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15篇【集合】

藝術4.89K

教師語言藝術1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較爲鮮明的一個變化,應該是教師話語方式的轉變。學生成爲學習主體的同時,教師的主導地位亦須明確。一節語文課,教師說什麼,怎麼說,說多少,這都是課前要充分考慮的內容,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所謂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係,把語文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那麼,語文教師在運用課堂教學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教師語言藝術15篇【集合】

一、言之有“路”

每節課前,對本節課的大致內容要做到胸有成竹。如何讓我們的課堂一次成功,或者接近成功,還有待課前的模擬“演練”。從畢業踏上工作崗位起,教師每天備課都會分幾步走:先熟悉文本,瞭解教學內容;參閱相關資料,請教有經驗的教師,融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在備課筆記中形成詳案;接着由繁到簡,將詳案梳理成提綱式的簡案,理出大致思路;最後再由簡到繁,在腦海中實時“預演”簡案思路,有時還會自言自語、自問自答。根據預設的時間長短,增刪內容、調整思路。所以每次上課鈴響之前,教師都會處於一種緊張的備課狀態。現在想來,這樣的緊張是值得的,正是這一次次的緊張爲工作之初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言之有“情”

與數、理、化嚴密的邏輯性相比,語文的人文味兒要濃一些。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似乎更喜歡和符號、數字打交道。在我們抱怨學生不聽話的同時,或許也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專業情意還不濃。所謂“專業情意”,即指從事語文教育的情感態度。細細觀察能發現,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一生摯愛語文教育的教師,像於漪、錢夢龍等;有將語文教育作爲維持生計的教師;也有不得已而誤將語文教育當作職業的教師。於漪、錢夢龍視語文教育爲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是中國語文教育的脊樑。這份專業情意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

1.激情投入,以情帶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帶着飽滿的熱情講課。教師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都帶着鮮明的感情色彩,學生置身於情感氛圍中,不自覺地就會受到薰陶和感染。曾經聽過一位青年教師的《最後一課》觀摩課,整個教學設計緊扣小說的文體特點展開,若就此而言,未見特別。但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之際,這位老師設計了一個愛國詩朗誦環節。滾動的字幕、柔和的音樂、觸人心底的話語,加上這位老師飽含深情的誦讀,換來了學生不約而同的雷鳴般的掌聲,相信也換來了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悟!

2.詩情設境,以境醞情。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還應用詩情畫意般的語言,引領着學生去感受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好。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真正的魅力應該來自於內心深處,來自於這種不斷豐富的過程。所以我想如果一個教師要想有魅力,就得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這樣魅力才能長存。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獨特魅力,營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習語文的意識,啓迪智慧,讓學生融入其中,感悟文本,構建詩意化的課堂。

3.聯繫生活,以情悟情。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承擔着育人的重任!所以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課外遷移、生活感悟亦相當重要。曾經上過《父母與孩子的愛》這篇課文,雖是一篇外國小說,但其中的情感卻是相通的,理解沒有難度。於是課堂上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看來,父愛與母愛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獨特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感受,但又各自不同。經過課堂討論,大家似乎發現了身邊的共性——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易得的!有同學說:“父愛如山。”有同學說:“父愛無言,愛在心頭口難開。”還有同學說:“母愛最無私。”同學們似乎理解了父親們的沉默,接受了母親們的嘮叨,也發現自己一直都是這麼漠視身邊的愛。學習歸有光《項脊軒志》之類的寄情古文,筆者也會有意識地帶學生去體味、感受。在學校,經常和學生家長接觸,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句話不合,扭頭走了;一句話不順,幾天不說話;不知道孩子心裏想什麼……這個年齡段,也多是孩子的叛逆期。所以課堂上,我常會引導學生由古人的“孝”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古人:“父母在,不遠行”“辭官以奉父母、敬老愛幼”……這樣的延伸、體悟,或許比生硬的批評教育更易讓學生接受。

三、言之有“方”

1.善串。

串,即串聯,也就是課堂上的承接、過渡。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這也是一種教學藝術。串聯得好,環環相扣,一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沒有考慮,過渡生硬,只剩下“接下來”“下面看”的課堂,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曾經上過一次全市公開課,內容是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歌的鑑賞學習,自然少不了誦讀。因爲是杜甫的詩,又寫於特定的背景下,誦讀有一定難度,所以課前找了一個還比較合適的音頻資料。多媒體展示音頻朗誦後讓學生嘗試,進行誦讀體悟。因爲沒有相應的生活積累和體驗感觸,學生根本讀不出其中的韻味。再加上公開課的緊張,學生甚至連停頓、輕重音都出現了重大失誤。讀完後,課堂還要繼續,於是我就鼓勵大家,說:“現在大家知道老杜的厲害了吧!他的沉鬱頓挫不是一般人能感知的。既然我們在誦讀上把握不準情感,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進入詩歌內容的學習,在詩句的`鑑賞中加深對這份情懷的理解!”這是一次預設之外的串聯,只能臨場應變,帶有一定的風險,處理不好課堂容易冷場。如何避免或是儘量減少這種尷尬,備課中的預設串聯就應該是周密考慮的重要內容。

2.善評。

評,即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絕對要不吝評價,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個人認爲,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氛圍營造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回答不理想,我們可以鼓勵:“這個問題不簡單,可能現在考慮還不成熟,可以繼續思考,我們請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回答的閃光處,絕對可以用“漂亮”“真厲害”“比答案漂亮多了”“我都沒想到”等詞語鼓勵學生。教師課堂上的一句鼓勵,對這位學生是肯定,對其他學生也是激勵。

3.善變。

基本上用一個音調一上到底的課,只會使學生覺得平淡無味,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說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而同樣的內容,如果採用不同的語調,教與學的效果就明顯不同。針對不同的語言風格,教師的語言也要富於變化,或激情迴盪,或自然流暢,或娓娓道來……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文的語言特色,讓不同文體的課文展現出各自的語言魅力,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體的語言藝術美。

四、言之有“範”

範,即規範。常言道“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課堂用語必須規範。有時爲了調節課堂氣氛,可以適度幽默,但不能太過隨意,課堂的神聖和嚴肅不容忽視。又因爲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情景化的,常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學生講話、玩手機等),教師的教學語言很容易受到影響。教師如果不注意身份和場合,亂髮一通脾氣,就會損壞自己的形象。所以,教師要三思而後“言”。比如處理意外情況時,要機智些:用眼神暗示法,或用停頓提醒法,或用幽默化解法……最後,教師需注意教學語言要簡練,儘量避免重複語言,少些囉唆,少些“啊”“呀”雜音和嚴重的方言。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若都能注重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那麼這個四“言”交融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迎來一個色彩絢麗的春天!

