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教學隨筆【熱門】

音樂1.1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學隨筆【熱門】

音樂教學隨筆1

在音樂教育改革中,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是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是音樂教師內在素質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在20xx年6月教育部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爲的分析和反思,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在音樂教改的步伐中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要求?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反思?筆者結合自己十幾年來的教學經驗,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課前反思

一般教師認爲,反思都是在課後進行的。筆者卻認爲,課前就可以進行反思,而且課前的反思對課堂實際教學有着重要的作用。課前反思可以通過說課的形式來實現。在說課的過程中,音樂教師通過自我講解的形式對自己的教學脈絡進行課前的整體梳理與檢驗,並藉此與同行、同事乃至領導進行交流與討論,不斷明確自己的教學意圖,對其中的不足與盲點不斷地進行反思,從而使認識更加深入,達到最佳的課前準備狀態。所以,說課是檢驗實踐的先行者,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性教學方法,它令教師在課前就能對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及整個教學脈絡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且有時間思考如何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說,最終在實際教學中檢驗假說,直至解決問題。

二、課後反思

(一)反思語言

1、導語的反思。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教師在課堂上的導入語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影響到師生間的雙向互動與交流。在平常的教學中,有許多老師會將導語“程式化”,如:“同學們,請打開課本,今天我們學習第x課”等等。當這樣的導入語能讓每個同學都背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在新課標中,第二個基本理念就是要“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語是一堂課要進入新課教學的首要環節,如果在這個環節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那麼這堂課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新課程理念呼喚老師們應該用誘發學生靈感,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髮展的新導語進入課堂。

2、提問語的反思。許多老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都會直接指向一位同學,說:“請你說說,這個問題怎麼回答?“語言平淡,提問直白,激不起學生回答的興趣。所以,老師的提問也應該講究藝術,問題提得好就會像投向平靜的水面的一顆顆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有利於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3、評價語的反思。筆者曾經聽過一堂音樂課。在這堂課當中,這位老師請了大量的學生進行唱歌練習,每當學生唱完後,她看都不看這個學生,直接朝學生做個手勢說:“請坐”。學生是需要被肯定的,當他們得到一次次的“請坐”後,他們回答問題的熱情怎麼會再次高漲!音樂新課標在第十條基本理念“完善評價機制”中指出:“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老師們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慣用的方式去評價所有的學生,而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每個學生的音樂實踐作出中肯、鼓勵性的評價,以此來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4、總結語的反思。在一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喜歡說:“好了,我們這堂課就上到這裏吧。”我們可以想象,當一堂課程式化地上到這裏的時候,這堂課應該是失敗的。其實,課堂總結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超的總結語能夠起到畫龍點晴、昇華主題的功效。音樂新課標着重體現審美體驗價值和創造性發展價值。因此,就課堂總結語而言,也應立足於“審美體驗”和“創造力”,總結語的設計着力體現在情感態度及發散性思維方面。

(二)反思教學設計

反思教學設計是一種“重新”的行爲。“重新”一詞的價值取向重在“新”,所以,反思教學設計的行爲是教師與教學的一種再和諧,是教師享受知識增長與追求教學效果的再默契。

教師課後反思的最後一步是靜心沉思假如再教這一內容時,將怎麼更改、完善教學設計,這是對反思成果的吸納和整合。教師要將摸索出的教學規律、教法上的獨到之處、知識上的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的新招、解題方面的新突破、各方面暴露出的誤區等綜合梳理,將各類知識的地位重新定位、歸類、排序,並進行必要的取捨、整理、補充、修改、歸納出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的一般規律,將原教學設計整合成新型的反思型教學設計。筆者常聽一些音樂教師訴說他們的音樂教學基本上是“教無定性、教無定量、教無定法”,這就容易形成教學的一種隨意性。在這種隨意性中,很難想像學生們能學到什麼樣的知識。在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教學水平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反思教學設計,是教學技能和教學理念的新再現、新傳承、新完善和新發展,能使教師不斷汲取知識,拓展視野,使教師的教學“巧投入,高產出”,不斷提高教師課堂的監控能力。

(三)反思“靈感”

教師是教材的開發者、研究者、發現者,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對教學過程的研究、對必要問題的發現都會給創新帶來精彩。教師要珍惜研究成果和創造性舉措,反思其生成情境和實用價值,使其內化爲自我教育的生長點。

