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音樂2.7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根據學唱四川童謠《螃蟹歌》,使學生能夠結合歌曲進行情節表演,感受音樂中幽默感和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 準確愉快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教學難點歌曲旋律的音準及運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課前準備 鋼琴、課件、螃蟹頭飾、打擊樂器(雙響筒)

教學設計 教學隨筆

一、組織教學

1、課前歌。 學生跟着教師的琴聲唱好唱準已學歌曲《山谷迴音》,同時進行輪唱形式發聲練習。

2、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律動(以《郊遊一歌進行)

2、猜謎(課件) 八隻腳,擡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 生來橫行又霸道,嘴裏常把泡沫吐!

三、揭示、板書課題

四、教學新歌

1、新歌簡介

2、聆聽新歌

(1)聆聽歌曲範唱,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

(2)再次聆聽歌曲範唱。你注意到歌曲的演唱有什麼不一樣嗎?

(3)再次聆聽歌曲範唱,注意四川方言的讀音。

3、朗讀歌詞。

(1)出示歌篇

①節奏訓練

②教師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朗誦時教師有意把哥:guo; 只:zi; 腳:jiuo; 個:guo; 殼:kuo; 河:huo;用方言朗誦。

(2)師生一起按節奏朗誦歌詞和熟悉歌詞,要求學生邊讀歌詞邊跟着老師一起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4、教師範唱《螃蟹歌》 師強調:爲了體驗這首歌曲詼諧、活潑的情緒,我們要特別唱準方言,如:哥:guo; 只:zi; 腳:jiuo; 個:guo; 殼:kuo; 河:huo;

5、教師以琴代聲,學生跟着琴聲反覆學唱新歌至熟悉。

五、鞏固練習

1、師生分句演唱。

2、男女生接唱。

3、分組、分段演唱

六、表演

師:同學們,《螃蟹歌》很有趣,想一想螃蟹走路的.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用動作把這首歌曲表演出來,大家有沒有信心表演好?

師:採用同桌二人的表演形式,一個扮演“螃蟹”,一個扮演被螃蟹夾住的小朋友,隨着歌詞的發展進行。

1、自由表演。

2、小組評價。 各小組成員互相評價,看哪些小朋友表現得好,並推出小組的小代表。

3、請小組代表上臺表演。(教師提醒:一定要充分表現自己的所想)

七、總結

1、讓學生談談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1)學會了《螃蟹歌》

(2)學會了一些四川話

(3)瞭解了螃蟹的動作特徵

(4)參與了演唱和創編及表演的活動

(5)很開心、很好玩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歡快的情緒,並用了四川方言演唱,同學們爲歌曲創編的動作很形象,課後同學們把這首歌曲演、唱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教學反思: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紫竹調》這首樂曲。

2.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培養起強烈的求知慾,同時達到再次複習本單元所學知識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辨出《紫竹調》中三件領奏樂器的音色,並按領奏順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調》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蘇南部一些山歌、小調,經過融化而成。本曲爲作曲家潤飾過的民族輕音樂作品。伴奏音樂優美抒情。樂曲在輕快爽朗的節奏中由各種不同的樂器輪番主奏出家喻戶曉的民族民間音調,先後出現在笛子、二胡、琵琶等樂器上的裝飾性演奏,按照江南絲竹音樂的風格,各自發揮自己的演奏技法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隨着《紫竹調》音樂,進入教室。

師:同學們能不能說說你剛纔聽到的樂器是什麼樂器?聲音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回答)

2.導入新課內容。

師:剛纔我們聽到聲音是這個樂器發出的(教師出示實物笛子)。今天我們將繼續我們的音樂之旅,認識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遨遊神奇的音樂世界吧!

二、認識民族樂器

1.教師展示三件民族樂器,請學生試着說出他們的名字。

2.播放《紫竹調》中三件樂器的獨奏片段(任意順序),請學生試着說出是哪件樂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調》聽音樂選樂器動畫)

3.觀看笛子演奏圖片、二胡演奏圖片和琵琶演奏圖片,瞭解三種樂器的演奏姿勢,並在教師的提示下模仿出該樂器的演奏姿態。

4.請學生聽一段西洋管絃樂隊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調》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確區分它們。

三、介紹、欣賞《紫竹調》

1.教師簡介《紫竹調》的相關知識。

2.教師播放《紫竹調》,學生感受歌曲曲調特點。

師:悅耳動聽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的.水鄉古鎮,從圖片中你們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師:這裏就是水鄉周莊,它的特點是水多橋多,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很有江南水鄉特色,看着這些畫面,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美麗的水鄉中了。

3.請學生嘗試模唱前兩句,以感受地方風格。

師:請同學們先隨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課本《紫竹調》的曲調。

4.聽賞《紫竹調》全曲,記錄出演奏的順序依次爲:樂隊合奏──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樂隊全奏。

師:下面就請聽《紫竹調》合奏部分,你們能聽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圓潤,琵琶的清澈嗎?請聽出來的同學隨着音樂聲模仿演奏。

5.再次聆聽《紫竹調》全曲,學生分別代表三個樂器,模仿進入演奏的順序。

四、拓展

1.用樂器來進行伴奏。

學生分組用不同材質的打擊樂器,隨音樂的感覺分別爲一種樂器的領奏段落做即興伴奏。比一比,看哪組同學的演奏與樂曲配合得最貼切。

2.分組練習。

3.全班即興表演。(教師要在分組練習時,對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可爲學生的即興伴奏提供些節奏或組合方式建議,引導學生了解即興伴奏的特點和簡單的方法。)

4.教師進行簡短評價和小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樂曲和歌曲的舞蹈性。並能用編創適當的動作合着節拍表演。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2、能看柯爾文手勢,認唱la、si,藉助聽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隨音樂用手按課本上的圖形譜划動或走步來體驗音樂。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通過編創表演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

教學難點:

1、感受歌曲音樂的快樂及舞蹈性

2、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方法:音樂動感教學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琴、打擊樂器等。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學過程:

一、聆聽《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聽樂曲。提示:樂曲是什麼音樂情緒?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適合你做什麼動作?