教師語言藝術2

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我感觸頗深,同時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教師開玩笑說:沒有任何工作像我們這樣,每天都要從事口腔運動兩三小時以上的了。確實如此,一位教師一般每天起碼都有兩節課,加上早讀及課前課後與學校的交談、輔導,動口的機會就更多了。要是擔任了班主任,除了與學校交談的時間較長以外,還要接待家長來訪,有時又要親自上門家訪,更少不了張口說話。難怪人們說教師是“吃開口飯的”,稱教師們爲“舌耕族”。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就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爲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爲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裏,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遺憾的是,我們在語言運用上,並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沒有注意到隨着生活條件的普化、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管按老一套來說教,師生之間格格不入;有的教師則把諷刺挖苦作爲對付調皮學生的手段,給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不自知;有的教師備課時只考慮講什麼,卻不考慮怎樣講才生動、有吸引力,致使本來完全可以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的老師,卻多年來沒有大的進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在越來越高的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對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加以探討,已是教育界一個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怕效果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語言藝術3

讀完《教師語言藝術》我感觸頗深,受益很大,原以爲語言是和語文聯繫在一起的,是和朗誦聯繫在一起的,《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殊不知,每一位教師的語言都是需要一定的藝術的,藝術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教育有着無可想象的力量。

整本書分二十節歸納了教師語言的藝術。其中第十二節:激勵很好的鼓槌和第十四節:表揚時常使用的法寶,這兩節使我獲益最深。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學習興趣。其實很大原因是教師缺乏激勵的語言。如果平時我們多講一些:"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歌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我想很多學生都像少年陳景潤一樣,激起研究數學的濃厚興趣,爲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而苦下功夫。爲了能做到多講一些激勵的名人事蹟,今後,我要多蒐集材料,多看書。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表揚應當成爲教師時常用到的法寶。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南昌三中特級教師張福同志說得很風趣:"我都50多歲了,上班去早了一點,校長說'張老師,你來得真早啊',我也很高興,第二天會去得更早一點。人都愛聽表揚話,何況是十來歲的孩子呢!"所以,今後我也經常使用'表揚'這個法寶。書中還介紹了"表揚三部曲":發現閃光點――表揚閃光點――昇華閃光點。這三部曲,可以奏出悅耳的讚歌,可以撥響學生的心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爲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箇中心——"學生的發展"。

語言作爲思想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一個心理場,有不同的心理鏡像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是教師更像一個心理醫生。教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個權威,引導者還是共同學習進步的研究者。

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也很關鍵。說什麼,怎麼說,似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讀後感《《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在英語課堂上,經常會有一部分同學在底下做小動作,批評過很多次,都沒有任何效果。這次,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只是用非常平和的語氣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爲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後,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後,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麼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爲什麼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雖然這只是一句俗語,卻真切地道出了"說話"的重要性。作爲教師,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人際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們常說,有水平的教師不一定就是會講課的教師,其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空有滿腹經綸,卻如"葫蘆裏煮湯圓——倒(道)不出來",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遺憾的事情。

會說話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爲優秀的老師,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師中脫穎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頂峯,你就必須學會說話,這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4

假期裏我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我瞭解到教師的語言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幽默、啓發性的語言,往往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教師的語言藝術》是由鄢月鈿老師主編,書中用大量鮮活、真實的案例,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談談本人讀這本書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的聲音力求優美

曾經聽一些名師講課,雖然名師的外表並不是十分美麗,但是他們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動聽、優美的,或抑揚頓挫,或富有感情,讓聽者覺得動聽、愉悅。那些名師優美的聲音似磁鐵般地吸引着學生,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學習饒有興趣。而在一些課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上課的語言平淡、生硬,講課的聲音從上課到下課都是一個調,學生聽了毫無興趣,甚至懨懨欲睡。由此看來,教師上課的聲音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的語言如何才能優美動聽?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後,我受到了一些啓發。教師的語言要優美,必須提高音質的質量,因爲,音質優美,是良好的教師語言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學會控制語速,教學語言語速的'一般採取正常的語速,在強調重點、難點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意使用較慢的語速,有時候爲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製造氣氛,教師不妨使用較快的語速。教師語速的快慢,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跌宕起伏,充滿生氣。由於教師在性格、氣質、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每個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的高低、強弱不相同,要做到語言優美,必須控制好音量。音量低了,課堂語言呆板無生氣,低沉得使課堂沉悶,音量過於激昂高亢,也會使學生情緒煩躁或厭倦。爲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努力尋求教師語言的“合理響度”,也就是使自己說話的聲音、音強、音長達到和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具體標準是使每個位置上的學生都毫不吃力地聽清楚教師說的每句話,發出每個音節,讓每個學生耳感舒適。教師的語言優美,還應該注意合理的停頓、豐富的語調、生動的語氣。