靈感是創新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一種突如其來的行動,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創新想法往往是在靈感一閃之後獲得的,是若干靈感的積累和提升。音樂新課標的第二個價值體現了“創造性發展價值”,基本理念也提到了“鼓勵音樂創造”,而靈感恰恰是教師創造性勞動和學生創造性發揮的閃光,是教師行爲發展、完善和學生行爲成長、進步的智慧結晶,是一種帶有必然性的偶發現象。新課程中一些無法預見的、從未見過的教學新情境,對教師是一種強大的靈性點擊,對學生是一種強大的頓悟刺激,師生大腦中的許多智慧細胞隨時有被創造性衝動激活的可能。如欣賞《春之聲》這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閉眼聽一段描繪雨聲的聲音,淅淅瀝瀝的雨聲一下子把學生融入了大自然。教師問到:“同學們,你願意告訴我雨中的心情嗎,並告訴我雨中的故事嗎?”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下雨,因爲在雨中玩水,最有趣”。還有的學生講述了雨中發生的故事……緊接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幅幅極富詩意又帶生活氣息的畫面: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伴隨着《春之聲》的旋律,教師提問:“你覺的這首音樂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一種春天的意境”。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不同,所以他們的回答也各不同,就這一意境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旋律創編歌詞,在填詞創作中,學生非常興奮,創編的歌詞極富個性色彩,都對春天充滿了希望,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能力。最後師生共同參與比較並試唱。在教師設置的情感意境中學生用心去唱自己創編的歌,再次感受到了創新的快樂。因此,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學新情境的出現、師生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的啓迪產生瞬間靈感,教師要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師生釋放出的靈感,並分析靈感產生的背景原因和人爲因素,紀錄成冊,便於以後翻閱。反思每堂音樂課的靈感和靈感的生成,能發現和喚醒教師教育生命的潛能;能更多地激活教師創新思維的能動細胞;能促使教師教育生命的價值不斷化身爲新的知識生成。善於儲備和運用靈感將會鑄造一批反思型、創新型、研究型教師。

綜上所述,反思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實踐證明反思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自覺地走向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去僞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縮小教育動機與教育效果之間的差距,有效地端正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身素質不斷得到提升,同時反思還幫助我們以飽滿的激情、與時俱進的觀念走進新課堂,使我們由經驗型教師成長爲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師。

音樂教學隨筆2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纔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說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說話,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使課堂充滿着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着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音樂教學隨筆3

在這個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音準進行了初步的考察,發現每個班只有幾個突出的學生能脫離鋼琴唱準歌譜,而大部分學生都唱得偏低,有的還不能連貫的唱出每個音符,或者亂唱一通。

學生音準問題說明我們的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這就需要解決音準和學生識譜的問題。

在音樂教學中,音準和讀譜能力是對每個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學生讀譜和音準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首先,是音準的問題。音準這個概念這是相對的,音準就是人們感知並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準是不可分的,培養音準其實就是要培養準確的音高感。所以要讓學生先多聽歌曲,並用“lu”來跟唱,對旋律有個整體的空間概念,再來隨鋼琴分句學唱,不一定要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簡單的可以放慢速度讓學生自己來跟琴唱譜。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沒有唱準或唱對的樂句。

通過一兩遍的練習,可以用稍快的速度來連貫的唱譜,再來學習演唱歌詞的話就事半功倍了。

我認爲還是需要藉助音樂設備和器材來培養學生對樂音的把握。

其實,不論是音準還是讀譜能力的培養都是息息相關的,不能獨立而存在,我們老師要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和準確的讀譜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能自信、大膽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音樂教學隨筆4

新課標明確提出: “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音樂教育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爲中心展開的,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和團結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德育滲透在歌曲教學中

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例如:《國歌》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樂曲,表現了處於三十年代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下的知識分子,爲了民族的存亡,依然衝出書齋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聽歌曲,學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爲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鬥的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在表現歌曲的同時,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滲透在欣賞教學中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爲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例如:在欣賞歌曲《鼓浪嶼之波》時,引導學生堅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學生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到同胞雖然生在臺灣卻遠離了故土,盼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盼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這種滲透式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接受了思想教育 ,從而培養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爲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立志學習。

三、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使德育內容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薰陶。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歌時,我轉錄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鼓舞人心的壯觀場面,激發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薰陶。

四、德育滲透在課外活動中

德育作爲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爲一種教育方式,其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麼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合唱、合奏、舞蹈等興趣小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爲配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讓學生到街頭義務掃地、到敬老院幫老人洗衣服等,通過教育教學和公益活動的結合,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做人,要做雷鋒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些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寓教育內涵於藝術和實踐活動之中,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養成“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行爲習慣。

德育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音樂教師不容推辭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 完美世界。

音樂教學隨筆5

由於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着"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鬆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打開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說,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爲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於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音樂教學隨筆6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爲: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爲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學隨筆7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養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的渠道,新課程實驗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