2.復聽樂曲,用手指點劃課本上的圖形譜,再次體驗。

3.再次復聽,請學生隨着音樂自由動作。師:誰知道這段音樂叫什麼名字?請一位同學來告訴我們。師: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跟着音樂來做。(跟着節奏有規律的'拍打身體,老師先用簡單的動作帶學生律動。

a段用一組動作

b段用另一組動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1、反覆聆聽歌曲錄音、範唱增強感受、並熟悉旋律。在反覆聆聽中,教師可提示學生拍節拍、打節奏跟着音樂體驗、感受並說出歌曲的情緒。

2、教師的範唱可將速度稍放慢一些,讓學生聽清歌詞。提示學生:歌中都唱出了什麼?小聲默唱,有感情地讀歌詞,小聲填唱歌詞。

3.歌中的附點音符要通過跟唱、模唱歌曲順帶學習,教師準確範唱,使學生能準確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時,可讓學生分小組編創表演動作,每組可編一段歌詞,用接龍的方式演唱,並表演動作。師: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邊唱邊跳,看誰唱得認真跳得也好。

三、集體舞基本隊形根據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橫排,注意間隔距離適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橫步:手拉手左腳起步向左走,立定後,右腳起步向右走側跟點地步:雙手叉腰立正姿勢準備,第一拍左腳跟向左側前方點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腳跟向右側前方點地,第四拍收回。蹱趾跳步:雙手叉腰立正姿勢準備。

第1小節:第一拍左腳跟向左側前方點地,第二拍左腳收回,腳尖在右腳跟後點地,第三拍右腳跟向右側前方點地,第四拍收回雙腳立正。同時,左腳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

第2小節:右腳做相反的動作,右腳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第1、2小節:左腳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兩步,雙手在左側拍兩下,第八拍腳不動,拉起手。

第3、4小節:右腳起,動作同第1、2小節,方向相反。

第5小節:雙手叉腰,第一拍左腳側跟點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腳做相反動作。

第6、7小節:動作同第5小節。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拍兩下手。第二段:動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爲跺腳。第三段:弱起小節全體向左轉體90度(橫排隊形變成豎排隊形)。

第1、2小節:左腳起,向前走五步,停兩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學左肩兩下。第八拍全體左後轉體180度。

第3、4小節:動作同第1、2小節,只是第八拍向左轉體90度,全體又變成橫排隊形。

第5、6、7小節:做蹱趾跳步。第7小節動作同第5小節。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全體學生向雙側平伸,拍左、右兩邊同學的肩膀(見圖)。第四段:弱起小節,橫排單數學生向左轉體90度,雙數學生向右轉體90度,二人相對。

第1、2小節:相對的二人同時挽起對方的左臂,先出左腳成逆時針方向走五步,站到對方的位置上,停兩步,握兩下手。

第3、4小節:相對的二人同時挽起對方的右臂,出右腳成順時針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停兩步,握兩下手。

第5、6、7小節:做蹱趾跳步。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握兩下手。注意:在每一樂句的弱起小節處停止行走,然後在強拍處準確起步。

四、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編創與活動、表演《哈里囉》、聆聽《霍拉舞曲》。

教學過程:

一、表演《哈里囉》

1、完整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旋律。 提示:聽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擊節奏,在實踐中體驗。

2、按節奏讀歌詞。

3、聽着音樂填唱歌詞。

4、討論用什麼樣的情緒演唱歌曲。

5、編創動作表演歌曲,分小組編創,分別表演給大家看。

6、用鑼鼓和碰鐘爲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擊樂與歌曲演唱的配合。提示:打擊樂的聲音是否應比演唱的聲音大?讓學生自己分辨、控制聲音

?二、編創與活動

1、認識la、si唱名

2、結合本課柯爾文手勢、結合鍵盤彈奏音高,讓學生生感受、模唱。

3、結合歌曲,讓學生模唱歌譜,找出歌中有幾處la和si,使學生將對la和si的認識溶入音樂實踐活動中。

三、聆聽《霍拉舞曲》

1、初聽樂曲。提示:樂曲給你怎樣的感受?

2、復聽,要求學生每人用一張白紙用線條爲樂曲畫“心電圖”,要

能看出音樂的變化、停頓、高低,看哪一個同學找準了樂曲的“脈”,對音樂體會得深刻。

3、再次復聽,全體學生用手指動作划動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歌表演及演唱,加深對歌曲情緒的感受,培養清晰的吐字能力。

2、通過聆聽及學習,能夠準確地按節奏拍擊,提高感知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邊唱邊做拍手遊戲並有感情地歌唱。

3、能在音樂實踐中與同學共同創編歌曲的歌詞,

體驗互相合作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這首兒歌的節奏,並創編不同季節的歌詞。

2.能邊唱邊做拍手遊戲。

三、導入新課

1.孩子們,你們平時喜歡玩什麼遊戲呢?

(播放多媒體課件音樂:《打花巴掌》,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2.(引出拍手遊戲)讓老師看看,靈巧的小手在哪裏?抖一

抖、搖一

搖、拍一

拍,握一

握~(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快慢和節奏的強弱來調整遊戲拍手節奏)

3.學生跟隨老師的節奏做律動。

4.你們的小手真靈巧,拍的'真好聽,有一羣小朋友也想加入,他們是來自哪裏呢?

5.原來是來自北京的小朋友來做客了

四、教學新歌

1.(復聽歌曲)現在,請大家打着拍子隨音樂《打花巴掌》伴奏來演唱歌曲,進一步感受節奏在歌曲情緒的表達上的重要作用。(提示課題)

2.師:好聽嗎?這是一首北京兒歌,名字叫《打花巴掌》。聽出這首歌和我們平常唱的歌有什麼不同?(有說的地方),對,它是由說和唱兩部分組成的,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

(引導孩子從演唱方法入手,找出有說,有唱的演唱方法。)

3.歌曲中都唱到了什麼?(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互相補充)

4.請大家再次欣賞一遍歌曲,請同學們豎起小耳朵,聽一聽,到底都唱了什麼花?