二、“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表揚學生的一些話語,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但有些學生不知道怎麼了,不吃這一套,有的沾沾自喜,有的我行我素,不能激勵他的進步。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裏的寶,家長寵愛有加,像小皇帝似的孩子,誰不認爲自己最棒呢。而教師如果提很簡單的問題或提出很容易完成的任務,然後就表揚他們是最棒的,就會導致學生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容易產生滿足感。書中提到“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就是說我們在表揚學生的時候切忌籠統,應該有針對性的表揚學生具體的行爲。例如,學生的抄寫作業寫得很工整,表揚他“做得不錯!”,學生會認爲表揚理所當然,如此一來,即使今後經常把作業寫得工整,上進心也慢慢消失,覺得習以爲然。如果我們換種方法表揚學生,抓住學生“認真”“細緻”進行表揚,“你今天非常認真抄寫,離小書法家不遠啦!”就引入學生抄寫作業的情感態度中,誇到學生的“點子”上了,學生聽了,心底會更高興。又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發言,教師評價他“你真棒!”,學生會感到高興,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棒”在哪裏,教師就應該評價他“棒”的具體表現:“你真棒,能認真閱讀文本,概括出中心思想。”“你真棒,讀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這些“誇”,就“誇”到了學生的“點子”,不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使其他的學生找到了方法,受到了啓發。學生是喜歡老師“誇”的,作爲教師,在“誇”學生的時候,“誇”準了,效果更好。

會說話的教師不一定成爲優秀的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師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說話”,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生涯,我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教師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素養。

教師語言藝術5

放假時計劃要寫論文,於是在圖書館借了幾本說,其中一本是《教師的語言藝術》,其中有幾個章節吸引了我,就大概的看了一遍。以下是我的一點小體會:

一、學會控制音量。

本書的前兩個章節都是講的一些發音及語言修辭方面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學會控制音量。教師上課,傳授知識,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活動。爲了提高教學效果,就要使坐在每個位置上的`學生聽清楚教師講的每句話,發的每個音節,並且耳感舒適。

這兒有兩種情況是不可取的:第一種聲音過響。弊端是講者做多餘的功,無謂的消耗能量和精力;影響其他班級師生上課;學生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寧,影響聽着收取信息和及時反饋。第二種說話聲音過低。弊端是教室中後排學生聽不清,不能接受到老師的全部信息,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

我想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上面的兩種情況,務必調整好音量,力求讓教室中的每位學生能聽清楚,這也是學生聽講的最起碼保障。

二、話要說到”心“坎上。

教師的思想工作要從學生的”心“開始,而且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也始終是用”心“爲之,而不是說空話。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真誠“,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說:”真誠的關切,這是和諧發展的一般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各個品質都會獲得真正的意義。“其次是要以理服人,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理“的作用,把話說到”理“上,以理服人。通過文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學習到原來”忠言“也可以不”逆耳“、”誇“人一定要”誇“到”點子“上…

三、教師最好學點”幽默“。

首先教師的幽默可以表達對學生的親切友好的情感,從而培育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其次幽默是教學的利器,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得去品讀,同時還有一些語言上溝通的好點子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教師語言藝術6

入園初期的孩子大多數在3歲左右,此時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教師語言對幼兒有着積極的示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滿足語言敏感期發展需要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新生入園時,教師說什麼孩子才能聽懂?教師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教師應採取怎樣的語言藝術策略?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說能聽得懂的語言

幼兒入園前在家庭中已經生活了2~3年,在這裏幼兒不需要多說什麼,家長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入園後面對新的環境,面對完全陌生的老師,幼兒只有能聽懂老師的語言,才能與之產生互動。所以,老師要說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

1.稱呼小名。許多幼兒入園前,在家中一直被稱呼小名,入園後老師在一日活動中稱呼幼兒的學名,許多孩子表現出茫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老師不妨在入園初期直呼他的小名,這會讓他感受到親切的語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

2.簡單具體。幼兒入園初期對教師的語言表達習慣不熟悉,加上年齡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要避免使用長句子、半截句子,語言表達應簡短、具體,直接指向活動的要求、方法等。如:教師說“請小朋友分組排隊來喝水”,幼兒就不明白怎樣算是分組、如何排隊。可以改爲:“請小朋友喝水”,先滿足幼兒基本的生理需求,再通過簡短明瞭的語言讓幼兒明白怎樣排隊。

3.說出需求。許多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給孩子準備好水、食物送到幼兒面前,提醒幼兒如廁等。生活自理方面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基本的需求,如果幼兒不會表達,老師又不能察覺到孩子的個別需要,孩子往往用哭鬧來表達。這時候,老師就要詢問幼兒是否是要喝水,是否要上廁所等,並且告訴幼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何時、向誰表達需要。

4.環境配合。幼兒園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環境,幼兒不熟悉這裏的環境,老師可以在具體的環境中,豐富幼兒的認知,如:告訴幼兒“這裏是洗手間,這是小便池,這是保溫桶”,讓幼兒瞭解每個環境中每種物品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如何使用它們。

二、說適宜模仿的語言

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對周圍的語言環境非常感興趣,這時,老師說幼兒喜歡的、易於模仿的語言,將會滿足幼兒敏感期的需要,豐富幼兒的詞彙,爲幼兒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交流提供積極的語言環境和榜樣示範作用。

1.語言規範。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幼兒對新鮮的.詞彙、句子都很有興趣。在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活動中,幼兒無時無刻不在吸納周圍人的語言,這時候老師使用標準、規範的表達方式,將給幼兒提供示範。許多時候老師低估幼兒的接受、感知能力,使用像“飯飯、果果、水水”等詞彙,其實不如直接讓幼兒瞭解規範的詞彙:午飯、蘋果、水。老師在教育活動、生活活動中可以更多地採取故事活動讓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體味語言的美感。

2.良好示範。老師之間、老師和幼兒之間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都會有互動,此時老師運用良好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早上好、再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借過”等都會讓幼兒瞭解在具體情景中,每個詞彙、每句用語所表達的具體含義。早來園、晚離園、使用他人物品、表達感謝、接打電話、開關門等情景,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時機。

