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

藝術3.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1

我最喜歡的藝術家——貝多芬

他用他頑強、崇尚自由的精神,在不公平的生生枯藤上綻開了世上最美的音樂花果;他用它的音符譜寫了一個生命的讚歎。

他,就是貝多芬。

我十分敬佩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性格粗魯,母親僅是個女僕。有着超常音樂天賦的小貝多芬一心專注於乾枯的鋼琴、小提琴,竟沒有其他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在他26歲那年,幾場大病使他的`聽覺逐漸衰退,加上母親的病逝,心愛姑娘的拋棄,未婚妻的離去,多重打擊讓他的肉體和精神遭受了嚴重的折磨。上帝對一位音樂家竟這麼殘忍,多麼不公正啊!

然而,這一切的不幸沒將他打到,(.)他勇敢地站了起來,他要反擊這個不幸,用音樂反擊!可他又是多麼的難呀!因爲雙耳失聰,貝多芬不得不用牙齒咬住系在鋼琴上的鐵絲,通過琴聲那微小的撼動,用那瘦弱的心去聆聽這世上最難擁有卻最有魅力的音符。他要創作,那是他人生最崇高的追求!

在他嘔心瀝血的創作下,於是,我們聽到了,聽到了來自於人間最美的呼喚------那是他的心聲呀!他的名曲有很多,而我最愛他的《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一段。那是多麼純美的歡樂呀!那是多麼平凡的歡樂呀!而它其中的那怕是一個小小的音符,都是貝多芬日日夜夜的艱辛呀!只可惜,我還是一個“凡夫俗子”,還不能深刻體會其中更多的精妙所在。

最可貴的是他不向命運屈服,敢於鬥爭的精神。就像書中寫道:“噢,上帝!給我勇氣讓我征服自己。”這也是貝多芬頑強的象徵,我也爲之深受鼓舞。貝多芬的命運是那樣蹇劣,他卻能傲然挺起胸膛面對世事,何況是還生活在溫暖舒適中的我呢?

我也應當不懼困難,秉承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高貴精神,把握自己的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爲美好的未來奮鬥!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2

我知道的藝術家有:齊白石,梅蘭芳,郭蘭英......但是,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齊白石爺爺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在一個小莊裏,有一位小木匠,他做的工藝品精美別緻,種類繁多,因此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誇獎,他雖然很喜歡畫畫,但是,誰又能想到他是我國未來的大畫家,篆刻家——齊白石呢?

在齊白石40歲左右的時候,他開始正式地拜師學藝了,大家別看他入門很晚,但是他的進步卻是飛快呢!但再怎麼快,也不可能一日千里,幾十年都待在村莊裏的齊白石,打算去世界各地,領略那裏民族風情,見一見山水等自然景色,好用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於是,在今後的8年裏,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見到了山水,田園,花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彌補自己繪畫上的不足處,他也見到了,其他繪畫愛好者的畫,深有體會,同時,他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繪畫能力,還提高了刻印的能力,他之所以學習刻印,因爲他覺得,刻印用的.石頭原本是平坦的就像我們人一樣,出生時是什麼都不但你在以後的人生當中卻會懂得很多的東西就跟刻印是一個道理。這便是齊白石爺爺的第一次蛻變。

凡是聽說過齊白石的人,都知道他畫蝦是一絕,他從小就喜歡到河邊去捉蝦,青年時利用不當木匠的幾個小時來畫蝦,學畫以後畫了幾十年才畫得徐徐如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呀。

齊白石爺爺之所以受人們愛戴,不僅因爲他畫畫技藝高超,還因爲他是個極愛國的人。在日本人攻打中國時,他閉門不再賣畫,以謝絕求畫之人,但他卻沒有停止作畫,刻印。在這期間,他光刻印就刻了3000枚,他由於愛國,痛恨日本侵略者,畫了一幅《羣鼠圖》,可見其愛國之心,可謂是德藝雙馨呀!

在他90歲的生日時,國家領導人等人來親自看望他,還合影留念,齊白石爺爺很高興,便把照片掛在了牆上。

這就是我喜歡的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爺爺,從他的身上我學習到了他那愛國精神,他值得我們學習。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作文3

只要他往鋼琴前一坐,撥動那神奇的琴鍵,你便會聽到:有時如狂風驟雨之來襲,有時則柔美溫雅如泉流之洋溢,使你沉醉。他彷彿有一個“魔網”操縱着聽衆們,把每一個人都緊緊纏繞住,要他們上那兒,就引他們到那兒。德國詩人海涅稱他是一位“偉大的鼓動家”,而更多的人稱他爲“鋼琴之王”,因爲他把鋼琴的表演能力、音色變化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名字叫李斯特·費倫茨。

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生於匈牙利梭普隆州的多布良(今雷丁),他從小就喜歡民間歌唱和舞蹈,並在他愛好音樂的父親教導下學習音樂。9歲起已參加公開表演並即席作曲。一次,在維也納的音樂會因爲即席演奏了貝多芬所指定的主題,得到貝多芬的讚揚。12歲隨雙親遷居巴黎,隨當時的名音樂家帕愛爾和雷赫學習。1825年創作了哥劇《唐·山喬》,曾在巴黎大劇院上演。這期間,他在法國各地和倫敦經常舉行表演,獲得很高的聲望。

1835年起,一直到1847年,李斯特在歐洲10多個國家舉行演奏會,受到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特別是29歲那年,他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爲自己的'同胞演奏,匈牙利人民象歡迎自己的民族英雄似地接待了他。他到全國各地演奏,處處受到祖國同胞的熱烈歡迎,使他很爲感動。

1848年1月,李斯特遷到德國文化城魏瑪定居,放棄了演奏家的生活,改向創作、教學、評論方面努力,一直到1861年。這十幾年,是他音樂創作最旺盛的時期,著名的12篇交響詩及《浮士德交響樂》、《但丁交響樂》等作品,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1861年李斯特遷居羅馬,並且信奉天主教,但1873年又回到魏瑪城。1886年7月31日逝世於拜勒特。

李斯特一生留下幾百件作品,他用音樂作武器鼓舞本民族的解放鬥爭,他同情法國的革命運動。他留下來的許多優秀作品,是人類進步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