5.出示節奏

①×.×

××∣××

×‖

②××××

×∣××

×‖

6.指導學生以遊戲的形式練習節奏型。

五、歌詞創編

①學生創作

師:同學們表演的可真好,我想給你們出一道更難一點的,這首兒歌從一月一說到了四月四,你能接着往下說嗎?我把大家分成四大組,一個大組編一個。

生:創作歌詞。

②小組彙報創編結果。

個別代表彙報後,小組齊讀並給予評價。

③教師彈琴,學生演唱。

師:這就是“兒歌內容,花樣繁多”,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可以納入進來。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首新的童謠,而且還對歌詞進行了創編。其實童謠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隨口說出的小歌謠,希望同學們在課後一起比一比誰會說、唱的童謠最多。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一、聆聽欣賞溫州民歌《月光光》學唱並創編新歌詞

二、延伸欣賞《叮叮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演唱《月光光》,體會歌曲中的“靜”“動”結合,能綜合表演歌曲。

2.感受溫州的風土人情,體驗民歌魅力,創編《月光光》新歌詞,嘗試用方言演唱。

過程與方法:

1.聆聽《月光光》感受歌曲“靜”的意境,體會歌曲的靜中有鬧,並能用不同音色、情緒表演。

2.在遊戲中體會樂曲風格,全班分工合作綜合表演《月光光》,體驗合作與創新的快樂。

3.聆聽溫州民歌《叮叮噹》,感受溫州民歌的獨特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熱愛溫州民歌,熱愛家鄉溫州,熱愛祖國。

2.樂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溫州民歌,學唱《月光光》並用對比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知道“唱支歌兒誇誇家鄉山水美,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的換氣點,正確演唱“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用不同情緒演唱歌曲,準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

2.創編新歌詞

教學準備:

課件、快板、蒲扇、鋼琴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創設情境

1.聽《星光恰恰恰》律動進教室

2.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跳的這段音樂給你什麼的感受?

生1:歡快、高興

生2:熱鬧

師:老師也用一個字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那就是“鬧”,你能給鬧找一個反義詞嗎?

生:靜

師:小朋友的反映真快!請同學仔細聽接下來的這段音樂是“靜”還是“鬧”?

3.聆聽《月光光》伴奏音樂

聽後交流

生:靜靜的

過渡:靜靜的音樂讓老師想起夏天佈滿星空的夜晚,讓我們乘着歌聲的翅膀,飛到夏天夜晚,看看庭院裏乘涼的人們正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

在律動動進入教室,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教師設計“鬧”讓學生找出它的反義詞,直接感受《月光光》靜靜的意境。在靜靜的音樂中啓發學生想象夏日月夜乘涼圖,進入意境。

二、寓教於樂

聆聽歌曲,體驗意境

1.初聽範唱,想象意境

聽後交流

生1:我彷彿看見媽媽正在哄寶寶入睡

生2:小朋友正在月光底下捉迷藏、做遊戲

生3:我好象聽見孩子們正在聽大人講故事

……

2.聽音樂表現情境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們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把乘涼時人們的動作模仿出來嗎?

生做動作,師猜,生互猜

師:小朋友們的.表演真形象,你看,我把自己小時侯乘涼時用的蒲扇都帶來了。我現在要隨着音樂搖一搖,請小朋友自己觀察老師的動作,看看老師是怎麼搖的。如果你發現規律就跟老師一起來。

3.三聽音樂,感受歌曲節奏

師隨音樂,用扇子×-︱×-‖節奏型爲歌曲伴奏

生觀察並能隨音樂搖扇子

三、創造表現

4.按節奏讀歌詞

師:小朋友的動作給大家帶來了陣陣涼意,你能用輕輕的聲音把靜靜的夜晚按節奏讀出來嗎?

重點引導:

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

師:括號裏的“呀”能不能去掉?應該怎樣把語氣讀出來呢?

快速、驚歎、自豪地

邊搖扇子邊讀歌詞

師生對讀

5.師範唱,生體驗歌曲的情緒變化

師:歌曲裏說誇誇家鄉山水美,你猜,他們的家鄉在哪裏?

生:溫州

師:小朋友們非常善於學習,在曲譜中找到了答案。我們都是溫州人,吳老師非常自豪,我們的家鄉山水風光這麼美,我也想放聲歌唱,聽一聽,老師唱這首歌的時候,情緒(心情)有什麼變化?

生:前面是優美、安靜

後部分是熱鬧的、自豪的

師:爲什麼原來安靜的夜晚會變得熱鬧了?

生1:小朋友的遊戲聲

生2:唱歌誇誇家鄉……

(體會,原本安靜的夜晚,被小朋友的歌聲、遊戲聲打破了,成了“靜、動”結合的意境)

師:請同學想想唱後部分時加上什麼動作會更加熱鬧?

拍手、點頭……

6.隨樂律動,對比動靜

師:請同學把自己設計的動作跟着音樂表演出來。

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 去乘 涼,

× -︱× -︱× - ︱× -︱

搖搖搖搖(點頭、指星星)

唱支歌兒 誇誇 家鄉 山水 美, 一片呀好風 光 好風呀光。

× × ︱× × ︱× × ︱× × ︱× ×︱× × ︱× ×‖

拍拍 拍拍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設計意圖】:

教師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每次都能帶着明確的目標聆聽音樂,豐富學生音樂體驗、淡化教學痕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聆聽感受、體驗音樂。在情境表演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學生的聽不是作爲“聽衆”,而是音樂活動的實踐者。這樣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歌曲情緒的不同,加深對樂曲的記憶。

三.學唱新歌 綜合表演

1.隨音樂默唱

2.跟琴唱

引導解決難點:一字多音

3.多種形式演唱:齊唱、接龍……引導學生用對比情緒演唱

4.方言快板贊學生

師:小朋友的表演真精彩,老師用快板誇誇你們,認真聽,你們聽懂老師在誇你們什麼?

小朋友的歌曲真唱好,

老師聽後還想聽添。

這裏的民歌恁有味道,

你們用瑞安話唱就更好!就更好!