3.運用歌謠。手指遊戲、兒歌、歌謠有着非常強的節奏感、韻律感,內容豐富,說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因此,老師經常與孩子一起表演這些歌謠,將能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享受語言表達的樂趣。

4.適當重複。幼兒非常喜歡重複,一首兒歌、一首童謠、一個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他們都希望反覆傾聽、感受、表達,在有趣的重複過程中,孩子對內容更熟悉,並會嘗試着進行表達。同時,幼兒也在重複的過程中內化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滿足內在追求完美的需求。

5.動作表演。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對兒歌、歌謠、故事等非常喜歡加上動作進行表演。因爲動作表演有助於孩子全身心地理解、感受、表達作品,讓孩子感覺到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這種擬人化的體驗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三、說共情的語言

認同的前提是傾聽,老師和孩子之間要建立安全的鏈接,老師就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恐懼、焦慮、擔心、需要表達出來。表達出來之後,孩子就能感覺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這對孩子很重要。

1.面對哭鬧時的共情。作爲成人,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總認爲哭是不好的,孩子哭似乎表示老師無能照顧好孩子,老師也容易情緒焦慮。其實,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當孩子摔倒哭泣時,老師一味想制止孩子的哭泣,試圖說服孩子轉移注意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只要我們陪在孩子身邊說出孩子的感受就可以,如:“你摔倒了,很疼是嗎?老師陪在你身邊,需要我抱抱你嗎?”當孩子因入園不適應哭泣時也是一樣的,老師要說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你很想媽媽是嗎?老師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媽媽沒有來接你,你着急了?老師知道你難過,老師陪着你,老師愛你。”這樣,孩子的煩惱會隨着哭泣逐漸消散,哭泣也會隨之停止。我們給孩子機會自己排除受到傷害的感覺,之後他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

2.不評論情緒。當孩子傷心時,我們往往會說:“這有什麼好傷心的。”當孩子難過時,我們往往覺得沒必要:“不用哭,你媽媽又不是不來接你。”但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你的評價,而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因此你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你不高興,我在這裏陪着你,我理解你。”而類似“別哭了,真難聽”“再哭,你媽媽聽見就不來接你了”等語言只會讓孩子感到羞辱、恐懼,加劇孩子壞情緒的蔓延,甚至影響到其他孩子。傾聽可以逐漸減弱不良情緒對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個過程,孩子的內心就可以恢復良好的判斷力。

3.避免說“不”。需要告訴孩子某種事不能做(情況尚不危險)時,避免使用“不”,如“不要跑”,實際是在提醒幼兒有跑的方式。並且,在使用“不”字時往往有威脅和嚴厲的感覺,可以改爲幽默、誇張的語氣:“這樣危險,容易滑倒。”“慢慢走才安全。”這樣,幼兒就明白該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

四、說鼓勵的語言

正如前面談到的,老師負面的語言,或許能暫時控制孩子的情緒,一時產生安靜,但不能起到長期效果,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老師產生畏懼感和不信任感。

1.創設條件多談話。老師可在早來園、生活活動等環節與新入園幼兒多交談,如:“早上誰送你來的?”“你的書包是什麼顏色的?”“哪個是你的小杯子?”“你畫的是什麼?”消除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和他有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這對孩子良好情緒的建立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很重要。

2.肯定性語言。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運用肯定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和對自我的認可,如:“你擺得真整齊”“老師和小朋友都爲你高興”“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做的”等。同時注意語言要具體明確,在具體的情境、事件中,避免空洞和虛假,否則孩子感覺不到老師的信任和愛。

教師語言藝術7

聽完《教師的語言藝術》的演講後,我感觸頗深,同時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語言更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裏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信息與文本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就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爲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爲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裏,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遺憾的是,我們在語言運用上,並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沒有注意到隨着生活條件的普化、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管按老一套來說教,師生之間格格不入;有的教師則把諷刺挖苦作爲對付調皮學生的手段,給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不自知;有的教師備課時只考慮講什麼,卻不考慮怎樣講才生動、有吸引力,致使本來完全可以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的老師,卻多年來沒有大的進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在越來越高的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對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加以探討,已是教育界一個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怕效果無疑是很有必要的。作爲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鍊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爲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讓我們把文化、思想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的理想、信念都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語言,因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來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

教師語言藝術8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和啓發性的語言,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語言對於教師尤爲重要。作爲一名教師,爲了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我閱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本書。這本書從精闢的理論和具體詳實的事例向我們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我具體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科學性、準確性。語言的科學性指的是語言的準確、嚴密和精練。這是對教師語言最基本的要求。課堂教學中,語言的科學性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爭取讓自己的語言更準確、更精練。

其次,我明白了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聲情並茂,語調抑揚頓挫,才能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笑或怒,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凝重;時而如滔天駭浪,震憾人心;時而如流水小橋流水,娓娓動聽。

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鼓勵性。教師語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因此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

教師的語言要具有教育性。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要講究藝術:說服、疏導、鼓動、表揚、批評。可以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和教育內容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啓發性。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啓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爲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爲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啓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教師語言應富有趣味性。興趣在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傑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絃。教師的語言應當規範、鮮明、簡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於諧,能化抽象爲具體,化深奧爲淺顯,化枯燥爲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薰陶。而只有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啓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鑽研問題,並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教師要廣採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繫的笑話、故事、遊戲、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地方言、羣衆口語、歇後語、古語詞、外來語、術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遊刃有餘,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於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必須富有藝術性。不同的教學環節要採用相應的語言藝術。如導語的設計,要凝練準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心帶到課堂。或從生活中閒聊入手,或採用笑話引起學生的興趣,或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或利用疑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問語也要恰到好處。在提問時,可以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循循善誘,把學生逐步引入思考的情境;還可以鼓勵學生髮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作爲老師,如果做到了提問有方,就會讓提問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效果。

