩子的應該是“真、善、美”的東西。通過學習,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因此,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發展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教師自身的心理不健康,人格有障礙,將會給學生未來的身心發展造成極爲不利的影響。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應是教師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生活和工作中也存在着種種壓力,教師不僅面臨來自教學改革的壓力,而且還有學歷、職稱、論文、課題、競聘上崗、評等級等各種壓力,知識更新的速度更需加快。教師需要不斷地充電,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教學;教育改革的力度增加,學校之間、同事之間競爭激烈,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些都是加大教師心理問題的壓力,而且由於教師的社會角色,往往更容易隱藏自己的心理問題,不願意向外人透露。

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能面對這種壓力,一方面能對壓力進行自我調節,我想,作爲一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還是能較好地對自己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的。

一、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作爲老師,我們首先要具備這些素質,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二、具備耐心和愛心

在工作中,我們總可以接觸到不同能力、性格的孩子,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他們當中,有的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也有讓我們感到頭痛。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家長,我們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從他們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真心地爲他們考慮,耐心細緻地做好工作,就沒有難得倒的人和事。

三、清晰的自我意識和工作責任感

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有清晰的角色意識,經常意識到自己是個教師,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並經常用優秀教師的標準衡量自己,自覺地評價與調節自己的行爲,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並且意識到自己所充當的角色會遇到的衝突,及時進行調整和克服。這樣就能緩解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失落感、相對剝奪感,使其以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工作之中。

教師不僅是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人格,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9

一、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橫向連接,學段縱向連接

相比舊課標而言,新課標加強學科橫向連接,以音樂和美術爲主線,多學科融合爲輔線,在學習任務羣中培養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學習知識的廣度;加強學段縱向連接,新課標的學段劃分更符合學生的基礎,加強學段之間的連接,尤其在第四學段選修課程中,與高中模塊課程產生了一定的連接關係,增強了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二、新課標更好的搭建學科持續理解的支架

(一)從藝術實踐來看,新課標有更清晰的美術模塊劃分。以欣賞.評述爲例,將身邊的美術、中國美術賞析、世界美術賞析、中外美術簡史四類學習內容結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爲教師合理運用教材資源指明瞭方向。

(二)從學習內容來看,新課標以學習內容也就是學習任務羣的.方式,注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方式的養成,將學生持續理解的主線對應於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以下圖爲例,橙色部分的學習內容將對應欣賞.評述,從任務羣的方式出發,學生從第一學段欣賞身邊的美,第二學段感受中外美術的魅力,第三學段領略世界美術的多樣性,第四學段概覽中外美術史。學生從第一學段養成審美感知的思維習慣,並貫穿於整個義務教育的美術課堂中,在驅動性任務中引導對美術的感知能力的持續理解,這樣的持續理解恰是藝術核心素養的必備要求。

三、新課標更詳細的任務要求,爲教師落地實施提供了建議。

相比舊課標的目標、學習活動建議、評價要點而言,新課標將學習任務分爲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視點集中於“教學目標”和“評價方向”。內容要求詳盡的闡述了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側重點,對於教師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提供了建議;學業要求則爲教師評價要點給予了參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會偏離課標,而是以教學設計實際落地課標。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0

1、適應學生髮展,分段設計課程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分階段設置:

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爲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國小分科課程的過渡銜接;

第二階段(3~7年級)以音樂和美術爲主,有機融入姊妹藝術,爲學生掌握較爲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一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塊化教學相銜接。

2、聚焦核心素養,組織課程內容

聚焦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圍繞欣賞(欣賞評述)、表現《造型表現)、創造(設計應用)和聯繫、融合(綜合探索)4類藝術實踐活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遴選和組織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主體,講好中國故事,吸收、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相統一。

3、體現藝術學習特點,優化評價機制

圍繞學生藝術學習實踐性、體驗性、創造性等特點,將學生的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評價。

明確評價依據,改革創新評價的任務設計、題目命制、評價方式;

強調評價的統一要求,重視藝術學習的過程性、基礎性考覈與評價;

尊重學生藝術學習的`選擇性,以學定考,根據學生的選擇進行專項考覈,體現教、學、評一致性。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1

我們知道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需要藝術教育,實施藝術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過藝術教育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通過閱讀了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後,我感到其主要思想是主張依據受教育者的自然傾向,通過適當的藝術教育,養成受教育者的創造精神,養成和諧人格.將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思想的有益部分嘗試應用於我們目前的藝術教學,也就是張揚學生個性,發揚教學民主,降低藝術教學的難度等,這對我們藝術教師是個很好的啓發。