生說

過渡:《月光光》是我們溫州人創造的民歌,原來就是用溫州話演唱的,你們能不能也用方言唱

6.用方言演唱歌曲

a.師範讀

b.生用方言讀,有能力全部讀出來的就完整用方言,不能完成的第一句“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去乘涼”用方言,其他的用普通話

c.嘗試用方言演唱

【設計意圖】:

通過多中形式的演唱,預防學生的歌唱疲勞,教師用溫州方言說快板誇學生這一環節自然地過渡到溫州方言,也體驗了溫州快板這一藝術形式的魅力,用方言演唱歌曲就水到渠成了。用溫州方言演唱溫州民歌,使音樂更加生活化、本土化,讓音樂走入孩子們的生活。

四、創編歌詞 拓展延伸

1.引導

師:我們的家鄉溫州是山水名城,你看這麼美麗的風景,除了唱支歌誇誇家鄉以後,你還能用什麼方式誇誇家鄉呢?

“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去乘涼,畫幅畫誇誇家鄉山水美,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

2.創編歌詞

師巡視引導

跳支舞、講故事、說快板等等

3.綜合表演

嘗試用方言演唱自己編的歌詞

找夥伴,綜合表演贊家鄉

4.欣賞《叮叮噹》

師:溫州民歌豐富多彩,最受小朋友喜歡的民歌是《叮叮噹》

出示歌詞“你印象最深的歌詞是什麼?”

“民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談談感受,體會民歌的獨特性

【設計意圖】:

溫州方言演唱的溫州民歌,貼近學生生活,在聆聽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歌的獨特情趣,激發學生對溫州民歌的興趣,從而更加喜歡溫州、熱愛溫州,也能讓學生喜歡更多其他地方的民歌。

五.完美結課 寄予希望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月光光》是哪裏的民歌?你們覺得好聽嗎?

我們一起走進了溫州,欣賞了溫州民歌。希望同學們課後再去找一找家鄉的民歌,並能學一學,唱一唱,下次我們舉辦民歌會,看誰會唱的民歌最多!

【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深深得感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只是用短短的一句話、小小的一個動作或者是話說間變換一個音調就能把創造的種子播入學生幼小的心田。這也正是音樂教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方面所不容忽視的價值所在。因此,作爲我們音樂教師,更要有意識在教學中尋找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契機,大力發展學生的的創新思維。

如我在《月光光》一課中,爲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步入”歌曲的意境,設計了“月夜、大樹、田野、乘涼孩童”的多媒體畫面,配以《月光光》的背景音樂,學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歌曲的意境中。唱歌、表演等學習就在極其自然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同此,老師可提出更新奇、誘人的問題。如我此時就提出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你們能爲這首曲風獨特的歌曲,選擇適當的打擊樂伴奏嗎?學生在掌握了此首歌曲的情況下,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於是,能發出稍弱聲音的自制小樂器,如用口香糖盒做成的小沙罐、用廢舊的易拉罐罐皮做成的小串鈴等就成了學生們的首選。這更強調了本首歌曲的曲風“靜”,也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意境。通過此次伴奏的學習,很多學生主動舉手說:“王老師,下節課我還能爲這首歌曲伴奏嗎?”“我回家再做一個能發出聲音小點的伴奏樂器,可以嗎?”……到第二節課,很多學生做了各式各樣的小樂器,有用八寶粥罐子做的,有用薯片盒子做的,有用食品袋子做的,都裝着少量的沙子、豆子等,還有的在罐子盒子上貼裝飾品,畫圖畫,完全是一個音樂、美術、手工的整合。這讓我感嘆老師提出的有適當想象思維餘地的問題,對發展學生的逆向、發散、求異的思維起着多麼重大的意義。做爲音樂老師,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在學習的前沿,推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育活動,從而實現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1、聽 《唱大戲》

2、拓展 綜合表演本單元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大戲》和念念白,瞭解戲曲的打擊伴奏樂器,初步接解與瞭解戲曲鑼鼓經。

2、綜合拓展本單元的內容,說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

教學重點:

跟着《唱大戲》的音樂準確地念唸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來表演本單元中的“巧嘴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唱大戲》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唱大戲》

1、情境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跟很多的動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聽聽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師拿出一件戲曲打擊樂器,如鑼、釵等,敲出豐富的節奏,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件樂器在什麼情況下用得比較多?

欣賞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引出歌曲題目《唱大戲》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唱大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唱大戲吧!

2、聽聽《唱大戲》,感受樂曲中蘊含的`戲曲元素。

3、跟着《唱大戲》的音樂念一念歌曲中的唸白。

三、綜合拓展

師:在這一單元中,我們認識了那麼多的巧嘴巴,同時你們的嘴巴也越來越巧了,那你們還記得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麼呢?(生回憶所學過的內容)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巧嘴巴,這要靠同學們不斷地去尋找、去發現。

師: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這兒來了,我們一起來開個聯歡會吧。現在請同學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內容,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準備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來哦!老師這裏還準備了小小的獎勵呢!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知道波爾卡這種樂曲的體裁及風格特點。

2.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打擊樂器等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3.瞭解、認識單簧管這種樂器,能隨樂模仿演奏參與。

教學重難點

1、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2、能隨樂用自己的方式與他人合作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

教學過程

一、 聽賞導入

1.播放樂曲《閒聊波爾卡》片段, 隨樂參與體態律動。

2.播放樂曲《鐵匠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畫圖譜。活動:總結音樂情緒,揭示樂曲名稱。師:從這些樂曲的名稱你發現了什麼?生:...課件總結:波爾卡的基本音樂情緒:歡快地、活潑的、有趣地、詼諧幽默地。

二、介紹“波爾卡”

師:你們知道音樂名《波爾卡》中,“波爾卡”是什麼嗎?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師小結:波爾卡最初是歐洲的.一種舞蹈形式。這種舞蹈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輕快活潑的男女對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會以圓圈的隊形進行表演。而這種舞蹈的音樂也被稱爲稱爲“波爾卡”。後來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喜歡這種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用“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三、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

師:聽過這麼多好聽的波爾卡音樂片段之後,我們該怎樣記住一首好聽的波爾卡音樂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聆聽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波爾卡》樂曲,學習完之後,也許你會掌握好聽賞音樂的好方法。

1.初聽全曲。帶問題聆聽:你能記住音樂中的某一個片段嗎?生:...