教師的語言應有個性特徵,或擅長形象描述,繪聲繪色,讓人聽了情思涌動,沉侵在美的享受中;或是講起話來從容不迫,風趣幽默,讓人聽了興趣盎然,在輕鬆愉快的中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要使語言有個性,首先應學會含蓄。含蓄是一種美,是一種藝術,課堂教學的語言離不開含蓄。如教師在教學中用說半截話或一語雙關的辦法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做法常有”千言說不透、一語破真諦“的妙用。有的教師爲了激發學生情感上的波濤,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繞着彎子設問,層層深入,啓人心智,讓學生得到知識、明事理、受教益。有的教師爲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受到教育,從不是挖苦諷刺,而是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出發,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啓發,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要使語言有個性,還要學會幽默。如果教師能用恰當的使用幽默性的語言授課,往往能夠調節教學氣氛,改變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果。適當說些富有哲理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笑話,會使學生興趣倍增,形成愉快的教學氛圍。

會說話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爲優秀的老師,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師中脫穎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頂峯,你就必須學會說話,這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9

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裏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不言而喻,這句話旨在強調教師語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圖書館消遣,偶爾看到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這個書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閱回家細細品讀。

《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首先向我們強調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書中引用了兩位著名教育家的話。其中一位是蘇霍姆林斯基,他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另一位是馬卡連柯,他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爲語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師應該特別注意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反思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會有深深的體會。同樣一節教案,有的教師能夠用順暢連貫的語言把每個教學環節自然而然地連接起來,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夠在糾錯中柔聲細語如春風化雨般溫暖孩子的心田,能夠在不經意間表達對孩子的欣賞進而激發孩子的內動力,但有的教師卻語言枯燥,詞彙匱乏,課堂教學生硬呆板,教學效果當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分多個章節,分別從課堂提問的藝術、批評的藝術、表揚的藝術、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藝術、如何和家長進行交流等十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細細品讀,每一部分都淺顯易懂且簡單實用。特別是因人而異批評法和如何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對作爲班主任的我來講,在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方面啓發很大。

我們的教育工作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異的孩子,《教師的語言藝術》中,針對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如何做到因人而異進行了科學詳盡的'闡述——對於疲沓型學生,採用嚴父式,對於內向型學生採用慈母式,對於暴躁型學生採用以柔克剛式,對於敏感型學生採用溫和式,對於偶爾犯錯型學生採用表揚式,對於知錯就改型學生採用激勵式,對於屢教不改型學生採用嚴厲、漸進、反覆強化式,對於倔強型學生採用商討式、建議式和啓發式,對於性格懦弱型學生採用雙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迴式。

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教師的語言藝術》建議,可以分別採用以下溝通交流的方式:知識型家長,如實反映情況,多徵求家長意見;溺愛型家長,先對孩子給予肯定,再懇切反映情況,婉轉批評滲透期望;脾氣暴躁型家長,要採用和風細雨式交流,使其明確貴在共同幫助孩子進步;放任不管型家長,多報喜,少報憂,強調家教的重要性;後進生家長,說優點要有力度,說缺點要婉轉,貴在樹立家長的信心。

教師、學生、家長是我們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個要素。語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橋樑,教師掌握一定的語言藝術,善於和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家長溝通交流,三者之間的相互配合,是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極其重要的因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中還有許多寶貴的經驗,還需要我在研讀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諸實踐,力爭在閱讀中提高認識,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教師語言藝術10

一、語言形象化

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形象化的語言,再加之語調的變化,生動有趣地表達抽象的知識內容,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知識點形象化,同時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一些廣爲人知的趣聞,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更加提升學生接收知識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自身語言的情感來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語言中受到觸動,由此轉化爲學習的熱情,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課堂上語言的形象化能讓學生受到感染,並更容易地開啓學生的感情之門。

二、語言幽默化

思想政治課由其課程的性質所決定理論性的內容所佔比重大,而且抽象的知識點較多,這就容易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着枯燥、無趣等問題。這就需要在有限的課堂中能夠高效地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課堂上充滿着愉悅輕鬆的教學氛圍,以期提升教學質量。思想政治課和學校的德育相互聯繫,由此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相應的寓言、成語等,教師使用幽默風趣化的語言,讓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知識,也能對照自身,丟棄不良的學習習慣,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結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上好思想政治課的必要手段。課堂中的教學語言使用及時準確,具有藝術性,能夠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這也是教師所需要提升的必要技能。

教師語言藝術11

摘要: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人與人直接互相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努力學習語言藝術能更好地表達出最佳的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在教育上來說語言藝術也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法之一,在高職美術的教育課堂上也不例外。美術教育上的術語較多,而美術教師的語言藝術直接影響到教課時老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從教師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培養的目標入手進行分析,高職院校教師是如何通過語言藝術以更加生動、鮮明、形象的教育語言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語言藝術;教師語言;高職院校;美術教育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是中華文化的歷史載體,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教育中語言藝術也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運用規範的創新的語言藝術進行師生溝通,能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彼此的關係。在美術教育中課堂語言更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師生交流和溝通能推動學生的學習進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語言教育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上課時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相互討論美術知識和實踐理論使美術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所以高職學校的美術教育上教師所使用的語言藝術對美術教學的質量有着重要影響。學校必須針對不同科目的教師進行語言培訓與備課,使教師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積極地引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與交流,更好地促進高職美術教育的發展。美術課在很長時間以來,在很多高職院校當中被視爲一門技術課程,讓人感覺美術教育就只是簡單的畫畫而已,教師也只是把自己所會的基本手法與知識教給學生就可以了,從而忽略了美術教育中的語言藝術的應用和重要性,只是簡單講解一下基礎知識就讓學生開始着手實踐。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得不到很好的調動,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隨之變差。