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的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爲興趣是培養人們確立奮鬥目標的潛在動力,只有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使人產生學習探索的慾望。本課教學,我將“福娃”作爲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滲透情感教學目標。接下來,“福娃送禮物”將本課的學習重點《健康歌》引入。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組織教學,獎勵“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小福娃的激勵下,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課堂教學中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在本課的教學中,律動環節,我儘量不示範而是選擇融入學生羣體,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環節,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填入,“創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數節拍的樂段,設計了小組合作健身操的環節。

三、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音樂創作,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爲,合作學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識,培養與人共處的能力,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編成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啓發,便於交流,便於團結協作。

以下是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創編的其中一首《新健康歌》:

(略)

總之本課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在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敢於創新,爲學生創新思維提供一個明朗的空間;用你充滿陽光的評價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創新思維。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乘着音樂的翅膀放飛創新的雛鷹。

最後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音樂教學隨筆8

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隨着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國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 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音樂教學隨筆9

本課以《音樂課程標準》爲指導思想,結合新的教學理念、以新的教學大綱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遊戲、比賽等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把快樂教學引入課堂之中,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陶冶學生美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過新年》是國小音樂三冊上的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四二拍,五聲C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在學生對打擊樂器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就因勢利導,教其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通過圖片,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打擊樂器的手勢,在親自示範讓學生明確鼓和鑼的演奏方法。在不經意中,讓學生掌握了本課中節奏的難點。

二(2)班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模仿、比賽、爭第一,但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在課上我以過新年爲主線,從瞭解各國過年風俗到敲鑼打鼓學習節奏再到男女生PK,趣味性的遊戲和靈活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來調動、保持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想學、願學、愛學、樂學。

在課上我努力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好的情緒中去探索、去學習、去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音樂教學隨筆10

音樂是發展孩子想象、創造力,促進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一個學期來班級裏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聽的聲音、美妙的音樂,喜歡隨着音樂歌唱、舞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今天小朋友們對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都很喜歡,原因在:歌詞非常的生活化,簡單、有趣;音樂的節奏活潑、歡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這首歌曲是兒歌《敲門》的延伸。在一開始的活動中,小朋友們先接觸到的是:在遊戲《敲門》中讓幼兒清楚的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如“媽媽出去了,你和誰在家裏呢?”“丁冬,丁冬,是誰在敲門,是誰回來了!”接着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誦、遊戲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熟練的朗誦和進行對話遊戲,當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旋律在孩子們的耳旁響起時,小朋友們全都會唱了:“我們全家在家裏,親親熱熱在一起,哈哈哈哈,親親熱熱在一起”。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小班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所以這一次音樂活動變的特別的輕鬆、愉快。

我們還一起創編了歌詞:“家裏還有誰呢?我們怎麼編?”在我的幫助下孩子們有了很強的創編興趣,我們在音樂聲中編出了:“我和外婆在家裏,總想外公來敲門,丁冬丁冬,外公回來了!”“我和阿姨在家裏,總想叔叔來敲門,丁冬丁冬,叔叔回來了”等等,大家唱的可開心了。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爲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啓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音樂教學隨筆11

我發現孩子對很多欣賞曲並不是很感興趣。作爲對新教材充滿滿腔熱情地我來說,怎樣引導學生對欣賞曲的情感內涵和音樂表現形式整體把握,去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難題!若想要讓國小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學會聽音樂,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樑。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給他,他絕對給你即興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這是他的潛能,他的興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現,他的自我肯定。新課標對學生有個創造標準: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敲出情境。在教授《鴨子拌嘴》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裏都拿支筆在鉛筆盒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象鴨子走路、喝水、捉魚、拌嘴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羣鴨戲水,吵鬧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音樂教學隨筆12

本課教學中,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欣賞國歌教學中,我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並聯系學校的升旗儀式,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了,同學們認真的聆聽國歌,神情莊重而肅立,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學們表現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知道了國旗和國歌是祖國的象徵,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教育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歌曲教學中,由於歌曲的歌詞簡單,又非常容易記住,所以歌曲的學習非常順利。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演唱,歌詞中“金星”學生容易唱成“星星”這一點需要指正。

學生能夠很好地唱唱名,也能夠跟着老師拍節拍。在讓學生自由地拍節拍時,學生有點亂,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主體性: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本教學設計絲毫沒有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跡象。教師自始至終都能先讓學生自主聽唱、自主感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展示,學生對歌曲的獨特理解得到有效的尊重,學生學習狀態積極,氛圍濃厚。實踐性:聽唱活動是心智的內在實踐活動,本教學設計,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是爲了先整體感知,再重點突破,最後再整體迴歸。