2.聽第一主題旋律。

①隨樂律動。

②隨樂選擇不同的方式參與律動。

③師生隨樂參與律動接龍。

3.復聽全曲。師:當你聽到第一主題旋律出現時,請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動,聽到不熟悉的旋律時,請你隨樂點點頭。

4.聽第2、3主題旋律。

① 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和老師一塊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示。

② 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自己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③ 隨琴哼唱第三主題旋律。

5.復聽主題1旋律。師:這段音樂與剛剛聽到的哪一段音樂相同?請你用動作參與體驗。生:...

6.再聽全曲。

①隨圖譜畫一畫。師:看同學們表現得這麼帶勁,動作做得這麼好,老師也想來表現一下,請你跟着老師畫一畫音樂圖譜。

②請一學生隨音樂在黑板上指揮音樂圖譜,其餘學生參與體態律動。

7.打擊樂器參與隨樂演奏。(三角鐵、鈴鼓、響板)師:小樂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當中,請大家拿出你的樂器,看看它有幾種演奏方式?老師播放音樂,請你嘗試即興隨樂敲一敲。活動:師指導每組小樂器的演奏方式。

①、隨音樂即興演奏:生評價:你覺得剛纔我們演奏的效果怎樣?師評價:我們應當和諧的參與演奏,要仔細聆聽音樂,要隨音樂進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點。

②、組建小樂隊:活動:老師當指揮,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進行短音、長音的演奏。學生隨指揮的手勢參與演奏。

四、介紹樂曲名

1.師:如果要你給這首好聽的音樂取個名,你會取什麼名?課件:( )波爾卡生:...

2.師揭示曲名,介紹演奏樂器。 (單簧管)波爾卡,因爲這首音樂非常歡快好聽,人們又取名爲《歡樂波爾卡》。單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組的一種樂器。

3.模仿演奏姿勢參與表現。活動:播放音樂主題1旋律,學生隨樂參與演奏姿勢的模仿。

五、拓展與延伸

師生隨樂曲參與集體舞表現全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歡快好聽的音樂波爾卡,這都是作曲家根據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樂元素創作出來的。由此,我們也明白了,音樂其實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就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去盡情的享受音樂的美妙吧!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欣賞樂曲《春之歌》。《春之歌》選自門德爾鬆的鋼琴獨奏曲集《無詞歌集》。樂曲爲a大調、2/4拍、用三部曲式寫成。從a段這一清新、流暢的旋律中,我們能體會到那種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曠神怡的感情:b部分是從a段主題發展而來。樂曲進入第三段後,前面兩個主題再現,經過下行模進,在力度上越來越弱,尾奏中,還加了許多裝飾音:最後,樂曲在安詳的氣氛中結束,這種弱處理手法,給人以餘音繚繞的感覺,充滿了詩情畫意。

本課通過欣賞《春之歌》,瞭解門德爾鬆和無詞歌。以感知情緒爲先導,通過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律,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教學目標:

1. 欣賞樂曲《春之歌》,感受樂曲抒情明快的情緒,體驗流水般的旋律帶來的春天氣息,想象春天萬物復甦的美好情景。

2.在欣賞樂曲過程中,通過聽辨、吹奏主題、哼唱旋律的活動,和夥伴合作、交流討論,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對春天的熱愛。

3.知道無詞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結構;瞭解門德爾鬆以及主要作品。

重點難點

體驗《春之歌》的優美抒情的旋律所表達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打擊樂曲、音響資料(多種版本的《春之歌》)

2.資料補充:

(1)作曲家介紹:

(2)無詞歌:"無詞歌"亦稱"無言歌",是門德爾鬆首創的一種小型器樂體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簡單的伴奏所組成。這種方法爲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無遺。而且,無詞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內,而可以稍稍寬廣一些。門德爾鬆一生總共創作了四十九首無詞歌,大約創作於1830至1845年間,分爲八集出版。

(3)作品介紹: 《春之歌》,選自門德爾鬆的鋼琴獨奏曲集《無詞歌集》(作品第62號),a大調,2/4拍。本曲爲門德爾鬆創作的所有"無詞歌"中最爲著名的曲子,不僅用於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絃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爲流傳,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片段1),使聽衆沉醉於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門德爾鬆的天才發出讚歎。在伴奏與踏板的關係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感受春天變化

師:同學們,新的一學期開始了,寒假裏你們過得愉快嗎?

生:很愉快;

師:春天來了,你們感受到大自然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天氣變暖和了;小草發芽了。

師:嗯,同學們說得很好,觀察得都很仔細。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春天的變化

欣賞圖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體軟件)

二、欣賞無詞歌《春之歌》

(一)瞭解門德爾鬆和無詞歌

1.認識無詞歌和它的音樂地位。

(二)初聽《春之歌》

欣賞鋼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緒爲先,對樂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樂曲的標題,通過自己的感受體驗給樂曲寫上標題。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樂曲,大家認真聽,感受一下樂曲,想象樂曲表現怎樣情景?

生:聆聽樂曲,分小組討論。

師:聽完了這首樂曲大家從中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師:好,大家給這首樂曲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呢?

生:《春之歌》《春之聲》《春天的樂曲》《春天的旋律》。

師:很好,看你來大家都聽懂了這首樂曲表現的內容。

師:老師來告訴大家今天這首樂曲的名字是《春之聲》,由德國作曲家門德爾鬆作曲。

揭題、簡單介紹樂曲創作背景及作者。

總體描述樂曲的情緒、速度、節奏等。

(三)再聽(小提琴鋼琴版)

分辨樂曲中的幾種樂器。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

播放樂曲

師: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樂曲是由哪些樂曲演奏的嗎?