一、教師的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情境導入的應用

美術課作爲重要的教育課程,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不可或缺的環節。美術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對待事物的不同態度。美術教學中的情境導入針對新課程的學習內容是展開新課程的學習關鍵。較好地幫助學生情境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更加感興趣地投入新課程的教學中去。而教師語言藝術的應用在美術教學的情景導入中更起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作用。首先,簡潔明瞭的語言能夠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精準的語言也是創造情景的關鍵所在。教師的語言規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考方式,用準確、易懂的語言對某件事物具體描述,學生們才能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學習的內容。反之,複雜、繁瑣的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會使學生進入思想盲區,從心理上排斥教學內容,牴觸美術。教師有效地運用語言藝術能使學生耳目一新,使自己的教師形象富有朝氣,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年齡的距離,使其不會排斥與老師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教學中去,而不是感覺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氛圍壓抑,思想上就開始逃離課堂教育。教師要提前備課,豐富自己的語言能力,牢牢抓住學生的思維邏輯,利用語言的魅力去活躍課堂氣氛,讓美術知識靈活地呈現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運用不同的語調和節奏的教學語言藝術,會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學習知識印象。比如,在上課時進行藝術設計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引用鄭板橋的《板橋題畫竹石》這首古詩進行情境導入,用古詩去講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時,結合詩詞含義巧妙地將繪畫技巧融入到課堂裏面,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

二、教師的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啓發教學的應用

美術教育不同於數學、語文、英語等其他的教學科目,美術的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與學生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組成合適的興趣小組共同去完成一幅作品或是幾幅作品,會使學生互相瞭解,並學習別人的優點,從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在美術課程中營造好的教學環境,不要太死板,同學之間離開自己的座位,可以互相探討學習中獲得的心得。這樣教室裏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平時教學的緊張氣氛,但是切記要使每個學生有一定的底線,避免課堂上學習紀律失控。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互相交流,不僅能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也能有效管理課堂的學習秩序。教師利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藝術向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問題提問,引導學生對一系列的美術問題進行思考,反思接下來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學習時所遇到的不同問題,是否會耽誤學習的進度,或是打擾了別的同學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知道,課堂上的交流和溝通是爲了更好的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而不是爲了交頭接耳,討論一些與課堂上無關的內容。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幫助,互相督促,爲了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而交流學習。通過各種不同的富有內涵和啓發性的語言交流,使學生們更瞭解教師的內心想法,相互瞭解使課上教學更加的順利。

三、教師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中評價的應用

開設美術教育是爲了全面培養德、智、體、美、勞兼具的國家棟梁,爲國家培養出優秀的美術人才。美術教師在此項任務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師在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美術指導與評價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運用準確、簡明、客觀的語言藝術進行學生點評。對於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優點要給予充分的表揚、鼓勵,並希望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對於學生美術作品中的缺點,應該明確指出其中的不足與誤區,給予相對的建議。不僅要進行教育也要進行鼓勵,要求學生積極改正其中的不足之處,下次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生興趣做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人才,但是萌芽成長成參天大樹也需要時間與過程的。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作爲引導者的教師進行指導教育。在審視自己的美術作品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容易出現不夠自信、不滿足於現狀、表達不清自己的真正情感等問題,教師就要從每個學生的不同角度入手,運用文明、簡明、靈活的語言藝術對學生進行指導評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之意,不是一味進行批評教育,要賞罰分明。這樣纔不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開始排斥美術,不認真學習美術。有效的語言藝術的運用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美術中的魅力,更加堅定地學習美術知識,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勞逸結合,和學生產生互動。比如,挑選一些學生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自己上臺向師生講解自己美術作品的內涵,作品表達的是什麼,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從什麼事物上獲得的創意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教學氛圍,使學生更熱愛學習美術知識,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師語言藝術在美術教育上的培養目標

美術教育中語言藝術運用,是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於美術本質的'認識,這也是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目的所在。並且把美術作爲一種實用的技能熟練運用到社會實踐生活中,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從而成爲祖國未來的美術人才,爲祖國以後的美術市場發展需求做出傑出貢獻。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目標主要是體現在,一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鑑賞能力。作爲一名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者,首先要具有過硬的美術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善於發現事物本身的美感,並對事物本身的美感進行有把握的分析和點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給學生,培養學生健康科學的審美觀念。二培養學生掌握和使用美術技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將美術知識和美學理論結合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生活實踐服務社會,從小就適應社會上的市場發展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便於學生在畢業時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由於高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相對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更規範的教育體系,所以還是將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作爲基礎,更加新穎的美術教育理念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一般都是偏重於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過早對學生的未來進行了定位,嚴重打擊學生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而教師利用風趣且富有內涵的語言藝術,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易懂,課堂上也更加的活躍,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想象力。

五、結語

語言是我們互相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藝術也就是我們的話語藝術,而教師有效地運用語言藝術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別出心裁的創新語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慾,獨特巧妙的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相互交流,溫馨的語言又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學生知道學習美術知識是美好的。所以作爲一名優秀的美術教育者,只有不斷提高自己語言藝術的表達能力,才能給自己的學生帶來積極、熱情、感興趣的美術教育體驗。總而言之,教師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主要方法,對學生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起到了積極影響的作用。

結合

高職美術教育的特點,教師在語言藝術上的運用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進度,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關鍵所在,對培養祖國未來的美術棟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提倡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丹鳳.淺析高職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09):169-169.

[2]鄭惠鳳.高職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教師語言藝術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xx,(02):143.

[3]呂藝徵.探討高職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華章,20xx,(33):219-220.

[4]竇曼娟.高職美術教育現狀與教學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與職業,20xx,(05):190-191.

[5]徐喆.高職美術專業基礎課中的情感化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xx,(11):154.

[6]羅曉萍.提升高職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水平的策略分析[J].赤子,20xx,(12):175-175.