這,及時給學生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臺,這種展示卻又不是隨意展現的。教師再次創設了升國旗的情境,讓學生帶着對國旗的敬愛之情,此環節都顯得水到渠成,潤物無聲。播放《國歌》,出示國旗,創設了一個生動的升國旗的情境,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受到了很好的刺激,馬上調出了平時參加升國旗的情感體驗。再讓學生說說國旗的樣子和國旗的象徵意義。當學生都對國旗有了一定的認識之時,很好地誘發了學生熱愛國旗之情。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初步感知文本,也爲學生的正確朗讀樹立了榜樣,也爲通過文本培養學生的熱愛國旗之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師生關係平等和諧。

教師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加活動,通過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共同探索知識,和他們親切交流。在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學生敢於大膽探索創新,敢於大膽表現自己。比如:讓學生收集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並模仿,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後地向大家展示。這樣,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2、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爲: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爲聽衆,而是參與者。讓學生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並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動物的叫聲有節奏,我們的語言也有節奏,從而把複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鬆地獲得音樂.變“枯燥”的知識傳授爲

3、“有趣”的知識探索。

如果用傳統地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節奏型的名稱和時值。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方法毫無興趣。但這節課是讓學生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種聲音和動作,並應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然後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學生創造節奏和感受節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

4、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是讀節奏還是用體態律動表現節奏,或是創編節奏,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即興發揮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本人將拓寬自己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將課改精神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末。知識。

音樂教學隨筆13

隨着中國小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爲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爲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爲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爲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涌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爲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14

本課中,我力求把自己對陝北民歌的那份熱愛傳達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愛聽愛唱陝北民歌。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是陝北民歌產生的基礎。所以。我用心的準備了這節課。但是當我備課的過程中發現,講陝北民歌的特點太難了,陝北民歌有兩萬多首。有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臺等等。學生不瞭解陝北,對陝北民歌瞭解的也很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發現,要想讓學生認識陝北民歌,熱愛陝北民歌就要讓學生充分的瞭解陝北民歌的產生基礎。這就需要了解陝北的地理特徵,瞭解陝北的民間藝術,瞭解陝北人的性格特點民俗民風等。

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欣賞,感受,體驗,表現幾個環節。同時又給學生搭建了多維的立體的學習空間。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覺感官、視覺感官,從而調動學生的熱愛陝北民歌的情感。爲了使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有自己的體驗,因此在教學的第一環節我安排的是讓學生感受陝北地區的民俗、風貌、地域特點及民間藝術,感受安塞鑼鼓的熱烈氣氛,體驗安塞鑼鼓粗獷、豪放的氣勢和情緒,具體做法是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學生之間的議一議來進行的,雖然從內容的廣度深度來說都非常有限,但已經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觸感,因此可以說爲下一步的繼續學習打下了基礎、鋪墊,教學的第二步是讓學生模仿一下腰鼓的常用鼓點,最後引入《領唱秧歌》的歌曲教學,並在學生學會後讓他們進行了歌伴舞形式的表演。我認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學生們對陝北民歌有了一定的瞭解,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喜歡上了陝北民歌。

音樂教學隨筆15

今學期,我鎮開展了一系列的“八個一”活動,我輔導的是大班的跳繩活動。我一味追求比賽成績,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孩子陷入單一枯燥的練習中,從而得不償失。如:有一天,我領着孩子到戶外跳繩,剛開始時,幼兒的興趣很高。但過了不到5分鐘幼兒們的興趣就不如以前了。甚至鳳鳳小朋友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跳了。我忙問你怎麼不跳了,可她說:“老師,整天練跳繩,我已經夠了。”我一下明白了,爲了迎接跳繩比賽,在好長一段時間裏,孩子們幾乎都在練習跳繩。

所以,孩子們對跳繩似乎有些厭倦了,想到這裏,我心想一定要想個好辦法讓孩子喜歡上跳繩。根據孩子們愛做遊戲的特點,用繩子來玩遊戲,再加上優美動聽的音樂,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給他們廣闊的思維、給孩子想象空間,這一來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孩子們有的用繩子擺出房子輪廓,有的用繩子擺出一條河,有的用兩條繩子交叉起來跳,有的用繩子擺出三角形跳,有的用繩子擺出小橋,翻身跳,有的套跳,跪跳,有的幼兒還想出四人舉繩二人蹲着跳等。隨着音樂的節奏,孩子們跳地快慢不一。孩子們的想象豐富極了,看着他們對跳繩越來越喜歡。

並且,連鳳鳳小朋友也更喜歡跳繩了,她隨着音樂用跳繩興高采烈地做着各種自己喜歡的動作,還不時的說跳繩真是太有趣了。看到孩子們玩得異常投入和快樂,我真是有說不出的高興。

標籤:隨筆 教學 音樂