學生回答。

分段欣賞

聽賞第一段主題:

講述這段主題中小提琴所描繪的音樂形象、鋼琴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演奏第一主題旋律片段。

輕輕地跟着老師的琴聲哼唱主題旋律。

聽賞第二段:

感受樂曲的速度,打擊樂器或拍手爲樂曲伴奏。

律動表現樂曲,體驗樂曲與第一段情緒與節奏的變化。

用“la”哼唱主題

(3) 聽賞第三段

找出與前面兩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麼變化?爲什麼?

(四)完整欣賞《春之歌》(視頻)

邊看邊哼唱主題,跟着旋律節奏輕輕搖晃身體。

視頻把樂曲表現的意境通過直觀的圖像展示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詩如畫的意境,整體感受樂曲的情緒。

視頻資料只是作者對這首樂曲的個人感受,所以放在最後讓學生體驗,而不是放在初聽時用,目的在於不把學生的思維固定,放在教學階段的最後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人們眼中的《春之歌》,開拓視野。

三、拓展

1.請小朋友演奏《春之歌》(《選自〈湯普森鋼琴基礎教程〉》)

2.欣賞門德爾鬆的另一首無詞歌《快樂的農夫》

3.展示描寫春天的音樂作品。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在充分發揮學生想象能力下,合理運用音像資料,豐富課堂、拓展視野。在本課中用豐富的音像資料,讓學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優美的旋律帶給人們的視聽享受,從而知道門德爾鬆的音樂成就。

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和理解,所以從情緒感知出發,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運用已經掌握的課堂樂器演奏技巧,與校本教材相結合,鑑賞音樂作品,學生能很容易地記住主題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9

【課型】

以節奏體驗爲主的綜合課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歌曲《鍾》

【教材分析】

歌曲《鍾》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描述了鐘的功能。歌曲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節奏規整,一字一音,朗朗上口。歌曲爲大調式,單樂段結構。旋律以級進和三度跳進爲主。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旋律完全相同,節奏上稍有變化,給人以模塊、活潑之感:第三樂句略作發展。整首歌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感覺。

【教學目標】

1.通過“鐘錶”的音樂遊戲引出音樂時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的時值。

2.能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並能爲歌曲加入器樂和律動進行表演。

3.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視唱能力以及良好的聆聽習慣,學習歌曲後,懂得提高效率、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通過音樂節奏體驗活動,學生能夠準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在演唱歌曲的同時,能夠準確拍出制定節奏型。

【教學程】

情景導入

教師隨着《在鐘錶店裏》的音樂片段,表演一段在鐘錶店裏的情景。

導語:師: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有意思的地方,請看老師的表演,猜猜看,老師要帶你們去哪?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引入鐘錶店的情景中。

遊戲體驗,熟悉樂曲旋律

1、複習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時值。

以《鍾》爲背景音樂,在音樂中師生合作完成音符節奏遊戲。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遊戲中熟悉《鍾》的.樂曲旋律,爲後面的樂器加入做鋪墊。

三、歌曲教學

(一)旋律體驗

1、學生通過教師完整彈奏樂曲,聽辨出樂曲一共有幾個樂句。

2、播放伴奏音頻,讓學生分辨樂曲中的線狀旋律與點狀旋律,並通過畫旋律的形式表現出來。

3、在音樂中感受旋律的不同情緒,引導學生爲歌曲創編動作。

4、教師帶領學生完整律動。

【設計意圖】

在樂曲旋律的多種體驗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樂曲情緒,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

5、對比第三樂句,區分本樂句第一小節與第二小節的音高。

【設計意圖】

學生體會不同的音高旋律,能夠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

(二)歌曲教唱

1、歌詞填空。

2、加入歌詞跟鋼琴慢速試唱。

3、歌曲處理,引導學生用歡快和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跟伴奏音頻完整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

分層次漸進學習歌曲。

四、表現歌曲——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1、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表現樂曲的小樂器。

2、使用小樂曲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

加入打擊器能豐富歌曲的音響效果,也更能貼近《鍾》的音樂形象,昇華歌曲的表現形式。

教師總結,珍惜時間的音樂主旨。

結語: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王老師彷彿真的走進了一家會唱歌的鐘錶店,滴滴答答的鐘表聲化做音符變成了優美的旋律,同時也提醒老師,愉快的音樂課到這裏就結束了,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把鐘錶當作朋友,讓他時刻提醒你珍惜時間。

六、結束課堂,學生隨音樂走出教室。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聆聽《天鵝》、表演《小小搖籃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聆聽《天鵝》

1、提問導入師:天上飛的有哪些動物?既可在天上飛又能在水裏遊的動物又有哪些?誰願意說說自己心中天鵝的形象? 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道去一個很美的地方欣賞天鵝、感受天鵝

2、初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乘着音樂的翅膀進行想像並思考三個問題:樂曲是用哪些樂器演奏的?(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各種樂器表現的是什麼形象?透過音樂你看到了一幅什麼畫面?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鼓勵孩子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想

4、講小故事:被埋沒了25年的聖-桑作品《動物狂歡節》這部如今廣爲人知的音樂作品曾經披打入冷宮25年。當然,這樣的事情在音樂史上絕不少見。但是,最讓人不解的是,使這部傑作人爲地遭受這種不幸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作曲家本人。1886年,法國著名作曲家聖-桑完成了標題爲《動物狂歡節》的管絃樂組曲。同年3月,作者親自指揮了這部作品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但是,就在這次演出後不久,聖-桑突然宣佈禁止這部作品在他生前繼續演出,並且也不準出版這部作品的.總譜。一直到作曲家逝世前夕,他纔在遺囑中解除了自己的禁令,使得這部25年內無人問津的作品重見光明,其中很多旋律,尤其是第13曲《天鵝》,成爲了膾炙人口的著名樂曲。人們感到奇怪:既然這部作品具有如此傑出的藝術價值,那麼作曲家本人爲什麼要禁止它在自己生前繼續演奏和爲人所知呢?原來,聖-桑在這部作品裏諷刺了當時的很多著名的音樂家,他用誇張、變形、戲謔的手法借用了柏遼茲、門德爾鬆、奧芬巴赫、羅西尼等音樂大師的一些著名的旋律,雖然聖-桑本人並無惡意,但爲了慎重,他還是做出了上述的決定。