教師語言藝術12

[關鍵詞]:教學語言 語言藝術 教師

教師要面向學生有效地傳授信息,必須經過語言、文字、造型等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其中教學語言尤爲重要。

一、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體現在教學語言的準確性、精煉性、邏輯性和系統性。所謂準確性,就是能夠正確地使用概念,科學地進行判斷,語言規範,發音準確,吐字清晰,使學生準確地理解講授的內容。所謂精煉,就是措辭精當,言簡意賅、乾淨利落,不嗦,能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內容。所謂邏輯性,就是對每個論點的論證推導,步驟嚴謹,理由充分,無懈可擊,合乎邏輯的引出必然的結論,所謂系統性,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層次清楚、結構條例的進行講解,抓住精華,突出重點,取捨得宜,而不是掛一漏萬,以點帶面,一堂課的講授記錄下來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沒有科學性,就會導致概念模糊,造成判斷上的錯誤,推理上的自相矛盾,這既影響學生掌握知識,也阻礙他們的智力發展。

二、教學語言的啓發性

教師的教學是爲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學語言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富有啓發性,給學生留下想像的餘地。以難度適當的多方面問題刺激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

三、教學語言的教育性

教學始終具有教育性是一條客觀規律。教師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將教書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任何學科的教師,在鑽研教材時,都要深刻體會教材的思想內容,並使之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來,這樣,教師的愛和憎,使他們既能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感情上的薰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脫離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去片面追求教育性。

四、教學語言的的生動性

學生理解事物是由具體到抽象的,而教科書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語言敘述的,文字雖簡練,但缺乏具體形象和情節,很難吸引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緊密聯繫實際,恰當舉例,運用有趣的比喻,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或講解。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五、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心理學認爲,情感在在心理活動中具有動力性質。任何認識活動都伴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動力影響下進行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懷着關心學生、熱愛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富有情感、生動的語言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情緒,使其在高漲的情緒中進行智力活動,在滿足的情緒中解開知識之謎。師生雙方不僅在理智上產生同頻共振,同時,在情感上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共同體驗着教學的愉快、耕耘的喜悅。

六、教學語言的時空性

課堂教學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是在指定地點傳授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內容的一種過程。因此,教學語言要適應這種時空的限制。在時間上要充分合理利用,語言速度要適中,時間分配要科學;在空間上,教師應根據教學空間的大小,有效地控制和調節教學語言的音量和音高,使前排聽了不覺震耳,後排不覺吃力。而且,教師語言在某種意義上要突破這種時空限制。這是指教師運用語言教學在有限中求無限,創造出超時空的教學意境,使學生感受到課雖然上完了,但教師的教學語言所引起的思考卻在腦中回想不絕。

教師語言藝術13

一、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1.1使用條理清晰、精煉的語言提高美術課堂的效率。精煉的教學語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最多的信息,從而能使課堂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偶爾出現一兩句充滿詩意的語言,不僅會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而且還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2使用故事化的語言進行美術教學。在語文教育中,教師有時候會通過圖像對比較難懂、晦澀的成語或故事等進行教學,以便於學生的理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也可以使用故事化的方法欣賞作品尤其是《清明上河圖》等長卷敘事式作品。長卷圖像作品,通常以敘事爲主,把其分開欣賞時通常比較費力,如畫家顧閎中把《韓熙載夜宴圖》繪成五個情節放在一張畫卷上,通過畫卷,老師可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到主人公被大臣排擠、且不被重用的鬱郁不得志的心情與無奈,這樣不僅你能讓學生對畫卷有一定了解,而且還能深入體會到主人公的心情,從而引起共鳴,進而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1.3引用詩句,增強美術作品的意境。美術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及豐富的藝術傳統知識,如欣賞我國古代山水畫時,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的意境,各個時期的山水畫都有着其特有的意境及風格,意境及風格不同,人的視覺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高職生有着較強的自我意識及現代意識,和現代美術作品相比,古代山水畫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作品。因此,爲了便於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可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古詩詞。根據相關研究可知,我國古詩詞和古代山水畫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高職生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對古詩詞已有一定了解,結合詩句欣賞古代山水畫,可使學生對作品有更深的瞭解。如欣賞倪瓚的《六君子圖》時,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時候,畫面景色會給人一種荒涼、蕭條的感覺,但是引用詩句“遠望雲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後,通過前兩句,可使學生對畫中意境有更深的感受,通過後兩句,可使學生對作品所要表達的'元代漢族知識分子對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的不滿及憤怒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可使學生對畫家的藝術個性及情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從中達到共鳴。這樣通過詩和畫間的相互聯繫和對比,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4使用提問式方法進行美術教學。教師的提問在美術課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得到一定訓練,而且還能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培養與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使用多層次方法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互動性的課堂使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上園林設計藝術課時,教師可通過詩歌“一琴几上閒,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人。”讓學生解釋其中所描述的植物、亭臺樓閣等美術設計元素、藝術畫面及園林意境,然後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對園林設計的獨特藝術形式進行講解,又如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遵循所遵循的原則是什麼?主景和配景之間有什麼關係?”這樣通過提問不僅能使學生對學生對園林設計中的主景與配景的關係、植物配置的原則等有一定了解,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對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給學生講解美術及園林藝術設計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就會帶着求知心理主動認真上課,積極思考,從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5運用幽默而富含激情的語言提高美術課堂的魅力。好的開始對成功的課堂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上課前應面帶微笑並使用飽含激情而洪亮的聲音和學生說:“同學們好!”此時,學生聽到老師那麼響亮而有激情的聲音肯定也會大聲地說:“老師,您好!”這樣,通過師生間的相互問候,整個課堂都會活躍起來,學生會更投入地根據老師的引導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爲了讓學生對美術構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在作業過程中,可讓學生從中選出最小和最大的圖畫,然後讓他們通過對比方式對這兩幅畫進行評價,從而加深他們對美術構圖的理解;另一方面,對成功的課堂教學而言,風趣而幽默的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能使學生從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與啓發,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當課堂中遇到特殊情況,如發現學生同桌之間或上下桌之間聊天或呼傳字條,頓時心生怒火時,如果對學生大聲訓斥肯定會使整個課堂的氣氛及教學效果都受到影響,於是選用幽默的語言對全面同學說:“如果老師像孫大聖那樣會分身術,那麼往後看的同學也聽到老師講課了。”這樣大家笑過之後,不僅會使那兩位學生漸漸回過神來專心上課,而且還會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並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1.6通過設置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慾望。使用巧妙的語言來設置懸念,可把學生引入到美術作品的求知情景中。對於許多美術作品,學生都沒有比較深入的瞭解,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於是在認知方面還有一定困惑。因此,上新課或對作品進行欣賞前,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慾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困惑來設置懸念,從而使其在課堂中能夠主動對作品進行深入探索。如對於《蒙娜麗莎》這一作品,很多同學對它的認知通常都是“她”迷人的微笑及神祕的身份,而對它真正的意義與價值卻缺乏一定了解。此時,教師可從作品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對其作進一步的瞭解,讓學生明白時代性是其主要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知道文藝復興以前,神和宗教是人們繪畫中最主要的題材,對於人本身則很少關注,《蒙娜麗莎》在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優秀的人物作品,其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其不僅是對美術藝術的探索,而且還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人類本身的探索。需注意的是,使用懸念的語言藝術引入作品時,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新穎而又富有啓發性;另一方面,反問句和設問句是懸念法導語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運用過程中應注意語氣的疑惑性及語速,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隨着教師的引導而不斷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探索精神。