書中提到藝術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氣躁,不能做樣子打快拳,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作爲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結合自己的藝術教育教學的時間深深地感到: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措施有多種,而首先就是應注重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採取多種辦法。以音樂教學爲例,通過講解音樂背景、情節等,通過畫面展示、播放幻燈或電影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強烈興趣。例如,根據民間傳說的愛情故事及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無限神往,其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但是,如今學生對於這個故事,並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們欣賞是該曲時,也並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若在欣賞此曲前,教師將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里相送”“婚變投墳”“化蝶”等情節向學生講述清楚,便能激發學生欣賞該曲的強烈興趣,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外,隨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受到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和實踐者的注意。有論者認爲,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啓發、誘導、感化、影響學生心理,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激發他們認知上的需要和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通過在不同的班級分別進行聽磁帶錄音和通過多媒體欣賞樂曲,對學生注意力集中情況進行對比後發現,學生對於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另外,我還感到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不僅落實在藝術課堂中,還應落實在中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因爲課外活動是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各類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建立藝術教育評估體系與標準提到日程上來,藝術教育教學考覈、評估是檢查學校藝術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的必要手段,是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而藝術教師要扮演好培養者、促進者的角色,藝術教師是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者和促進者,作爲一名藝術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改變傳統的單一備課、授課方式。其次,藝術教師要以與學生平等的'姿態進行教學活動,建立個師生同樂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師生在一個同思索、共發展的環境中,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教師要做到蹲下身來和學生講話,耐下心來聽學生做事,全身心地參與學生的活動。教師要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活潑多樣的藝術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藝術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使課堂更加生氣盎然。在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或表現不當時,教師不是求全責備,而是給予理解和鼓勵,使學生敢於行動,敢於探索和思考。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藝術教育,並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才達到了我們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總之,通過閱讀學習我感到濃厚學生藝術文化的實踐研究不是短期的而應是個長期的過程,潛移默化地陶治學生的性情,純潔心靈塑造,是美的集中體現。事實上,素質的提高,不單是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個人意識、道德修養等的提高;素質的提高,也能使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2

藝術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它指向的是素養養成的過程而非結果,所以新課標與現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課標中論述了美術學科的地位和性質:“美術學科是藝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育和發展學生藝術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可見美術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一、一致性

課標中的“核心素養-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四個藝術實踐-二十個任務”。即美術學科課程的框架設置,始終保持着一致性。(胡知凡,)首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確定爲: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將原來的“圖像識讀”融入到“審美感知”,體現了核心素養更加綜合和濃縮;其次藝術課程的`課程總目標融入了核心素養,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又以藝術課程總目標爲依據,每個學段的學習任務羣又通過任務落實核心素養,體現了層層遞進和螺旋上升的趨勢;最後四個藝術實踐(造型·表現、設計·運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也與美術學科的學段目標相關聯。其最終目的都是爲了落實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具體化

學業質量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與總目標相關聯,體現了核心素養的可測、可評的方面,也是核心素養的具體化表現。學業質量清晰明瞭的規定學生學習之後將“知道什麼”(事實)“理解什麼”(概念、內涵)“做到什麼”(實踐)“學會思維方法”並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獨特性

在逐漸重視學科融合和跨學科的教學實踐上,美術學科要以美術學科的獨特性引領教學活動,實現共性和個性的結合。由此教師的美術技能作爲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能力,需要好好掌握,才能貫通和發展別的。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3

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涵蓋了音樂、美術、舞蹈(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5個學科,以學習任務爲抓手,有機整合學習內容,構建一體化的內容體系。藝術課標標準以藝術核心素養爲導向,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目標是爲面向全體學生制定。不是以專業的藝術技能爲核心,也不是爲面向少數的特長生而定。更多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理解、創造而定。藝術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藝術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

從美術學科來看,新課標裏明確提高了藝術學科的比例,我們作爲未來的美術老師,應該看清背後的含義。我們應該弄清楚我們的定位,我們應該做什麼,應該教什麼,學生應該怎麼學。不能簡單的理解爲,美術地位變高了,我們與傳統的語文、數學、英語的主科一樣,我們要與傳統的主科老師爭鋒。基於尹少淳老師對新課標作出的解讀:“音樂、美術學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證這兩根支撐中國藝術教育大廈的大柱子不倒,同時新三科纏繞其上,最終呈現出融通、跨學科的效果。藝術新課標既有大綜合,也有小綜合。”我認爲,美術老師應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向其他藝術學科學習、取經。老師應該構建的是“未來”課堂,而不在是單一的傳統課堂。美術課堂不僅要有學科內的深度,也要有學科間的廣度。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4