5、復聽樂曲,進一步感受、理解作品。放課件觀賞繪畫音樂《天鵝》。(我們來看看美術大師是怎樣理解剛纔這首樂曲的)欣賞完後請同學們各抒己見(你有要說的嗎?誰能談談自己的感受?)。

6、再次欣賞,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樂曲。可隨音樂做天鵝的動作,也可用顏色來表示,也可用線條來表現樂曲,還可以畫一幅天鵝圖。

三、學習歌曲《小小搖籃曲》:

1、老師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曲,你能不能猜出這首歌曲應該在什麼時候唱?(CAI播放歌曲)

2、學生回答後,教師緊接着問爲什麼是晚上唱的,這樣的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 3、讓我們再來欣賞這首歌曲。引導孩子們或輕輕拍手,或輕輕晃動身體,或閉上眼睛,用不同的方式來體會歌曲甜美、寧靜的音樂情緒。

4、老師來扮演媽媽,媽媽把這首歌曲唱給寶寶們聽好嗎?(師範唱)

5、隨琴模唱旋律。

6、朗讀歌詞。提示學生有感情、輕聲地朗讀。進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現。

7、聽琴填唱歌詞,有感情地輕聲演唱全曲。雖然是輕聲演唱,但每個字詞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節第一拍要有強的內在力量,使歌聲更有表現力。

8、編創動作邊唱邊四、

編創活動:

1、分組試奏自帶的鐵絲、紙盒、杯子等物品,引導學生分辨哪些物體發出的聲音清脆。

2、動腦筋想一想,敲哪幾件物品可以爲歌曲伴奏,小組討論如何來爲歌曲伴奏。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隨着音樂表演模仿鐘錶的走動。

2、能清晰和富有彈性的演唱《鍾》,並用鐘聲爲歌曲伴奏,作到統一和諧。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個謎語,一起猜猜看!

2、欣賞與創造。

1)初聽:

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關於鐘的音樂作品,先請大家來聽一聽。 (播放《在鐘錶店裏》)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聽着這首樂曲,我們好像真的'到了鐘錶店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鐘表,聽到了它們報時的聲音。說說你見過什麼特別的鐘表?

師:你們能用肢體來模仿鐘錶的走動嗎?

2)復聽:(分段欣賞)

師:真不錯,你們能跟着剛纔的音樂表演嗎?

師:表演的真好!那這段音樂給你們什麼樣的感受?

師:對了!仔細聽,在鐘錶店裏除了鐘錶,你們還看到了什麼?(聽賞b段)師:這段旋律給了你什麼樣的感受呢? 師:這段是描寫鐘錶工人在愉快勞動的情景,我們 邊聽邊來想象並模仿一下他們勞動的表情和動作。 師:接着聽下一段。(聽段旋律) 3)完整欣賞及表演:

師:我們聽完了全曲,可以發現這首樂曲由五部分 組成,其中三個部分差不多,我們用紅色來表示, 剩下熱情的一段用黃色表示,柔和的用蘭色表示。

3、拓展知識:複習歌曲《鍾》,並配鐘聲伴奏。

a、先聽一遍,幫助學生回憶。

b、師:還記得剛纔鐘錶店裏的鐘聲嗎?瞧,老師選了兩個最有特色的鐘聲,一起練練! x — x — x x x x x — 噹噹滴答滴答滴

4、小結:欣賞與鐘有關的歌曲《小鬧鐘》、《時間像小馬車》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在《青藏高原》的歌聲中體會西藏的寬廣美麗。

2、會唱《多快樂呀,多幸福》這首歌,能邊唱歌邊用固定聲勢節奏爲歌曲伴奏;

能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3、瞭解我國藏族的生活、人文、自然風光等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協調配合,體驗與他人合作表演的快樂。

教學重點:

能用活潑、明快的聲音及肢體動作表現《多快樂呀多幸福》。

教學難點:

在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協調配合,體驗與他人合作表演的快樂。

教學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那又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呢?生:(……)師:今天,王老師將要帶大家走進一個神祕的少數民族——藏族。

二、走進西藏

1、(課件CAI)看中國地形圖,找湖南與西藏的位置,瞭解西藏的地理方位。

2、(課件CAI)從高空宇宙看西藏。

師:2005年我們國家有一件大喜事,有兩位叔叔乘坐我們國家自己研製的飛船上了天,你們知道嗎?生:(……)師:這是他們從宇宙太空拍下的珍貴圖片,說一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西藏地形。

3、(課件CAI)初步瞭解西藏。

1)地形

2)省會

3)人民、語言

三、暢遊西藏

1、欣賞《青藏高原》。

(課件CAI)思考:從歌裏聽到了什麼?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色和你想象的一樣嗎?

四、學唱《多快樂呀多幸福》

師:藏族節假特別多,那裏人們過節時會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度節日,特別是小朋友是最開心的,今天,我們一起學唱這首藏族小朋友最愛唱的'《多快樂呀,多幸福》

(課件CAI)出示歌譜

1、教師彈唱

2、用歡樂的情緒,按節奏學念歌詞

3、學唱旋律,用“la”音模唱。

4、有表情的演唱。

五、邊拍邊唱

(課件CAI)2/4 X X | X X | X X | X X X |左右左左右左

1、看老師示範

2、個別學生模仿、評價、鼓勵

3、分組邊唱邊拍表現(男女)

六、學跳藏族舞

1、教師示範

2、分解動作教授

3、學生聽音樂分組練習,鼓勵學生自我創新,尋求他人合作

4、自由表現

七、小結師:今天我們暢遊了西藏,學習了那裏的歌舞,快樂極了,西藏好聽的歌可不止這些,好看的舞也不止這些,如果你回去後發現了哪些更精彩的西藏歌舞,請你告訴老師,好嗎?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3