二、語言藝術在學生評價中的應用

2.1親切的語言能使師生間建立良好關係。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使用比較親切的語言,這樣不僅能有利於師生間感情的交流及關係的和諧,而且還能使師生間建立良好的友誼,進而可使美術課堂的教學更加高效。

2.2含蓄而得體的語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不斷髮展。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平時表現,使用客觀的語言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在表揚學生的優點的同時,也要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之處並給予相應的糾正方法。如:你畫的很好,可是要注意審題,應分清主次。”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2.3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一定增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與積極性的評價。當學生的美術作品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評價時,不僅能使其對學習更感興趣,而且還能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激發其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語言在日常交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藝術性的語言運用在美術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良好關係,進而可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通過語言進入情境導入、語言藝術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語言藝術在學生評價中的應用三方面作了相關論述,以使語言藝術的運用能使高職教師的美術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教師語言藝術14

我是一名從事幼教事業3年的新教師,作爲教師,我深刻的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起初到了幼兒園裏我只是覺得這裏的一切都好漂亮、好新鮮、好吸引我以外,面對新班裏的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還談不上愛,有的也只是責任。隨着時間一天天的推移,每天我都去抱抱他們,俯下身來聽聽他們的童言稚語,幫他們拉拉衣服穿穿鞋,帶領他們一起活動、遊戲,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漂亮、能幹,那份關愛由心底涌出,完全不同於剛開始見到他們的感覺,我知道那是因爲我付出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愛。

作爲教師,當孩子犯錯誤、淘氣、闖禍時,我們該如何對待呢?在以往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教師往往從成人的角度,如根據自己的情緒狀態、已有的經驗和對幼兒的看法和態度去解決所謂的問題。在本學期的園務會議中,俞園長和我們一起學習了《幼兒教師的十應十忌十心》後,我認爲,教師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隨意性,改變以往從成人的角度處理問題的做法,對孩子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今天我給孩子上社會課《“開心帽”與“生氣包”》的時候,擊鼓傳花,“生氣包”落到了穎穎小朋友的手中,按照遊戲規則我們就請穎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生氣或難過的事情,但是等了好久他只是對我搖搖頭,我心想就是怕你們今天不會說昨天還特意發短息給每個小朋友的家長,請家長幫助幼兒來回憶自己開心生氣的事情,現在居然對我搖搖頭,我心裏已然有點生氣心想現在的家長怎麼這麼不配合老師的工作,但立刻我壓住了自己內心的無名火還是很耐心的對他說,“你還沒有想到嗎?老師來幫你想一想好嗎?”“你哥哥在家欺負你了,你會難過嗎?”他點了點頭,“那你就可以說我難過的`事情是哥哥在家老是欺負我,你學着老師說說”我想這個你總會說了吧,沒想到他還是緊閉着他的小嘴巴一聲不肯說,頓時我再也壓抑不了自己的情緒,“你這個小朋友怎麼這樣啊,老師都幫你想好了教給你了你還不說,你不要玩這個遊戲了,回到自己座位上好好想想吧”。

事後我與穎穎小朋友談心,知道是他原來不想講這件事他想說別的事情,但是由於我缺乏更多的耐心,才導致盲目的批評而錯失了小朋友表現的機會。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老師教育幼兒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注意幼兒教師語言的藝術性,這樣纔會消除牴觸心理,獲得尊重、理解,從而接受教師的正面教育。

教師語言藝術15

讀了《教師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很大:本來以爲老師上課只要把該講的知識點告訴學生就可以了,其實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做的遠非這些。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爲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箇中心——”學生的發展“.

語言作爲思想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一個心理場,有不同的心理鏡像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是教師更像一個心理醫生。教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個權威,引導者還是共同學習進步的研究者。

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很關鍵。說什麼,怎麼說,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教學對象是一羣國小生。在某節課上,有3個學生在底下作小動作。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因爲我試過無數次,對這幾位學生都沒有用。於是,我就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爲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後,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後,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麼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爲什麼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塑造一個成功的教師,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語言美學,也就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應該是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培養,而不是追求華麗時髦的'詞彙。語言的藝術是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教師本人心靈美的反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方面的影響,這是潛移默化的,有時甚至連教師本人也沒有察覺。如果想了解一個教師,一個學生心目中的教師,那麼就去看看他的學生。

原本以爲教師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在簡單的工作環境中,面對簡單的學生,做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工作久了以後,我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有多幼稚。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真的需要自己不斷地探索和嘗試。

標籤:語言藝術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