近日,認真研讀了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有三點感悟分享如下:

一、從美術到藝術

我覺得此次新課標最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美術”單科課程標準變成了包含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的“藝術”課程標準。

我認爲,這絕不是簡單的文字疊加,而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性、遷移性的構建趨勢。對全體師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學生需要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求藝術教育工作者要有學科融合意識,注重開展跨學科、綜合性知識遷移與運用和引導學生開展問題驅動式項目學習,從而達到美育目的`。

二、從四美理念到家國情懷

xxxx版課程標準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這就提醒了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們,藝術教育不單單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學生的思想,以“美”滋潤學生的心田,以“美”築國家未來之根本。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幫助學生成長爲一個有情懷的、愛國、愛民的中國人。

三、從分段銜接到優化評價

xxxx版課程標準要求,藝術課程設置要遵循藝術學習規律,體現學生身心發展階段性、連續性的特點,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分段設置,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爲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國小分科課程的過渡與銜接;第二階段(3~7年級)以音樂和美術爲主,有機融入姊妹藝術,爲學生掌握較爲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塊化教學相銜接。

新課標還要求將學生的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評價,並按照5個學科各學段具體要求,分別設定具有可測性、可評性的學業質量標準,並且不設水平等級,只規定學生在每個學段學習結束之後應達到的合格標準。

無論是遵循學生藝術學習規律,重視階段性、連續性發展,還是落實學業評價,都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藝術學習的發展關注,掌握1、2項藝術特長的落實,評價的合理與公平。這也對藝術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關注學生整體、持續發展,開展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實操性訓練,做好學生成長記錄等。

總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xxxx年版)》爲奮鬥在一線教育陣地的藝術教育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我願作學生藝術的領路人,心靈的交流者,成長路上的同路人。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15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此次培訓通過講座、研討、採風、聽課、評課的形式,使此次活動更加有意義和更有實效。學海無涯,透過參加此次視覺教研組活動的學習,我又一次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爲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遺憾,是因爲學習時間很有限。通過這次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點,講座,題目:審美時代下美術教育的思考,主講:麗水市青少宮副主任周巧紅,她結合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在美術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兩點可以借鑑。一個是關於美術教學的策略思考,(一)孩子愛上你,纔會愛上你的課。(二)家長參與學習。(三)引導觀察。美術教育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審美認知——美學規律”的過程。所以對於美術教育者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們觀察,以及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

二、11日上午,活動安排去古堰畫鄉、大港頭採風。下午的活動安排是在蓮都區大港頭學校,1點鐘我們先聽了校長關於《借勢鄉村少年宮,畫鄉學校人文發展》的講座。他介紹大港頭學校依託大港頭這個地方,學校把油畫作爲自己的一個特色去抓,學校設有油畫成立廳,定期向家長、孩子開放。2點半安排我們聽了一節大港頭學校王偉靜老師的美術課,題目是《映日荷花》,聽了這節最大的感受覺得這位老師個人素質、教學把控能力、語言組織、課堂的呈現等都很好,值得我學習,反思自己課,要想上好一節課,我需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平時個人不斷的積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們書法老師在麗水市青少年宮聽課。兩節45分鐘的課,授課的兩位老師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宮的,一位視覺教研組組長戴春霞老師,還有一位書法老師叫盛傑。這兩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先說下戴老師,爲人親和,語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麼很喜歡。這堂課學習提,我平時生字時就是直接出示幾個漢字,但是戴老師先提問在哪裏有見過提畫的字?讓學生舉出帶有提畫的一些字,在同學舉出的`字中進行教寫,在教寫“蟲”字時,提問字的“提”爲什麼不用“斜提”,我在教學生寫“蟲”字就很直接說用“平提”,學生們缺少動腦思考。書寫要領會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盛傑老師的課,教學生寫一個筆畫,從書法專業術語的角度編要領幫助學生理解筆畫。整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四、12日上午是寧波青少年宮金巨劍老師的關於《寫生漫談》的一個講座。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寫生的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從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習兩個角度和我們聊了關於寫生的問題,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個人深入、細緻和對美不斷推敲而創造出來。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興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於生存。”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