到郊外去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做迴音遊戲。

2、欣賞管絃樂合奏《出發》、河北民歌《放風箏》。

3、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認識小節、小節線。

4、學唱歌曲《郊遊》,表現郊遊的情景。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遊》。

2、欣賞《出發》《放風箏》。

3、聆聽音樂《出發》、隨着歌曲《郊遊》進行表演。

4、認識小節線和小節。

5、參與“迴音”遊戲和多聲部節奏組合《春天交響曲》活動。

教材分析:

1、《山谷迴音真好聽》 歌曲簡潔、樸實,描繪了孩子們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畫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動模仿了聲音在山谷間迴盪的自然現象。

2、《出發》 1949年10月,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爲兒童創作了一套兒童交響組曲《冬天的篝火》,這套樂曲共分八段,以蘇聯詩人馬爾夏克的詩句作爲標題,在樂曲間通過朗誦來敘述少先隊員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發》《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行軍》《歸來》等。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繼《兒童音樂》和《彼得和狼》之後,爲兒童和青年創作的又一優秀作品。音樂描繪更加具體,更能爲兒童所喜愛。

民歌有山歌、小調、勞動號子等,《放風箏》屬小調,也稱小曲。這首《放風箏》使用了江南優秀曲牌“碼頭調”的曲調,來歌唱當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麗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內柔外剛、南北交融,與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樣,是“南歌北唱”的成功範例。 歌曲節拍爲2/4,在節奏和速度處理上十分多樣,抒情優美,適宜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邊》 這是一首流傳在江西萍鄉一帶的民歌,屬於民歌體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現了在種田之餘兒童在河邊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藍天、青草、小河、耕牛,與小牧童融爲一體。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遊》

2、隨音樂《出發》或《郊遊》進行表演。

教學難點:

1、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指導學生不要過分誇張。

2、學唱《放牛放到小河邊》歌曲唱名,做到唱名與音高一致。

3、聆聽音樂《出發》或隨着歌曲《郊遊》進行表演時,要做好組織工作。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做迴音遊戲。

教學目標: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並按照歌曲要求表現強弱。

2、引導學生積極創編迴音遊戲。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1、師生問好,交流寒假見聞。引入春天的話題。聽一首與春天到郊外去郊遊相關的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2、引導學生傾聽歌詞,關注歌曲中模仿迴音的兩句旋律,啓發學生思考歌曲運用什麼方法再現大自然中的迴音現象。

3、教師即興呼喚,請學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師的`聲音,表現迴音效果。

4、教師穿插一至兩首練聲曲,讓學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來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師:嗚 嗚 轟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嗚 嗚 轟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師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學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師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學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體跟琴演唱歌曲。

4、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變化。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演唱歌曲,另一組在第十一小節處模仿迴音。

三、引導學生做迴音遊戲。

將學生分成兩組,領頭的學生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創編聲音,讓另一組的學生模仿,比一比哪組模仿得像。

1、呼喚。如:喂—,我來了—,大山你好—,等等。

2、節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師帶領學生演唱《山谷迴音真好聽》,結束本課。

隨筆:學會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現強弱。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認識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並掌握其時值;二是讓學生在歌曲《王老先生》中通過合作演唱,掌握好這兩種音樂符的時值。本課的重點是認識、掌握、運用好八分音符節奏、十六分音符節奏;難點是在歌曲演唱中做好八分音符節奏與十六分音符節奏的二聲部演唱。

學情調研:

我們地處農村,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節奏不準確、不穩定,容易在拍讀或演唱過程中讀錯節奏,因此,讓學生掌握好各種類型音符的時值非常重要。但音樂知識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再運用遊戲、歌曲等形式吸引學生,讓他們在這個輕鬆、愉快的過程中掌握好八分音符節奏和十六分音符節奏。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名稱和時值,在音樂遊戲中,能根據音符的時值進行自由組合。

2、能與同學合作,有表情地演唱二聲部歌曲《王老先生》。

3、能在音樂遊戲活動中,體驗助人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掌握、運用好八分音符節奏、十六分音符節奏。

教學難點:

在歌曲《王老先生》的演唱中,準確的演唱好八分音符節奏與十六分音符節奏的二聲部合唱。

教具準備:

錄音、錄音帶、鋼琴、音符卡片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坐上火車,到音樂農莊旅遊。模仿動物叫聲。

小貓:喵—喵—

小狗:汪汪汪汪

小鴨: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雞: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二、複習上學期學習的音符

1、旅遊途中動物叫聲的節奏導入複習音樂之家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狀、時值。

2、音樂遊戲一“讀兒歌”

師:還記得那首音符兒歌嗎?(全班讀兒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聽我跟你說一說,

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條尾巴跟着它,

記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聲喊,

哎— — —;

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條尾巴拖出來,

記住它要唱兩拍,就像貓兒喵喵叫,

喵—喵—:

四分音符要認得,光溜溜的`沒尾巴,

記住它只唱一拍,讓我們開心地唱出來,

嘿嘿嘿嘿。

三、引導掌握

師:它們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員,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種音符,(出示卡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認識形狀。

2、音樂遊戲二“稱天平”——進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組合練習認識時值。

(1)利用課件中的天平演示出八分、十六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之間的時值關係。

(2)音符之家中的音符連接,師生唱一唱。

四、二聲部教學

1、農場的主人怎麼沒有見到?他的歌聲傳過來了,聽聽他在幹什麼?聽範唱。

2、復聽範唱。感受歌曲的情緒。

3、學唱《王老先生》

①歌詞教學

(出示帶節奏的第一聲部歌詞)

學生自己試着讀詞,檢查糾錯。

②曲譜教學

師:你能試着唱一唱曲譜嗎?(出現第一聲部的旋律)

學生跟琴視唱,檢查糾錯。

③歌曲教學

師:請你自己唱一唱吧!(播放伴奏帶,學生自己試唱歌詞。)

④二聲部教學

師:老師這裏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們聽聽,看和你們剛剛唱的有什麼不同?(播放二聲部合唱曲《王老先生》)

全班演唱二聲部,檢查糾錯。

⑤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課堂小結

師:在王老先生的音樂農莊你學到了什麼?

師:帶上知識、帶上快樂,回家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享你的收穫。

(在《王老先生》的音樂聲中下課)

板書設計:

王老先生

X x

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